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09 19:04

一月份时在豆瓣上围观颜真卿的祭侄文稿被台湾借给东京国立做展的事情。然后看到大批对这个东京国立颜真卿大展的介绍,还有惊现人世的宋画《五马图》。一边看一遍流口水。好想飞过去看一眼。但是也只是想想因为知道太不现实了。

一月中有台湾同事来湾区,我听说他新年前因公要去一趟东京,就大力跟他推荐这个展。他就真抽出一天去看了展回来跟我说非常喜欢,还推荐了另外一篇更全面的导游文

然后就突然被通知二月底要去一趟台北开个会。于是开始规划行程订飞机票和旅店。看了一下日程突然发现回程正好落在颜真卿大展结束那个周末。可以在东京停一两天把这个百年一遇的展给看了!激动之余又发现可以在落地台北那天抽出一个上午去台北故宫博物院也看一眼。于是这个闪电一样发生的原本只需在台北停留两天半开会的公务旅行就被我发展成了五天行,另外两天横扫台北和东京博物馆看展。算是送给自己的一份新年厚礼吧!

去台北前看到台北故宫博物院的特展除了书画还有一个“香展”。立刻想入非非,会不会有机会闻一闻前一阵在《撒马尔汗的金桃》中提到的各种沉香龙涎香檀香呢?
上路前还把揚之水的《香识》津津有味的看完了。从银叶隔火,到北方(先秦)时的雁香炉到南北朝后出现的熏香小鸭,以及薰衣时要有水汽混合香气,让衣物的香味长久。读完才发现其实《香识》只不过是她原来那本《古诗文名物新证》上册重新包装再发行的。
Image

台北
上次去台北是17年冬天那时候的地铁还没有跟桃园机场连起来。这次去就已经地铁直达机场。我下了飞机就上了地铁,把行李存在台北车站,换乘前往故宫博物院的淡水线。后来发现其实最佳安排应该是到了士林再存箱子。然后看完博物院就可以从士林直接坐地铁去公司上班了。后来还要在台北车站下车再去拖箱子,浪费不少时间。好在当天并不赶时间。
到了博物院才发现因为是元宵节,博物院全天免费开放!而且人并不多。开心。

香展让我很失望,连香炉都没摆在一起,只是一些沉香块,或者香块雕成的饰物。展柜封得严严实实,什么都闻不到。也没有看到香钟这种神器。

但是瓷器和青铜器展品非常赞。
定窑(白瓷)汝窑(青瓷)哥窑(马赛克一样的裂纹瓷)统统美轮美奂。淡淡的白淡淡的青,终于知道了雨过天青色是什么,简直太美。这些宝贝看下来,我连青花瓷都看不入眼了。更不要提清代那些花哨玩意。统统不再要看。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这个汝窑水仙盆据说是台北故宫博物院镇院上品之一
Image
Image
照片完全无法表达它们的实物有多美。一定要去现场看。太可惜了。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前年夏天在上博看青铜器看得很嗨。这次在台北又过了一把瘾。这么漂亮繁琐的装饰花纹,老让我想起希腊那些红黑瓶画。
Image

香展没有放的博山炉和雁炉在青铜展这里看到了
Image
Image
以前看得青铜展都没提到(或者是我没注意到)的家族复合徽章。为同一个家族打造的青铜器都会在瓶口或者肚子里压一个同样的徽章。
Image
Image
Image
这次去还有一个宋画展:《來禽圖—翎毛與花果的和諧奏鳴》其实很多小画都非常好。但是当时不知道怎么想的只拍了一副。好在台北故宫网站上有很不错的展件介绍
Image
当天晚上在旅店边上剪了头发吃了晚饭,谷歌地图给我指了一条黑漆漆的小路回旅店。我拒绝。专找热闹的地方钻,阴差阳错看到了元宵节台北市政府搭出来的漂亮彩灯一条街。海市蜃楼一般不真实。
Image
接下来两天半昏天黑地的开马拉松式的会。晚上还要跟同事出去应酬。一直折腾到周五才消停。周五下午跟同事们告别,拖了小箱子直奔机场。居然碰到一个特别善谈的出租车司机,先给我科普台湾的劳动法(因为新年期间我当天要坐的华航刚好罢工,差不多我来台北那天罢工结束。华航的员工被群众臭骂,因为春节期间打乱了很多家庭出游行程),然后开始怀念蒋经国当政时的好时光。我听得津津有味。
在雨中离开台北。
Image

东京
上次去东京是20多年前。那时候从机场去市区还要坐大巴,将近一个小时才到。
这次下飞机过海关,到了火车站高铁 skyliner买票去东京上野车站,卖票阿姨说你要赶八点四十八那班车吗?我抬头看钟,八点四十二!我就问赶得上吗?她说快一点可以。我先给你出票要是没赶上回来我给你换下一班。拿了票就按着指路牌开始跑,进了闸门,去上野的牌子一下子不见了,冲到前面一个工作人员跟前问去上野在哪里上车,他说我走过了要折回去一号站台。回头一看刚才排在我前面问他问题的男子已经在狂奔了,我就一路也奔过去,下了电梯车刚到,上车的人排了很长的长龙,我咄咄定定排在队尾上了车。原来每张票都有座位号。效率真高啊!
终点是上野,中间只停一站,“日暮里”。这些路名都像诗一样。

地图上看上野车站是个庞然大物,边上还挨着一条高架公路,旅店在车站和高速路的另一边。要是在美国,这周边肯定都是荒凉的偶尔能看到无家可归者的地方。这里一出车站门就是人声鼎沸高架下面每个小巷子都开满了餐馆,一路走过来灯红酒绿味道好闻极了,可惜我一点都不饿。
Image

周六打算一天都泡在东京国立博物馆。早上九点半开门,因为是周六,平时五点半闭馆,但是周六会延时到晚上九点半才关门。周五到了旅店已经差不多十点,泡了一个舒舒服服热水澡,养精蓄锐准备周六一早就出门战斗。预料这个展览最后一个周末,会处处排长队。朋友圈里的同学提醒我说上野公园的樱花很有名,连鲁迅都提到过(其实只是以樱花开头,立刻就开始刻薄盘着大辫子的清国留学生了。。。)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上野的樱花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象绯红的轻云,但花下
也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头顶上盘着大辫子,顶得学生制帽
的顶上高高耸起,形成一座富士山。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
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藤野先生
这么早春寒冷,我想应该还不是樱花季节。但是同学说有朋友住在伊豆已经看到早樱了。所以决定明天一早从上野公园慢慢穿过,看看有没有早樱。

旅店的自助早餐厅七点钟开门。东西合璧。吃得非常满意。特喜欢小碗里那块清水煮豆腐。左边什锦盘里左边中间的蚂蚁上树略酸,味道好极了。旁边的烤鱼块肥美。现在想起来还要流口水。
Image
谷歌地图显示从旅店到东京国立博物馆走路十三分钟就到了。但是选的路径都是绕着公园外围走。我决定再次漠视谷歌地图。跟着行人上了过街天桥,从高处走。后来发现过街天桥直接就进了上野公园。冬天的上野公园有点让我想起旧金山的金门公园。低矮的路灯有着浮世绘的灯罩。
Image
Image
然后就真的看到了一株早樱。静静的落花。当时特别喜欢时不时落花瓣的样子,就拍了一个小视屏。回家仔细一看,原来树上有一只鸟,所谓静静的落花都是因为那个鸟在糟蹋花!
Image

八点半到了博物馆门口,离开门还有一个小时。已经排起了两个队,左边的是已经有票的,右边的是需要买票的。
我乖乖去排右边的队,一边拿出手机上网查哪里可以买票。转了一圈也没看到可以提前订票或者买票的地方。也许对面队伍里的人有年票?或者是昨天专程来过博物馆买好了今天的票? 排在我后面两个中国小哥一直在吵架,一个抱怨早知道不应该拖到现在才来看,另一个就一直在好言安慰,说之前来看时,进门以后人也不是很多。安慰着安慰着也怒了,两个人就开始冷战。排在我前面是两个年轻的日本美眉。一个早早来排队,另一个去专门买了早餐喝咖啡一起边吃边排。队伍越来越长,大多数人都非常安静。差不多九点一刻的时候,对面有票的队伍开始往里面放人,需要买票的被安排在差不多十个卖票窗口前,分出了十个小队伍,静静的等待九点半。帮助大家分开排队安排队形的工作人员都是只讲日文。我排到第一个售票口,不知道为什么队伍比其他要短一点。工作人员对着我们激励哇啦讲了一阵话,我完全不懂。也没有多想。等九点半所有售票窗口的铁皮门都哗啦啦打开我才知道,第一第二两个窗口是自动售票机,其他窗口是有人售票的。看着前面的人开始买票,售票机界面各种文字,我点出英文,用信用卡,顺利买好票,也被放进了大门。进了大门才傻了,里面还有一个巨长的队。最早被放进来那些有票的人原来也都堵在这里。于是九点半开始排第二个队。从博物馆门口到颜真卿展的平城馆其实还很远。好在这时候太阳出来了。总算不那么冷。。。
Image
这一次排在我前后左右都是日本人。前面两个日本美眉非常时尚,穿着羊绒大衣,丝袜和高跟鞋。看着我都替她们冷。。。
Image

