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28 1:53

可以按照这个链接按图索骥:https://www.flysfo.com/museum/public-ar ... collection

画国画的中国人,和画油画的欧美人,至少是一样多吧?平平无奇的如恒河沙数占绝大部分,真的好的技巧上可能有过人之处,但最重要的还是得画得美。那美这种概念不就是虚头八脑的吗。美的国画,跟美的油画一样,会让人有情感波动。看古画像我这样的外行,不是很能有感情波动,因为纸张,墨迹都不清楚了,所以感观上冲击不明显。

高居翰从一个非中国传统文化的角度看中国画,(他研究的主要不是山水?)角度新。我觉得我在读书的时候出国,的确像说那些出国深造的美术生的老生常谈:审美有断层。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28 5:56

大家都该来首都的 Freer 看看,收了好多字画,据说还有巨贵的石涛,也不知真假。

我觉得我就是因为在中国文艺评论的环境里长大,什么都没学到,为什么有些画好有些画不好,有些画卖的贵有些画便宜,都是三十五岁以后自己慢慢摸索出来的,之前也有感动,都是乱感动。就跟张无忌学太极一样,得先把之前看得文艺评论统统忘光,内心的感受才会浮上水面。

例如看水墨山水,对于“嶙峋怪桀”的山就不喜欢,对于柔和的长满了树的山就喜欢;对于千人一面的花团锦簇就不喜欢,对于虫咬过的叶子就特喜欢。现在忽然想通了为什么,前者假,后者真。不是必须来自写生的那种真,而是唤醒了我的记忆中的景色,所以“嗖”地一下把我吸进了画面。

至于材料,我想说的是,中国画里没有发展出立体感,凸凹感,光线完全不存在,以线条为中心而没有发展出西洋画的面来,我猜想是受到材料的限制。用墨水在纸或布上画,与用炭笔在纸上画,有本质上的不同。工笔画里的层层晕染,说明大家不是不想画出立体感和层面感,只是还不够。

实际上材料和工具决定了人的思想而不是反之,就好像 Story of Your Life 中采用的理论,语言决定了人的思想而不是反之。(作为一个洋人,四月的书中收了一张张僧gun的有凸凹感的画,显然是受到西方影响,西方人一眼就能看出,但显然没有被其他画家效仿。)

这不是说平面感的画本身不好或者 inferior,正相反,我想说平面感、无光线的中国画,是存在于此材料和媒介中的必然结果。十九世纪后期欧洲艺术家通过日本画忽然又发现了平面感,练了一辈子光线与立体的人们发现了新大陆,蜂拥而上。这是因为人人都爱拓展新思路,只有不同区域的接触和交流才能实现。

-------------

归隐山林这个理想,搞不好是识别中国人的脑中指纹之一,跑到山里找个庙躲起来与世隔绝,仿佛每个人的终极范特西。(当然洋人中也有 Walden。然而中也好西也好,恐怕都是在做梦,隐居山林我们真能做到?手机Netflix微信朋友圈统统不要?)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sunset
Posts: 38
Joined: 2009-12-28 4:2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sunset » 2019-03-28 9:50

笑嘻嘻 wrote:
2019-03-28 1:53
可以按照这个链接按图索骥:https://www.flysfo.com/museum/public-ar ... collection
谢谢 :admir001: 以前真没注意过,希望今年金州勇士队go deep in the playoffs,可以借机去旧金山看球,就可按图索骥啦。
april wrote:
2019-03-27 9:27
因为说到人和自然我总是会想到美国的梭罗 和他的瓦尔登湖。谁想到老祖宗的画其实跟千年后的梭罗有着相似之处呢?
西方对自然的关注度在十八-九世纪的浪漫主义运动中登峰造极,浪漫主义本身是对工业化、现代化的反动,将自然拔高到神性的地步,鼓吹自然的雄伟壮丽足以荡涤人类的渺小猥琐,那时候的诗人比如华兹华斯什么的现在回头看是有点过于sentimental,不大看得下去。(但这句真的很好:“因人类赖以存活的心窍灵智/因它所感的温柔、喜悦与恐惧/我看见最卑微的花朵也有思想/深藏在眼泪不能到达之处。”)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28 11:38

材料可能有很大因素,但不能排除更大是因为文化审美。因为首先,国画中接地气的画都画得满腾腾的,充满人间烟火气,像旧小说的绣像画,其次郎世宁的国画里的花草树木动物人物都是3D的。只是传世之作,被当时的“士大夫公众号”力捧的都是讲究意境的空灵派。我猜测,在古时,国画跟现在中国一样“平庸之作”的数量更多,但这些所谓“平庸之作”作品满足世俗花好月圆的审美。就像顺口溜、二人转之类和文人诗词的关系。那些传世之作很可能是跟诗词一样,是属于中国文化的一个被无限次被继承的出尘的梦,想象不是古画的焦黄纸张,而是黑白调的白纸黑墨。一幅画里是你没见过但是又在诗中无数次读到的山川河流,是不是心里一个哇塞,恨不得从画家家里,博物馆墙上偷回家里。所以中国山水不讲究写实,讲究胸有邱壑,然后在脑海中归纳总结地画。就跟张三丰教育张无忌:你的招数还记得多少?等到把招数都忘了就可以出师了,差不多一个路数的道理。

这篇知乎的中国画为什么偏向于那么多留白?

郎世宁的国画:http://art.ifeng.com/2015/1125/2619294.shtml
Image
Image
Image
这张真雪山飞狐:
Image
他的布阵打仗的画非常有战争油画的影响:
Image
云浆未饮结成冰

唐唐的郁金香
Posts: 528
Joined: 2006-03-02 9:51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唐唐的郁金香 » 2019-03-28 12:40

郎世宁的画是国画?太有油画感了!
归隐山林这个理想,搞不好是识别中国人的脑中指纹之一,跑到山里找个庙躲起来与世隔绝,仿佛每个人的终极范特西。(当然洋人中也有 Walden。然而中也好西也好,恐怕都是在做梦,隐居山林我们真能做到?手机Netflix微信朋友圈统统不要?)
正好看到这篇: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9/ ... ne-bunting
岛国人的理想是归隐一个更小的海岛。

