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Knowing » 2018-12-18 15:47

米雪奥巴马的新书Becoming 最近很畅销. 我也跟风看了看,颇为意外她的坦率,很多地方还蛮有共鸣的。
第一章叫Becoming Me讲成长经历。 米雪的父母是高中甜心,爸是蓝领, 芝加哥市水厂的水泵工人, 有multiple sclerosis 多發性硬化症, 逐渐失去行动能力, 但是一直到56岁病重入院去世前, 都杵着拐杖坐着轮椅上班. 很有职业自豪感. 父母一直非常实际和经济的生活.租姑姑的房住, 一家四口住两卧, 米雪和哥哥Craig 的卧室中间加一道木板墙, 两人躺在床上可以聊天. craig 打篮球好, 上大学时可以拿奖学金, 但是父母说你上能上的最好大学(普林斯顿), 学费让我们来操心. 妈妈也出去做秘书工作,供两个孩子的大学学费. 米雪的童年是很愉快的,大家庭,祖父和叔叔婶婶表兄弟姐妹都住得近,周末热热闹闹。父亲还是民主党区代表,这角色略似神父/街道主任,她周末有时跟着父亲家访,听人唠叨对公共设施的抱怨,让传递给党干部,父亲总是耐心倾听。在父亲看了,时间是你给别人的礼物。
她家几代待遇挺典型的,祖父那代人三十年代从农场跑到大城市,那时芝加哥工厂里宁愿雇欧洲移民也不愿意雇黑人,祖父想当电工,另一个舅爷爷想当管子工,但当时任何一个大工地都需要有工会卡才雇你,而工会基本不收黑人。所以祖父只能干干体力活,偶尔干点零工,有什么干什么,那个舅爷爷在火车站搬行李。还有一个舅爷爷想当出租车司机但是司机工会不让他进,只能开没证的小巴,在不安全的西区拉客。这些人都是聪明灵巧愿意干活的人,但是都找不到稳定好收入的工作,结果就是不能买房,送孩子上大学,存钱退休。祖父算很幸运的得益于大萧条期间政府雇佣无技术工人的项目,当了三十年邮政工人,五个孩子里有人上商学院,有的当了火车司机,工程师,大学教授。第三代有出息的就更多了。
米雪从小是个省心孩子. 天性整洁,有条有理, 争胜好强, 自己在家玩布娃娃井井有条, 怕别的女孩弄乱了不太愿意出去玩.上小学老师让认颜色一时愣了没说出来,羞愧欲死,回家使劲练习.成绩一路都不错, 中学被选进磁校 Whitney Young. 每天坐很长时间公车上下学. 不少同学是精英黑人家庭的孩子, 律师医生, 还有民权运动家杰西杰克森的女儿跟她是好朋友. 她才意识到大家家庭情况不一样. 学校组织去巴黎玩. 觉得贵, 根本没告诉父母. 父母从别处听说了, 坚持让她去.中学成绩算不错的但也不是top 5. 想跟着哥哥上普林斯顿. 中学帮填大学申请的辅导员说:你这成绩填普林斯顿不行啊. 她很生气.下决心还就要申请普林斯顿了.果然就录取了. 上大学后向往未来, literally 去报道的时候站在大学门口当她爹面把高中甜心小男友甩了。她爹显然觉得小男友很惨。
上大学是个满眼界大开的过程,普林斯顿非常白男,(男女比例二比一,黑人只有百分之九),那种在人群中直接因为肤色显眼的感觉相当突出。很多家境优越的白人孩子举止很不一样,随随便便不锁门,不锁车,金耳环留在宿舍洗手间池子边,似乎对世界有无穷的信任,前进的道路上毫无障碍。米雪从小习惯了静静在公车上小心守着书包,下车回家的路上把钥匙夹在指节间尖头冲外准备保护自己,对这种态度太不习惯了。普林斯顿里似乎唯一要操心的是学习,其他都是围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转,餐厅里有五种早餐,图书馆像个教堂,学生被保护,被爱惜,被照料。她逐渐意识到,很多同学,生活一直就是这样的。还有个差距是体育,她单知道蓝球橄榄球棒球,根本不知道东岸私校花样好多,曲棍球冰球壁球划船,居然都是体育。幸好她做人从小就有个优势:她是craig 的宝贝小妹!而craig 一直受欢迎,现在是篮球队里的明星,粉丝很多,到处吃得开,小妹也跟着混的不错。有次跟着去学校篮球队的金主家吃饭,第一次吃到朝鲜蓟,都是刺的绿色东西放在细白瓷盘子里端上来也算个菜?印象深刻。跟很多黑人同学一样,米雪到了大学才知道自己的disadvantage. 原来白人同学上高中时有SAT私教补课,或者上的寄宿学校早就适应离家生活,这感觉如同第一次上台表演钢琴,弹起来才知道以前练习一直用的是走调的破钢琴,世界突然移动了,你必须适应这些变化,克服困难,假装跟别人一样若无其事的演出。当然不是做不到,可很费力费神,尤其是在你是房间里寥寥几个非白人,需要额外的自信,额外的努力。所以每天跟黑人朋友们一起吃晚饭是她最放松的时刻。其他太明显的歧视她(以为)没遇到过。两个白人同屋都很友好,但她在宿舍呆的时候少,就没发展出友谊。其中一个是新奥尔良来的白姑娘,妈妈来探访,看到米雪吓坏了,偷偷跑去跟学校要求把女儿换宿舍。这姑娘尴尬欲死但是拦不住她妈。到多年后当了第一夫人,这姑娘写了篇文章发在报纸上,米雪才知道当年这姑娘为什么几个月后从三人间换单人间了。

经过努力适应了大学生活,学习成绩也不错,但是随时可以感到affirmative action 的阴影,随时有人审视:我知道你怎么进来的。后来她慢慢知道, 黑人也不是唯一特殊群体。只是因为肤色比较显眼。还有运动员,有legacy kids, 靠父母祖父母捐钱建图书馆实验室进来的。但是有钱不能保护你不失败。周围随时有人失败。我的任务是坚持再坚持。逐渐她建立了自信,知道在课堂讨论滔滔不绝的男生并不是更聪明。they are simply emboldened, floating on an ancient tide of superiority, buoyed by the fact history had never told them anything different.
--这我能relate! 刚进大学的时候,工科大学男女比例悬殊,我本来就不太爱发言,常常默默的坐在课堂里想同学们为啥都这么自信!这个是高考某省状元那个是奥赛金牌,我感到心里好虚。自卑感过了一两年发现自己成绩也是中上才渐渐淡化。

大学时有个同校足球队运动员男友,又高又帅,比米雪大两岁,还是医科预科生。两人感情很好, 两人在一起很开心, 结果那男生大学毕业没老老实实接着上医学院,突发奇想要去球队当吉祥物—是的你没听错,不是去当职业运动员,是当吉祥物! 米雪陪他去买衣服,这人穿着毛茸茸的吉祥物服装从试衣间出来,米雪看了一眼就崩溃了,觉得怎么能不老老实实爬社会梯子呢?受不了!遂分手.这男的后来还是改邪归正当医生了,而且是个很好的医生。
米雪坦白承认,她很重视社会认可,这有个基本缺陷:很容易走上现成的道路,而且一直走,不肯绕一点远路,想都不肯想,损失社会认可太可怕了!于是她特勤恳的爬梯子,暑期勤工俭学, 大学上完马上上哈佛法学院然后进芝加哥高大上律所工作, 赚着六位数, 开着saab, 坐在摩天大楼的posh 办公室里。米雪的哥哥上完大学进投行. 自然选择, 物以类聚,身边一群朋友都是特上进的黑人精英凤凰男女,出身阶层低,凭着天资和勤奋爬上去,上好学校,找好工作,攒钱买房, 报答家人。

--这我也蛮能relate 的,中国留学生都这样,规规矩矩的全A生,不敢走错一步路,唯恐没赶上这班车就永远被大家拉下了。搬到纽约后认识的人多了,我也开始比较放松,没随上大流也不是特别紧张了。