十点整进了平城馆的大门。里面一个牌子,告知,全展的重头戏,看颜真卿从台北故宫博物院借来的《祭姪文稿》的队伍排队时间是一个小时。
Image
来之前看到网上有人说一早进门不要急着去排《祭姪文稿》因为那时人最多。可以先去看展览的其他部分中午前后《祭姪文稿》人会少下来。但是后来发现这条攻略用在这最后一个周末完全没用。后来我两个展厅走进走出都会看到同样的牌子,那个时间只增不减,我后来甚至看到90分钟的告示。当时感觉简直绝望。

幸运的是展览的其他内容精彩丰富,等我看完几乎所有展品已经下午一点半了。这期间被工作人员教育了三次。一次是因为拿签字笔在目录上标注,被教育只许用铅笔,还被奉送一只简易铅笔。一直没搞明白为什么不可以用签字笔。第二次是因为坐在展厅中间座位上休息时喝水被教育要喝水必须出展厅。然后是给朋友圈写这句话时正在排队等看五马图,结果快排到了我还没打完又被教育既然能遥远看到展品了手机就必须收起来。。。

除了祭姪文稿要排巨长的队,其他要排队的还包括怀素的《自叙贴》,李公麟的《五马图》,还有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贴的七个拓本。怀素的《自叙贴》排了二十多分钟才看到主要是因为不是重头戏没有工作人员催,所以大家都很慢很慢的看,再加上布展很贴心的在真迹上面对应的标出楷书,大家可以对照着读,好像看懂了行书似的,特别有成就感。呵呵。每当看到有排队的展品,我跟很多观众一样会跑到中间隔着人群伸脖子看一眼是啥再决定是不是值得排。怀素这个几乎所有人这样偷瞄一眼后都决然的说,“排队吧!”
Image
《自叙贴》之后紧接着还有怀素的《小草千字文》也叫《千金贴》因为据说是一字一金的价值。
Image
怀素的字这么热门几乎摆在一处的张旭的《肚痛贴》却几乎无人问津。真不公平啊!
Image

(超过字数限制了。楼下继续)
Last edited by april on 2019-03-13 1:17, edited 12 times in total.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意外的旅行(上)-台北篇 (TBC

Post by 豪情 » 2019-03-09 19:08

美啊。

故宫博物院在三番的特展我去看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上)-台北篇 (TBC

Post by april » 2019-03-10 0:10

豪情 wrote:
2019-03-09 19:08
故宫博物院在三番的特展我去看了。
好看吗?阅览了一下展览高光,好像颇有一些不错的书画。我因为看到用“红烧肉”来挑大头好像就没去看。台北故宫博物院布展人特别喜欢清代皇帝那些花里胡哨的宝贝(也许因为馆藏甚丰),所以每次去看都有一半是这些清朝皇家宝贝。。。
17年夏天在三番亚博看到一个南京博物馆的特展,非常不错。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TBC)

Post by putaopi » 2019-03-10 1:52

天啊,这要排多少次队才能看上“祭侄文稿”啊!想必有不少像四月一样专程去看展的人吧?值得!

红烧肉展览里我最喜欢的是赵佶的一幅字,瘦金体秀美却又有劲道。把红烧肉当噱头来宣传,主要是看低了美国观众的理解能力。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东京篇(祭姪文稿和东洋馆)

Post by april » 2019-03-10 3:54

看完了五马图差不多一点半,我探头向《祭姪文稿》方向看了一眼,发现好像队伍比刚才短了不少,就赶紧过去,虽然牌子上依然说是60分钟等待时间,但是也顾不得那么多,至少不是巅峰时的90分钟也不是我每次经过都看到的70分钟了。赶紧排队。后来证明这短暂的低谷是50分钟的队,几乎是全天最短了。一边排队一边可以看一些视屏动画,讲述这篇文稿的来龙去脉。
安史之亂時,顏真卿的堂兄顏杲卿出任常山郡太守,堅守在戰火第一線。賊兵進逼,太原節度使擁兵不救,導致城破,顏杲卿父子寧死不降,先是兒子顏季明被殺,後來,顏杲卿也被處死,顏氏一門30多人被殺。顏真卿派人尋親人屍首,最後找到姪兒頭顱,悲痛寫下「祭姪文稿」。
從「祭姪文稿」可看出朝廷忠臣顏真卿書寫時,起初心情還算平靜,後來內心起伏大,字形有些紊亂、字裡行間排列有些傾斜,可見他當時心情悲憤交加。

原文直排

維乾元元年歲次戊戌九月庚
午朔三日壬申〈從父〉第十三𠦑銀青光祿
夫使持節蒲州諸軍事蒲州
刺史上輕車都尉丹陽縣開國
侯真卿以清酌庶羞祭於
亡姪贈贊善大夫季明之靈曰
惟爾挺生夙標幼德宗廟瑚璉
階庭蘭玉〈方憑積善〉每慰
人心方期戩穀何圖逆賊閒
釁稱兵犯順  爾父〈□制 被脅〉竭誠常
山作郡余時受 命亦在平
原  仁兄愛我〈恐〉俾爾傳言爾既
歸止爰開土門土門既開凶威
大蹙〈賊臣擁眾不救〉賊臣〈擁〉不救
孤城圍逼父〈擒〉陷子死巢
傾卵覆  天不悔禍誰為
荼毒念爾遘殘百身何贖
嗚呼哀哉吾承
天澤移牧〈河東近〉河關〈爾之〉泉明
比者再陷常山〈提〉攜爾
首櫬〈亦自常山〉及茲同還撫念摧切
震悼心顏方俟〈□□〉遠日〈□〉卜爾
幽宅〈撫〉魂而有知無嗟
久客嗚呼哀哉尚饗
布展这里非常用心,每一个竖排字都印在红色的窄条幅上,垂挂在真迹展台之上。排队的人就一次次的走过这些树林般的红色条幅。拍到这幅照片的人太幸运了,几乎没有队。我看得那天,从这个角度看过去一直到红条幅下面乌泱泱全是人。。。
Image
翻译
时在唐肃宗乾元元年(公元758年),农历是戊戌年。农历九月的朔日是为庚午日,初三日壬申, (颜季明的)第十三叔、佩带银印章和青绶带的光禄大夫。加使持节、蒲州诸军事之蒲州刺史。授勋上轻率都尉和晋爵为丹阳县开国候的颜真卿。现今用清酒和多种美食来祭扫赞善大夫颜季明侄儿的亡灵。词曰:
惟有你(季明)生下来就很出众,平素已表现出少年人少有的德行。你好像我宗庙中的重器,又好像生长于我们庭院中的香草和仙树,常使我们感到十分欣慰。正期望(季明)能够得到幸福和作个好官,谁想到逆贼(安禄山)乘机挑衅、起兵造反。你的父亲(颜杲卿)竭诚尽力,在常山担任太守。我(颜真卿)那时接受朝廷任命,也在平原都担任太守之职。仁兄(杲卿)出于对我的爱护,让你给我传话(即担任联络)。你既已回到常山,于是土门被夺回。土门打开以后,凶逆(安禄山)的威风大受挫折。贼臣(王承业)拥兵不救,致使(常山)孤城被围攻陷氏父亲(颜杲卿)和儿子(颜季明以及家族人等)先后被杀。巢傾卵覆!上天!面对这样的惨祸,难道你不感到悔恨!是谁制造了这场灾难?念及你(季明)遭遇这样的残害(被杀后只留头部,身体遗失).就是一百个躯体哪能赎回你的真身?呜呼哀哉!
我承受是上的恩泽,派往河关(蒲州)为牧。亲人泉明,再至常山,带开盛装你首级的棺木,一同回来。抚恤、思念之情摧绝切迫,巨大的悲痛使心灵震颤,容颜变色。 请等待一个遥远的日子,选择一块好的墓地。你的灵魂如果有知的话,请不要埋怨在这里长久作客。呜呼哀哉!
请享用这些祭品吧!
故事其实在祭姪文稿之前与之后还有更多的枝节。安史之乱发生后,很多武将都躲的躲逃的逃。颜真卿一介文臣反而是少数几个奋起抵抗安禄山的。祭姪文稿事件之后,颜真卿得到接下来三代唐朝皇帝的嘉奖,但是朝中并不太平。最后是被嫉恨他的宰相设计派往叛军李希烈处招降,最后被李希烈绞死。
颜真卿敢于诤言:“奈何以一时忿,欲危宋璟后乎?”因遭到宰相杨国忠排斥,出任平原郡太守(今山东省平原县)。颜真卿估计到安禄山有可能谋反,一方面增修城池,集训兵士,囤积粮食,另一方面整日与宾客泛舟饮酒,以放松安禄山的疑心。