Netflix、微信朋友圈我完全可以不要。google、kindle是要的,热水澡也是要的,所以完全归隐不能,半归也许是可以的。
“I wish it need not have happened in my time," said Frodo. "So do I," said Gandalf, "... But that is not for them to decide. All we have to decide is what to do with the time that is given us.” ― J.R.R. Tolkien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camellia » 2019-03-28 13:41

国画用的材料是墨在纸上,不像油画在布上容易保存,历史上天灾人祸又多,厚葬的习俗也埋了很多精品,所以传世的书画应该只是沧海一粟。而且,不太能把文艺复兴之后才比较人性化的西方绘画和明朝之前的中国画类比吧,年代相差太远……
中国画不像油画可以修改,尤其是写意画,下笔之前所有的构图都已经想好了,与油画相比几乎可以算是一挥而就,所以即使是写实,也是画家头脑中的场景而不是临摹。我觉得更像是现代的abstract art.
郎世宁用油画技法画的国画,我觉得反过来也有一个人,赵无极,用油画的技法画出了泼墨山水的感觉。
Image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28 13:58

我去查了一下郎世宁,原来他是意大利人 (Giuseppe Castiglione),难怪呢 ...

当然我的意思不是中国画的工具肯定画不出3D感,更不是3D感自动更优越(前面已经 disclaim 过了),张僧gun那副显然是印度僧人的肖像里就有凸凹感,但是没有被其他画家接受推广。而是这些工具(包括纸绢)不适合创造出立体感和光线效果,所以就往别的方向发展啦。郎世宁那是先有了西洋画的基础,再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不知道是否采用非传统材料,尤其是颜料)创作出油画的样子,他并没有横空出世自己发明了立体感的中国画。

再说日本画影响之后,西洋画家纷纷来模仿平面感了,一回事儿。Again,并不是因为西方画家觉得平面画优越,而是他们一脉相承下来习惯了立体透视感和光线感(文艺复兴时期风靡玩透视,没必要的地方也拼命上透视,纯炫技兼赶时髦),人不会自觉历史的局限,一旦受到不同文化思路的冲击就被新鲜感征服了。

另外我不认为中国的水墨画和书法是一遍就写出来的,不管是谁都一定会打草稿,尤其是打局部图画/字段的草稿,以及写坏画坏几张十几张几十张,最后选中一张最满意的。当然,颜真卿那篇祭文真的是一气儿写出来的,而且也看得出,相当难得。

水墨画其实技法近似水彩画,二者都完全可以写生, 甚至可以说起源就是写生。而且有些画确实是写生的,例如很多花鸟和虾蟹,还有猫咪,都是入画题材。然而中国水墨画自古以来有相当主流的一派是不写生,照着经典来画的,它们还有大量文人进行理论支持和追捧和 justify。这一派我比较不欣赏,也许很大一部分是不欣赏文人的这些理论。我记得很清楚,初中上美术课时照着课本临摹山石和松树的水墨画,很容易画得象,没啥难度。

刚在维基上郎世宁条目里看见这一段,忍不住哈哈大笑:
他引进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开创的明暗写实画法,并改用胶状颜料在宣纸上作画,也就是今日的胶彩画作法。
猜对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camellia » 2019-03-28 15:00

哦,所以Jun是不喜欢文人画,有意思。
中国的民间绘画在瓷器上保留的要更多一些,可以看看。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28 16:03

西方的画,虽然油画材料一直在用,但是立体和光都是文艺复兴的时候被“复兴”的。那之前的画也是平面的。文艺复兴是1300开始的,相当于元朝。而且中国没有过文艺复兴。
找到这篇文章,写为什么文艺复兴前看不到什么立体的画。跟我们讨论的中国古代文人很像啊。
How did humans learn to paint in 3 dimensions?
James G Harper is a professor at the University of Oregon who specializes in the history of Renaissance art. According to Harper, the first misconception is that humans never knew how to draw in 3D before the 1300s. He points to the work of ancient Romans in the Pompeian Second Style wall paintings and the 8th century illuminated manuscripts, the Coronation Gospels of Charlemagne, which, although primitive, show clear use of realism and perspective.

The real reason that three-dimensional art was seldom seen before the 14th century was that artists didn't want to portray life in three dimensions. Harper explains: "In the medieval period artists lost the desire to make lifelike images. The job of art was not to reproduce the real world, but instead to show another world. Unshackled from the mundane task of realism it entered a more expressive realm."
宋画里面的写实(比方那些有虫痕的叶子)原来要感谢宋徽宗!
Image

关于归隐。至少中国文人歌颂的归隐,确实都是意淫。我去年看了一本好书《与陶渊明生活在桃花源》。用陶老先生的诗文来全方位解读老先生的一生和遭遇,从身世到家人从信仰到哲学,从生前的友人到身后的粉丝,顺带注解了几乎全部作品,书读来很过瘾. 但是陶的一生尤其是归隐之后特别的孤独穷苦。经常要去别人家要饭接济家人,因为是实实在在的农民,靠种地生活,稍微有点风雨就揭不开锅了。而且一辈子几乎没有朋友。唯一一个朋友转脸就背叛了他。他的大把粉丝都是他去世后很久才出现。第一个是昭明太子(南北朝时萧梁的太子,跟他差了两个朝代),然后是苏轼,辛弃疾,龚自珍。总之都是然并卵。他活着的时候跟本不是后世意淫的那种逍遥。但是他让后人敬佩的是在那种走投无路的情况下他也坚决不出山去趟官场的浑水。而且诗文里在经历了那么多的苦难没有一点的愤世嫉俗自怨自艾,特别的淳朴清澈甚至明亮。后世的李白杜甫等都没有他的决绝和坚持。现代生活里的我就更不用去想了。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28 16:52

谢谢April总推荐好书,我在看撒马尔罕的金桃。

郎世宁的画挺有意思的,风格独特。他把东西方的画法甚至是精神融合在一起,看的时候总有点错乱的感觉,跟看现代中国画家创新国画但是精神的根上还是中国传统的不一样。国画里的松树有专门的画法技巧,松树习作里为了尽力表达技巧,好多没有好好长的松树,越胡搅蛮缠的歪脖子越好。我暗暗觉得奇技淫巧。国画里画树讲究画骨,有高度精炼抽象的一面。我喜欢抽象程度高的结构简单的画。在透视法的油画里画树是画形,找总体形状,画光线画阴影。

