崩溃 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崩溃 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Post by Knowing » 2016-12-12 8:44

崩溃 Collapse: How Societies Choose to Fail or Succeed
这本书我好像读过好几次总结摘要了,还是第一次把全书找来看. Jared Diamond 写书如写学术论文,差不多读个摘要后就是反复论证,但是我还蛮喜欢看考古方法, 各种测碳确定年代的手段,观察某时期某部落的饮食成分,什么虫子窝里有各种植物种子可以研究出某年代有啥物种.树木年轮可以推测出每个年份旱涝降雨量.都很有读福尔摩斯般的乐趣.崩溃开篇儿讲的不是古文明而是蒙大拿, 分析当地经济衰退和奇怪现状的形成, 好多问题是其他州也有的, 刀刀见血更加揪心.
他提出的五点框架是:生态破坏、气候变更、强邻在侧、友好的贸易伙伴——对某个社会来说不一定非常重要。第五点因素——社会如何回应生态环境问题最为关键。

先说蒙大拿,传统的林业缺乏竞争力,因为天冷,长得不如其他林业州快,矿业对环境有害,造成大量历史遗留问题.农牧业同样不景气,一方面牛奶多年没涨价,另一方面本地风景优美,很多人退休来定居,有钱人买牧场,地价飞涨,农民无力扩张农场,只能守着不赚钱的小农场,或者卖掉农场退休. 听上去很熟悉吧?

再说说蒙大拿本地人对政府的态度,大西部垦荒者传下来的态度就是:反政府。极端保守。独立自主。离得大老远的联邦政府管我P事。甚至拥枪自立,拒交联邦税。实际上,他们拿很多联邦钱,每上交一块钱联邦税就得到一块半拨款。他们反对政府监管,反对一切法规,我的土地我做主。结果就是没有任何建筑规范和土地使用限制。结果呢,越来越多外地人搬来定居,农场被地产商买下变为住宅。他们深爱的景色逐渐消失。

现在蒙大拿本州真的不出产什么,靠联邦拨款和外地人带来的资金和消费维持。但是这些因素在不可避免的逐步伤害最初吸引外地人的自然环境。如果有天外来输入终止,这个州的命运是什么?没有答案。
我想到美国。美国吸引移民的是什么?多样性。“民族熔炉移民国家”的美国梦。你只要够聪明够努力就会成功,不管你是谁.upward mobility. 不看出身. 美国吸引投资的是什么?在世界第一大国武力威慑和世界警察名誉维持下的美元霸权. 这有几分真实? 如果按时间轴画个函数图, 一定看得到下降的趋势. 如果开始迫害移民,抽回美国在世界各地的军事力量,投资和移民的主力打破幻觉,停止流入, 美国经济增长的动力被抽干燃料.届时嚷嚷We want america back 的人, 会发现他们的列车,并没有轻装前行,而是出乎意料的停了下来.


维京人来到冰岛和绿岛
--“天气太冷了,所以他们死了”(考古学家托马斯·麦戈文所言)
这几章也读得我的心瓦凉瓦凉的。我去冰岛玩过以后对这个国家很有好感,经常哼哼唧唧的说打起核战可以躲到冰岛去,离欧美大陆都远,地热能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地广人稀,农牧产品自给自足,人民教育程度高,脑子清楚有骨气,符合一切我对世外桃源的想象。当然天气和就业机会是差点,太平盛世我不愿意去住,到了核战的地步也就顾不得。
这些想法太天真。所以不读历史是不行的。冰岛的地理条件决定它的生态环境非常脆弱。维京人刚到冰岛也跟我一样,开心的发现这里气候温和,绿草如茵,森林茂密,土壤肥沃,非常像老家挪威,太赞了!马上掳起袖子大干特干改造环境,把树林子都砍了露出草原养牛羊!木材用来炼铁打船!
谁知道这里的土跟挪威看上去一样其实不一样,挪威老家放牧牛羊,在这里吃完草去那边吃,这边草哗哗的又长起来了。火山灰构成的土壤营养丰富,但是特别轻特别细,风一吹雨一打就流失。这里还是一个风大冰多的地区,经常刮大风,每年春天冰融都要哗哗的流向大海。植被从上一次冰河期后十几万年慢慢积累起来的,没了树林,牛羊再把草皮吃光,水土流失马上及其严重。就秃了。只好继续砍树制造草原。树林子砍一片少一片,冰岛也秃了。 :shock: 自从人类定居,冰岛有一半原生土壤流入了大海。。。。
这就是为什么全冰岛几乎看不见树。(我曾见过寥寥数次小树林,都是过去五十年种的。)中世纪后期地球进入小冰河期,天气变冷,农业收成少,冰岛经常闹饥荒。火山爆发一下,有毒的灰尘就会落进家禽饲料毒死一批。严重的一次是1783年拉奇火山爆发,岛上有五分之一的人口被活活饿死。冰岛农民们终于明白过来,扎堆配额控制放牧数量和范围,靠捕捞鳕鱼出口补贴经济,艰难的熬了过来。在贫困和动荡中挣扎了好几百年之后,二十世纪初,冰岛渔业现代化发展壮大,终于混进了发展国家行列,不再依靠农牧业,迅速城市化,一半人口住在首都,青蛙变王子,灰姑娘变公主,成了欧洲最富裕的国家之一。终于明白为什么为了鳕鱼他们不惜跟英国开仗,不惜拒绝加入欧盟。看完我彻底放弃了核战以后躲到冰岛的想法.生态环境太脆弱了, 核战带来随便点什么变化都不知道会如何彻底把冰岛搞垮.冰岛又不是自给自足,需要大量进口物资,三大经济支柱是鳕鱼出口,银行业,旅游业,要是全球萧条没人吃鳕鱼没人来旅游没人存款. 没有对外贸易, 冰岛很快会崩溃的.
格陵兰名不符实,比冰岛还冰。冰岛SAGA里有个著名人物挪威人红发诶里克,跟人打仗打败被逐出冰岛,带着儿子跑出去,发现了一个冰雪覆盖的岛,为了吸引更多殖民者前来,起了个假广告作用的名绿岛GREEN LAND. 事实上格陵兰只有西海岸有两小片地气候温和绿草如茵能放牧,叫西聚落和东聚落 格陵兰的气候在严寒和温和之间摆动,每次周期都是几百年,所以人类数次来到这里,落脚,生存了好几百年,后来由于气候变化造成猎物减少,死光了。维京人坚持了四百年,因为严峻的自然环境,他们不得不分季节饲养牲畜和捕猎陆地和海洋动物,夏秋放牧打猎挤奶,冬天人吃乳制品和存下来的肉类,牛羊吃存下来的干草,熬到春天青黄不接之际,捕猎迁徙回来的海豹, 这样才能活下去。格陵兰的维京人崇尚神权,社会阶层分明,权力集中,挪威派来神父,权贵和神职人员严格的维持着欧洲人的身份,连衣服和葬礼都亦步亦趋的跟随母国挪威。他们控制大量土地度放牧, 还掌控着船只与欧洲的贸易,喜欢把人力物力投入狩猎出口商品海象牙和北极熊毛皮,跟欧洲交换彰显身份地位的东西,如权贵家庭用的奢侈品、神职人员的祭服和宝器,教堂用的铜钟和彩绘玻璃。 而不是用来多进口一些铁,少进口奢侈品,多派一些船只前往马克兰获取铁和木材,向因纽特人模仿或发明新的造船方式和狩猎技能。但是这些创新会威胁到首领的权力、声望和特权利益。因此在严格控制、相互依赖的维京社会,首领们不希望看到上述创新成真。
过度放牧导致自然环境被破坏,西聚落比较小,在一连串的灾年里所有人在春天陆续饿死和冻死。东聚落比较大,小农场没吃的,农民开始往大农场挤,神父和首领的权威控制不住饥饿的暴民,暴民抢着把牲畜宰杀吃光,然后大家都饿死了。