天宝十四年(755年),安禄山叛乱,河朔等地均被攻陷,独有平原坚守不降。颜真卿又联络各地起兵反抗,响应者十七郡,他被推为盟主,合兵三十万,致使安禄山不敢急攻潼关。但是其侄子颜季明和另二位名臣张巡与许远在安史之乱时被安禄山所俘,不屈而被杀。后肃宗即位,颜真卿转为蒲州刺史、丹阳县开国侯[3]。后迁御史大夫,拜浙西节度使,未成行,因被李峘非短,改为刑部侍郎。唐代宗即位后,颜真卿晋升鲁郡公,因此人称“颜鲁公”。大历三年(768年)赴任抚州剌史,大历八年为湖州刺史,后擢刑部尚书,进吏部尚书。大历十四年,唐代宗驾崩,颜真卿任礼仪使。

德宗四年(783年),淮西李希烈兵叛,攻陷汝州(今河南临汝),宰相卢杞嫉恨颜真卿,向德宗说:“颜真卿三朝旧臣,忠直刚决,名重海内,人所信服,真其人也!”[5]遂被派往招抚李希烈。颜真卿至汝州,宣读诏书,被贼兵团团包围。李希烈欣赏颜真卿,将颜真卿领入驿馆,逼颜真卿代己申冤,颜真卿不从。李希烈再派前汝州别驾李元平劝颜真卿投降,颜真卿反斥责元平。李希烈攻陷汴州,任命颜真卿担任宰相。颜真卿坚辞不受。李希烈派士兵在院中挖一大坑,扬言活埋他,真卿反而说:“生死已定,何必如此多端相辱侮!”希烈无他法,只得将他囚于蔡州龙兴寺[6]。李希烈又用稻草燃火威胁真卿,扬言要烧死他。颜真卿反而自己扑向烈火。辛景臻见状,急忙拉住他。李希烈用尽各种办法皆不能使颜真卿屈服。真卿自度必死,乃作遗表,又自写墓志、祭文。
不久唐军反败为胜。李希烈之弟李希倩被唐廷处死,希烈大为恼怒,兴元元年八月三日(785年8月23日),派阉奴和部将辛景臻将真卿缢死于龙兴寺柏树下,终年七十七岁。
所以排这五十分钟的队,不停的读红色条幅上的《祭姪文稿》放大的文字和这些背景故事。基本上等最后十秒钟被工作人员催促着快速看完真迹。看到最中间这几句“賊臣不救
孤城圍逼 父陷子死 巢傾卵覆 天不悔禍 誰為荼毒 念爾遘殘 百身何贖 嗚呼哀哉” 几乎没人眼睛不热。
Image
看完这一眼,我就赶紧下楼去休息室想找东西吃。结果发现蝗虫者众。平成馆休息室的所有盒饭都卖完了。只剩下饼干和团子。我靠在沙发上休息了一会和三番要睡觉的小朋友视屏了一下,就出门去东洋馆看这次展览的副展《王羲之书法残影》,顺便找口热饭吃。
平成馆休息室里很萌的动画壁画
Image
出了平成馆的门终于拍到了正面招牌,而等待入场的队伍几乎跟早上一样长。这都下午三点了呀!
Image
东洋馆的餐馆里拿号等入座的客人依然不少。我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终于吃到了热乎乎的汤和饭。
Image
餐馆窗外好像是一树梅花。。。
Image
东洋馆的副展展品虽然不多,但是很高兴的看到了梁武帝和梁简文帝的字!田晓菲那本《烽火与流星》里面这萧梁父子俩是主角。南朝时的两个悲剧皇帝。
Image
东洋馆除了书法副展之外还有很多好东西。首先是汉砖画像的真迹。去年第一次看到这些汉砖画像图册就很惊艳,觉得跟希腊埃及的壁画好像啊!这次居然看到真身了。感觉左传里的故事突然一下子变成小人书了。。。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又碰到此行刚熟悉起来的青瓷白瓷,几天不见,好像老朋友重逢一般。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带着复合徽章的青铜器。
Image
从没见过的新鲜玩意儿,发给朋友圈的同学去猜是什么,有人问是不是肥皂盒。
Image
Image
居然是砚台。后来同学去查《中国古代物质文化》才知道晋代开始出现瓷砚,南北朝时进化成这个样子,下面一圈柱足,被称为“辟雍砚”(“辟者壁也,象壁圆,以法天也。雍者壅之以水,象教化流行也。”)唐代还很流行,初唐,杨师道《咏砚》诗:“圆池类璧水,轻翰染铅华。”唐代开始流行硬石制的端砚。所以瓷砚唐之后就不常见了。
Image
转完了东洋馆。又回到平成把喜欢的展品又看了一遍。这次展看完喜欢上了虞世南和褚遂良的字。所以下午又细细去看了一遍。早上排长队的欧阳询这次队伍短些就也看了。怀素和李公麟的五马图也都再看一遍。还有古日本的书法家们的字。空海的字我一看就说一这不就是日文字母吗?后来手机上一查还真是!日本的平假名就是空海发明的。同学在微信上听到空海的名字就大叫《妖猫传》我才知道陈凯歌那电影也是关于空海的。
Image
《祭姪文稿》队伍一直是70分钟的长度。我就没有再去看一眼。离开平成馆已经是六点钟了。寒风里居然还有人在排队等待入场。。。我简直是太佩服观众们的热情了。一天看下来差不多中国观众和日本观众一半一半。很欣慰看到很多年轻的日本观众也是看得挪不动步子。。。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最后这幅浮世绘画的就是上野的樱花。希望有朝一日能有缘得见。。。
Last edited by april on 2019-03-13 1:02, edited 1 time in total.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TBC)

Post by april » 2019-03-10 4:02

putaopi wrote:
2019-03-10 1:52
天啊,这要排多少次队才能看上“祭侄文稿”啊!想必有不少像四月一样专程去看展的人吧?值得!
有同学说她的一个朋友专门从加拿大飞过去看展,排了那么久的队只看了一眼,非常不忿。就又去排了一次再看一眼。。。我那个台湾同事挑了个周三去看,说进场几乎不用排队,《祭姪文稿》只需要排半个小时所以他排了两次看了两眼。 :mrgreen: :mrgreen: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10 17:07

回酒店放下沉甸甸的书展图册和字帖。出门坐上银座线地铁去了银座。趁着关门前逛了一下貌似很有名的文具店Itoya还有一个多层的玩具店。文具店里观摩了一下临走被同事科普的日本SAILOR钢笔,最新复古长刀款。要价差不多五百刀。觉得自己有生之年都写不出配得上五百刀的字来。作罢。在玩具店帮小朋友买到宫崎骏《空中城堡》里面的造型机器人。算是完成任务。谷歌上一查居然玩具店顶楼就有一家评论不错的寿司店名叫“筑地寿司”。于是吃吃喝喝完毕,夜色正好继续逛银座,跟着两个美眉撞到开门到十点半的”茑屋书店“,买到漂亮的镇纸。又在一家人声鼎沸的甜品店吃了甜点这才满意的打道回府。真是喜欢东京啊!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很喜欢东京地铁里这个示意图。每到一站都明确告知目前所在车厢位置,以及跟各个出口的相对位置。方便极了。