高大上律所里一共没几个黑人, 过了两年来个传得沸沸扬扬的天才帅哥做暑期实习, 老板一看,都是哈佛法学院的,都是黑人精英,他俩肯定觉得亲切, 有共同语言! 把米雪发给他当辅导员。两人就经常一起吃个午饭, 确有很多共同语言,心有灵犀一点通,从爵士乐聊到执法现状有说不完的话,人群中交换眼神。可惜不同的地方更多! 奥巴马按米雪身边那群精英凤凰男女的标准, 简直不着四六,哥伦比亚大学毕业了没留住华尔街赚钱拼命往上爬企业梯子,跑到芝加哥搞社区组织,成天有空就是读书想问题,思考income inequality 之类又大又抽象的问题, 米雪就很抓狂的说:就好像你能为此做什么似的!而且这人想对社会有用远远超过想发财,估计一辈子都不赚钱。米雪觉得这人不是传统意义上的良配, 简直是振保遇上了红玫瑰, 内心矛盾万分,又受诱惑,又怕打乱自己勤奋辛苦建立起来的小世界. 奥巴马老来撩,米雪使劲抵抗,但是两人一天不见就失魂落魄。直到实习结束前一个月的夏日,两人去个公司派对,炎热的傍晚回来奥巴马非要蹭她的车, 在车里两人靠的很近,挨挨挤挤,化学作用升腾,两腿发软,想唉反正帅哥过一个月就回哈佛上学了,不太认真的放纵一下随便搞搞应该不会太多后果吧, 豁出去享受一把! 到他家门口两人都不舍得告别,他说吃冰淇淋不?她说吃!吃着吃着遂吃到楼上去了。什么放纵一下的借口马上被抛之脑后,两人天天腻在一起,直接同居,从小到大的琐事都讲啊讲。

这个口嫌体正直的故事,如果讲到此马上直接快进到结尾:后来他们做了总统和夫人,一直幸福的生活在一起,也算是个美好童话。可惜还有第二章,Becoming Us
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米雪也开始不着四六的想事儿了。包括,我为啥当律师?我当律师开心么?她跟着奥巴马去社区组织活动,意识到两人想法太不一样了。环境不好,身边的那群人就想法跳出去,奥巴马就会想把环境改造好。而且这人对别人的否定和希望的渺茫都不怎么在意,简直是个独角兽。米雪在高大上法律事务所干的挺好的,但是她开始意识到作为一个全A生她习惯性的要把工作做好,但是工作不能带来满足, 开始比较多参与招聘,希望促进公司的多样化,这部分工作带来一些满足。

这段时间米雪也很矛盾,外人眼里的成功都有了。祖父母父母都为她自豪。 父母为她上法学院做了那么多牺牲和贡献,如果这时候跑去说我不喜欢当律师,父母当然不会强迫女儿接着当律师,但肯定很伤心失望。而且对父母那代人来说,这烦恼(工作不能带来真正的快乐满足感)简直是何不食肉糜, 往他们脸上打耳光. 终于憋不住对母亲说了,母亲无语了一下,说:你还是先赚钱再想幸福的事儿吧.

另一个事情带来巨大影响的是大学时期的好朋友牙买加姑娘,性格极端相反,生活的像个无忧无虑的蝴蝶,功课老是最后一分钟做,考试最后一分钟开夜车,毕业后工作两年说要上商学院, 米雪叫她报一流商学院,牙买加姑娘说太累,上个普通的就行。去美联储工作了一阵后突然说要辞职,跟妈环游世界去。反正每步路都走得让米雪使劲皱眉头。但是opposite attracts, 俩人还是最好朋友.周游世界了一两年,突然传来消息,这姑娘得癌了.恶性的, 姑娘的妈也得癌了. 没多少时间, 米雪还在in denial, 这就不行了, 米雪飞奔过去见了最后一面. 无比哀伤, 又无比庆幸好友短暂的二十六年人生每一步都走得随心所欲,尤其庆幸她从来没听自己的劝告.

这时候米雪认真开始更多积极network 法律专业如果不当律师还什么样的职业道路可以走。我觉得这段特别有借鉴意义。米雪network 不是特别有目的性的,谁手里有工作跟谁交际,而是把对方当做样本聊天了解对方的环境里有什么样的工种,pros and cons, 政府工学校工非盈利组织工。作为一个黑人女律师,其他黑人女律师都很乐意帮助了解情况。同时米雪也开始做算术,律师工作薪水高,换工作收入肯定要减少,如果搬出去住,每月房租,还大学贷款,车款,需要多少钱,最低能接受什么样薪水的工作。

这段时间米雪父亲过世了。从恶化到进医院也很快。她非常悲伤。幸好奥巴马已经结束法学院搬回芝加哥,两人开始谈婚论嫁。之前米雪已经去夏威夷见了奥巴马家里人,尤其是见到了他妈,以前不知道他身上的好多特质是哪儿来的,都为什么啊,现在明白了。一个人的家庭可以解释很多,从奥巴马对他妈这样个人意志非常顽强的女性的忠诚, 就知道他对女性的平等独立有深深的尊重, 不需要讨论,也知道他能够处理有自己热情和声音的妻子.这些都不容易学会,相爱也无法改变.她也注意到他因为内心自信而安全,反而从不咄咄逼人。在两人刚开始约会的时候,她派她哥去跟奥巴马打篮球。Craig回来满意的报告:这人可以。很自信却不傲慢。该传球传球,该截球就截,不自私,有团队精神。自然的有领袖能力,不因为在跟我妹妹约会所以频频传球给我。人打球打累的时候,掩饰不住真正的性格。我们打了很多个钟头的球, 所以我可以肯定. 插播一下后来Craig的故事.他整个九十年代都在投行, 先在大型投行后来后来去小型黑人精品投行当MD, 年收入几十万,但是很厌倦,婚姻也失败,下决心改变拿以前收入的十分之一当大学篮球教练去, 当了十五年教练, 现在在knicks 做球员发展的工作,也做电视评论员.

不光是米雪哥,全世界都很欣赏奥巴马。还在法学院读书,就出色到机会滚滚而来。可以随便挑公司,可以去高庭当clerk,纽约时报上就奥巴马成为哈佛法学评论杂志第一个黑人主编发了报道。奥巴马决定在芝加哥生活,做符合自己价值观的工作,所以选择芝加哥一家民权法律所,即使工资比其他高大上律所少得多。同时已经有出版社找他写自传, 他打算想写一本关于美国和种族的书。这就是后来的dreams of my father. 奥巴马干事很认真努力,但是特别放松,不像绝大部分人,包括米雪本人,急于取得成就,随时跟别人衡量比较。这人一点都不在乎三十多岁的律师会典型在乎的事儿:好车,有美丽花园的郊区房子,或者高级公寓。充满秘之自信:事情会解决的。
所有的事情都那么好。米雪不是不欣赏奥巴马强大内心和强烈责任感。但是,她也觉得, 跟这么个强大内心在一起吃饭睡觉生活,实话实说真是够呛。这人从不吹嘘卖弄,但是他的坚定和能改变世界的信心,让米雪对比自己不免有些失落。米雪反省自己,艰难的承认自己其实不合适当律师,选错了职业道路。同时深爱的男人智力超群,雄心勃勃,很可能会吞噬自己(的智力和雄心)。她已经看到这将发生了,就好像海边滚滚卷来的巨浪。逃跑已经不是选择,必须在巨浪到达前站稳双脚, 找到真正可以投入热情的新职业道路。 (最后也是白站啊, 还不是给滚进去了)

这时候米雪通过networking 认识了Valerie Jarrett ,两人一见如故。VJ当时是芝加哥市长的副幕僚长,跟本市的黑人社区联系既深且广。她也是聪明能干,法学院毕业就在在大型律所工作,但是一段时间后意识到自己并不想做这个。受1983年当选第一个黑人芝加哥市长的Harold Washington 的激励,决定去市政府工作。VJ说话柔和平静,直接而睿智,对市政府的功能了如指掌,很喜欢自己的工作,但不掩饰官僚带来的烦恼。米雪马上意识到VJ可以做她的榜样。VJ也很欣赏米雪,当即请她做助手,年薪只有六万美金,当时律所工资的一半,所以米雪觉得还需要考虑。

她有大量学生贷款--普林斯顿和哈佛都是昂贵的学校。她想买房。物质之外,她还想要孩子。此刻离开高薪工作真的对吗?回到事业选择上,米雪跟其他人谈改行的时候,他们都露出忧虑和关切。只有奥巴马,她未来的另一半,态度不同。他认真倾听吸收她忧虑的列举财政责任,肯定说自己也想要孩子,同意如果他们俩都不打算继续当律师,未来如何赚钱养家会是问题。底线是,他们并不穷,虽然没有清晰计划,未来肯定是光明的。go for it. 别忧虑,你觉得怎么会让你幸福就怎么做. 跳进未知不会死人. don't worry, we can do this. we will figure it out.