这是郎世宁画的松树,总体是按中国画画骨,树干按盆景的审美扭一扭。树皮的细节上又不按照国画,画节之类的,而是素描笔画画树皮,脱掉的树皮,还有透视阴影。松针一根根的平摊又比较中国画。
Image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28 18:58

笑嘻嘻肯定肚子里在笑我:什么你连郎世宁是谁都不知道!太没文化了。 :lol: :lol: 这人真的好神奇啊,艺术界的马可波罗。你贴的从上数第二张,将军骑马像,完全是欧洲贵族肖像画的姿态和构图。而且他画中鲜艳但平衡的色彩,感觉跟现代中国画简直就是一路的。中西结合就是这个样子。

西方的画,虽然油画材料一直在用,但是立体和光都是文艺复兴的时候被“复兴”的。那之前的画也是平面的。文艺复兴是1300开始的,相当于元朝。而且中国没有过文艺复兴。
找到这篇文章,写为什么文艺复兴前看不到什么立体的画。跟我们讨论的中国古代文人很像啊。
How did humans learn to paint in 3 dimensions?
这篇文章好有趣。理论好像是说,其实西欧的艺术家画平面还是透视,决定因素是经济条件 ...

在罗马的博物馆看了太多的古代作品,基本上都不是布上的油画,而是拿颜料漆在木板儿上。俄国的教堂里的圣像也都是画在木板儿上的。我一直疑心我们熟悉的油画历史不久。当然用油融化颜料的技术早就被发现了,但很多是画在石头上或木板上的。实际上 tempera 的技术早于布上的油画,那个是用蛋清化开颜料的,有一种跟油画完全不同的效果。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油画亦晚于水彩。下面的大英百科文章提供一些油画简史:
https://www.britannica.com/art/oil-painting

总之技术的进化和创新是永恒的主题,跟经济条件和社会环境有直接关联,不能象文人评论那样架空一切地看待作品,不论时代不论环境。例如画布的使用就需要亚麻和麻布的生产技术达到一定水平,Vermeer 操纵光线的本领则依赖照相技术的发明。

即使没有文艺复兴时期的明确的透视理论,对于光线和立体的感受和表达,我认为绝不可能是油画技法带来的。我们从小学一开始上美术课,画什么?素描。用铅笔或炭笔画静物的阴影,马上就显出立体感来。炭笔画画不需要高级技术和经济支持,自古就一直有人使用,而且这个简单便宜的工具,不象毛笔和墨水主要支持线条,而是支持画家探索光线带来的面之交界处的立体感。但是炭笔画不能保存,所以我们没有直接证据支持 Giotto 之前就有画家会画立体的东西。
宋画里面的写实(比方那些有虫痕的叶子)原来要感谢宋徽宗!
宋徽宗真是古往今来第一艺术家呀 ... 说实话以前只知道他的字,不知道他对于绘画方面的贡献和创新。真是太厉害了这个人。在网上随手一搜就能看到他画的鸟类写生图。

Image

他的瘦金体给人一种又美又变态的奇异感受,好像 Kate Moss 厌食症的身体,说不出的病态美感。如果他不是政治名声那么坏,大概各代文人都会疯狂追捧吧。

Image

徽宗千字文

完蛋了,搜了一下宋徽宗的字画之后感觉不能自拔,已经深陷其中变成脑残粉了。

Image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19-03-29 8:12,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豪情 » 2019-03-28 21:25

以我入门级的美术知识, 透视指近处大远处小以及倾斜,应该是达芬奇这个天才第一个发现的。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28 21:31

这有什么好笑的,知识多来不是为了笑别人的。我问你们那么多次政治和生物医药问题,你们也没笑过。

宋徽宗这幅千字文,我看上去像石破天看侠客行诗文:“但见千百文字之中,有些笔划宛然便是一把长剑,共有二三十把。”“一把把长长短短的剑,有的剑尖朝上,有的向下,有的斜起欲飞,有的横掠欲坠,” :mrgreen:

郎世宁画战争场面是近大远小的透视法,跟国画中位高权重的人物个头儿一定是最大的那个,小厮是最小的那个,直接表达社会关系地位完全不同,看着特别错乱。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29 7:20

豪情 wrote:
2019-03-28 21:25
以我入门级的美术知识, 透视指近处大远处小以及倾斜,应该是达芬奇这个天才第一个发现的。
Perspective 历史在这里有概述:

https://en.wikipedia.org/wiki/Perspective_(graphical)

1413年 Filippo Brunelleschi 在翡冷翠建立了透视的数学理论,迅速风靡世界,但这个秘密开头只掌握在翡冷翠地区的艺术家手里,因为这是值大钱的科学技术。

当然 Brunelleschi 并不是发明透视原理的第一人,在 1300年代的意大利画里就有应用透视的现象,例如 Giotto,但只是现象,并不是理论。有迹象表明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数学家艺术家也对于透视有所认识和应用,即上面四月同学的链接里说到的历史学家看法:欧洲画家(也许所有地区的专业画家)一直都是知道透视的(但没有数学原理指导),至少从经验中知道,但是由于各种原因,或许主要是宗教原因,而常常弃之不用。

用面、块建立的立体感,即凸凹感,那不是透视,而是对比阴影与高光。这种意识和画法是至少从古希腊就一直存在的,非常基础,只要是画画的人就不可能没有感受。但是有些 media 适合表达阴影和高光的对比,例如炭笔在白纸上,有些不适合,例如墨水和毛笔。这是客观事实,不是要贬低中国文化。实际上我相信工笔画里层层上色,是表达物体之“面”的一个方式,但确实远远不如素描趁手。

中国水墨画里的留白,很明显跟缺乏透视有直接关联,这不需要专业学过艺术史也能直接看出来。上面笑嘻嘻贴的知乎文章链接我刚去看了,除了反驳某个专业人士的材料解释(跟我不约而同不过人家是专业的我是瞎猜的),自己没提出任何实质性的阐述和解释。因为缺乏表达空间 depth 和距离的工具,留白就替代之,这是一个 artistic choice,因为如果在画面上塞满了真实的物体但没有透视这个工具,这就没法看了,连构图都没法起笔。而这个选择带来的发展,给水墨画带来一种独特的效果,通过 simplification 而带来 abstraction。这没什么不好意思的,因为技术或工具的限制而另辟蹊径,这是 creativity。