周日一早就阳光明媚。在旅店早餐厅又大吃一顿。餐厅非常小,统共十几张双人小桌,进门时服务员发一个“进食中”小牌子。客人选一张小桌把牌子放上自己去拿饭,吃完了就把牌子带回前台交给服务生,他们就回来收拾桌子。背景音乐是 Jazz, 窗外有一些绿植,稍微遮挡一下繁华的各种车道和行人,繁复的高架路和铁轨,再过去是上野车站周边的广告牌和几栋高楼。整个氛围让我想起巴黎不知道为什么,可能因为是音乐和灯光?
Image
Image
穿过很多小巷子去看颜真卿的副展“王羲之书法残影”,展出地叫“台东区书道博物馆”。地区名叫“根岸”。一个个住家小院子都螺蛳壳里做道场,很多花树和果树并肩,门口的花和盆景都打理的一丝不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在这种街区的书道博物馆本身也很小巧,两栋二层小楼。一栋是这次的副展,很多南北朝纸版墨拓,晋唐的残卷,王羲之的尺牍。另一栋有很多石碑真迹,小小的青铜玉器。收藏真是很丰盛。
制作收藏书法拓片是汉晋时文人游学风气之一。虽然很多石碑等真迹仍在(很多都在今天的西安碑林)。但是因为时间久远风化严重。如今的真迹几乎都失去了当年的笔锋,变得越来越“圆润”。所以拓片就很宝贵,尤其是石碑同时代的拓片,基本保留了当年的书法神采。我还是看脉脉的《有所思》才第一次听说这种古代文人爱好。

所谓尺牍一般是古人的书信和便签。豆瓣的北溟鱼写的这篇小文把这些“便签”的精彩讲述的淋漓尽致。生动好看。同学少年都耍贱-古人的便签
东坡被贬黄州时候写下的《寒食帖》被称作天下第三行书,可是《寒食帖》的行文有一种撕裂的布排与劲力,震撼人心,却也痛彻肺腑。反观东坡在贬居时写下的这些短信,一个一个墨字温文或调皮,像是油炸的青豆,不隆重,好味道。南宋的评论家岳珂有一种更优美的说法,他说东坡的《新岁展庆帖》“如繁星丽天,映照千古”。

这是苏东坡贬居黄州的第二年,他刚有钱买了一点地,没有房子住,得自己盖;吃的穿的都得从零开始添置,家童睡着了大半夜进不了家门,等等等等,并不是什么好日子。可是在写给好朋友的信里,他讨论茶饼子,茶盏子,扶劣膏⋯⋯他好忙呀!一头扎进文玩器物里,巨大的生活热情好像炉子上滋滋响着的火锅,百里之外的陈季常也闻得到那股迫不及待的香气。种种匮乏,他不说,也不爱说。留给好友的只有,你快来玩!什么时候到?
Image
苏东坡的寒食贴是第三行书。谁是第二和第一呢?
王羲之的《兰亭序》是第一。但是因为真迹被深爱这字的唐太宗给带到墓地里之后就不见了。所以后人只见过后世的临摹本。唐太宗身边的书法家虞世南和褚遂良近水楼台至少是照着真迹临摹的,他们临摹的版本这次大展都有。他们之后的临摹贴一般就是大家临摹别的临摹版了。虽然说是第一但是因为当代没人见过真迹,所以也是雾里看花。
颜真卿的《祭姪文稿》就是第二。因为是真迹,而且真情流露,故事悲怆,所以才这么受推崇。东京国立准备这次的颜真卿展准备了将近十年,也一定要借到这本真迹才可以开展,而且花了这么多心思凑齐这么大的阵仗来配它。

这次大展还有很多便签贴:王羲之的《妹至贴》《大报贴》,王献之的《地黄汤贴》,张旭的《肚痛贴》等等。随意又有趣。

离开书道博物馆时,发现对面一个小门脸很有意思,上书《子规庵》。上网一查才发现是个明治时期很有名的俳句诗人。跟夏目漱石关系甚密。夏目在他的影响下才开始写俳句。子规本人年纪很轻就得了肺结核。就把本名常规改成了子规,自喻为啼血的子规(杜鹃)。

回来后顺藤摸瓜找出来《坂上之云》这部大河剧,还找到的司马辽太郎六九年到七二年间写的长篇连载小说。主要讲明治维新后的日俄战争。书中的主角是秋山好古和秋山真知两兄弟。出身贫困的下等武士家庭。为生存之计都去上了当时免学费的军校。秋山好古后来带领日本骑兵大队在日俄战争中和俄国有名的哥萨克骑兵打了个平手。弟弟秋山真知则是日本海军参谋,独自订出的海军战术保证了日本海军把庞大的两支俄国舰队(东洋舰队和波罗的海舰队)全体歼灭的故事。真知和子规是从小的好朋友。秋山两兄弟其实骨子里都并不喜爱军人这一职业。秋山在战场上从来不戴真的刀剑,一直带一把没开刃的训练剑。司马辽太郎猜测也许他希望尽量避免血光。真知则是日俄战争结束后就想出家当和尚去超度战争中死去的亡灵。被朋友劝住但是他一直教育自己的儿子将来要出家,后来那孩子还真的听了父命。
从日本回来一直在感冒生病,于是就读这本书消遣。以前对日本历史基本两眼一抹黑。这次算是稍微补了一点课。书中说当时的美国总统罗斯福在日俄战争之初就看好日本会赢。当时整个亚洲都赢弱,几乎都是砧板上的肉,没人相信日本这个小国能够打得过以善战出名的俄帝国。罗斯福据说当时认为这是社会制度决定的。明治维新后的日本是个民主国家,它能够调动起全民的才华和热情。而俄国是个专制国家,军官都是贵族,士兵都是像奴隶一样的待遇。
读《坂上之云》让我想起年初看的”Babylon Berlin”那个讲魏尔玛共和国时的德国那个电视连续剧。德国和日本那之后的结果有一点相似,都是从短暂的民主一头扎进法西斯主义的怀抱。

在豆瓣上看《坂上之云》的观后感,不止一个人提到明治维新的日本民主的西化的比清朝彻底。但是结果他们反而保留了更多传统的东西。西化并不彻底的中国到今天为止反而丢失摧残自己的文化比日本要彻底。。。

多么奇怪的因果啊!
(完)
Image

Image
Image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豪情 » 2019-03-10 17:35

日本的西化其实是相当对等的西化,何尝不是西方文艺的东方化呢。

百足之虫,自己杀起来才彻底吧。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10 18:26

完全不懂书法的人上来胡乱说一句,未必能说中国人摧毁了中华文化。物质上的东西大多被砸烂,确实,参见塔利班和 ISIS 拼命炸掉很多当地古迹建筑等等。但是精神意义上的文化呢?我觉得各地人民其实都象家庭一样怀揣着自家的感情和行为的历史,扔都仍不掉,背着走了一程又一程,传了一代又一代,只是不知觉罢了。

这不是我的新理论,而是从 Margaret Atwood 那里抄来的:

https://www.theguardian.com/books/2012/ ... ret-atwood
Nations never build apparently radical forms of government on foundations that aren't there already. Thus China replaced a state bureaucracy with a similar state bureaucracy under a different name, the USSR replaced the dreaded imperial secret police with an even more dreaded secret police, and so forth. The deep foundation of the US – so went my thinking – was not the comparatively recent 18th-century Enlightenment structures of the republic, with their talk of equality and their separation of church and state, but the heavy-handed theocracy of 17th-century Puritan New England, with its marked bias against women, which would need only the opportunity of a period of social chaos to reassert itself.
虽然不了解日本历史,一直存在武士阶层这件事我还是知道的,跟欧洲的社会结构其实不谋而合,而跟中国的文官掌权的结构完全两样。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tiffany » 2019-03-10 18:39

看得好感慨。最重要的是老娘啥时候才有这机会看啊!
乡音无改鬓毛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豪情 » 2019-03-10 21:15

其实日本受儒家思想影响不是很大。明治维新还排儒来着。不像韩国,把明清时期的腐朽那套学得死死的直到亡国。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Knowing » 2019-03-11 1:51

真好看啊真好看,四月这次旅行真是短而精,我们也跟着神往享受。周一上班最佳娱乐!
瓷器的确得看实物。光泽质地都不是照片能传递的。要是能拿着手里摸一摸就更好了。。。口水。
青铜器也很好看。商周时代--儒家出现前--艺术品粗野的多。
这些字好好看。 真高兴东京也有那么多人爱慕书法。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11 6:36

慢慢地细看照片过来 ... 是我的幻觉吗?青铜器上很多花纹看着忒象玛雅文字 ...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11 10:15

日本历史知道的太少了。刚刚去维基看了一眼幕府,确实是武将当权。但是纵观中国历史,历朝历代所有的开国皇帝几乎都是武将啊!枪杆子里出政权从来没变过。不过中国的朝代偏长,到了后来就变成文官质权了。。。
日本(至少明治维新开始)是真正的精英主义。文字嘛?挑中文最漂亮的王羲之的行书咱们把它做字母。明治时期陆军学校本来以法国为蓝本因为拿破仑所向披靡。后来拿破仑陆军败给德国,硬生生的所有课程都转向,本来要求学法文的陆军士官学生从新学德文,教官也从德国进口。
读《坂上之云》那书另外一个特别明显的地方是日本国门上上下下对被欧美因为自己是亚洲是黄种人是日本人而歧视这一点特别的清楚明白。一点幻想也没有。任何国际报道论点,都先从种族歧视这个点说起,掰嗤完了再谈其他。这种清醒简直是触目惊心。我从来没有在中文作品里看到过。对自己国家的资源贫瘠(除了米就只有布)底子薄等都是直接承认,没有任何遮掩。甚至带着点美国式的自嘲。我读来觉得难能可贵。