最后作者凉飕飕的说
总而言之,维京人的社会结构制造了权贵的短期利益和社会整体长期利益之间的冲突。基于首领和神职人员的价值观最终被证明是有害于社会的,虽然这一价值观无论有利有弊,都已深深成为社会的根源。格陵兰维京人成功地创建出一个独特的欧洲社会,并在欧洲最偏远的一隅生存了450年。我们现代美国人不应该马上就给这些维京人贴上失败者的标签,要知道他们在格陵兰生存的时间长过我们这个英语社会在北美生存的时间。在维京社会最终濒临崩溃之时,首领们发现自己孑然一身,已没有任何追随者,而特权赐予他们的最后一项权利就是成为最后一个饿死的人。


人口人口人口的马尔萨斯理论

卢旺达大屠杀能用马尔萨斯理论解释么?戴蒙德详细分析当时卢旺达人口增长导致各种社会矛盾激化,但是同样重要的是经济危机,历史仇恨,政治集团之间竞争白热化,用仇恨煽动来夺回权力。人口稠密并不一定导致大屠杀,他列举几个其他国家,比如荷兰和多种族的比利时,人口密度都高于卢旺达。甚至孟加拉。 二战期间的德国和70年代的柬埔寨,人口密度不大,但是具备了其余几个条件,也发生了了种族屠杀。但是卢旺达屠杀的惨烈,一个重要因素是人口压力,马尔萨斯的最坏情境的不幸的案例。
人口控制的成功例子是蒂科皮亚岛。这是个小岛,他们认识到岛上的生产力无法供给更多人口,自觉的进行人口控制零增长。他们避孕,堕胎,杀婴,自杀, 出海, 战争. 他们意识到猪吃的多产肉少,十七世纪初做出重大决定宰杀岛上所有的猪。 在一个小小的岛上,酋长捍卫传统而并无绝对权威,决定由下而上集体达成,所以在封闭有限的环境里,也适应各种变化,成功生活了三千余年。

说到人口问题怎么能不提中国,他盛赞了中国领导人雷厉风行推行计划生育的成果,忘了提中国有人口问题全是因为毛主席淳朴的农民价值观鼓励多生。接着一一讨论空气污染、生物多样性的消失、耕地流失、沙漠化、湿地消失、草原退化、人为自然灾害规模的扩大、过度放牧、河水断流、土壤盐碱化、土壤侵蚀、垃圾堆积、缺水以及水污染。然后指出即使中国不与外界来往,停止通商与旅游,鉴于中国辽阔的面积和庞大的人口,光是排放到海洋与大气层的水和空气就会影响到其他国家。

中国的环境问题迫在眉睫,不仅由于中国在世界上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更是因为中国历史的特色之一就是“摇摆不定”。对此,我曾在《枪炮、病菌与钢铁》一书中讨论过,中国的海岸线相对平直,没有像意大利和西班牙/葡萄牙那样的大型半岛,也没有不列颠和爱尔兰那样大的岛屿,主要的河流大多平行排列,由西向东。因此在公元前221年,中国核心疆域已经实现了大统一,此后大部分时间维持统一局面。而地理上支离破碎的欧洲从未达到政治的统一。中国的政治统一使得统治者能够在广大的疆域内自主地改弦更张;对此,欧洲只能望洋兴叹。当然,改革可能马上带来转机,也可能让事情一下子变得更为糟糕(因此,我用“摇摆不定”这个词来表示)。中国的统一局面和以皇权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使得中国能够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就派遣世界上最先进、最庞大的远洋船队访问印度和非洲;也会因为皇帝一声令下而解散船队,并将海外殖民地拱手让给微不足道的欧洲国家;对此,我们也能理解为什么中国当时的工业革命的萌芽会遭到扼杀。

统一局面给中国带来的优势和风险持续至今,在环境和人口问题的重大决策上,中国仍采取摇摆不定的态度。一方面,中国领导人解决问题的魄力是欧美等国的领导人们无法比拟的,例如减少人口增长的独生子女政策和1998年发出禁止砍伐森林的命令。而另一方面,中国领导人也可能比欧美领导人会造成更大规模的混乱,诸如“大跃进”和“文化大革命”。

关于中国目前环境问题的后果,有一点确凿无疑,即所有事情在好转之间将变得更为糟糕,这是因为时间差和环境破坏不断加剧的缘故。
哦,这本书写于2005年,十一年来中国的环境问题不断恶化,我们只能祈祷有魄力的中国领导人英明了。


理性和记性
第四部分主要是分析为什么有些人类社会会做出灾难性的决策。这又可以分好几步。我看的比较触目的是
第二阶段:没有察觉已经发生的问题。常常是缺记性。人的记性有限,尤其是缓慢发生,上下波动很大的问题,
如果一个社会不能察觉到已经发生的问题,最常见的情况可能是问题发生得非常缓慢,上下波动很大。当前最典型的例子便是全球变暖。我们已经知道近几十年来全球气温呈缓慢上升的趋势,主要是人为引起大气变化造成的。然而,全球气温并非每年都比上一年升高0.01度,而是上下起伏,每年都不一样:某年夏天气温比上一年高3度,次年夏天又升高2度,下一年的夏天则下降4度,再下一年夏天又下降1度,接下来的一年升高5度等。由于这种变化上下波动大,且无规律可言,必须观察很长一段时间,去除种种干扰信号,才能得出每年平均上升0.01度。这就是为什么几年前大多数气候学家还在怀疑全球变暖一说的真实性。即使在我提笔写下这几句的时候,美国总统布什仍对全球变暖持怀疑态度,提出我们应该对此做更多的研究。中世纪的格陵兰人也遇到过类似的困难,他们无法确定气候是否正在越变越冷;同样,马雅人和阿纳萨兹人也判断不出气候是不是变得更为干旱。

政客们常用“悄悄变化的常态”一词来形容隐藏在干扰信号后面的缓慢变化。如果经济、教育或交通等问题发生得非常缓慢,我们便很难察觉到情况一年比一年糟糕,而“常态”的标准也在不知不觉间有所变化。这种斗转星移的变化总要等几十年后,人们才会意识到今非昔比,而习惯的常态已经大不如前。

另一个和“悄悄变化的常态”相关的名词是“景观失忆”,由于景观年复一年一点一滴地变化,50年后人们已经不记得当初的样子。例如全球变暖导致蒙大拿的冰川和雪地慢慢融化(参见第一章)。在1953年和1956年,少年时代的我去蒙大拿的大洞盆地过暑假,此后直到42年后的1998年,我才再次重访这个地方,而且每年都来。在我少年时代关于大洞盆地的记忆里,即使是盛夏,远山也永远是白雪皑皑。我还跟两个朋友在一个周末爬上梦幻般的雪山。由于42年来我再没见过在上下起伏的气温中渐渐消融的夏雪,1998年,当我重返大洞盆地时,发现白雪已经快没了。到了2001年和2003年,则完全消失殆尽。我问住在当地的朋友是否注意到这一变化,他们几乎都没觉察到这件事。因为他们在潜意识里只和前两年作比较,“悄悄变化的常态”和“景观失忆”使他们很难记得20世纪50年代的景象。这种经验可以解释为什么人们很难注意正在发生的问题,等到发现时,一切都已太晚。