奥巴马搬回芝加哥,两人朝夕相处进入磨合期。 这两人的不同之处还是很多的。 米雪在吵吵闹闹周围都是亲人的环境长大,习惯紧密关系,奥巴马需要独处。米雪认为两人既然已经确定对方就是共度一生的伴侣当然应该结婚,奥巴马觉得承诺不需要外在证明。这个结婚的问题两人辩论了很多次,在奥巴马考完律师资格考试的那天,两人出去烛光晚餐庆祝,奥巴马又提起这事儿,说为什么非要一纸婚约呢?米雪拿出上法庭的架势辩,奥巴马也勇敢应战,两人从方方面面,大大小小,社会意义法律成规辩论到两人的心态,你有什么问题我有什么问题,淋漓尽致足足辩了一顿饭,米雪那叫一个怒火中烧。到了上甜点的时候,奥巴马突然狡猾的笑,招待端上一个银盖银盘子,揭开是一个小首饰盒,奥巴马当即跪了,说请你嫁给我。全餐馆都鼓掌。米雪。。。也是醉了。。。。怪不得他故意逗她辩论那么长时间,原来因为这是最后一次他们讨论这个问题了。后来她才知道, 这之前奥巴马已经分别跟米雪的妈妈和哥哥请求了许可。

订婚后两人一起去了趟肯尼亚, 像所有的新伴侣,两人在学习如何争吵. 他们不常吵架,即使吵架也是芝麻大的事儿引爆一连串积累的压力.米雪生气会大声嚷嚷无伦次. 奥巴马生气时保持冷静理性, 口若悬河的辩论, 更气得米雪火冒三丈 . 两人都花了很多年才理解两人就是性格不同, 生理遗传和从小学习的表达方式都不同. 相处时间更长后,他们开始学会如何克服不耐烦表达不满和暴怒.之后吵架就没那么夸张,也更有效率,总记得他们是相爱的.

1992年选举是克林顿vs 老布什, 当时在任民主党参议员Alan J. Dixon 在高庭法官任命听证会上支持 Clarence Thomas , 黑人女性Carol Braun 愤怒在初选挑战Alan J. Dixon 并得胜, 一家提高少数族裔投票率的全国性组织Project VOTE! 找奥巴马带领伊利诺依州,尤其是芝加哥地区, 估计有四十万非裔选民没有注册. "投票就是力量"是奥巴马的信念所在,性质类似他以前做的草根社区组织运动,所以虽然工资少的可笑, 他还是决定推迟入职律所,全身心投入鼓励新选民注册, 挨门挨户跟社区带头人,教会组织交往, 跟有钱的金主募捐做广告印刷小册子, 在project building 和黑人社区发传单, 每晚倒在沙发上筋疲力尽的跟米雪聊天, 讲一天的工作, 讨论如何把信息传递给三十岁以下不信任政府的年轻人. 米雪一年前接受了VJ的邀请加入政府工作, 协调几个部门, 有时去社区跟踪调查市民的投诉, 检查倒下的树有没有被搬走,听取牧师抱怨收垃圾和交通问题, 代表市长去社区活动和老年人野餐会, 她从没接触芝加哥的这么多方方面面, 觉得比在高级写字楼里写文件有意思多. Valerie Jarrett 和Susan Sher , 两个年长的黑人妇女成了她的角色模范.她俩同时又自信,又平易近人. 在满满一屋子固执的男性面前从不犹豫大声说出看法,并说服对方. 需要的时候可以幽默谦虚, 但需要重磅出击时毫不犹豫使用力量.更重要的是,她们都是母亲, 而且是离婚的单身妈妈, 重大会议中会走出去接女儿学校的电话, 工作日中间儿子发烧或者学校表演也会毫不犹豫的出去. 她俩都把孩子的需求排的优先级很高, 即使偶尔打乱工作日程也不会满含歉意. 这跟米雪以前在律师所看到男同事把家庭和工作分得清清楚楚装到不同盒子里的方式截然不同. 她俩都不追求完美,但是努力做到优秀, 两人间深深的友谊, 不矫揉造作, 强壮, 美好, 自然的做自己, 给米雪留下深刻印象.
--这点我挺羡慕的。我一直在非常男性的行业工作,female role model 几乎为零。发现其他当编辑当律师之类女性多的行业里的女友都有role model/mentor 觉得很羡慕。

十月两人结婚, 蜜月归来, 好消息是奥巴马的努力有个正面结果, 注册了十一万新选民, 提高少数族裔参选率, 芝加哥更是有五十万黑人选民投票, 史无前例. 比尔克林顿和Carol Braun 都在伊利诺伊州大胜,Carol Braun 成为有史以来第一个黑人女参议员. 这给民主党一个清晰的信息: 黑人选票管事儿! 更提醒黑人社区:我们有价值,我们能促进进步. 奥巴马本人也很受激励, 他爱他的工作, 他的组织者直觉在大规模也管用.坏消息是奥巴马没写完该写的书, 被愤怒的出版商威胁收回四万块订金. 米雪到这时已经认识到了两人机制不一样, 奥巴马是个serial overcommitter, 米雪会觉得被overwhelm 的事儿, 奥巴马会觉得被激励. 他就像杂技团转盘子的, 如果太平静了, 那就是盘子不够多,得加. 所以她已经学会不为他的事儿操心. 这人书没写完, 明年初要开始全时的律师工作, 还答应在几个非盈利组织的组委会兼职,还答应春季学期在芝加哥大学的法律系兼职教课. 文学代理说你要能赶紧把书写完我能找到另一个出版商, 用他们的钱给还上. 于是奥巴马想出一个好主意.他要把自己关起来写书. 在巴厘岛.
这简直是个糟糕的笑话. 一个喜欢独处的个人主义者跟一个喜欢热闹的, 外向型家庭至上者结婚会发生什么? 新婚六个星期后,他告诉她, 我需要五个星期的独处时间. 怎么办呢. 没什么办法, 只能想办法适应. 你都承诺永远在一起了, 还有什么选择呢.至少他把自己的混乱给拉到她视线以外处理了.她提醒自己: 我跟一个破格思维者结了婚.即使看上去像是他跟我度完蜜月后需要跟自己度一个蜜月.你和我,你和我,你和我, 我们都在学习适应, 把我们俩编织在一起.
米雪当时二十九岁. 她还住在父母家.她知道自己拥有很多, 也知道母亲做全职主妇对她和哥哥奉献了那么多. 但是现在她觉得矛盾. 她成长中学习相信可以追求任何目标, 想做事业女性, 但同时她又想给家庭最好最多, 像自己的母亲一样牺牲自己维持稳定的家庭的生活. 换句话说,她希望有工作又有家庭, 又想像自己的妈妈又同时完全不像她. Can i have everything? I have no idea.