中国从汉代开始就是外儒内法,所以儒家都是面子工程,真正实行的其实都是法家那套。隋唐都继承了这一点。我不知道这对日中两国差异有什么影响。就是因为豪情提到儒家我就想起这个来了。。。

JUN认为青铜器像玛雅,我也有着感觉。从四川看完三星堆回来我疯狂的到处找玛雅文物照片想对比出个一二三来。后来发现其实细节很不一样。只是神似。这一点,埃及的楔形文字,玛雅,和咱们的青铜器好像都神似。。。

Knowing说青铜器时代艺术狂野,我也是特别喜欢魏晋南北朝那时候的东西。不仅仅是艺术品,文学作品也是。特别有生命力,肆意生长的感觉。现在被大家狂捧的兰亭序,在王羲之当代是被瞧不上的。那时候的精彩文选是南朝萧梁王朝家的昭明太子编的《昭明文选》,兰亭序就榜上无名。因为那时候推崇的是赋这种精致繁复的文体。不仅要押韵内容还要有各种对仗,不仅是文字的对仗还讲究各种典故的对仗,那时被推崇的赋里面典故还要今典对古典,讲究得不得了。不过唐宋时候其他艺术的发展也是很了得的。比方这些瓷器,定窑汝窑都是宋朝的。还有宋画。那时候宋朝朝廷有供养的画师,非常像欧美朝廷的做派,他们的技巧精湛极了。所以宋画的精品太多了。这次在台北故宫看得那些花鸟就特别与众不同,那些写实般的枯叶,有虫痕的枝和花,叹为观止。
Image
Image
Image

祭姪文稿这份宝贝台湾外借过两次。这次借给东京国立之前1997还借给过美国华盛顿National Gallery。所以估计以后也有外借的可能,估计大都会很有希望吧?其实瓷器青铜美国英国法国这些博物馆都有很多呢!书画也有的。。。大家都去看看回来晒?:)

这次出游前做快速攻略时,看到奈良正仓院每年有个院展,专门晒平常不展的宝贝。貌似都是每年十月底到十一月初,总共不过两三个星期就停!看《撒马尔罕的金桃》那书的时候发现唐朝的珍品,正仓院的藏品最集中最丰富!其他在大英博物馆和法国巴黎一个什么研究院也有,但是貌似没有正仓院那么多元。总之,如果大家有意再“路过”日本看展的话,可以考虑十月底去京都奈良正仓院一游。。。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helenClaire » 2019-03-11 13:09

谢谢四月写得这么好看。看得过瘾,又觉得不过瘾,有空再写写,哪怕是花絮呢!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11 14:13

这次借给东京国立之前1997还借给过美国华盛顿National Gallery。
咳咳,就在俺们这嘎达,不过 1997 年俺还在洛杉矶。当然啦,我这种对书法字画狗屁不通的人,看了也是牛嚼牡丹白瞎了。

这嘎达的 Freer/Sackler Gallery 收了不少中国和日本古代的字画,欢迎大家来首都观赏。(Sackler 就是卖鸦片药的那家邪恶资本家,最近据说 Purdue Pharma 快破产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simonsun
Posts: 2663
Joined: 2006-12-24 4:41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simonsun » 2019-03-11 18:19

展览已经结束了吗?俺这周去东京啊 :let_me_die:
Violent delights.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11 20:42

我终于慢慢地看到了怀素的贴的照片。犹豫了半天,有个极其愚蠢的问题也不知该不该问, :headscratch: 嗯,还是问吧 ...

古代书法为什么要写一般人根本认不出的字儿?行书及草书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装饰作用吗?

比如说,肚痛贴里几个字是啥?说啥的?Should we care what it says? My guess is no but ... :dog001:

路边的灯罩好漂亮啊啊啊啊啊 :worthy: :worthy: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11 21:46

Jun wrote:
2019-03-11 20:42
我终于慢慢地看到了怀素的贴的照片。犹豫了半天,有个极其愚蠢的问题也不知该不该问, :headscratch: 嗯,还是问吧 ...

古代书法为什么要写一般人根本认不出的字儿?行书及草书的作用到底是什么?装饰作用吗?

比如说,肚痛贴里几个字是啥?说啥的?Should we care what it says? My guess is no but ... :dog001:

路边的灯罩好漂亮啊啊啊啊啊 :worthy: :worthy:
行书草书很多都是现代艺术了。说是要看一气呵成的笔意,和书法家想要表达的美感和情绪。
我同学圈里中文最棒的都说行书草书做展的时候如果不配楷书译文都是反人类的,谁看得懂啊!可能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翻译?
肚痛贴里几个字貌似也有争议。一般这么翻”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但是最后这个临床争议很大,有人在新浪上写所也许应该是“非临市”我觉得更靠谱一点。:)
我上面翻拍图册不全,全文在这里
Image

很多留下来的行书草书都是书法家的便签和短信。所以内容也挺有意思的。上面贴了北溟鱼的一篇关于苏东坡的《寒食贴》,她还写了一篇关于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
这大概也是在魏晋的书帖里,在那个充满战火离乱的时代,经历着频繁的远离故土,频繁的亲故离散时他们唠唠叨叨说着健康与平安的原因。所以,他们不在短而珍贵的信里讨论要完成的事务,需要打理的日常,也没有对于未来伟大的畅想。他们只讨论,我现在的心情和你的平安。世界和生活在他们的短笺里如此简单渺小,但却如此珍重。而这样的珍重,成就了他们被我们牢牢记住的原因:宗白华先生总结过的晋人之美,只有两件,一件是向外发现了天地的自然之美,剩下的一件,就是人类自己的深情。
比如说,一封没头没尾的短信:
快雪时晴,佳,想安善,未果为结,力不次。
这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Image

仅仅十五个字的短笺,却被搞错了情况的乾隆皇帝浓墨重彩的在周围鬼画符一样盖了章提了字,专门在故宫盖起一间叫“三希堂”的屋子来珍藏。而写信人王羲之却并没有投入与乾隆皇帝一样的隆重态度来写这封信,他甚至连想一个体面结尾的脑子都没动,直接老实地说“力不次”——没劲儿了,所以就这样。但他却在那个信送出去也不知道能不能得到回复,什么时候收到回复的糟糕年代依然固执地向朋友传递着一些微妙的心情——快雪时晴,真好,但愿你也好。
我也不知道他的收件人那会儿离他多远,也不知道当收件人收到这封信的时候是冬是夏,晴天雨天,但是我羡慕他展信的时候,信纸上王羲之捎来的雪霁的味道。我总是很喜欢这样“千里共婵娟”的句子,并且固执相信,当人类在千里之外互相思念的时候,是羽毛一样轻盈的灵魂共振的瞬间,比流星划落更加珍贵的瞬间。
有的时候,读不到原帖,只是在脑海里反复这句话,哪怕只是在一张白纸上看见小四号宋体的这十五个字,它也依然能够带来欣羡,和困惑: 我想,这并非关于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只是十五个字的魔力,在哪里?后来我觉得,大概是出于对王羲之和南朝寄信人的羡慕——他们有这样的一种能力,能够用文字简洁却精确地传达出心情和感觉,真挚,坦然,生动,因而可爱。
我也觉得灯罩特漂亮!
Jun wrote:
2019-03-11 14:13
这嘎达的 Freer/Sackler Gallery 收了不少中国和日本古代的字画,欢迎大家来首都观赏。(Sackler 就是卖鸦片药的那家邪恶资本家,最近据说 Purdue Pharma 快破产了。)
Sackler好东西真多,馋死我了。。。
东京国立这次展的李公麟《五马图》,sackler那里有半打他的画呢!真豪!
看看大都会的中国画精品清单(下半篇)!这阵仗的宋画,不知道台北故宫比不比得了。可能台北精品多一点?
Last edited by april on 2019-03-11 23:18, edited 4 times in total.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11 21:49

simonsun wrote:
2019-03-11 18:19
展览已经结束了吗?俺这周去东京啊 :let_me_die:
啊呀!颜真卿大展2月24号结束,王羲之书法残影的副展3月3号也结束了。:( 不过应该还有新展才对。东京国立自己的中国收藏(书画青铜陶瓷)还有日本收藏都很了得。不会失望的。而且现在去正好可以看樱花了!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11 23:34