我认为“景观失忆”能够部分回答我那个加州大学学生的问题:“复活节岛民在砍倒最后一棵棕榈树时会说些什么?”自然而然的,我们会以为这是一个突发的变化:这一年,复活节岛上还长满了密密麻麻的棕榈树,岛民们吃它的果实、用它酿酒,也利用其树干来运送并竖立石像;而下一年,由于岛民的愚蠢行为,岛上只剩下一棵树。然而事实并非如此,复活节岛上的森林年复一年地发生变化,可能微小到难以察觉,今年在这里砍倒几棵,而在荒芜的园地可能又长出几棵新的。只有当最年长的岛民回忆起小时候的景象时,才会发觉其中的变化。他们的孩子可能已经无法想象父母讲述的林木参天的景象,就像我17岁的儿子无法理解我和妻子口中40年前的洛杉矶的样子。年复一年,复活节岛上的树木越来越少,越来越小,也越来越不受重视。当最后一棵结满果实的大棕榈树被砍倒时,这种树早已失去其经济价值。岛民们砍伐的棕榈树苗一年比一年小,慢慢也开始转向灌木,没有人注意最后一棵棕榈树苗是什么时候被砍倒的。在那时,已没有人记得几百年前岛上曾有一大片极具经济价值的棕榈林。反之,在日本德川幕府时代,由于森林砍伐的速度过快,所以幕府将军能够较为容易地察觉景观的改变而及早采取行动。

第三阶段,自私的理性。明明对大众有害,摊到不计其数的大众头上,每个人只有一点,不足导致反弹。所以在巨大、确实和即时利益的驱使下,‘理性’的结论是因应该损人利己,滥用公共资源。再比如当权的决策者不必替自己的行为负责,因此图谋私利,无视其行为是否会伤害到他人。


在我看来,解决第二阶段的有效手段是科学和教育。科学的记载研究,能延伸我们的记忆,排除杂乱的信号。教育能让大众接受科学的结论。解决第三阶段的有效手段是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设计合理的奖惩机制,来控制个体的‘理性’行为。虽然难,并非不可能。

但是最后一条就很难解决了。灾难性的价值观。
与理性行为相反的是,不愿意去解决已经察觉的问题也有可能归咎于“非理性行为”,即对每一个人都有害的行为。当个体心中的价值观出现冲突时,常常会产生这种非理性行为:如果一件坏事有利于我们紧紧依附的价值观,那么我们可能会采取熟视无睹的态度。巴巴拉·塔奇曼以“一错到底”、“木头脑瓜”、“拒绝从负面信号下结论”、“智力停顿或迟钝”来形容这种普遍的人类特征。心理学家们则用“沉没成本效应”来描述相关特征:如果我们已经为一个政策(或股票)投入了很多,因此不愿意轻易放弃。
这些价值观本身也许并无对错之分,甚至在某一时期是这个社会得以成功的关键。记得农民出身的毛主席深信人多力量大么?
现代世界还有很多世俗的例子,表明我们深深信仰的价值观也有可能不合时宜。在澳大利亚的英国人继承了养羊、生产羊毛、高估土地价值、对英国的身份认同等传统,最后在偏远(除新西兰外)的地方建立起一个第一世界的民主国家。直到现在,澳大利亚人才渐渐承认他们尊崇的价值观也有不好的一面。现代的蒙大拿之所以不愿解决矿业、林业和畜牧业造成的问题,是因为这三大产业曾是蒙大拿的经济支柱,代表蒙大拿的拓荒精神和特性。蒙大拿的拓荒者们崇尚个人自由和自给自足,因此不愿意接受政府的计划和对个人权利的限制。信仰共产主义的中国决心不重蹈资本主义的覆辙,将环境问题视为只有资本主义才会犯的错误,结果导致中国陷入严重的环境问题中。卢旺达人视大家庭为理想的生活形态,这在儿童死亡率高的年代当然是不二的选择,但也导致了今日人口泛滥的局面。我认为正是早期的价值观使得当今第一世界的国家们对环境问题采取对抗的态度,而对于这些价值观,他们没有再重新检视。“统治者或政策制定者死守他们最初的理念”。塔奇曼如是说。

当一个人在决定是否摒弃一些与有悖于生存的核心价值时,这是一个非常痛苦的过程。而到什么时刻,一个人又会视个人生命于不顾呢?现代世界,有数百万人面临这样一个抉择,为了活命,是出卖亲朋好友,屈服于独裁者的淫威之下?还是背井离乡,流亡海外?国家和社会有时也会面临类似的抉择。

所有这些决定都含有赌博的成分,因为一个人经常无法确定自己的核心价值观是否会带来毁灭,而摒弃这些价值观又能否带来生存的希望。格陵兰的维京人以基督徒农民自居,实际上他们也决定情愿为基督教献身,也不愿像因纽特人那样活着。最后,维京人输了这场赌博。当五个东欧小国面对气势汹汹的俄国军队时,爱沙尼亚、拉脱维亚和立陶宛于1939年不战而降,而芬兰在1939年到1940年间,浴血奋战,最终保全了国家的独立。匈牙利人在1956年打了败仗,失去了国家的独立。谁能说哪个国家的选择最明智呢?谁又能预言只有芬兰才会在这场赌博中获胜?
我最近经常想这个问题。川普选民和我们,谁的价值观是对的? 我总以为种族歧视、憎恶同性恋、轻视女性是错的,已经在被历史抛弃的路上,无需多想。但是现实结结实实扇了左派一巴掌。NOT YET, NOT NOW。左派不控制美国。美国作为一个整体,并不必然会进入新的纪元。但是新的纪元一定是更好的么?对川普选民, 那是一个恐怖的地方,他们几乎肯定自己不会过得更好, 正在紧紧抓住仅存的现有.我们以为他们受骗了。其实他们没有,他们选择了代表自己核心价值观的领导,赌上一赌。


从另一方面来说,我们左派的那套‘进步’价值观,在长期就一定会胜出么?我对此也抱有怀疑。最近我经常想的另一个问题是:如果一切顺利发展,最好的情况发生,我们避免了核战和全球变暖的灾难,未来会是什么样子?

一些人的灾难,另一些人的幸运

这回到了另一个贾蒙德喜爱的问题:农业是人类历史发展中的灾难还是幸运?对人类整体来说,农业使人口增加,生产力发展到有剩余物资可以产生分工,社会阶级分化,更先进的文明出现,当然是好事。但对每个人类个体来说,虽然从此吃饱穿暖不成问题,生孩子更频繁,看似生活水平提高,但是饮食均衡变差,吃的都是空洞廉价的淀粉类,家畜带来病菌,从此身高变矮,体质变差,绝大部分沦为成天劳作的农民和拼命的战士,然后被少数贵族统治,好像又未必好了。

我继续发散的想:工业文明同样带来了城市化进程的痛苦蜕变。虽然物质极大丰富,农民失去土地,跑到城里当工人,生活环境一下变得很差,从自给自足的劳动者变成了流水线上一颗螺丝钉,失去许多谈判余地。就英国来说,城里居住环境和工人待遇的改善,都是维多利亚时代经过很多努力才获得。工业文明的赢家,肯定不是那些失去原有生活方式的农民。

我们正在一个新文明的开端。当这个文明看上去注定打算要淘汰你,你该怎么办呢?是沦为街边的乞丐等着残羹剩饭,还是干脆跳起来打翻桌上的盛宴?当川普的选民看见失业率下降,经济增长恢复,而自己日渐被挤压到乞讨的边缘,他们选择了掀桌子。