-----------------------

古代中国技术落后于欧洲地区这件事,一说起来我能感受到渗透的 inferiority complex。这很正常,但这是错的,个人根本没有必要为这类事情尴尬或羞耻。很多精力和资源都花在挖掘和猜测“我们为什么落后”的原因上,制度啦,文化啦,甚至基因学,然而我觉得这些都相当相当不可靠,客观原因跟价值评判没有任何关系。科技进步得最大因素是技术的传播推广以及建立在技术积累上的几何级爆发新技术,而不是自发独立的聪明。人类社会的质变性进步,基本上全靠合作和交流,虽然我们有限的认知能力总是把眼光投向单个的超人或发明家或 heroes 而看不见 context。某个技术有没有传播推广应用到某个地区,导致一系列后续骨牌效应和面目全非的后果。现在我已经完全不理睬历史的政治/文化决定论了,太唯心了,毫无用处还误导。技术的落后其实只有一个真正的原因,就是隔绝,isolation,其他的都是微乎其微的小意思。所以这么看来,IP保护或许对个体有利,长远来看确实是阻碍发展的绊脚石,而抄袭/借鉴/学习“别人”的技术,whatever you call it,完全正确而且必要。

---------------

关于透视举一个好玩的例子。多年之前我和女友到翡冷翠玩,女友之一说我们应该去 Santa Maria Novella 教堂去看下,里面有幅 Masaccio 的画特有名。

照片完全不能 do justice to 画中的透视感。不仅是上方的拱形,而且最下面的棺材和骷髅,简直惊呆了,我们仨扑上去情不自禁地差一点就要伸手去摸,这怎么会是画上去得呢?就是凸出来一个石棺嘛!后世的 coup d'oeil 流派也不过如此,太神了。Masaccio 是 Brunelleschi 的死党,两个人鼓捣透视玩得不亦乐乎。

Image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camellia » 2019-03-29 8:50

我不太同意笼统的说古代中国技术落后于欧洲,要根据年代来横向比较。考古的节目看多了,中国唐代以及之前工匠的技艺绝对是全球领先,有挖出来的实物作证。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29 10:02

其实谁先进谁后进完全不需要有什么自卑感啊!风水轮流转而已。中国唐宋繁荣世界第一的时候欧洲正是中世纪的Dark Age. 所以近代时欧洲崛起世界第一中国落后也只是时间流转轮流坐庄嘛!
这个全世界人口最多十个城市从1500年(中国明朝)开始到今天的动画我好像还没贴过?看得真是感慨!每一个城市从高排名掉下来都是因为战争。。。力荐!
https://twitter.com/jburnmurdoch/status ... 12992?s=19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29 10:54

我很容易接受这个是因为封闭而没有透视法融合进来的观点。但是材料说就不大容易接受。
云浆未饮结成冰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tiffany » 2019-03-29 11:17

中国文人不很重视技术,我很客气的说。所谓文人画,都是表达自己志向高远出尘,不要为俗世,ie,吃喝拉撒睡劳心劳力。who needs perspective for that kind of self-grandiose :mrgreen: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29 11:36

内个,咳咳,如果我现在忽然觉得,嗯,其实岳飞多一个少一个也关系不大,但赵佶是千载难逢的天才,会不会被扁死?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putaopi » 2019-03-29 11:43

Jun wrote:
2019-03-29 11:36
内个,咳咳,如果我现在忽然觉得,嗯,其实岳飞多一个少一个也关系不大,但赵佶是千载难逢的天才,会不会被扁死?
宋徽宗脑残粉在这里!你这话要是在小粉红网站上说,肯定会被扁死 :mrgreen: 不过前面你讲他像凯特莫斯我也很不爽。

他不仅仅是在书画上有成就,宋瓷也是在他的指点下到达新高。千年以来的taste maker排第一名毫无争议。
Last edited by putaopi on 2019-03-29 12:26, edited 1 time in total.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29 12:00

草书不懂不说它去了,就说正楷。王羲之被膜拜,我觉得很大一个原因是他时间早,订下一个标准,而且这个标准确实很好,我外行的感觉就是好有逻辑地表现字的结构,一切都那么匀称均衡顺理成章,当然也可能是因为它是最广泛的标准,大家都看习惯了。然而瘦金体,啊,给人一种虐恋之性感,我都不知说什么好。他写的字每个都那么 balanced,那么优美,好像无可挑剔,然而在这完美的平衡感下面隐藏着尖锐的强烈的不可名状的感情,象 Nissa Nissa 的胸膛被 Azor Ahai 锤炼了一百天的利剑穿透。暗示着某种极端激烈的性格,隐藏在温柔的外表之下。

:BloodyK: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putaopi » 2019-03-29 12:20

大家的讨论都好有道理,话题又包容万象,不知道从哪里插嘴才好。
聊聊材料吧, 颜料呢分植物性颜料和矿物性两种,植物性的容易褪色,所以留下来的古画多是用矿物性的颜料。真的用来画画,矿物颜料(Pigment)还要加上binders 才能有均匀的质感。这个binders就讲究了,简单地说,pigment+honey就是水彩,pigment+gum是水粉,早期的壁画Gouache 就是这种,中国画里的设色也类似,但gum的含量更多。用蛋黄来做Binder就是Tempera Paint, 中世纪和文艺复兴早期画家用得多,像波提切利的很多画就是用蛋彩画在木板上的,亮亮的很有光泽。不过蛋彩有很多限制,做一次颜料只能一次用完,画的时候基本上像用彩色铅笔,一笔一笔地描。油画的binder早期是用Walnut oil, 好处是干得慢,稳定性好,可以反复一层一层地画,修改方便。但是缺点也是干得慢,干得太慢!想象一下,达芬奇只能在夏天画画,大太阳地下晒着画,冬天天儿太冷永远不干,正好做做理论研究,发明飞行器之类的玩意儿 :mrgreen: 画家们不断试验,最后用poppy oil 和 linseed oil才找到drying time 的最佳平衡点。油画颜料的技术要到Rubens and Van Dyck师徒这里才更加成熟。

材料的种类不同,在艺术的角度来说很难说优劣,各有各的特点。但是油画颜料呢,特别适合商业传播,而且专业化分工合作起来很方便。像在Rubens的画室里有专门画动物的,专门画风景的,专门画手的,各专其职,才能有稳定高质的出品,遍及欧洲王室,维持美誉。