-- 不得不说看到这里很庆幸我妈一直是工作的. 我对当妻子和当母亲的标准低得多了. 我见过很多把家里打理的很好的能干主妇,但是她们不会成为我的'正常'标杆. 所以我也不太矛盾。

奥巴马从巴厘回来, 总算把大概齐的书写完了, 米雪暂时把各种自我质疑扔在脑后,两人快乐地生活在一起,凑钱买了个小公寓. 因为一直想试着做非盈利组织工作, 米雪在奥巴马的鼓励下, 跳了个槽, 去了一个叫公共盟友(public Allies )的新生组织, 类似Teach For America, 帮助更多想从事公职的年轻人, 叫做盟友( Allies ),, 经过训练, 配给导师, 然后放到政府和非盈利组织里做十个月带薪学徒工, 积攒经验, 希望他们成为新一代社区领袖.对米雪,这是个非常有共鸣的话题.大学最后一年她记得很多人考试,参加求职培训, 从没想到过从事公职,因为就没有人来说这是个事业道路. 这个组织能填补上, 给年轻人打开新的视野. 尤其是创始人重视在本地社区招聘, 对有志高中毕业生开放, 令她感到激励.这个组织要在芝加哥开新分部,作为从芝加哥南区出来的孩子,她觉得她能够比别人更好的找到盟友.
谈工作待遇的时候, 她发现了不是秘密的秘密. 非盈利组织工资低的可怜. 她在市政府的工资已经是律所的一半. 这份工作比那还低一大截.她給两个创始人算了算账:我有大学贷款和法学院贷款, 还有日常开销, 我老公也有学生贷款, 真的无法靠你们给的钱过下去. 这是第二个公开的秘密:非盈利组织的高尚常常有财富和特权的秘密背书. 没有学生贷款, 甚至有遗产可继承所以无需考虑为将来积蓄的人才能在哪里工作. 她实话实说每月光还学生贷款就要六百, 两个创始人听说简直惊呆了. 还是奋力出去拉了更多的钱来雇了米雪.米雪奋力投入了新工作.

-- 对比lean in 里谈工资待遇的章节,我觉得这个实际生活的例子更有帮助, 很多人看到最初的offer 已经失望的走开, 即使是很想做的工作, 对方没钱也没办法啊, 只有有钱孩子/贵妇有资格干这样的工. 但是米雪没有,她回去谈判, 诚实, 温和, 坚持, 坦率, 不把谈判对手当敌人, 而是当队友, 推诚布公, 讲出为什么需要, 给他们提供材料和动力出去筹更多的钱来给她. 我个人的经验是, 最后通牒式并不见得更有效. 要求加薪,最好让老板跟你站一边, 因为老板的第一目标是你安心工作, 你的要求才是加薪. 而表示"你的要求A我很赞同, 但是我的要求是B,咱们谈谈怎么能把AB都达成,我们都满意 ' 要求老板去高处拉钱, 往往能达到目的. 最后谈不成,双方还是可以善意平和的握手结束.这跟男性常见的强硬谈判 '不满足老子老子就走谁稀罕你!' 不同, 但是并不见得不有效.

这又跟前一份工作完全不同, 她第一次有机会从打地基开始建立组织,从找便宜办公室到买二手办公家具, 用尽所有关系, ,从政府找学徒职位, 奥巴马发动当社区组织者时的联系提供法律帮助, 宣传,教育, 她从前工作的高大上律所的合伙人自己捐钱还给她拉线介绍金主. 最有意思的招聘盟友, 在社区大学和城市高中贴广告, 去project 敲门宣传, 甚至专门针对年轻单身妈妈宣传, 对每一个人认真盘问, 牧师, 教授, 麦当劳的经理, 让他们提供具有潜质的年轻人候选名单, 然后鼓励这些人申请,忘掉障碍, 然后尽力帮助他们-- 有时是提供巴士月票,有时是育儿津贴. 有前帮会成员, 有存钱想读大学的年轻单身妈妈, 有高中没读完就离开但是通过去图书馆读书自学回去取得高中文凭, 每周五,他们在米雪组织下聚会, 谈话,交流, 联系,上课. 米雪爱这些日子, 爱帮他们解决问题, 不管是学用excel, 还是在办公室如何着装, 或是如何在一屋子比你受过更好教育更自信的人面前勇敢发声. 有时需要给他们鞭策和警告.有时需要做他们的打气筒.庆祝每一点进步.二十五年来这个组织现在成果斐然, 在近三十个城市有分部,训练了数千盟友, 知道自己在它起步时出过关键的力,令米雪非常满足.
这是米雪生命中第一次看到自己的工作有直接的影响和效果, 改变了他人的生命, 并跟她的家乡和文化保持了联系. 她也更好的理解为什么奥巴马会那么喜欢做社区组织, 为什么那么投入Project VOTE!, 为什么不走容易的路而爱选择艰苦的战斗, 因为只有这样的战斗耗费精力的同时能满足你的一切需要.

--羡慕嫉妒恨!

这几年奥巴马相对安稳,干着好几份工, 白天当律师,接的案子大部分跟选举权和雇佣歧视相关,在芝加哥大学法学院兼职教关于种族主义和法律的课,晚上有时带领社区组织工作坊, 或者给米雪的公共盟友带班,抽空修完Dreams of my father第二稿发表. 在家他有个小书房独处工作想事, 乱糟糟的堆着书和手稿, 米雪多看几眼都心烦, 必须有个门能关上. 米雪以为他找到了平衡, 到1996年出现了一个州议员空缺,大家都问奥巴马会不会参选.米雪当然不太乐意.但是,她自问, 如果奥巴马认为通过从政他能做出事儿来, 我有什么资格反对呢? 毕竟,当我决定离开律所, 他是唯一坚定支持者. 而我决定接受更多减薪做这份工作,他也毫无保留的支持, 并且干好几份工来填上收入的缺口. 我们在一起六年, 他从没怀疑过我的直觉和能力.面对困难总是说:别担心,你能做到, 我们会想出办法.
所以米雪略带保留的同意了他参选:"我觉得你会感到受挫沮丧的. 你会当选, 然后去工作,然后什么都干不成, 你会抓狂的."
"也许", 奥巴马好笑的耸耸肩, " 但是也许我能干点好事儿. 谁知道呢?"
"没错", 米雪耸耸肩, 不想干涉他的乐观主义:"谁知道呢?"

这时候,米雪也正在换工作,疯狂的为公共盟友工作了三年后,她觉得这个分部欣欣向荣发展有保障,可以走开了. 正好有个难得的新机会出现. 几年前她跟芝加哥大学律师 Art Sussman network 是说过芝加哥大学虽然就在家边, 对周边社区漠不关心, 看上去遥不可及, 还不如遥远的东岸大学对她有兴趣, 所以她就去东岸上学了. Art 说刚创造了一个副系主任职位,关注社区关系,让大学和本地社区更好融合,尤其是周围的南区, 让学生有机会在周围做志愿工作. 这跟你在公共盟友的工作有不少类似. 米雪也觉得能让大学放低围墙, 是很有用的事情.同时,这份工作工资高些, 更稳定性, 时间合理, 健康保险也很好, 最后一点很重要, 米雪已经三十二岁, 他俩想生孩子了.

可是米雪怀不上. 对他俩这样的高效率人士, 主观努力还不出成果的事情真是令人抓狂. 这时奥巴马已经上任开始当州议员, 每周一半时间在Springfield. 掐着排卵期投完票开车赶回来造人, 夏天休假努力造人, 就是怀不上. 多年来兢兢业业避孕, 现在一根筋儿的要怀孕, 她把这当任务抓. 有一次怀上了, 两三周后就掉了. 她简直要疯了. 看到别的妈妈带着孩子走在街上, 她都感到痛楚渴望/然后深深的觉得自己不够好.
--这个感受很像一个女友说她小产/IVF 期间的感觉, 身体里荷尔蒙七上八下搞得脑子都乱了. 我有一批年长些的女友,以至于我从三十岁起就提前听了一大批IVF/领养有多难的恐怖故事。轮到自己决定生孩子也是高龄,也不是特别想生,当时我打算好了:如果有必要可以做IVF。 代孕那么花钱费时得考虑考虑。没想到从怀孕到生育什么艰难险阻都没碰上,感觉像白捡了好几万块钱。同时深深庆幸多年来小心避孕。。。