啊啊啊!恶人谷的姑娘小伙们过的就是我梦想中的生活。羡慕妒忌恨! :love007: :love007: :love007:

汝窑青瓷光看照片,我心跳就漏一拍。我特别俗地说一句:现在管雨过天青左右一系列的蓝叫雾霾蓝,太没文化了。
云浆未饮结成冰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Knowing » 2019-03-12 3:00

看完April 的美文我津津有味把这里面的链接也都看了,好好看。 周末抽空去趟大英博物馆温故知新解馋。大英博物馆有个中国陶瓷馆, 收藏很好,有十几件汝窑,我第一次看到惊呆了。是个英国犹太裔富二代瓷器爱好者民国初年跑到中国,耐心谈判买了一大批溥仪卖出来的故宫精品。定窑上细细勾勒的白描花卉也是非要看实物才感受得到的美丽。

这句话写的真可爱。我莫名想起quantum entanglement.
当人类在千里之外互相思念的时候,是羽毛一样轻盈的灵魂共振的瞬间,比流星划落更加珍贵的瞬间。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12 7:07

大英博物馆有个中国陶瓷馆, 收藏很好,有十几件汝窑,我第一次看到惊呆了。
这个馆我记得。确实很好看。大英的藏品太多了,堆得满坑满谷。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12 7:12

我同学圈里中文最棒的都说行书草书做展的时候如果不配楷书译文都是反人类的,谁看得懂啊!可能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翻译?
肚痛贴里几个字貌似也有争议。一般这么翻”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但是最后这个临床争议很大,有人在新浪上写所也许应该是“非临市”我觉得更靠谱一点。:)
看这贴,开头几个字儿还能认,越到后来越糊涂,感觉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开头“肚子有点痛,我还继续写”,中间“哇越来越痛了,要不要去厕所”,后面“我一边扫完几个字一边在解裤带”,最后一行“妈蛋来不及跑去厕所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Knowing » 2019-03-12 8:02

所以传神吗 :mrgreen:
有的书法会让人觉得美。到底是为什么。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12 12:45

Jun wrote:
2019-03-12 7:12
我同学圈里中文最棒的都说行书草书做展的时候如果不配楷书译文都是反人类的,谁看得懂啊!可能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可以翻译?
肚痛贴里几个字貌似也有争议。一般这么翻”忽肚痛不可堪,不知是冷热所致,欲服大黄汤,冷热俱有益。如何为计,非临床。”
但是最后这个临床争议很大,有人在新浪上写所也许应该是“非临市”我觉得更靠谱一点。:)
看这贴,开头几个字儿还能认,越到后来越糊涂,感觉想要表达的主题就是:开头“肚子有点痛,我还继续写”,中间“哇越来越痛了,要不要去厕所”,后面“我一边扫完几个字一边在解裤带”,最后一行“妈蛋来不及跑去厕所了”。
Jun这个解读绝妙!深谙狂草真谛啊!赞!
Knowing wrote: 有的书法会让人觉得美。到底是为什么。
最最基本的书法就是把字的间架结构,一笔一画摆在最美的位置上。然后书法家们的字就不仅仅是保证每一个字都美,而且一副字一气呵成有气韵有风格。所以跟音乐和绘画有很多相似之处。所以才美。
书法跟音乐绘画不同之处是它还有一个维度,也就是文字本身的表达,比方上面说的那些便签短信。还有就是书法有一些独特的时间性。一副字从开始到结束,在用文字表达意思之外还有笔画韵律来表达书者本身的情绪变化。比方怀素自序帖越到后面越肆意,张旭肚痛帖那份焦灼,颜真卿祭侄文稿从开始的强忍悲伤状似工整到后来悲愤如洪水几乎笔不择言的情绪狂涌,字好不好看都变成第二位的。这一小段时间书者的情绪就被像琥珀一样用书法给定格了。在东京国立看展时,有一个动画,就是一笔笔把祭侄文稿“写出来”,一个个字动态的出现在纸上,好像重现了当时的情景。很感人。

另一个时间角度就是这些字都是一千三百年(颜真卿709-785)甚至一千七百多年(王羲之303-361)之前写的。但是今天的我们依然可以勉强读懂,依然可以感受到他们当时的情绪并且共情。这种千年前的回响可以延续至今,真是很难得啊!
还有一个中国书画特有的看点是每一贴每一画都有之后历代的人或者是有名的书画家,帝王,将相,跟在后面写的读后感。就好像是一个一千七百年前的推,一路走来有不同时代的人的回帖,然后被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一连串的打通时间的对白和回响。多么奇妙!

翻了翻大英博物馆的瓷器馆的藏品,好多定窑白瓷(大英博物馆不跟着潮流叫定窑,而是说“北宋,曲阳(县)" 很傲娇!),真美啊!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Knowing » 2019-03-14 1:54

这一小段时间书者的情绪就被像琥珀一样用书法给定格了。在东京国立看展时,有一个动画,就是一笔笔把祭侄文稿“写出来”,一个个字动态的出现在纸上,好像重现了当时的情景。很感人。
这又让我想起arrival 里外星人没有时间顺序的文字。反过来说文字有时间顺序也是多了一个传达性息的维度啊。
就好像是一个一千七百年前的推,一路走来有不同时代的人的回帖,然后被我们在博物馆里看到这一连串的打通时间的对白和回响。多么奇妙!
哈哈哈,以后人看我们的贴子会有这个感觉吗?

欢迎april 下次找机会出差来伦敦玩 :mrgreen: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simonsun
Posts: 2663
Joined: 2006-12-24 4:41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simonsun » 2019-03-14 13:03

Knowing wrote:
2019-03-14 1:54
这一小段时间书者的情绪就被像琥珀一样用书法给定格了。在东京国立看展时,有一个动画,就是一笔笔把祭侄文稿“写出来”,一个个字动态的出现在纸上,好像重现了当时的情景。很感人。
这又让我想起arrival 里外星人没有时间顺序的文字。反过来说文字有时间顺序也是多了一个传达性息的维度啊。
音乐,舞蹈,电影,绘画这些艺术也是同理,有的在空间上展开,有的在时间上展开,各自触及不同的感官维度。

再推下去食和色也是如此 :twisted:
Violent delights.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16 10:51

大家说的都很是。各种艺术和令人愉悦的事情(食色性)都是相通的!
我写完游记又去研究奈良正仓院的院展。原来正仓院全年就秋天(十月下旬到十一月初)开两周,沿袭旧日秋天翻晒东西的传统。正仓院馆藏一共九千件,每年院展最多不超过七十件。到去年秋天为止一共办了七十届,所以就算每年不重样也只是二十分之一的馆藏。所以每个人的一生每年都去看院展一辈子看下来也不过是沧海一栗啊!

而且正仓院的宝贝不是挖出来的,是从唐开始各代皇帝送的礼物,都是真正的传家宝,品相好的好像昨天还被用过
比方天朝没有任何实物的箜篌,五弦琵琶等。所以古中国的皇帝们无意中给中国的宝贝远程备份了。不知道他们泉下有知会不会后悔当初应该多送些宝贝给东瀛。。。比方王羲之的兰亭序?:D

五弦琵琶正面
Image
五弦琵琶背面
Image
五弦琵琶细节
Image
Image
其他宝物(镶嵌盒?)细节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更多的宝贝和细节
https://zhuanlan.zhihu.com/p/41509097
https://m.sohu.com/a/168085063_276648/?pvid=000115_3w_a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simonsun
Posts: 2663
Joined: 2006-12-24 4:41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simonsun » 2019-03-20 3:25

老子一到东京就生病发烧了。睡了一个周末,现在只能开半天会睡半天,哭死! :let_me_die:
Violent delights.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20 6:56

april wrote:
2019-03-11 10:15
这次在台北故宫看得那些花鸟就特别与众不同,那些写实般的枯叶,有虫痕的枝和花,叹为观止。
Image
我刚刚看到这几张画(龟爬的速度)。果然虫咬和开始枯黄的叶子好特别!真的是写生而不是临摹出来的。

水墨画我一直都欣赏不来好坏,主要原因之一是看着都一样,反正我看不出差别来。当然有不太一样的,例如八大山人,但那也太罕见了。反正我也不懂,就当作有差别但我看不出来吧。现在想想不对!真有与众不同的连我都看得出来,说明大部分作品只类似相像也是真的。