古代画家都是自己做颜料的,有专门的徒弟负责。现代画家有人有这方面的追求,也乐在其中。前阵子蛋彩画又时髦起来了。

早期油画画在木板上的不少,特别是在盛产木匠的佛罗伦萨。而帆布用来作画,自然由造船大户威尼斯人开始的。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Knowing » 2019-03-29 12:26

大家讨论的实在太好看了。恶人谷真是我心乱如麻时刻的珠宝盒!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putaopi » 2019-03-29 12:42

中国画远远不只文人画,很多有意思的画家在历史中被湮灭了,西方史也是一样。波提切利和维米尔被遗忘了几百年,都是上个世纪初“重新被发现”的。其实早于郎世宁的一个半世纪之前,明朝万历年间,意大利人利玛窦到中国传教的时候,就带了圣母像和基督像,给中国人带来了意大利画派的影响。有个明朝肖像画家曾鲸,用层层渲染的方式表现明暗,非常受欢迎,追随者众多叫做波臣派。曾鲸字波臣。d这幅画是二十五岁的王时敏,翰林之子,未来的大画家,风神俊朗,气质如玉。可以看到衣褶和五官都有明暗刻画。

Image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camellia » 2019-03-29 12:55

Article about Chinese Paintings:
http://www.absolutechinatours.com/china ... nting.html

Although the following two are not 张择端's 清明上河图 as stated in the article, these are the Qing dynasty version.
Image
Image



张择端 (清明上河图) the original 北宋 version, used 散点透视法 as well.
Image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29 13:10

大家讲得真好看啊!请继续!不要停! :love011: :love011:
没想到挖掘出Jun的徽宗脑残粉的潜质。惊喜又意外!
贡献一篇同样是他脑残粉的北溟鱼的文章,栩栩然,蝶也-宋徽宗的画与诗
文中提到的秾芳诗贴,这里有放大版,又是台北故宫藏!好东西都去了台北啊!
Image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29 13:38

我太无知了,同学们笑话我吧!为什么上面会提到岳飞呢?因为我把宋徽宗和宋高宗搞混了!Incredible. :mrgreen: :mrgreen:

竟然想不起最初这个混乱的概念是怎样形成的,反正从小就没搞清楚过,一直都是一脑子浆糊了。妈呀今天终于闻道了。

:action077:

终于明白了我以为知道的那点破事儿都是高宗干的,跟徽宗毫无关系,更觉得徽宗的空前绝后的艺术天才好神秘,象外星人一样不知从哪儿来的,深刻影响了后面的审美和风格,值得几百几千个博士生好好研究写论文出书。骂他是亡国昏君,道德败坏,简直是颠三倒四,人家搞艺术还来不及,哪有时间搞政治经济和宫斗啊。
--------------------

我觉得茶花举的例子跟我说的完全没有冲突。我贴的维基链接里也有提到过清明上河图中的透视手法且早在埃及古画里就有了。实际上画画的人从来没有停止过想描述观察到的真实现象,包括透视,不过他们的技巧是 empirical 的,建立在个人经验之上,并不系统,不容易传授和推广。Again, Brunelleschi 并不是发明透视的人,而是把这个现象和画法用数学/几何的原理阐述,令人人都可以学习应用,这样一来就星火燎原一样地推广了。维基上面提到不清楚中国某些画中的透视感来源如何。宋朝的画,我认为是经验之作,但清朝的画多半是交流学习的结果,正是进步全靠分享。

笼统地说古代中国的技术落后于欧洲,显然是不全面的也是不精确的。我倒也并不想得那么绝对,认为古代中国任何一个时间点在任何的技术上都落后于欧洲。不过呢,特别介意中国的技术在历史进程里是高于还是低于欧洲/西方/any place outside the "center",自有成千上万的人耿耿于怀定要分出个高低上下来。坦白讲,我对于这个比较没有任何观点。I don't agree with the question, then why waste time on trying to answer it?

--------------------

一个延申开来的偏门话题:What is perspective? 为什么人类会有透视的主观感受?这个生理问题,据我所知,科学研究尚未找到解释。显然是大脑对于视觉信号的一种处理方法,but why and how?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tiffany » 2019-03-29 14:39

说到楷书,我一直都很喜欢颜体。柳体我是觉得看着扎得慌,颜体就比较的圆润。
乡音无改鬓毛衰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29 16:11

我也是一边写一边搜维基,以前学的历史地理都忘光光了。前几天还和同学说台北故宫博物院那些标志牌对懂英文的特别友好,有拼音有年代,看英文觉得啊又学到新知识,光看中文觉得自己真文盲,一不知道中国字怎么念二不知道这些朝代到底是哪几年。。。
Image

所以Jun说岳飞我也根本不知道是宋某宗时代的。
昨天看笑嘻嘻给大家科普郎世宁,我上网查信息看到他开始给皇帝官员画像,开始按照西方画法脸上有阴影的时候大家纷纷表示不可不可“阴阳脸”!所以他只好只画正面了。

说到颜体圆润,这次在东京国立看到颜真卿年轻时写的一个碑贴,还没有后来多宝塔那么圆润,有很多褚遂良的影子。不知道Tiffany会不会也觉得扎的慌? :-D 王琳墓誌 开元二十九年(七四一)颜真卿当时大约三十二岁?维基上说他是七零九年出生。
Image
Last edited by april on 2019-03-29 16:20, edited 1 time in total.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豪情 » 2019-03-29 16:15

岳飞和徽宗有关系呀,迎二圣的主张是他被高宗杀掉的主要原因。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camellia » 2019-03-29 16:51

宋徽宗就因为是艺术家败家子儿才亡国的啊,他不需要宫斗,玩石头一项就不知道败了多少钱。水浒历史上是真有,逼得一堆人造反的生辰纲,花石纲,就是艺术家皇帝喜欢漂亮石头造院子,每年各省给他搜罗不远万里运送的假山石头……他任用人看的不是政绩而是才艺。重用蔡京(书法好),高俅(会踢球),童贯(会拍马屁)。
而且没政治头脑的宋徽宗主动提出跟当时才成立不久的金国结盟,打击辽国想得回燕云十六州。结果养虎为患,金不仅灭了辽,也灭了北宋……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29 18:12