我听过不少关于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将如何改变未来的讨论。如果说对环境问题有什么乐观的看法,我的希望寄托在未来的增长模式。人口问题是所有环境问题的根本,人一少,环境压力缓解,一切迎刃而解。到现在为止,农业社会的增长需要更多劳动力,工业社会的增长需要更多劳动力和消费者,所以人口的增长一直起了引擎的作用,驱动着资本的增长。但是也许很快,人类就不再按这个模式增长了。近几十年的经济增长,随着自动化程度提高,早已脱离对更多人类劳动力的需求。如果资本再摆脱了每个人消费能力有限的诅咒,无限的卖给有限人口,就像iPhone成功的敦促我们每年换手机,那么富人就真的不再需要穷人。我也很难想象他们会那么好心的像好莱坞电影的未来社会一样千方百计把穷人圈养起来,又要军事镇压又要弄出什么竞技比赛麻醉穷人,简单的把各种社会安全网一撤,教育机构一关,让穷人都死绝了不就完了嘛。wait a minute.....this might actually be happening.... 在这个即将到来的新文明前夕,劳工阶层和巨富阶层神奇的殊途同归达成一致,只有我们中上产知识分子们哼哼唧唧抱着‘人人生而平等’,民主是一人一票,life , liberty, and pursuit of happiness 之类的左派核心价值观不放,也许过时的是我们也未可知。


大数据大毁灭 (对不起实在想不出优雅翻译 weapon of math destruction)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disclaimer: 我跟本书作者凯瑟琳奥尼尔泛泛认识,交情不深,不是推销朋友产品。

说人类站在一个新时代的边缘,很多人想到的是自动驾驶车,社交网络改变社会的组织方式,制造每个人自己的小泡泡,VR, 机器人取代人类工作。有多少人注意到,许多日常生活决策权悄悄从人转到量化模型?量化模型又在多大程度上反过来悄悄的定型社会?更糟糕的是,因为模型不透明缺乏反馈,有缺陷的模型往往有巨大的杀伤力而无法修正。
卡瑟琳奥尼尔本人是数学系出身,曾经在金融业做过买方投资模型和监管风险控制模型,继而在线广告公司当数据科学家。对各种数学模型应用的观察越多,她就越觉得必须敲响警钟,辞职调查研究写书。她本人的progressive价值观贯穿本书,你可以同意也可以不同意,但是她的观察分析是我看过批评现有数学模型应用报道中最客观到位的,不得不说跟她本人是数学家有关。也许因为她做过教授,解释数学建模深入浅出,相信一般人也可以看得懂,有助揭开神秘黑盒的面纱。



枪炮, 细菌, 钢铁 Guns, Germs, and Steel
Last edited by Knowing on 2017-04-06 10:26, edited 24 times in total.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vivi
Posts: 1310
Joined: 2004-02-18 12:48
Contact:

Re: 几本书读后感(空)

Post by vivi » 2016-12-12 10:42

谢谢,期待!
今天看到Bloomberg 2016年的书单,看着不错。
https://www.bloomberg.com/features/2016 ... book-list/
又没头脑又不高兴

helenClaire
Posts: 3159
Joined: 2003-11-22 20:12

Re: 几本书读后感(空)

Post by helenClaire » 2016-12-12 12:30

现在就是本土部落观念的人想作死,还把依靠全球化经济生活的那部分人也拖下水。后者的群体投票不踊跃,也有活该成分。 :verysad: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空)

Post by Jun » 2016-12-12 19:15

Weapons of Math Destruction?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几本书读后感(空)

Post by CAVA » 2016-12-13 1:51

打个岔说,Vivi链接的书单里我听过le Carre的回忆录Pigeon Tunnel,很不错。

staryngt
Posts: 179
Joined: 2008-06-03 12:19

Re: 几本书读后感(空)

Post by staryngt » 2016-12-13 21:35

我听过weapon of math destruction的talk,当时就觉得这是一个很大的问题,尤其现在机器学习越来越普遍。等knowing讲完,我也讲讲我的感想。
"People don’t choose between things, they choose between descriptions of things" by kanhneman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几本书读后感(空)

Post by 豪情 » 2016-12-13 22:04

math destruction
哈哈笑死我了,不过美国的数学教育称为math destruction也不过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几本书读后感(空)

Post by Knowing » 2016-12-14 1:39

好啊星空请一定讲讲,也不用等了。
小豪这本书是讲大数据模型决策搞得不好有什么坏处的。不过也批评了美国大学排名制度。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几本书读后感(空)

Post by 豪情 » 2016-12-14 2:14

哦无知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staryngt
Posts: 179
Joined: 2008-06-03 12:19

Re: 几本书读后感(空)

Post by staryngt » 2016-12-16 0:28

我就抛砖引玉讲讲我的想法。大选之后,knowing 提到这本书,我更觉得作者raise大家对大数据算法的影响力的awareness 挺好的。
现在很多软件工程师跟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工程师做的工作不太一样了。传统意义上的软件工程师软件完成什么样的功能,达到什么目标是比较固定的。大数据算法多数是解决优化问题,而优化问题的目标函数可以说是工程师定的,数据可以说也是工程师选的,算法是工程师选的,而且算法给出的结果是统计意义上的,所以工程师有很大的hidden influence。这些大数据算法影响的人多,就会有以前工程师想不到的social impact。所以工程师/公司在研发的时候,应该主动去考虑更多方面。就象脸书以前一直说自己是tech公司,不想承担fake news责任是不行的。
"People don’t choose between things, they choose between descriptions of things" by kanhneman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几本书读后感(空)

Post by 笑嘻嘻 » 2016-12-16 5:28

Yuval Noah Harari 《明日简史》就写了星空说的这个意思。 :super:
另外伯克利的学数据分析的学生要求选伦理学的课程。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空)

Post by Jun » 2016-12-19 19:04

正看到 Collapse 29%, 简直是恐怖片,尤其是你知道作者是个老学究,不是 Stephen King, 效果更寒!

没想到 Vikings 历史挺短的,公元后六世纪进口了帆船技术才开始远航的,八世纪才开始四处冲击。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几本书读后感(空)

Post by Knowing » 2016-12-20 1:14

没错,说某个岛上滥砍烂伐大树渐渐消失,做不了独木舟,无法跟附近岛屿通商换取急需做石斧的石头,无法出海打鱼只能在近处摸摸小鱼小虾,挨着饿人口越来越少,天天直着脖子看海希望附近大岛能来条商船,最后慢慢死绝了。 :shock: :shock: :shock: :shock: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Knowing » 2016-12-22 11:55

虽然只写了半本崩溃也自己提上来一下!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6-12-22 12:22

感觉人类在世界各地都重复一个做法:找到一块荒无人烟但是水草肥美的地方了,资源丰富生活舒适,拼命生产,使劲掠夺,用光吃光。除了多生孩子扩展人口,还要把人力物力浪费在统治阶级大兴土木上面,直到把当地资源横扫一空。各地各文化的区别只是,到时候能不能转移阵地,换个地方再扫荡。

所以人类的迁徙速度在历史上如此惊人,一小撮人(目前估计也就一两千号人),在几万年之内就刷刷占领全球,啧啧简直光速。简而言之就是人类有种特质,怎么形容呢?贪得无厌,无所不用其极。每到一处 strippping the environment 的速度也是惊人。

如果不幸流落到一个不方便迁移的地方,例如海岛上,很容易 collapse。或者四周强敌环绕,不方便扩展或迁移,也会被孤立。当然,现在地球本身就是一个孤岛 ...