米雪跟几个女友说起, 出乎意料的听她们也有小产经历. 早期小产其实挺常见的. 但是很少人谈, 所以每个女性遇上了都觉得特崩溃, 特失败.当然不是失败, 只是身体自然选择把不健康的受精卵刷掉的过程. 有个朋友建议她看fertility 医生, 医生说他俩都没什么显著问题, 米雪吃了两个月促排卵药,无效, 开始做IVF. 很幸运大学的健康保险管这个. 这时候夏天假期过去, 奥巴马又开始每周去四天Springfield. 虽然他是个甜蜜, 关心的丈夫, 她不得不开始每天给自己打针. 她很焦虑,但是她一直想要孩子. 从小玩腻了洋娃娃, 就要求妈妈生个新娃娃, 她和奥巴马都非常想要孩子, 但是现在她一个人孤单的坐在浴室里,给自己打针, 不禁对政治产生一丝憎恨. 也开始感到作为女性的束缚. 好像这一切都是她一个人的事儿. 她得去每天做超声波. 验血, 取消会议检验子宫. 而丈夫只要到医生办公室提供些精子就行. 这不是他的错, 但是这也不平等. 她需要改变一切, 把热情和事业暂时搁置, 来实现他们俩共同的梦想. 作为一直追求平等的女性, 这很困惑. 可是她想要孩子. 是的,非常想. 所以,扎针吧.
八周以后, 一个小小的, 水波一眼的心跳声, 抹掉了一切怀疑. 她怀孕了. 荷尔蒙展露了天使的一面. 她带着这个小秘密走来走去, 觉得充满特权, 女性的礼物, 明亮的未来. 对丈夫可以照常生活的嫉妒转了一百八十度, 他在外, 她在里, 她可以体验这个小小生命的一切发展, 拳打脚踢.再也不孤独了. 她在里面.开车上班, 切蔬菜色拉, 躺在床上, 她都在里面.
玛利亚出生后,像所有的新父母,他们俩对婴儿十分着迷,变得极其乏味,对其他什么事情都不感兴趣。几个月后她回去工作了,找了个菲律宾裔保姆, 以前是护士,比米雪大十岁, 两个孩子的妈, 很有效率,也很爱玛利亚。 为了两全其美, 又有事业, 又当完美妈妈, 米雪决定半时工作。 这时她发现了新秘密:半时工作,尤其是同一份全时工转成半时工,是个陷阱!她得开同样的会,有同样的责任,真正的区别是工资只有一半, 而且以前每周四十个钟头的工作现在二十个钟头就得做完。不但没有两全其美,而且双重愧疚。坐在办公室里想娃的事儿内疚,在家带娃得接工作电话的时候也内疚。而丈夫啥都没落下,轻松连任,还想竞选众议员职位。玛利亚一岁半时,千禧年圣诞假期全家去夏威夷看奥巴马的奶奶, 当时有个提案需要投票, 他们只好改机票提早回来, 临上飞机前一晚玛利亚发高烧,没法上飞机。 奥巴马没自己回来投票,而是留在妻女身边。结果提案没通过, 成了一场政治灾难, 众议员席位竞选中被人当作把柄大肆攻击,失败了。之后她生了萨沙,很想不回去工作了。 得力的保姆当时又辞职,她精神很崩溃,整夜的哭,想这可怎么办啊,我要不要干脆在家全职主妇算了, 保姆那么贵, 又不好找。这时候Susan Sher, 一个前同事, 现在是芝加哥大学医疗中心总律师, 打电话来. 说我们想促进跟社区的联系, 新创建了一个执行总裁职位, 简直为你度身定做, 你要不要来面试,
米雪犹豫了一番, 听上去是很好的机会,可是她刚说服自己当全职主妇, 而且蓬头垢面的, 每晚起来喂好几次奶, 睡不够, 脑子都不转. 家里乱糟糟, 每次推一个巨大的推车, 挂一巨大的尿布包, 包里塞着玩具,麦片,每个人的换洗衣服. 结识了一堆妈妈朋友,都是受过教育,有野心,很爱孩子, 跟她一样困惑不知道该怎么把这些事儿都顾上.大家各干各的, 但是绝大多是不停在调整, 把这里改改希望那里更稳定.没有通用公式.跟这帮妈妈朋友和丈夫商量以后,她决定去面试. 她知道她很适合这个工作,但是她得把起点调整好, 在可以兼顾家庭的基础上工作.她要全时工作,但是时间要灵活, 工资要够高,这样才能雇保姆和帮手情节,她工作回来不是做家务而可以跟孩子玩. 她也不打算隐藏真相, 她还在胸喂三个月大的宝宝, 还有个三岁的娃, 还有个半周不在家的丈夫. 她带着三个月大的萨沙去了面试, 边拍娃边解释为什么她需要flextime. 走出主席的办公室,她几乎肯定自己得到了工作,但是即使没有,她也自豪她为自己大声说出要求. 这让她觉得有力量.


--- 我观察了不少人职业道路总结, 你可以专门干一件事儿干得特别好, 就会不缺人找. 也可以跳出盒子干些别的工作, 跟绝大多数和你到目前为止道路相似的人走完全不同的方向, 几个转折后, 能攒下几段看似风牛马不相干的经验, 然后突然就会变得很有竞争力, 因为会有人找需要懂风牛马的人, 而除了你简直没别人. 我见过一个MBA出身的女banker 干了十几年跑去法国学烹饪, 学完回来当然没法去餐馆当厨子竞争 -- 那是个青壮年男性体力活的地方-- 但是一份高档美食杂志找主编, 看上去高档实际人手少预算也不多, 还经常靠举办美食活动(很多餐馆参加, tasting menu), 主编就等于小企业CEO一手抓管理,财务还得懂高级烹饪. 于是她就干上了这个美差.

另外我一直有个错误印象是奥巴马当州议员和参议员的时候赚得比米雪少。现在看来至少在米雪2002年接受这份工作前不是。好奇看了眼wiki, 2006年, 两人的税表显示, 米雪前一年升为医院副主席, 年收入二十七万, 奥巴马是联邦参议员,年收入十五万多.不过那年两人年收入接近一米, 主要是奥巴马当上参议员又在民主党大会上演讲出名,九年前的书突然畅销, 版税收入发了笔小财, 才把法学院贷款还了, 买上了梦幻的郊区小洋房.


接下来几年,最艰难的婴儿时期熬过来, 带两个孩子又出现了新矛盾. 孩子越大事儿越多,米雪忙得团团转,丈夫还一半时间不在身边,她更讨厌政治了.每次周四奥巴马打电话说我就快回来了,她带着女儿高高兴兴等他回家,等啊等,就是不回来.有时候堵车.有时他先去gym 锻炼一下,有时被同事截住聊天忘了时间. 无孩时代这虽然烦人不是大事儿,但是作为全职工作带着两个孩子的妈妈,她的耐性越耗越少,终于崩溃了. 所以等丈夫到家,她不是在发脾气就是已经含怨睡去. 这又能归根到两个人成长环境不同.奥巴马的妈妈经常不在身边, 通过写信保持联系, 他习惯了独处. 而米雪在热闹拥挤的亲密家庭长大, 孤单时容易感到脆弱.她并不怀疑他全身心的爱她和孩子, 这是没有疑义的, 但是她对失信特别敏感, 现在更觉得有必要保护女儿不失望.她和女儿都需要他在身边.担心他不理解她们的感受, 担心他选择的道路会全面碾压她们的需要.当年同意他从政时没有孩子,没想到现在的情况. 读报纸的时候,她看着克林顿,戈尔,布什,肯尼迪的家庭照片,她不禁想背后的故事是什么样的, 大家都是正常人么? 快乐么? 笑容是真的么?
他们俩仍然非常相爱,但是十三年后, 关系中出现了一个打不开的结. 这时米雪三十八岁, 看到身边的朋友关系中小问题不处理发展成不可调和的分歧而离婚分手. 她哥哥就离婚了.所以她听取了女友的建议,要求看伴侣辅导.奥巴马比较迟疑但还是同意了.去的时候米雪满心以为心理医生会听他们各自申诉,然后马上肯定她的一切不平. 大概奥巴马也觉得他的怨言很有道理.结果医生根本没肯定谁否定谁. 他只是同情和耐心的倾听, 引导他们各自穿过感情的迷宫,把武器和伤口分开. 当两人都太律师的争执起来, 医生提出警告. 大部分时间小心的用问题引导两人想清楚为什么他们会有这样的感受. 慢慢的,经过很多时间的谈话,这个结开始打开了.每次离开医生办公室, 他们都感到近了一点.米雪开始意识到她可以做很多事儿让自己快乐起来,并不是只有奥巴马离开政坛改为做朝九晚五的'正常'工作她才能幸福. 她开始意识到自己在不断煽动自己最负面的想法, '这不公平!'然后像一个好律师,不断收集证据证明这个坏假设. 新假设是:我对我自己的幸福可以更负责. 忙着憎恨奥巴马还有空锻炼不如想办法找时间自己锻炼.这是个新转折点.奥马马也开始更好的交流. 但是米雪的转变更大. 起始点就是要更健康. 过去几年生孩子她放弃锻炼, 现在每天早上, 4.45, 她妈过来照看孩子, 米雪出去跟女友一起跟私教健身道六点半,然后回来叫孩子起床.这个新方案改变了一切, 她又找到了力量和平静.回到周四晚上, 她设立了新界限, 她和女儿有固定日程, 六点半吃饭,七点洗澡,接着是讲故事, 拥抱, 八点熄灯. 准时回来的责任在奥巴马身上. 我们不等爸爸. 爸爸要跟着我们走.