是啊,大家都知道宋徽宗很烂很坏。当我以为他是宋高宗的时候,其实以为他更坏呢,后来发现不是,搜了一下,哦,原来一样坏。。。

同时,他的艺术是真好啊,简直不似真人。细看瘦金体的字儿,我顺手翻出 Duke Ellington 的曲子,尤其是 Sophisticated Lady. 都是满眼满耳的 sex sex sex. 别问我为什么。

上面葡萄皮贴的画很好看。说到很多古代画家被埋没遗忘了,我不禁带着偏见地猜测是不是因为文人看不出好作品的好,瞎吹捧互相抄袭重复的风格,以至创新和独特的风格没有风靡走红,卖出大价钱,因而得以推广流传。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29 18:24

艺术品流传非常偶然。我读六神读唐诗讲唐诗流传下来是有几个特别博学特别勤奋的人拼命搜集编纂。但是大多数都遗失了。唐诗还可以不停印备份,画没了就是没了。

Jun 说的是茶花贴的图?说郎世宁画的人脸是阴阳脸还是有人像摄影的概念在里面。当时人看不懂,就说郎世宁画的人脸上有大黑斑。

今天团圆学校美术老师问我能不能帮忙布置open house作品展,我恍然间觉得自己穿越回初中。
云浆未饮结成冰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putaopi » 2019-03-29 23:11

Jun wrote:
2019-03-29 18:12
是啊,大家都知道宋徽宗很烂很坏。当我以为他是宋高宗的时候,其实以为他更坏呢,后来发现不是,搜了一下,哦,原来一样坏。。。

同时,他的艺术是真好啊,简直不似真人。细看瘦金体的字儿,我顺手翻出 Duke Ellington 的曲子,尤其是 Sophisticated Lady. 都是满眼满耳的 sex sex sex. 别问我为什么。
脑残粉才不会这么讲呢!!!我们都说,只谈艺术,别的放一边。

上面葡萄皮贴的画很好看。说到很多古代画家被埋没遗忘了,我不禁带着偏见地猜测是不是因为文人看不出好作品的好,瞎吹捧互相抄袭重复的风格,以至创新和独特的风格没有风靡走红,卖出大价钱,因而得以推广流传。

艺术品流传后世确实有很多偶然性,Jun提到文人画个小圈子互相吹捧也是有的。我觉得还就是中国的大一统之下,艺术价值观缺乏多样性的缘故。

曾鲸在世的时候其实非常走红的,当时的达官贵人纷纷请他做像。还有一位宋末的和尚牧溪(法常),在中国本土被嫌弃为“粗俗”,作品到了日本却大受追捧,对禅画有深远的影响。看这幅六柿图,造型简练,只用浓淡墨色却感觉色彩丰富多层次,简直就是现代画家穿越回去的:

Image

刚才在网上搜图片时发现这幅画马上就要在日本的Miho Museum 美秀美术馆展出一个月,就是贝聿铭设计的那座美术馆 :mrgreen: 不知道会不会再次掀起全球华人飞往日本看展的热潮。主题展出的有三只窑变宋盏,但我更关注牧奚的两幅小画。
http://www.miho.or.jp/en/architecture/


笑嘻嘻前面提到的“时间凝固”的感觉,在Vermeer的画里也是有体现,用光线和色彩雕塑凝固。不过也有人嫌他的人物都呆头呆脑,像木头人 :mrgreen: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29 23:56

宋徽宗的被虫咬过的叶子的花鸟图,多美啊。如果有人师仿宋徽宗画几幅,挂在墙上可太好看了。我不知道为什么直接联想到我边上帖子里有毛毛虫的蝴蝶胸针。 :mrgreen:

宋徽宗的字真的就是Jun说的那个感觉,非常均衡的架子下,有特别尖锐的感情。我就不喜欢。。。我喜欢行书。圆润的楷书,狂放的草书都跟我不合性格。

那葡萄皮你喜欢八大山人吗?我特别喜欢八大山人。还好八大山人对乾隆来讲不算古董画,又是前朝正统遗老可能还是需要避讳。没给满纸提满字。第一届全国油画年展里有一幅画,叫做想念一条河。非常细节地画了干涸龟裂的河床,悬在河床上,就像如果有水,鱼应该的位置和姿态,半空中画了两条鱼。其中有一条鱼扭头面向观众,就是八大山人的这种翻白眼鱼有油画精细地把细节都刻画出来。我太喜欢那幅画了。当年也没有手机,这么多年,我隔几年就上网搜一下,看看能不能有照片出现。奇迹从来没出现过。

Image
Image

看八大山人这幅《松石》,拍卖成交价1,332万港元。这么画松,在国画中都是极简的。这么高度精炼的画,太美了太美了。
Image
云浆未饮结成冰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putaopi » 2019-03-30 1:07

读笑嘻嘻的描述,感觉能想象出来“想念一条河”的画面。

我对朱耷的感受非常复杂,得先想想清楚再慢慢来说。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30 1:14

我也是对笑嘻嘻描述的这幅画特别好奇,搜了一下,是这个系列吗?《怀念一条河》?
画家刘华忠亦幻亦真的双向感知空间
画家刘华忠:大海孤独,是无限流浪的大集合
很多幅,只看到这幅有回头的鱼。。。
Image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30 1:58

哇塞就是这幅!April你太牛了!是一系列里的一幅。原画比照片要好看些,细节多。
1991油画《怀念一条河》首届中国油画双年展
这幅在边上我也有印象:
Image

可见我的记忆力是有误差的。那次画展还有几幅我印象也挺深的,但都不记得名字。除了一幅叫做“高原丰碑”。画的是青藏线。视角从地面往上,比较突出的是把柏油路面的颗粒画得特别清晰。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30 6:48

Jun 说的是茶花贴的图?说郎世宁画的人脸是阴阳脸还是有人像摄影的概念在里面。当时人看不懂,就说郎世宁画的人脸上有大黑斑。
不是,我说的是葡萄皮贴的曾鲸画的肖像。

京里的 Freer 有八大山人,笑嘻嘻喜欢的话,团圆哪年春游带她们来玩。葡萄皮说说你的复杂感觉吧。我本来也挺喜欢的八大山人,没有什么具体感受,只是因为他的画比较与众不同。后来看了几次 desensitized 了也就那样了,没有进展。八大山人跟现代艺术的一部分是同一个意思,技术其实没什么,主打概念和个性。当然艺术家本人也许技术功底很好,但模仿他其实不难,只是人家都推出这么独特的概念了,其他人效颦只能沦为笑柄。例如 Mondrian 的画,完全是一个意思。