看看现在的沙漠地带,撒哈拉、中东、甚至中国西部,这些当年都是森林绿地哦,后来变成粮仓,再后来就 ... 以前还老以为是自然现象 ...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mirrorflower
Posts: 1263
Joined: 2008-11-04 17:26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mirrorflower » 2016-12-22 13:14

Jun总结的真清楚。

就是看完之后, :-( :-( :-(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reates a poverty of attention."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tiffany » 2016-12-23 1:32

你们为啥要看这种书?!
乡音无改鬓毛衰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CAVA » 2016-12-23 1:45

是啊,真勇敢。不过很感激看完的同学写的读后感。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6-12-23 8:29

看完我彻底放弃了核战以后躲到冰岛的想法.生态环境太脆弱了, 核战带来随便点什么变化都不知道会如何彻底把冰岛搞垮.冰岛又不是自给自足,需要大量进口物资,三大经济支柱是鳕鱼出口,银行业,旅游业,要是全球萧条没人吃鳕鱼没人来旅游没人存款. 没有对外贸易, 冰岛很快会崩溃的.
是啊是啊,冰岛还经常爆发个火山什么的,前几年有一次大的,连大西洋上空的飞机都得改道飞行。

生态脆弱的地方也可以发财繁荣起来,还是跟 globalization 有关系,大家都越来越搞专门的经济而不是守着一亩三分荒地,还得感谢贸易贸易贸易。美国要跟全世界打贸易战,只能两败俱伤。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Knowing » 2016-12-23 9:16

tiffany wrote:你们为啥要看这种书?!
为了逃避严酷的现实。。。无独有偶, Paul Krugman也说他最近逃避现实看了好多历史书,结果越看心越凉,尤其是罗马从共和制沦落到独裁政治,跟现在美国好像! :shock:
Jun wrote:
生态脆弱的地方也可以发财繁荣起来,还是跟 globalization 有关系,大家都越来越搞专门的经济而不是守着一亩三分荒地,还得感谢贸易贸易贸易。美国要跟全世界打贸易战,只能两败俱伤。
这本书最让我心凉的是意识到不管怎么贸易,还是得有粮食,所以我们现在人口可以无限增长繁荣是假象, 只不过问题被出口到别处了.贸易贸易贸易避免了孤立小文明的毁灭,大家被装在一条大船上,要死一起死.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6-12-23 9:24

哦买糕我忽然想起在新西兰的亲戚不屑地说当地毛利人特别懒,不爱干活,哪有中国人勤快。把勤快的中国人放到这种生态脆弱的岛上,勤快地种地,肯定迅速地就死光了呀。发达国家跑到海外殖民,总是嫌土著懒,恐怕是因为这些土著早就勤快过了,那些特别勤劳的都死光了。
贸易贸易贸易避免了孤立小文明的毁灭,大家被装在一条大船上,要死一起死.
这条大船就是地球。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Knowing » 2016-12-23 9:47

中国人还那么能生!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mirrorflower
Posts: 1263
Joined: 2008-11-04 17:26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mirrorflower » 2016-12-23 12:24

Knowing wrote:
逃避现实看了好多历史书,结果越看心越凉
Jun wrote:恐怕是因为这些土著早就勤快过了,那些特别勤劳的都死光了。
原谅我,看到这两段笑了足有十秒钟。 :lol: :lol: :lol: The irony!
"A wealth of information creates a poverty of attention."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dropby » 2016-12-23 15:09

Knowing wrote:中国人还那么能生!
能生啥呀。恶人谷育龄妇女加起来平均一下肯定不到2。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tiffany » 2016-12-23 17:41

说到蒙大拿那个,我十几年以前了,看过一本小说,就是讲本地小农场被开发商给挤死的故事。里面还说小农场的祖先把本地印地安人挤死了,现在换了一皮人来挤死另外一批人……
乡音无改鬓毛衰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笑嘻嘻 » 2016-12-30 1:35

我要去找崩溃来看。我看你们的读后感反而觉得有种奇怪的安慰感:原来人类发展出自我意识不是偶然的,是必然的。还记得我们好多好多年以前,狂欢一样地说:自我意识是进化随机产生的,都是没有意义的吗?仿佛庆祝生命不可承受之轻。可能看书更身临其境,寒凛凛的吧?看你们的读后感,各岛屿上的社会群体灭绝,有点像看《三体》中的三体游戏,在恶劣环境中各种试错,当时的人类像鱼群一样,靠的是大规模生,到各处去生,来保护种群的成活。但是人类是地球上唯一一个全球范围内没有天敌的物种,靠社会群体生存爬到了食物链的最顶端,人类必须自我约束,学会与环境共处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所以(我加的,我认为是)人发展出了自我意识,认识自我,对万物的好奇,希望能够解释世界,这样才能不再依靠随机性来生存。所以(还是我加的!),人才会进化成需要巨大的脑容量,以至于新生儿既不能拔腿就跑,也不能上树摘果子,非得依靠母体喂养,花出生后的5年时间继续发育脑子?(所以,我们左派的努力不是鸡同鸭讲,而是必由之路。)

小k请继续。
云浆未饮结成冰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tiffany » 2016-12-31 11:44

阿大真是乐观主义!我们需要你。这两天阿土仔一个劲儿的跟我说世界末日快要到了,都。他们幼儿园老师曾经评价他们班小朋友说是:一群 little old men!还真没说错。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7-01-01 10:36

目前看到大约一半,崩溃开始描述成功的社会,人类调整行为适应自然环境得以长期生存,例如,汤加、日本。

所以笑嘻嘻的乐观态度也没错。

昨天在网上搜一下 Yuval Noah Harari 的新理论,即少数人类要把自己变成新物种 --- 我总是把这套联想为“成仙”,“升天” --- 结果搜到 Harari 自己的 YouTube channel,一上来就是他跟 Jared Diamond 两人的联合讲座。Wha...? :shock: 他俩果然是认识的,虽然各自理论很不一样。

里面说到一半时两个人表达了一下,如果现在崩溃了,世界会如何。Harari 认为少数技术大亨会以新物种的形式存在(在哪儿没说清楚,in the Matrix?)。Diamond 说,呵呵,如果资源用完了,我们(指指全屋子)都立刻完蛋,但我的新几内亚朋友们能多活几年,他们知道怎样不依赖现代技术生存。 :laughting015: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Knowing » 2017-01-02 14:25

我觉得他描述的成功社会更狠。要不是芝麻大,就是日本那种全体象蚂蚁一样听话顺从的社会。完全是讲究个人主义的美国社会的反面。澳大利亚跟美国像一点,屡战屡败的捅娄子。

说到人类进化成新物种的可能,我认为有啊,太可能了,只要是和平的发展下去就很可能,但是这种前景我看着一点都不乐观。人类变成半机器的物种有啥好的...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7-01-03 20:13

适应环境成功的例子,包括极小的小岛与日本,除了精心培育管理农作物、植被、土壤之外,控制人口也很重要。古代人采取什么措施控制人口呢?用有限的手段避孕和堕胎,杀死多余/养不活的婴儿,把多余人口放进小船送到海里去,家庭里的幼子/幼女不结婚生孩子,等等。老学究用干巴巴的学术口吻写出来。例如某太平洋小岛,三百年来人口一直控制在一千一百多人,等欧洲传教士和殖民政府来到后,就不许他们杀婴及派多余人口漂海自杀了,连避孕都禁止。于是人口暴涨,很快发生了饥荒危机,只好把多余人口疏散到其他海岛去。

看这本书倒是帮我达到了一个全新的认识 ---

老是看到知识分子们讨论文化优越性,为什么明朝之后中国在“实力”上落后于欧美系白人社会,中国文化有天然缺陷,欧美白人文化有天然优势。在我能看见的英美知识界,虽然对于文化相对优劣的问题不是那么执着,但也是普遍假设西方文化有天然优越之处,相比共产国家或者独裁国家或者宗教国家,等等。I certainly believed it. Don't we all?

但是我一直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有个极大疑惑,如果我们拿着20世纪的 snapshot 来比较,西方国家的繁荣富强似乎可以用文化优势解释,但如果跑到四百年前拍一个 snapshot 呢?五百年前?六百年前?还有其它文化呢?文化本身的变化是很缓慢的,但经济和战争的形势却可能在历史上瞬间反转,怎能下结论文化与“国力”(whatever that means)之间有因果关系呢?如果非文化因素,例如黑死病和天花流行,可以用来解释欧洲在中世纪的停滞不前,为什么非文化原因(气候,地理,运气,random events or random order of events)不能用来解释中国/南美/非洲/中东在某个时间段(which happens to be now)的经济与军事的落后呢?谁没有当过世界霸主呢?