--这段我也很能relate. 生完孩子之后,以前不是问题的时间分配, 现在都是问题.我和素食男工作都忙, 虽然没那么严重, 也发生了很多小矛盾, 逐渐磨合才好转. 划出时间给自己,锻炼身体能改善心情, 都是我也觉得很管用的.

之后几年她觉得一切又回到轨道上, 她的工作进展很好, 但是她也意识到, 自己没有全力以赴. 因为需要分出足够的精力照顾女儿.有些可以做得更好的地方没有上前,有可以做的小工程没有做, 有希望的年轻雇员她没有主动更好的教导. 但是至少, 她达到了某种平衡. 我注意到这里出现了Valerie Jarrett 和Susan Sher 的影响:不追求完美,努力做到优秀.

然后奥巴马那边又出妖蛾子.他要竞选联邦参议员. 米雪当然不乐意. 两人跟一帮朋友在Valerie Jarrett 家吃饭. Valerie Jarrett 在奥巴马竞选时发动所有关系出钱出力. 跟他俩都是好朋友和大姐, 私人和职业关系一半一半. VJ也不很肯定奥巴马应该参选.但是奥巴马侃侃而谈, 把时局分析的很清楚,这是一个难得机会可以把此席位从红扳蓝, 初选对手众多没人有绝对优势. 竞选经费上奥巴马保证不用自家的钱. 米雪不乐意的问: 你要真选上,我们怎么可能维持DC 和芝加哥的两处住房? 奥巴马说:我可以再写本书, 这本书能赚钱! 米雪都给气笑了,就他有这种秘之自信! 但是其他方面他的论点都很扎实, VJ也被说服了. 最后大家协定: VJ当竞选财务主席,一帮剩下的朋友同意出钱出力. 米雪同意他参选,但这是最后一次. 失败就得离开政坛.
然后他还真赢了. 然后就冉冉升起, 在2004年民主党大会上发表了著名的演讲.
here is not a liberal America and a conservative America—there i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There is not a black America and a white America and Latino America and Asian America; there's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他出名了.
米雪无限的为他自豪. 这是她一直认识的奥巴马,只不过现在大家都看到了.他有一个巨大的梦想, 她不得不在他们共同的生活中创造空间, 来跟这个梦想共存, 这让她焦虑, 犹豫,但也不能不支持他.那一刻,她默然放弃了让他转换方向的企图.他永远不会只属于她和女儿们了.

她还坚持着全时工作了四年. 到奥巴马参选总统时离职.

艾玛,累死我了, 写到这里告一个段落吧.从奥巴马走上全国舞台, 米雪的生活大概就对我们普通劳动妇女没什么借鉴意义了.后面的becoming more 我还没看. 不知道好不好看.
Last edited by Knowing on 2018-12-28 17:43, edited 14 times in total.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Becoming /Me

Post by putaopi » 2018-12-18 16:22

小K辛苦了!为啥觉得你写的比米雪的原书好看呢?恋爱这段写得好果汁好激情 :mrgreen:

我前阵子看Priscilla Chan的采访,她说刚进哈佛的时候,做为一个穷孩子也觉得跟同学落差巨大。原来自傲聪明,在哈佛人人聪明,自己没什么特别。自信心受到极大挑战,甚至填了表格申请转学。她说是去贫穷的社区做义工,让她意识到自己有机会利用巨大的资源来帮助弱者,才坚定信心留在哈佛。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Becoming /Me

Post by 笑嘻嘻 » 2018-12-18 16:28

好看!
挑个错:“原来你的白人同学上高中时有SAT私教给不可
云浆未饮结成冰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Becoming /Me

Post by tiffany » 2018-12-18 20:12

这个书被小K说的好可爱。
乡音无改鬓毛衰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Becoming /Me

Post by Knowing » 2018-12-19 2:37

改了.谢谢笑嘻嘻。

哈哈,葡萄皮你说对了我就是个榨汁机。。。什么书都能被我看成果汁书。

纽约客书评说米雪的长处在于relatability. 的确如此, 她跟我外在的成长过程差距非常大, 但是我读的时候就就觉得人生各阶段的困惑很多我也都有过, 好有共鸣啊.
而且她没故意的批评审批挖掘自己的缺点, 就是蛮自然坦白的写当时的想法是什么。比如青梅竹马的小男友站在车边眼巴巴看着她,她觉得这人不是她等的五雷轰顶的理想爱情,狠心转脸说白白。为什么在大学里没去积极跟白人同学交往,而是跟黑人同学抱团。为什么看到大学男友穿着毛茸茸的吉祥物衣服就受不了把他甩了。写自己的凤凰女心态也蛮坦率,并不觉得凤凰女有什么低人一等的,后来跟奥巴马在一起exposed her to public service , 同时开始多审视内心的需求,也不是什么突然听到了很崇高的calling. 动机和转变都很真实.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Becoming /Me/Us(cont)

Post by Jun » 2018-12-19 9:14

无比哀伤, 又无比庆幸好友短暂的二十六年人生每一步都走得随心所欲,尤其庆幸她从来没听自己的劝告.
太戚戚了这段。而且我也很理解米雪,她要是随心所欲过日子也不会周游世界吃喝玩乐而是找点钱少有意义的工作来做。

我认识一个牙买加姑娘,其实人家工作是很不错的,就是性格特嘻嘻哈哈从来不焦虑,给人一种散漫的印象。原来是文化而已。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Becoming /Me/Us(cont)

Post by Knowing » 2018-12-19 9:26

米雪说热带海岛长大的人会比较放松。奥巴马和她那个好朋友都是。虽然实际人家该干嘛干嘛什么也没落下。然后米雪这种每个格子都要打勾的认真严肃性人格就特受那类人的吸引。。。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Becoming /Me/Us(cont)

Post by Jun » 2018-12-19 9:56

我也是爱打勾的格子性格,但我看了散漫 laid back 的性格就特别抓狂!我们要过死线了你为什么没有紧迫感!结果最后人家总是能在死线前把文件递进FDA。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Becoming /Me/Us(cont)

Post by Knowing » 2018-12-19 15:00

因为每个人都是用自己认为‘正常’的标准当参照系。而每个人的‘正常’其实都是从小家里什么样。。。所以你嫌人家拖人家还嫌你过度紧张。 :mrgreen: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vivi
Posts: 1310
Joined: 2004-02-18 12:48
Contact:

Re: Becoming /Me/Us(cont)

Post by vivi » 2018-12-19 15:55

写的很好看。我去图书馆排一下吧。
又没头脑又不高兴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Becoming /Me/Us(cont)

Post by tiffany » 2018-12-20 4:50

"尤其庆幸她从来没有听自己的劝告" 这句话看得我泪目了。
乡音无改鬓毛衰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Becoming /Me/Us(cont)

Post by Knowing » 2018-12-20 5:41

人的性格不太容易改变,所以好朋友之间劝告可以给,对方当耳边风也不要介意。大学时这姑娘跟米雪说碰到个有点名气爱滥交的流行歌星,要带她到别处过个周末,该不该去?米雪紧张的说你别去!这姑娘还是去了。米雪哭得时候还想起这事儿,说幸好她没听我的,去了!!!

jun 说的对, 米雪就是随心所欲过日子也不会周游世界吃喝玩乐而是找点钱少有意义的工作来做。她需要可衡量的成就, 认识了奥巴马之后,她的'成就'衡量体系从比较世俗的车子房子变成了比较抽象的'did I make a difference',也更多审视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不喜欢写文件, 喜欢和人工作, 喜欢培养人,关心少数族裔青少年的教育成长机会. 但是她永远会重视这个事儿是不是能干成, 有几分把握, 不会变成跟奥巴马一样内心特有conviction 对很多障碍都很神奇的有信心克服, 会勇往直前冲着看上去不太可能不太靠谱目标前进的人.