感觉看着都一样的山水和花鸟画,其实跟中世纪人人都在木板儿上画圣母圣婴像差不多。画的人和买的人都不想太与众不同。
有的时候,读不到原帖,只是在脑海里反复这句话,哪怕只是在一张白纸上看见小四号宋体的这十五个字,它也依然能够带来欣羡,和困惑: 我想,这并非关于被尊为书圣的王羲之的书法成就,只是十五个字的魔力,在哪里?后来我觉得,大概是出于对王羲之和南朝寄信人的羡慕——他们有这样的一种能力,能够用文字简洁却精确地传达出心情和感觉,真挚,坦然,生动,因而可爱。
看完这段对于王羲之的评论,我忽然醒悟了自己对于书法字画的困惑,至少是对于书法字画的评论介绍的困惑。看书法,观众接触到两种完全不同的内容,一方面是把字当作抽象画来看,它们的具象美不美;另一方面是文字本身交代的意思,这一段在讲什么话。看评论经常是两方面糊在一起讲,或者只讲后一半但是不知怎么就成了对于整个作品的整个赞美。

每次陪着朋友去 Freer 去看字画,我都是跟石破天读那啥秘笈一样,文盲看图画,也能看出一点结构和流动的美感来。但是文字本身基本看不懂(尤其是古文本来就很差),也看不出跟视觉感受有啥关联。例如王羲之的便笺,随手跟友人发个短信,挺有意境的,但是这位评论者讲了半天,一个字也没提他的书法为什么是千古第一名,感觉很偷懒,甚至让人怀疑他自己到底懂不懂书法的 visual quality。当我们特别喜欢某个贴的时候,是喜欢它的内容呢,还是它的视觉效果?说来说去字也好画也好,传递的是感受,这是因为人类不仅有共情的能力而且还有共情的渴望,视觉比文字更直接,但文字更 concrete。

另一个我想到的技术问题(格子头脑就喜欢想技术问题),一个书法家在写一篇字儿多的贴之前,肯定会打很多草稿吧?而且还会写坏了很多次,最后才写成一幅吧?也许还会象西方画家一样,先素描一块一块的部分,然后再凑起来成一体。先写一段一段的,满意了再连起来。

总之,好看的字画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也还是有效果的,然而历代文人对于作品的洋洋洒洒的注解和溢美之词,我却一定是看不下去。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camellia » 2019-03-21 14:20

因为去滑雪,在东京只停留半天的时间,只能下午花两个小时排队去看了祭侄文稿,和王羲之书法展。
怎么说呢,王羲之包括兰亭序摹本在内的行书看了的个人感觉就是十分飘逸清俊,行书不同于草书,一般还是看得懂的,看得出一些行文的心情,楷书则十分规整。而颜真卿曾师从张旭,笔意要开阔不羁一些,尤其是祭侄文稿,本身就是打得草稿,涂改甚多,写到后面悲愤之情寄予笔端,看帖完全能想象当时作者含泪切齿的表情。不过我最喜欢怀素的,张旭和怀素的狂草经常是酒后所做,写到后面简直是笔在纸上跳舞。据说张旭创的狂草是看公孙大娘舞剑而得,很有几分可信度。
我差不多是被闭馆的工作人员赶出来的,没有看到五马图……唉……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21 17:00

茶花也看到了!握手!
连一个比较高清的五马图,有设色哦!很稀罕呢。
Image

才发现我居然没有贴祭姪文稿
Image
这不就是Jun说的草稿吗?

北溟鱼对王羲之的书法不置一词的原因可能是那篇小文的主题是因为那封便签而发发感慨,主题不是书法?或者也许因为王羲之太出名了。他书法的好有点有目共睹不用再渲染了?这次仔细看了一堆,确实觉得真漂亮啊。尤其是看到一篇小楷《黄庭经》,惊艳。然后买的图册里面居然没有全篇。好失望。还好网上有人已经上传了全部拓片
Image
找到另一篇北溟鱼专门为王羲之和兰亭序写的文,也肯好看,不过也没有怎么将书法,光顾着讲故事了。也许她比较擅长讲文字和故事吧。
《兰亭序》:没想到你是这样的,王羲之
还有这个
《便如春山载酒——因此想要聊聊古代书画》
但是,书画是什么呢,在它们成为家法,流派而变得高深威严之前。
书是性格,所以不能言尽的感触可以在用笔的轻重缓急之间有微妙的传达:所以裴旻拔剑起 舞,张旭以剑气做引;所以元丰五年初春那个又湿又冷的寒食节,苏轼的下笔也带了困顿的寒意。画呢,在没有写真不能照相,一趟远行也许意味永远分别的时候,是梦想:不能够注目的辋川炊烟,不能够经历的富春山居,不能够徜徉的潇湘水云⋯⋯在记忆里,讲述里,想象里 画下来,藏起来,在精神的到达和肉体不能够到达的空间里。
以前我也不喜欢工笔画就是跟Jun感觉一样,觉得跟那些圣母耶稣一样千人一面没啥意思。所以这次看到五马图看到写真的花鸟特别惊艳。去之前读扬之水香识,发现可以从画里看细节,比方不同朝代桌上的摆设,床上的花纹什么的,觉得原来画还可以这么看。
Last edited by april on 2019-03-21 19:32, edited 3 times in total.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豪情 » 2019-03-21 17:31

Jun wrote:
2019-03-20 6:56


总之,好看的字画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也还是有效果的,然而历代文人对于作品的洋洋洒洒的注解和溢美之词,我却一定是看不下去。
我觉得书法特殊在于内容也是有意义的,并不仅仅是画面之美。如果这个文稿没有内容,大家看了还会眼中一热吗。(我看了也是热泪盈眶)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几个维度的艺术的综合。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camellia » 2019-03-22 7:49

豪情 wrote:
2019-03-21 17:31
Jun wrote:
2019-03-20 6:56
总之,好看的字画对于我这样的门外汉也还是有效果的,然而历代文人对于作品的洋洋洒洒的注解和溢美之词,我却一定是看不下去。
我觉得书法特殊在于内容也是有意义的,并不仅仅是画面之美。如果这个文稿没有内容,大家看了还会眼中一热吗。(我看了也是热泪盈眶)好的艺术作品往往是几个维度的艺术的综合。
确实,祭侄文稿的本身背景就是著名历史事件安史之乱,作为被害守城官员亲属的颜真卿写下来并传世,就更能了解那一段历史。看到文稿中那段“贼臣不救,孤城围逼,父陷子死,巢倾卵覆” 的时候,可想当时的壮烈。颜真卿写此文稿是城破两年之后觅得堂侄头颅之时所写,悲愤之情可想而知。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27 1:09

Jun wrote:
2019-03-20 6:56

水墨画我一直都欣赏不来好坏,主要原因之一是看着都一样,反正我看不出差别来。当然有不太一样的,例如八大山人,但那也太罕见了。反正我也不懂,就当作有差别但我看不出来吧。现在想想不对!真有与众不同的连我都看得出来,说明大部分作品只类似相像也是真的。

感觉看着都一样的山水和花鸟画,其实跟中世纪人人都在木板儿上画圣母圣婴像差不多。画的人和买的人都不想太与众不同。
周末去逛旧书店(旧金山的青苹果书店),意外淘到了宝贝。
Image
看中的是书中画的印刷,每一幅画都是彩色印在细薄的纸上,裁下来再贴在这本印了文字的铜版纸上。因为印画的纸细薄,所以画本身的细节印的特别精细。整本书都这样,明明是旧书成色却特别好,跟新书无异。出版日期1972年。标价$25。毅然搬回家。摊在桌上越看越爱。
Image
Image
唯一美中不足是整本书的拼音是旧式,猜作者名字和画名猜的头大。索性上网查各朝各代画家的中文名字,然后再来对照。这么一查就查到一些专门介绍宋画唐画的文章,然后就突然看到本书作者的名字,James Cahill 高居翰。居然是很有名的中国艺术史学家。这本书居然是国外国画入门的经典。出版者Skira也是以印刷精美出名的瑞士出版商。而且Cahill 为此书的写文字介绍也是特别的独到易懂。贯穿中国各代名画。而且还有中文译本,更妙的是中文翻译也特别好,因为译者本来是Cahill的研究生,台湾人。
于是我就去把中文版也翻出来了。看序文就笑翻,“Rock and trees! Rock and trees! always rock and trees!"
Image
Image
本书的第一版是1960年出的,那时候大陆的画大家都看不到,所以书里选的画有台北故宫,有日本私人收藏家,有欧美各大博物馆的馆藏。但是没有大陆的宝贝。
中文版我放Google Doc上了,大家有兴趣可以看一看。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Knowing » 2019-03-27 2:46

哇太赞啦!谢谢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豪情 » 2019-03-27 5:23

翁万戈是清代翁同龢的五世孙,他最近的大新闻是他把所有收藏捐给波士顿美术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27 9:27