“崩溃”这本书倒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我还没看枪炮细菌那本),但是里面的例证很清楚地解释,一个群体的文化,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适应某种特定环境,例如冰岛人民特别团结互助,凝聚力强,百姓很服从部落首领/教会,而且不喜欢搞很多新花样,态度比较保守,这是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的结果。冰岛人移居格陵兰之后,这些文化特点开头帮助他们适应了也很恶劣的环境,艰难生存四百多年,但是也束缚了他们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尤其是面对后来入侵的 Inuit 部落,于是就灭绝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我觉得很有道理,文化本身无所谓好坏优劣,之所以能传承和持久,显然对于部落在特定环境里生存下来有某种好处(例如 organized religion)。问题在于特定环境,因为环境是会变的。曾经利大于弊的文化,在新的环境里(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例如外敌变强)可能弊大于利。所以,所谓优越的文化都是相对的,此一时彼一时也。并没有谁占有了永远优越永远立足不败之地的文化。所以我再也不相信某国繁荣富强是必然规律因为某国文化比较优越的理论了。

那什么才是永恒的呢?Adaptability. 人类的适应能力算是很强的了,但显然并不是最强的,当不成为地球上最优秀最优越的物种冠军。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笑嘻嘻 » 2017-01-03 21:57

我觉得那个现在崩溃的论题要看怎么崩溃了才算。如果是因为全球变暖照目前速度越来越快,人类无法改变变暖速度,粮食无法成活,产生大面积饥荒开始的崩溃,那还非常可能是少数科技大亨活到最后,而新几内亚的朋友最多跟周围环境里的大型哺乳动物成活机会一样。科技大亨可以从人造食物中大赚一笔,自己可以吃高价粮。最后粮食没有了,掌握了人造食品制造的公司大亨和其原材料供货商会活到最后。比尔盖茨基金投资的startup为了解决非洲饥荒而研究的目前很难吃的人造肉,还有现在三藩救有流行的,一瓶水里含有所有养分(其实没啥新东西就是宇航员食品),当全球变暖加剧,这些公司会越来越多。估计肯定就跟垃圾食品一样又是都先穷人吃。
云浆未饮结成冰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tiffany » 2017-01-03 22:31

鲁迅早说过:若要我们保存文化,也需要文化能保存我们。

论到适应性,我是真的觉得人类适应性属于地球上已知物种里最强的了。盖因无论哪片土地,都有人类生存。蟑螂都没有这么牛。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7-01-03 22:43

不同意白博说的,世界上到处都有细菌,包括人类没法生存的地方,再说还有深海哪。很多地方老鼠和蟑螂活得好好的但人不行。

笑嘻嘻说的三蕃流行的营养水是 Soylent 产品。妈呀那种东西太可怕了,据说没味道,前阵子还闹出卫生问题。如果不能享受吃的乐趣活着是为啥?不停地打游戏吗?

这几年蜜蜂闹危机,再恶化下去,即使没有气候变化也要闹大饥荒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笑嘻嘻 » 2017-01-04 0:08

等到你没东西吃的时候,我看你再嫌营养水难吃。我现在心里打了个问号,比尔盖茨真的是为了非洲饥荒投资的人造食品公司?
我也觉得人类适应性最强,人类社会是有希望有意识地不成为地球的癌症的,细菌没这境界。如果真的像interstellar 里那样需要建空间站来移民用,细菌可没这本事。
所以我再也不相信某国繁荣富强是必然规律因为某国文化比较优越的理论了。
等我写完游记,写个读后感。
云浆未饮结成冰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april » 2017-01-04 4:50

Jun wrote: 老是看到知识分子们讨论文化优越性,为什么明朝之后中国在“实力”上落后于欧美系白人社会,中国文化有天然缺陷,欧美白人文化有天然优势。在我能看见的英美知识界,虽然对于文化相对优劣的问题不是那么执着,但也是普遍假设西方文化有天然优越之处,相比共产国家或者独裁国家或者宗教国家,等等。I certainly believed it. Don't we all?

但是我一直对于中西文化的比较有个极大疑惑,如果我们拿着20世纪的 snapshot 来比较,西方国家的繁荣富强似乎可以用文化优势解释,但如果跑到四百年前拍一个 snapshot 呢?五百年前?六百年前?还有其它文化呢?文化本身的变化是很缓慢的,但经济和战争的形势却可能在历史上瞬间反转,怎能下结论文化与“国力”(whatever that means)之间有因果关系呢?如果非文化因素,例如黑死病和天花流行,可以用来解释欧洲在中世纪的停滞不前,为什么非文化原因(气候,地理,运气,random events or random order of events)不能用来解释中国/南美/非洲/中东在某个时间段(which happens to be now)的经济与军事的落后呢?谁没有当过世界霸主呢?

“崩溃”这本书倒不是讨论这个问题的(我还没看枪炮细菌那本),但是里面的例证很清楚地解释,一个群体的文化,很大一部分是来自于适应某种特定环境,例如冰岛人民特别团结互助,凝聚力强,百姓很服从部落首领/教会,而且不喜欢搞很多新花样,态度比较保守,这是适应恶劣的生存环境的结果。冰岛人移居格陵兰之后,这些文化特点开头帮助他们适应了也很恶劣的环境,艰难生存四百多年,但是也束缚了他们对于环境变化的适应能力,尤其是面对后来入侵的 Inuit 部落,于是就灭绝了。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我觉得很有道理,文化本身无所谓好坏优劣,之所以能传承和持久,显然对于部落在特定环境里生存下来有某种好处(例如 organized religion)。问题在于特定环境,因为环境是会变的。曾经利大于弊的文化,在新的环境里(包括自然和人文环境,例如外敌变强)可能弊大于利。所以,所谓优越的文化都是相对的,此一时彼一时也。并没有谁占有了永远优越永远立足不败之地的文化。所以我再也不相信某国繁荣富强是必然规律因为某国文化比较优越的理论了。

那什么才是永恒的呢?Adaptability. 人类的适应能力算是很强的了,但显然并不是最强的,当不成为地球上最优秀最优越的物种冠军。
我看枪,细菌,钢铁那本书的主要动力就是想知道他对中国为什么后来落后于西方文化的问题解答(没这动力我实在是看不下去,这老头太话痨了)。最后看得很满意。
他的答案有点类似于你引用的冰岛vs. Inuit的例子。就是中国的自然环境决定了一定要不断回复到大一统这个格局。但是大一统的结局就意味着缺少adaptability, 没有给新技术出口。相比于中国的大一统,欧洲的一盘散沙虽然制造了无数战争和死亡(一战二战都不是唯一的,之前战争就没断过),但是它也为新的技术提供了发展空间。一个皇家/国家拒绝掉,还有可能别的皇家肯出钱出力赞助,比如哥伦布的航海计划。跟这种一盘散沙比,中国的大一统说不许下海就谁都别想下海,不许研究枪炮,就谁都不能做了。

从另一个方面来说,EU其实是很像往大一统方向发展,原因就是减少战争吧?所以brexit之后很让人后怕。去年读了一些左传和三国,感觉就是虽然春秋或者魏晋时那种一盘散沙百花齐放的日子(春秋虽然在历史课上得不到多少重视,好像昙花一现,其实也持续了近三百年呢!比美国的历史都长噢)对文人和政客们很爽。但是造成的争战(接下来的战国时期和后来的魏晋南北朝五胡十六国那段历史完全惊心动魄血流成河杀人如麻,动不动就灭族屠城,国家成败之快,死人数量速度之出人意表,都如飓风扑面而来。相比之下,GRRM的权力游戏里面的残酷血腥红婚礼之类简直是小巫见大巫。有兴趣的同学可以看看《五胡录》https://book.douban.com/subject/19987922/)太残酷了,所以曹操等伟人们都往大一统方向走。他手下很多幕僚(比方荀彧)的政治理想就是造福人民,让大家可以安居乐业。