我边看边感慨, 每个人都有一套内在系统,要完全改变不可能也没必要,因为我们走到现在,拥有一定成就,肯定跟本人的很多特性有关系。但是人也在变化,身边人和事都会对我们有影响, 审视自己, 做出调整,生活象挑滑车, 挑完一辆又来一辆, 不保持身心健康快乐怎么对付啊。

米雪说大人老喜欢问小孩:你长大想干嘛?就好像长大是个有限的过程,你长成一个什么故事就结束了。小孩又会看脸色,说我长大要当医生当律师,大人露出赞许的眼色说:哦,好棒的理想。那么小孩就会经常重复这个答案. 她到现在为止做过多份工作, 而且也不会停止改变. 我心说好多时候也不是你主动愿意的吧... 挺好的老公非要当政治家,你心里不乐意也拦不住, 然后这人忒出息当上了美国总统, 你只好把自己的事业放一边, 穿上漂亮裙子扮演第一夫人, 第一夫人的生活有好有坏, 经不住压力就得崩溃...真是咬着牙也得挺下来啊.然后你把这个不太爱干的工作干得忒好, 现在还有人嚷嚷让你竞选总统....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Knowing » 2018-12-28 11:11

写到这里告一个段落吧,剩下的等我看完,有意思就写,没意思就算了。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mirrorflower
Posts: 1263
Joined: 2008-11-04 17:26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mirrorflower » 2018-12-28 16:48

感谢小k,蛮有意思的!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reates a poverty of attention."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8-12-28 17:38

我也觉得蛮有意思的。而且我觉得大概价值观类似,所以特别能够代入。
云浆未饮结成冰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Knowing » 2018-12-28 17:57

哦我是觉得头两章becoming me/ becoming us 都蛮有意思,价值观类似,经历类似,特能代入。但是她比我勇敢,打算跳出盒子就动手行动,我是每次都唧唧歪歪一番后还是留在盒子里给格子打勾。要是能早十年认识这样的role model 多好。

后面奥巴马当上参议员出名然后选总统当总统后她的经历是不是还relatable 我就不太肯定了。我替她想想都蛮泄气的,她一直担心的她和女儿们的需求被steamroll ,特别努力保护小家庭,给女儿创造稳定和'normalcy' . 奥巴马当参议员的时期拒绝搬到DC, 拒绝参加wives club, 想继续自己的正常生活,最后还是被大浪卷进去了。不过她那么会写,肯定能把这些年的正面经验写的很赞很励志,有多真诚我就感到怀疑。等看下去再说吧。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Jun » 2018-12-28 19:50

一方面有点为米雪惋惜,一路上也做了很多自己的事业,然而大方向上还是要迁就丈夫。另一方面呢,也没吃亏,丈夫拉她走了一条计划之外的道路,人生多了一大堆意外,而大部分的意外还是很精彩的。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8-12-28 23:15

我不觉得遗憾。这叫随缘。任何一条路都是一条路。走一条不是自己提前计划好的路,也是跳出原来道路的一定局限。
云浆未饮结成冰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tiffany » 2018-12-28 23:29

是的。就跟我老人家一辈子不走进自然也不觉得有啥缺憾,但是被良人拉着转国家公园也是一种经历。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8-12-28 23:44

你比我还宅。
云浆未饮结成冰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Knowing » 2018-12-29 4:07

笑嘻嘻根本就不宅。

随缘听上去太禅,她走的时候还是很努力的。两个人的生活要合并在一起,双方都得做调整,再生出第三个第四个人来,也要做调整。然而人生按二十岁的规划一直走到底也不见得就好,二十多岁时眼界有限,一路走一路看综合见闻调整方向,能走到以前不会想到的地方,才有意思啊。所以这本书叫Becoming。她能够诚实的谈背后有多少努力和磨合,受过什么样的挫折,让我很感动。

另外我觉得他们之间互相支持的态度很赞,每次米雪减薪接受更想做的工作,奥巴马都仔细倾听忧虑,表示我们会想出办法。这态度太赞了。如果一挥手说:我养你!咱不缺钱!貌似支持,其实不但不empower而且损伤对方的自信。对家庭的长期影响太差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Jun » 2018-12-29 6:55

也不全是随缘,不能否认她的道路里有很多转折是迁就,而 Obama 迁就米雪的转折就很少。

当然人生在世共同生活就少不了迁就,但如果总是太太迁就得比丈夫多,就说明社会还是落后。

Obama 这样已经算很好的了,然而还是让人感到遗憾。当然如果他是妇唱夫随的 Mr. Pelosi 或者 Mr. Ginsberg ,也就不是这本书了。话说回来,第一夫人的书经常热卖而根本没人有兴趣出版男性贤内助的书,本身就是落后的现象。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Knowing » 2018-12-29 15:02

是的,不过这个社会就是落后的,所以让我们来庆祝米雪保持了那么多年相对分离,愉快而成功的职业生活!虽然最终被奥巴马的政治抱负席卷了十年(2008-2018)相信今后她会有新转折.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CAVA » 2019-03-12 8:47

陆陆续续听完了她本人读的有声书,长虽长了点儿,还是比较抓人的。好奇全部是她自己写的么?文笔相当好。

Michelle常常自我检讨,勇敢面对现实,也勇于调整纠正自己,非常了不起。也很能展现她box ticker的一面。似乎每次出现问题,婚姻也好,协助竞选后被批评太严肃僵硬也好,她都是做出妥协的那一方。相对relaxed的Barack Obama,也许process change的方式不同,做出的妥协就没有这么明显。

小K经常说Barack Obama天赋异禀,还真是的。如此理想主义和乐观主义者,本不是日常生活中能天天遇到的。Michelle多次提到自己是讲究细节的planner,两人个性相当不同。从书最后部分看来,她对自己的改变也并非不满意,说双脚还是要踏在实地上,但至少要指向更美好的方向。这句话对我很有启发,努力在看似无望的大环境中保持乐观吧 。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Knowing » 2019-03-14 2:19

提醒我书看完好久了也没写下半部分的读后感,还是有不少可写之处的。

她的文笔很简单朴素,但是蛮有描述力。最近几个政治人物写书都蛮不错,尤其是FBI的,描绘场景栩栩如生, 细节生动,不愧多年训练。不知道后面有多少是ghost writer 的功劳。
Michelle常常自我检讨,勇敢面对现实,也勇于调整纠正自己,非常了不起。也很能展现她box ticker的一面
这也许是box ticker 的共同特性? 啥事没干好一定要检讨自己弄明白做调整了才放心? :mrgreen:

我也是看完觉得唉好倒霉,每次都是她改变迁就丈夫. 但是能有其他选择嘛? 尤其是竞选时被批评太愤怒, 作为政治老婆能对选民说’fuck you as a black woman I should be angry with how the things are right now ' ? 不过读到后面她利用第一夫人的身份推行了四个initiative 为女孩子教育和随军家属(女性多) 做了很多事儿,也从中得到很多成就感,我也觉得还是蛮欣慰的. 她一直在妥协, 但是妥协后没有失去自我, 做成了更多真正满足自己价值观的事情 。如果说人生是个旅程,她好比跟着队友上了艘船努力的开着开着发现这是宇宙飞船, 既然舍不得队友不能下船就接着开呗.