我跟Jun一样,一直看不出中国画的好来。这本书刚看了三章,看得津津有味。原来中国画的好是在构图空间感还有人和自然的亲密关系。这是以前完全没想到的。因为说到人和自然我总是会想到美国的梭罗 和他的瓦尔登湖。谁想到老祖宗的画其实跟千年后的梭罗有着相似之处呢?
豪情 wrote:
2019-03-27 5:23
翁万戈是清代翁同龢的五世孙,他最近的大新闻是他把所有收藏捐给波士顿美术馆。
哇!有趣!我得去多谷一谷。。。多谢豪情!
貌似翁万戈的赠品今年秋天波士顿会有展览!去mfa网站看了一眼,未来展讯里还没有,所以还不确定具体时间。。。
另一位王季迁的遗产纠纷我发现前不久刚读过。。。很狗血。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27 13:33

我也被古画中门口一座山的题材吸引,或者是山里一茅屋,或者是独钓寒江雪。不过后来忘记在哪里看到说这种题材是“意境”,而不是写实,画家或者朋友住在山里,不知怎的气泄了一半。(文艺复兴时期把金主画进宗教题材画也是这个意思。)

联想到李子柒和川味系列等目前流行的制作也是充满了大山风景的镜头,感觉是同类型的在按我们的按钮。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27 14:24

是意境没错,但也不是完全不写实。这几天集中看这些古代山水,就觉得古人的自然环境可真广阔啊!如果没有见过实物是不可能画出这种气氛的,我想。
选几段教授的原话,因为网上只有中文版,就截中文屏。中文版最好的地方是有中文人名画名和古文原文,但是个人感觉还是觉得英文原文更好。比方最后那句,“....untouched nature" 英文原句气魄更大。更配得上原画。但是我忘了原句怎么说的了。晚上回家去拍一个。
Image
Image
上面范宽的感悟大意是,”前世高人本来是照着实物作画,我这个后辈与其临摹前辈的画不如直接去看实物。但是看实物终究比不上前辈用心作画。”
Image
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Image
谷歌艺术网站上,台北故宫博物院就放了两幅超级高清的画,这幅《溪山行旅》就是其一。可以撒了欢儿的放大。看看大家能不能找到藏在树丛里的僧人。:)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27 16:01

打倒四小月,害得我花了好多时间找这个僧人。从下往上数,过了河(路?)之后,左边的岩石和树丛交接的地方,有个鬼影憧憧的形象,也不知是不是这个僧人,还是蹭花了的树枝树叶。 :lol: :lol:

谢谢分享电子版书,我跑去哗哗哗地翻了前面的一些章节里的画,发现早期的人物画还是挺写实的,够真,而且因为没有统一的美丑标准,也不会千人一面的感觉。另外一个感想是果然古印度的影响渗透极其深远。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27 16:11

猜对啦! :admir002: :admir002: :admir002:
Image
右下角赶驴人后面树丛里还藏有画家的签名
Image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Jun » 2019-03-27 16:59

译者李瀚在序中说的,也就是我想的,中国文人评画,让人看不出他在讲什么,又不谈构图,又不谈技巧,又不谈材料,一套玄而又玄的术语各种排列组合,“惰性”说得好。

对于艺术品的材料和工具,我是看了现代艺术之后才发现,哦,原来是创作中很重要的一节呢,都很少人讨论。但实际下手创作的艺术家本人肯定比谁都了解驯服材料有多么关键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27 17:09

我一直喜欢国画,山水,花鸟鱼虫,人物事件,都喜欢。

文人评画,材料工具当然要讲究,讲究起来特别事儿,但是古文讲究简,“先利其器”这事儿一般不跟评画放在一起。评画主要讲是否是件画还是件艺术品。
云浆未饮结成冰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april » 2019-03-27 20:24

笑嘻嘻 wrote:
2019-03-27 17:09
我一直喜欢国画,山水,花鸟鱼虫,人物事件,都喜欢。

文人评画,材料工具当然要讲究,讲究起来特别事儿,但是古文讲究简,“先利其器”这事儿一般不跟评画放在一起。评画主要讲是否是件画还是件艺术品。
笑嘻嘻说说喜欢的国画吧?我们也听听。。。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27 22:49

没啥道理可讲的,就是从小就单纯地喜欢。从喜欢美人图开始。我是先喜欢国画,高小初中开开始接触西方绘画。所以我是先喜欢国画,后喜欢水彩和油画。小时候很多零星的地方会有印刷品,有美院的哥哥姐姐画。从小做图画课代表,学校的图画老师经常有画家朋友到大办公室(小时候的美术和音乐老师里真的文艺气质比一般人明显很多)高谈阔论,我做为老师爱徒长时间泡在办公室抄写成绩单,也在边上看。长大后常跑美术馆。国美里无论有什么展,一般都会有一间国画,不定是什么时期什么人的。

所以,我如果说喜欢哪幅画,也只会说一些着三不着两的空泛的话,因为就是看着喜欢。比如回想有多少记忆中的画看的时候不由自主想做画中人,国画会比油画多。因为从小看国画,所以连油画也会更多喜欢比较空灵的图画,或是像八大山人的比较怪诞的,或者是“未画之先,不立一格,既画之后,不留一格”涂得满满的风景画。很有可能是因为这种审美的形成过程,我对油画中的人物,事件画,基本没有感觉。雕塑还是后来到巴黎罗丹故居和在佛罗伦萨的广场上看到实物才真正产生感觉。

书法,我哥小时候喜欢。我就看不懂。
云浆未饮结成冰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putaopi » 2019-03-27 23:33

中国文人画的评论,谈意境的多, 谈材料用具的少,其一是因为这些画家是业余画家,专业画家就是“工匠”了,地位要低很多; 另外呢古代中国画的作者评者读者都是读书写字的人,都有一定的书画基础,可以省略一些基础介绍。我不觉得这是“惰性”的体现。但是画论确实是人云亦云的多,直接看作品带来的感动和领悟是文字不能代替的。

四月提到的这些传世之作,非常脆弱,普通大众看到原作的机会很少。倒是在外国的美术馆里见到的更多一些。相对来说小时候我更喜欢有烟火气的花鸟册页,便于携带的风景手卷,绣像小说里的白描人物,还有各种地方特色木刻水印佛像啊年画啊之类的。

话说回来,材料的发展在中国文人画的历史进程中没有像西方美术史中的意义重大,没有类似油画材料那种革命性的突破。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9-03-27 23:47

我个人觉得中国大陆我看到的青年画家(我看到也不多)画油画的都非常受国画的风格影响,越学院派的越明显。有非常明显的凝固时间的感觉,无论画动还是画静。
年轻画家中把国画技法跟现代油画技法结合也很多。我记得99年或者更晚一点,我回国去美术馆,看到一副巨幅的(一面墙那么大的,好像成为馆藏了)开花的树,意境是房前的花树,是中国人对家的那种意象。整棵树是用工笔画的手法,花朵树干都细致地一笔一笔描出来,实在太美了。也就是我没本事盗画。。。
我最早一直以为自己不喜欢工笔花鸟的拘谨感,直到看到美院姐姐们的工笔习作。美院的学生习作,便宜卖。但我当时比他们学生还小,连这个便宜价也出不起。

出国后,能够接触国画的机会太少了。所以让我举例,我竟然举不出近几年看到过的喜欢的国画。我明显比在国内去美术馆去的次数少很多了,怀疑跟审美水土不服有关。

古典西方美术中,哪怕是静物画,一般没有这种时间凝固的感觉。求的是栩栩如生。现代西方画家里,有凝固感的很多。旧金山机场terminal 3的墙上挂了幅巨大的Wayne Thiebaud 的 18th Street Downgrade 1978。就点这种感觉,我特喜欢。原画比照片好看,路经旧金山机场的可以去看一眼。(Boarding Area E Level 2, Post-Security)但是90年代中国画家的油画的静止感比这幅要明显得多。
Image
Last edited by 笑嘻嘻 on 2019-03-28 1:45, edited 2 times in total.
云浆未饮结成冰

sunset
Posts: 38
Joined: 2009-12-28 4:22

Re: 意外的旅行-台北篇(完)-东京篇(完)

Post by sunset » 2019-03-28 1:30

这么巧,上周在SAAM闲逛看到一幅Wayne Thiebaud观感不错,手机拍了一张,是他2001年的作品San Francisco West Side Ridge。网上一搜他画旧金山的还不止这些,构思略重复是有的。
并且我最近去过旧金山机场Terminal 3,没留意到上面这幅。
Image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