还有呢,我一直认为美国的民主一直受益于这个国家的人口稀少资源丰富。一旦人口增长,资源和人口比例没有那么丰厚了,适应力如何还需要拭目以待,也许科技发展是重要因素。但是从track record上来说,中国印度人民的适应力已经久经考验了。也就是说这个世界会越来越像中国/印度,而不是越来越像美国。比方现在的中国人民已经提前于全世界在适应恶劣环境比方雾霾了。。。

看过Wolf Hall电视剧后,我捡起小说来读。Wolf Hall 好不容易看完,Bring up the bodies 看了一半就搁下了。最近又捡起来想把它看完等馒头姐的新作第三。但是看了没几句就心塞的不行。因为原来看还可以当历史当旁观者。现在再看就特别的现实,一旦没有了民主制度,朝廷里就都是这种揣摩皇上心思,极尽所能讨皇帝喜欢,稍微有点政治理想的比如Cromwell 就得一边想法自保一边想法把皇上往他希望的方向引领。这也会是美国政坛的未来吗?!

有个小插曲(真有这事,编都编不出这么奇葩的事情),Steve Bannon claims to be the 'Thomas Cromwell in the court of Donald Trump': http://www.telegraph.co.uk/news/2016/11 ... urt-of-do/
然后推特上就有人问,"doesn't he know what happened to Cromwell at the end?"
看得我狂笑!他肯定不知道,因为BBC的剧还没拍完哪!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tiffany » 2017-01-04 8:02

是各种极端条件下都能找到细菌,可是这些细菌并非同一种啊!话说把极端嗜盐菌普通培养,能养活吗?能繁殖吗? :mrgreen: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7-01-04 8:10

美国老是吹嘘自己是世界上最民主最自由的最 special 的,扯蛋。且不说民主的公认起源了,且不说美国最早的宪法都是抄法国的知识分子的结晶,甚至民主制度本身,除了知识分子大做广告的希腊罗马,在其他地方也有自发存在的现象。例如北欧/苏格兰这种长久没有集权的地方,一直都有部落首领(chiefs)聚集在一起开会投票的传统。胖大叔在冰火第四部里已经描述过了,讲道理有远见的 Asha 选不过胡吹的 Euron,大叔你真的不是未来穿越的吗?

在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里,Diamond 不厌其烦地把其他研究者收集的数据算给我们看,解释为什么 decentralized 小型部落共存的形态下会有反复不断的小规模武力冲突,死人的数量远远高于大一统(即人多)中央集权的国家形态。回头来看中国的春秋之所以变成战国,那简直太正常太符合历史规律了。在 Collapse 里面关于玛雅文化的一章,也是各个部落之间武力冲突不断,但是没有一个秦国强大到可以统一整个地区,以至于整个历史非常血腥暴力。

所以社会发展方向就是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的组织形态,不是因为个体在国家结构里很幸福快乐,而是因为暴力死亡人数少,和平稳定,导致技术发展经济繁荣。但是,和平与发展的代价是等级层次多而且分化严重的社会结构,inequality 是必然的,劳动者养活管理者以及暴力国家机器来维持秩序。看看二战后经济与技术大发展导致的趋势就是 globalization,当中美的经济彼此依赖拆也拆不开的时候,打仗就是明显的自杀行为(虽然人要是蠢病发作也拦不住)。这是一个很震撼的理论而且符合历史大走向甚至有数据支持,可比马克思主义自然规律强多了,反正我是被说服了。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7-01-04 8:18

tiffany wrote:是各种极端条件下都能找到细菌,可是这些细菌并非同一种啊!话说把极端嗜盐菌普通培养,能养活吗?能繁殖吗? :mrgreen:
嗜盐菌的出现就是因为细菌扩张到/掉入盐份高的环境里,大多数都死掉了,但是因为结构简单分裂快速后代众多而产生了适应高盐环境的变异种类而继续生存下去。适应环境变化的 adaptability ,一般都是靠基因变异,所以人类这种生育速度慢数量少的物种其实很差,但是人类通过集体合作(参见 Harari 的 Sapiens)而发明了另一种 adaptability,环境变坏了,咱改造环境适应自己!这个手段确实很有效,导致人类灭掉大量其他的物种,但是,how far can we go with this type of adaptability? 如果人类的改造自然环境的能力超过了环境变坏的速度和程度,人类就赢了,如果不能超过,人类就输了。但是,细菌的适应能力,等全球生物都死光了它们肯定是最后一个死。

我就希望在有生之年不要看到自然 vs 人类的竞争谁赢谁输。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7-01-06 12:38

这两天在听 John Lanchester 的书 IOU: Why Everyone Owes Everyone and No One Can Pay.

继续断断续续地看崩溃,刚看完卢旺达这一章,更寒!而且还不是因为卢旺达大屠杀本身而寒 --- 那个早就知道了 --- 而是研究者收集的土地资源过于紧张带来的社会矛盾,感觉就像在说中国,看得我索索发抖。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april » 2017-01-08 15:01

Jun wrote:美国老是吹嘘自己是世界上最民主最自由的最 special 的,扯蛋。且不说民主的公认起源了,且不说美国最早的宪法都是抄法国的知识分子的结晶,甚至民主制度本身,除了知识分子大做广告的希腊罗马,在其他地方也有自发存在的现象。例如北欧/苏格兰这种长久没有集权的地方,一直都有部落首领(chiefs)聚集在一起开会投票的传统。胖大叔在冰火第四部里已经描述过了,讲道理有远见的 Asha 选不过胡吹的 Euron,大叔你真的不是未来穿越的吗?
John Adams里面好像说美国宪法和制度是抄的英国?法国大革命后的宪法还是Jefferson给他们写的(那时候Jefferson是美国驻法大使)。然后John Adams听说了还挺不高兴的。Jefferson和Adams在法国大革命这件事上分歧甚多。Jefferson是共和党的元老,对政府持怀疑态度,喜欢时不时来点革命调剂一下。就是一个纯粹的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John Adams虽然被归到民主党的前身(federalist)里面,但是他本人其实是反对分成党派的,认为会造成大家为了党而忘了国和公众利益(一语成箴啊!)在政府结构上,John Adams确实是倾向给政府比较大的权利,尤其是给总统比较大的权力。现在的川普上台,所有的宪法制约都成了一纸空文,不少是因为当初Adams的建设初衷。
Jun wrote:在 The World Until Yesterday 里,Diamond 不厌其烦地把其他研究者收集的数据算给我们看,解释为什么 decentralized 小型部落共存的形态下会有反复不断的小规模武力冲突,死人的数量远远高于大一统(即人多)中央集权的国家形态。回头来看中国的春秋之所以变成战国,那简直太正常太符合历史规律了。在 Collapse 里面关于玛雅文化的一章,也是各个部落之间武力冲突不断,但是没有一个秦国强大到可以统一整个地区,以至于整个历史非常血腥暴力。
从春秋变战国确实貌似是非常的自然,是必然。但是最后有秦国来建立大一统就是中国特色了。我在想是不是也跟分裂时的血腥残酷有关?中国的分裂时候特别的血腥残酷,残酷到超过人民的承受能力,所以大家更愿意妥协交给一个中央集权。欧洲的血腥和残酷度到达一定程度后人们也会有“统一”的愿望,比方二战后。但是这种情况没有中国那么“必然”。开始读"the Medici"发现欧洲中世纪的Dark Age其实跟中国的大一统有一定相似之处。教宗统一的控制欧洲各国,也达到了抑制发明创造全社会集体失忆的程度,焚书坑儒,忘掉了古典的文化,技术。。。
Jun wrote:所以社会发展方向就是规模越来越大、人数越来越多的组织形态,不是因为个体在国家结构里很幸福快乐,而是因为暴力死亡人数少,和平稳定,导致技术发展经济繁荣。但是,和平与发展的代价是等级层次多而且分化严重的社会结构,inequality 是必然的,劳动者养活管理者以及暴力国家机器来维持秩序。看看二战后经济与技术大发展导致的趋势就是 globalization,当中美的经济彼此依赖拆也拆不开的时候,打仗就是明显的自杀行为(虽然人要是蠢病发作也拦不住)。这是一个很震撼的理论而且符合历史大走向甚至有数据支持,可比马克思主义自然规律强多了,反正我是被说服了。
很多人说现在的贫富分化情形和工业革命后出现的不平等很像。跟罗马共和国后期急速扩张大批资本和资源(奴隶和财富)涌入罗马,也很类似。
Economist 2012年十月发过一篇Special Report, 专门讨论世界各国的贫富分化现象,瑞典,美国和南美都用来做例子,很有意思。Economist的结论是,扭转贫富分化的方式是:提高最低工资,公众教育(给贫苦人提供一个upperward mobility path), 和税收改革。(好象是这个,或者这个是针对美国问题的解决方案。。。我因为是听得audio 记得不太清了)
http://www.economist.com/node/21564414
First, although the modern global economy is leading to wider gaps between the more and the less educated, a big driver of today’s income distributions is government policy. Second, a lot of today’s inequality is inefficient, particularly in the most unequal countries. It reflects market and government failures that also reduce growth. And where this is happening, bigger income gaps themselves are likely to reduce both social mobility and future prosperity.