对于书法我真的毫无感觉也什么都不懂,看见楷书就幻想代入一下临摹,其实小学毕业之后就没写过毛笔字儿了。看见草书自动跳过,反正一个字儿也看不懂。看见行书就努力认一下。宋徽宗的字儿给我强烈的冲击,这是唯一的一次。也不知真迹能在哪儿看到,只听说瑞鹤图在辽宁省博。很想万里追星一把,很久没这种感觉了。

笑嘻嘻喜欢时间凝固的画,在西方画里有,不过比较晚一些才出现。这贴是关于中华文化的,我就不在里面掺和了,你可以去搜搜 Edward Hopper 看看是不是你喜欢的时间感。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30 9:19

Jun 想追星,这里有寻宝图 (宋画全集这里有电子版,缺第四第五卷)。台北(也就是”别想了卷“)有不少,但是不一定在展。貌似波士顿有几幅。

居然真是笑嘻嘻说的鱼!太走运了。”想念一条河“这系列确实有意思。
照片和实物确实没法比。有个叫 robert bechtle的湾区画家,特别善于画旧金山湾区的光。我觉得比Thiebaud (笑嘻嘻贴的旧金山机场那副)更和我心。可能因为bechtle更写实。但是图片不及实物十分之一。因为那个光线一定要看原画,太震撼了。
Image
Image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豪情 » 2019-03-30 10:07

这个帖子聚集了越来越多的好东西,太好看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30 12:26

四月太能搜了,什么都给搜出来。台北故宫博物院号称没戏了别想了是为什么?因为出版此书的机构无法搞到照片么?

波士顿收的五色鹦鹉图上有颇长的一段题字。嗯,这个一定要去看看,现在网站上说 “not on view" 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看到。

发现千字文在上博。这也是有机会看到的,除非他们不拿出来展出。不过千字文平衡多过偏激,也许是因为写的时间早,人还没有变态。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30 21:53

不太清楚为什么第四卷台北故宫博物院没出。刚上网翻了翻,好像当时在浙大出版设和台币故宫之间做中间人的“祥禾”公司涉嫌盗印台北故宫的宝贝,所以第四卷在出版前流产了。
台北的好东西经常出国借展,比方16年在旧金山亚洲美术馆那次就有至少一副宋徽宗的怪石字。这次在台北听同事说台北故宫博物院有意闭馆扩建。要真这样出国的机会就更多了。。。Fingers crossed...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豪情 » 2019-03-30 22:04

是的我去了,数目不多但是都是精品。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30 23:44

豪情 wrote:
2019-03-30 22:04
是的我去了,数目不多但是都是精品。
对的,多谢豪情在这贴前面提醒我才去搜了一下这个展。而且putaopi也喜欢瘦金体啊!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31 0:26

谢谢April,我喜欢Robert Bechtle!而且他还活着!好好攒攒钱,说不定这辈子还能买一幅!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Robert Bechtle 对光线的处理,有点儿Johannes Vermeer的意思,感觉光线真纯。(不过刘华忠的画不贵哎。。。)

Thiebaud 不是光线,是他对实物的一种轻微变形,简单地说他的画透视感不强,好像把三维世界压平了一些;还有色彩,配色协调稳定,一幅画中色差不大,但是色彩又很多样。所以有一种凝固梦幻感。

报告Jun,做为银翼杀手迷,不能不知道Edward Hopper 啊。但是请讲请讲。这个帖子,简直是我们的众筹知识贴。谁知道我们下次讲西洋画得等到什么机缘巧合。审美都是可以相通的嘛。请讲请讲。April没有意见吧?

Edward Hopper的凝固感是类似八大山人这种,画面杂质少,非常冷静冷清,人脸厌世。但是中国现代油画家,我本来想写青年,后来想到大家已经都不青年了,是横跨各种题材,很多人都有明显的凝固时间感。不单有这种画面人物跟现实噪音疏离款的,那年双年展还有一幅“网瘾青年”是这个类型,人物目光呆滞。像怀念一条河的刘华忠的梦靥的这种超现实凝固时间感的。还有一幅是我的印象(这个印象就非常不准确了)是北方画家画的一群女青年。这群女青年身着80年代的时髦服装,(画展是91年)脸都微微朝上,朝气蓬勃地舞动身体。画的视角是从上往下,所以面对她们的人脸,像大太阳往下看,她们的身体都因视角变形成有点矮小,有点头大腿小。色彩虽然是彩色的,但是用色像是接近黑白照片的彩色,甚至是有点曝光过度的明亮感。所以观者会产生自己是大太阳在往下看她们的感觉。好像她们洋溢的青春欢笑一下被琥珀凝固住。一般西方古典尤其到了印象派野兽派超现实主义派的油画,一群人的聚会都好像人物要动起来,能让你听到声音一样。哪怕是描绘梦境的,也让人感觉人在飞。总之感觉很不一样。
April,我描绘得这么仔细,你有本事把这幅画找出来吗? :lol:
云浆未饮结成冰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31 1:50

笑嘻嘻 wrote:
2019-03-31 0:26
报告Jun,做为银翼杀手迷,不能不知道Edward Hopper 啊。但是请讲请讲。这个帖子,简直是我们的众筹知识贴。谁知道我们下次讲西洋画得等到什么机缘巧合。审美都是可以相通的嘛。请讲请讲。April没有意见吧?
完全同意笑嘻嘻! Jun 请讲请讲。当然没意见。五花八门最好看了!
笑嘻嘻 wrote:
2019-03-31 0:26
April,我描绘得这么仔细,你有本事把这幅画找出来吗? :lol:
哈哈哈!大家误会太深了!我来解释一下我怎么找到笑嘻嘻的鱼的。大家会发现搜索完全靠运气。。。

先是试图确定年代,笑嘻嘻说是90或者91,所以我先按照“第一届全国油画年展 1990”来搜,找到这么一篇中国当代艺术三十年大事记(1978年-2014年)。里面只有1990年有个油画展(“9月27日—10月3日,“中国首届风景油画邀请大展(北京)”在北京中国革命博物馆举行”),1991有一次油画拍卖。