Barack Obama 的改变她没细谈, 很技巧的避免表扬时带出(以前的)批评. 这人是个overcommitter 应该也是有改变的, 早年接了book deal 但是又接了别的活最后不能按期交货搞砸了的事件, 婚后也没再发生. 很可能跟米雪不断监督他别bite off more than he can chew 有关. 还有她抱怨他老说回家了又迟到. 后来显然按时出现在家庭生活, 当了总统也坚持只要在白宫每天晚上按时跟妻女一起吃饭, 全神贯注的与家人倾听交谈. 吃完接着工作. 就这一点,我知道很多很多华尔街男或硅谷男都做不到, 人在心不在敷衍了事嗯嗯啊啊不断查手机. 是妻子抱怨的焦点.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幻儿
Posts: 1636
Joined: 2007-07-31 10:47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幻儿 » 2019-03-14 10:04

我也在看,看到她在白宫开辟花园了。文笔确实很好,不是文学性强的fiction写法,流畅通俗,很适合她的写作目的和目标读者。她很少用长句子和形容词,基本都是短句和动词,容易读有力量,感觉好像跟你说话似的。

我最吃惊的部分是她家的中产背景,教育观念和投入。有时候甚至感觉有点违和,因为Michelle老说她出身贫穷,其实她家算是中产阶级,和Hillbilly Elegy的作者那种赤贫家庭完全不同。她那么讲大约是为了拉近和黑人社区的距离。她父亲虽然薪水不高,但也算政府公务员啊,有正常稳定的收入。她母亲不上班但对兄妹两个的教育投入很大,比如兄妹俩没上学就会认字念书,她哥成绩好跳级了,Michelle成绩好她妈妈push学区成立gifted program,这不是普通贫穷父母能想到的。高中时她哥甚至上私立学校!家里一年花几千块。她考上了最好的magnet高中就没念私立。但学校组织去巴黎游学,她父母二话不说就拿钱让她去了。

Michelle的一些中产甚至上中产观念体现在方方面面,比如她念完大学不去工作而是贷款念法学院 -- 穷人家孩子会急着工作接济家里的,我大学里一些同学虽然想继续读书但因为想帮父母分担一部分经济压力就赶紧找工作了。比如说她对婚姻状况不满就要求老公一起看婚姻咨询,看了十多次,看心理医生/婚姻咨询的绝对不是穷人会干的事情,甚至移民群体也是不舍得的。后来儿医说Michelle的女儿有肥胖症倾向,一般人的反应也就是注意一下饮食运动吧,Michelle呢,请了一个营养师专门给她女儿做饭!我觉得一方面是他们两口子很能赚钱,一方面是观念。这个观念是哪儿来的,只能是家庭成长背景啊。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Knowing » 2019-03-14 10:44

你说的对, 他家没有特别穷困家庭的种种思维pit fall.
我觉得她家不能算穷, 是lower middle class, 重视教育也很爱孩子, 但是她父母在财政决定上是非常小心的做了取舍, 为给他们稳定的经济环境特地没有overreach, 比如没有搬去郊区住大房子. 一家四口一直在爸爸的姑姑家楼上分租两卧的公寓, 两个孩子性别不同不能继续挤一间屋的时候, 请木匠叔叔来在中间加了个薄板墙. 从不出国度假, 爸爸一辆旧车开很多年, 哥哥打篮球, 米雪跟姑姥姥学钢琴, 兄妹在此之外没有杂七杂八花钱的课外兴趣活动. 中学要去巴黎米雪都不肯跟家里说, 知道家里经济不宽裕. 兄妹俩上大学都是拿贷款的. 上中学和上大学遇到一批新同学, 米雪都被他们震荡了。中学是她第一次见到real middle class孩子. 大学里的white and privilege 的同学那种世界是我的牡蛎的自信又是一个新级别。
后来看婚姻咨询请营养师那是夫妻俩经济相对宽裕以后,观念肯定有米雪的high power 妈妈团的影响.

white and privilege 的孩子当然不是都没出息. 比如ronan farrow 就是这类孩子里出色的. 起点显然不一样. 但就算父母经济不宽裕,只要priority 摆得正, 孩子就能培养好. 什么女孩子富养的GP话。。。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幻儿
Posts: 1636
Joined: 2007-07-31 10:47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幻儿 » 2019-03-19 16:30

我都看完啦!
第三部分白宫生活没有前两部分好看,可能因为不太能relate了,比如她竭力想在充满束缚规矩的bubble之中享受普通生活的乐趣,太特权阶级烦恼了,好比大明星说哎呀我没有隐私,oh well.

奥巴马确实像你们说的天赋异禀啊!可能想当总统的人必须得有这种迷之自信吧,永远都是没事儿,we'll figure it out。没钱了?我写书就能挣钱。我在想什么?收入不平等问题啊。你想这有啥用?也许我能解决啊,嘿嘿。可以想象跟这种人过日子整天翻不完的白眼儿,哈哈。

Elysees
Posts: 6756
Joined: 2003-12-05 13:10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Elysees » 2019-04-02 15:36

之前有一天晚上看小k这个帖子,看着觉得太有意思了,就去audible买了一本来听。然后在最近出门hiking和去列治文往返的路上听到了第二部分后面。我刚开始听开头的时候她说到,第一次自己toast一片面包看它变焦,然后自己拿盘子,而不是有人上来说我帮你,感觉白宫生活还是很影响了她。
我目前为止最喜欢Becoming Me那部分,我不能觉得跟她小时候和哥哥之间的经历relate,但是觉得很有感触。而且因为已经为人父母,很被她父母教育她和她哥哥的方式触动。
Becoming Us前面她刚跟奥巴马见面约会的时候我还觉得非常dreamy,到奥巴马开始做senator我就觉得未免苦涩了。听到她自己给自己打针那段简直为她钢铁般的意志折服。说真的,我觉得她牺牲太大太多,不知道白宫生活怎么样,起码到竞选这段我就觉得已经非常不值得了。就像小k说的,再怎么努力还是不得不大浪卷进去。
somehow我不由自主把这本书和Lean In以及Bossy Pants相比较,Sheryl和Tina Fey的伴侣因为不算特别强势,她俩的故事,虽然也一样非常充满血汗,总听起来更加rewarding一些。Michelle这本,比其他两本都更加personal,生活成长细节远多于个人努力和事业建议,我听起来比较戚戚然。
当然人生且长,后面怎样还未可知,也许不久Michelle还能再重新Becoming Her again。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Knowing » 2019-04-15 2:31

Elysees wrote:
2019-04-02 15:36
somehow我不由自主把这本书和Lean In以及Bossy Pants相比较,Sheryl和Tina Fey的伴侣因为不算特别强势,她俩的故事,虽然也一样非常充满血汗,总听起来更加rewarding一些。Michelle这本,比其他两本都更加personal,生活成长细节远多于个人努力和事业建议,我听起来比较戚戚然。
当然人生且长,后面怎样还未可知,也许不久Michelle还能再重新Becoming Her again。
这就是在生活中当主角和当配角的区别 :lol: 虽然说每个人都是自己生活的主角吧,不幸配偶非要当总统,主角中的主角,她不能不配合的出演配角。如果是个白人男总统,米雪也许能活出自我,比希拉里克林顿当年更独立更大胆些。但是他们是具有历史意义的第一对黑人夫妇入驻白宫,她得竭尽全力比所有的第一夫人更像第一夫人。。。这书的第三章特别有这种分寸感:太懂事儿,太知道守住第一夫人的角色了。她写的都是真话,可你知道她保留了很多真话没有写。比前两章的真诚坦率千里之遥。
我也希望人生还长,夫妻俩互相支持轮流发展, 以后米雪会有机会更多的做自己. 婚姻如同合作伙伴, 伙伴强有力不是坏事儿, 仗着自己强剥削掠夺配偶的时间精力用来发展自己, 什么时候都不愿意往后退一步扮演配角, 然后以'我强你弱'为理由继续逼着配偶永远当配角, 那才是坏事儿. 我经常情不自禁把米雪跟HRC 比. 两人都是爱上了天生自带主角光环的男人, 不得不把自己打磨掉棱角放进第一夫人的传统套子里. HRC 离开白宫是她登上大舞台当主角的开始. 可惜男配太不给力爱抢戏. 米雪的男配这么给力又支持,她一定会闪闪发光!

Valerie Jarrett 刚出了本书 finding my voice。我觉得应该会很好看。可惜实在没时间看。谁有空看了写个报告吧!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Elysees
Posts: 6756
Joined: 2003-12-05 13:10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Elysees » 2019-06-13 17:54

我昨天去图书馆帮安宝拿暑期读物,看到出了一本Elisa Hamilton,就拿回来了。看了一个开头,感觉有点言情,等看完再回来跟大家汇报。
我自横刀向天笑,笑完我就去睡觉。

simonsun
Posts: 2663
Joined: 2006-12-24 4:41

Re: Becoming Me/Us(上半部完)

Post by simonsun » 2020-05-04 18:56

Netflix拍了个Becoming的纪录片,周三上线。
Violent delights.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