所以我再用 1990+中国首届风景油画邀请大展+想念一条河 来搜索。啥都没搜到。郁闷

去掉“想念”二字,依然无功而返。

无奈之中,跑去豆瓣搜“想念一条河”, 因为豆瓣比较小众,常有人会上一些很偏门的照片写日记什么的。依然没有结果,但是发现返回的搜索结果里面有一本书,名字是“关于一条河的记忆”。就回到Google 搜索栏里面,把“想念一条河”换成“关于一条河的记忆”, 也就是这个“首届中国油画展 关于一条河的记忆 鱼” (没有用 “”),在第二页看到画家刘华忠:大海孤独,是无限流浪的大集合!但是这里面没有回头的鱼那副画。不过至少知道这是一个系列,所以应该有更多画这个文章没收录。所以接下来就用“刘华忠油作品中的《怀念一条河》”就搜到了简书那篇文,看到了回头的鱼。

所以我最先的几步并没有用,展的名字搞错了,年代也貌似错了。但是不知道为什么“想念”谷歌就不会联系到“怀念”, 而“关于一条河的回忆”放进去,它就会联系到“怀念”。。。这里也许有什么语言学的联系,我就不懂了。

所以如果笑嘻嘻记得画的大概名字甚至作者名字,我才有可能开始啊!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31 6:15

四小月有没有考虑过改行做私家侦探?

另,Hopper 跟 Blade Runner 有啥关系?笑嘻嘻请 elaborate. 我完全没印象了。

Hopper 画过很多幅一个人在窗前,阳光洒进来,不知为啥我总是自动定位于早晨。这是我感受到的“时间凝固感”,也许笑嘻嘻的定义完全不同。凝固的不仅是一个特定时间和特定地点,而且是那一刻的主观存在。

Image

Woman in the Sun

Image

Western Motel

刘华忠的几幅鱼的画,是挺典型的 surrealism,很明显是梦境,而且他表达得很清楚,鱼就是我。这一点暗合笑嘻嘻贴的八大山人的画,鱼和鸟都是他自己。

朱耷和赵佶能够放肆地表达个性,把自己扔到世界上让别人看,是不是因为他们是皇帝/亲王?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putaopi » 2019-03-31 22:40

笑嘻嘻 wrote:
2019-03-29 23:56

那葡萄皮你喜欢八大山人吗?我特别喜欢八大山人。还好八大山人对乾隆来讲不算古董画,又是前朝正统遗老可能还是需要避讳。没给满纸提满字。第一届全国油画年展里有一幅画,叫做想念一条河。非常细节地画了干涸龟裂的河床,悬在河床上,就像如果有水,鱼应该的位置和姿态,半空中画了两条鱼。其中有一条鱼扭头面向观众,就是八大山人的这种翻白眼鱼有油画精细地把细节都刻画出来。我太喜欢那幅画了。当年也没有手机,这么多年,我隔几年就上网搜一下,看看能不能有照片出现。奇迹从来没出现过。
Jun wrote:
2019-03-30 6:48

京里的 Freer 有八大山人,笑嘻嘻喜欢的话,团圆哪年春游带她们来玩。葡萄皮说说你的复杂感觉吧。我本来也挺喜欢的八大山人,没有什么具体感受,只是因为他的画比较与众不同。后来看了几次 desensitized 了也就那样了,没有进展。八大山人跟现代艺术的一部分是同一个意思,技术其实没什么,主打概念和个性。当然艺术家本人也许技术功底很好,但模仿他其实不难,只是人家都推出这么独特的概念了,其他人效颦只能沦为笑柄。例如 Mondrian 的画,完全是一个意思。

八大山人在我看来就是写意水墨的一个高峰,也是这一条艺术道路的句号。这种以书法入画的路子,从宋朝以降,有徐渭董其昌这些人发扬广大,朱耷和石涛这里就已经走到了极致。后世的追随者模仿者无数, 造假的也多,连带着我对原创者都有点审美疲劳了。跟Jun上面写的感受类似,我想到用来比较的西画例子是Jackson Pollock, 旧金山MOMA有幅Pollock早期的画,显然是受到了东方书法的影响。八大山人之后的花鸟画,几乎人人都学他,就像遍地都是Pollock一样无趣。

但是没有人能真正学到八大山人的精髓,跟蒙徳里安这种概念独创的画家不同,中国画还有个“笔墨”的讲究,只仿个构图姿态什么的可远远不够。又回到我们在前面讨论过的内容,文人画的欣赏入门门槛相当高,必须是练过书法的人才能了解一些皮毛。 我不是不喜欢八大山人,只是没有能力分辩真伪,完全体会欣赏他的妙处。顺便说到假画假拍,真是中国艺术品市场的plague 。

中国文人画跟西方绘画完全是两个体系,没法儿用西方美术的价值观来评价中国画,现实主义啊perspectives啊,这些在文人画里根本没有意义。 中国古代的很多名家,如果生在外国,很可能不会从事绘画职业。比如明朝的徐渭徐文长,足智多谋,爱写剧本,因为命运不济才卖画补贴生活,根本不把画当一回事。我觉得他生在英国的话会是莎士比亚的同行, :mrgreen: 而前面贴过的曾鲸,倒是可能无缝对接,在文艺复兴后期继续做一个成功的肖像画家。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putaopi » 2019-03-31 22:57

april wrote:
2019-03-30 23:44
豪情 wrote:
2019-03-30 22:04
是的我去了,数目不多但是都是精品。
对的,多谢豪情在这贴前面提醒我才去搜了一下这个展。而且putaopi也喜欢瘦金体啊!

是的,我也喜欢瘦金体,那篇宋徽宗的贴子跑去看了好几次,字数太少不过瘾!但是我没有看出Jun说的那种“偏激”的感觉, 跟“以书入画”相反,我看赵佶是书写如画,他的瘦金体典雅极了,非常有绘画性。不过我对赵佶最崇拜的还是他无以伦比的品位,前无古人不好说,后无来者是肯定的,世界范围都稀有。 我也没有因为他做皇帝做得糟糕而纠结过,这人毕竟为自己的行为付出了代价。亡国的皇帝不少,赵佶只有一个。

另外对四月的超强联想和搜索能力膜拜一下!
高居翰的书我有几册中文版的,但是图版质量太差,看不清楚。他的角度比较新颖,但是文字我觉得有点绕,可能是因为假定的读者是外国人的原因吧。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