Third, there is a reform agenda to reduce income disparities that makes sense whatever your attitude towards fairness. It is not about higher taxes and more handouts. Both in rich and emerging economies, it is about attacking cronyism and investing in the young. You could call it a “True Progressivism”.
另外关于罗马共和国和中国现代史的相似处还有”打土豪分田地“。 凯撒一开始就是在罗马参政,那时候他还没有打过仗,帮着庞贝揽权,削弱元老院的权力。那时候他偷摸准备提出的法案就是“分田地”把原来的公用土地分给穷人以争取贫民的支持。当时被西塞罗知道了后和元老院的贵族元老把这个提案扼杀在襁褓。但是后来“三权分立”重演的时候,照猫画虎的凯撒义子Octavia掌权后手头紧就真的把田地都分给当初帮他打天下的雇佣军们。结果原本用来种田养活大众的田地被“退伍兵”们糟蹋了,大饥荒席卷罗马。一千九百年后毛的农业集体化和后来的三年自然灾害活脱脱是历史重演。

庆祝议会投票推翻 Obamacare 的人被告知自己一直用的 aca=obamacare. 可笑又可怜

Image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7-01-10 19:27

april wrote:John Adams里面好像说美国宪法和制度是抄的英国?法国大革命后的宪法还是Jefferson给他们写的(那时候Jefferson是美国驻法大使)。然后John Adams听说了还挺不高兴的。Jefferson和Adams在法国大革命这件事上分歧甚多。Jefferson是共和党的元老,对政府持怀疑态度,喜欢时不时来点革命调剂一下。就是一个纯粹的唯恐天下不乱的家伙。
现在我一看见 Jefferson 脑子里就出现 Daveed Diggs 的形象,忍不住吃吃傻笑,好不了了。在 Hamilton 这个剧里有描写 Jefferson 力主出钱支持法国大革命,但是 Hamilton 等人都反对,美国自己刚建立没几天,国库空虚自身难保还支持别人呢。Jefferson 气得大骂他们是忘恩负义的混蛋,当年法国怎么帮我们打英国的。呵呵,美国后来一直都特擅长过河拆桥,从一开头就定下了调子。
从春秋变战国确实貌似是非常的自然,是必然。但是最后有秦国来建立大一统就是中国特色了。我在想是不是也跟分裂时的血腥残酷有关?中国的分裂时候特别的血腥残酷,残酷到超过人民的承受能力,所以大家更愿意妥协交给一个中央集权。欧洲的血腥和残酷度到达一定程度后人们也会有“统一”的愿望,比方二战后。但是这种情况没有中国那么“必然”。
我想其实都是历史的偶然性。从春秋到战国一直是兼并与统一的趋势,小国被大国慢慢吸收进来,秦国是 last one standing。这方面我不了解所以不敢瞎说。Diamond 大叔在写玛雅历史的时候提到,当时玛雅地区分裂成很多小国/部落,彼此打来打去但是没能象印加帝国那样达到统一,为啥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不如印加地区发达,农民自家要吃掉至少70%的产出,剩余粮食只够养活少量的祭司/国王,不够养活大规模军队,所以只能小打打,不能长期地 campaign 吞并整个地区。我疑心欧洲之所以错过了大一统的机会,可能跟农业有关。欧洲到中世纪才建立比较稳定的武士阶层(国王贵族都要亲自打仗),但仍然需要在农民里拉壮丁去打仗。
庆祝议会投票推翻 Obamacare 的人被告知自己一直用的 aca=obamacare. 可笑又可怜
我好像提起过,很支持废除 Obamacare,即 ACA,虽然理由跟白人底层群众和保守派共和党的理由不同。

-------------

额的神啊,崩溃这本书里居然有一章是关于中国的,我真是又想看又不敢看。

-------------

今天又在听 Hamilton broadway recordings(真是赶工良药),听到乔治国王的独唱真是笑死了,简直是预言应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zSAZjN3Bk

(前情是刚听说华盛顿辞职,John Adams 继任总统)
They say,
George Washington's yielding his power and stepping away

Is that true? I wasn't aware that was something a person could do

I'm perplexed. Are they going to keep on replacing whoever's in charge?
If so who's next?
There's nobody else in their country who looms quite as large

[whispers]

[Spoken]
John Adams?

I know him
That can't be
That's that little guy who spoke to me all those years ago
What was it '85?
That poor man they're going to eat him alive

Ocean's rise, empires fall
Next to Washington they all look small

All alone watch them run
They will tear each other in to pieces Jesus Christ this will be fun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ye da
Da da da da daye da
[laughs]

[Spoken]
President John Adams,
Good luck!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april » 2017-01-11 15:03

Jun wrote: 我想其实都是历史的偶然性。从春秋到战国一直是兼并与统一的趋势,小国被大国慢慢吸收进来,秦国是 last one standing。这方面我不了解所以不敢瞎说。Diamond 大叔在写玛雅历史的时候提到,当时玛雅地区分裂成很多小国/部落,彼此打来打去但是没能象印加帝国那样达到统一,为啥呢?一个重要原因是农业不如印加地区发达,农民自家要吃掉至少70%的产出,剩余粮食只够养活少量的祭司/国王,不够养活大规模军队,所以只能小打打,不能长期地 campaign 吞并整个地区。我疑心欧洲之所以错过了大一统的机会,可能跟农业有关。欧洲到中世纪才建立比较稳定的武士阶层(国王贵族都要亲自打仗),但仍然需要在农民里拉壮丁去打仗。
有道理!
Jun wrote:
庆祝议会投票推翻 Obamacare 的人被告知自己一直用的 aca=obamacare. 可笑又可怜
我好像提起过,很支持废除 Obamacare,即 ACA,虽然理由跟白人底层群众和保守派共和党的理由不同。
我记得,好像因为Obamacare初衷虽好,后来的折中再折中折得面目全非。这种做法很像Cicero. 连写西塞罗三部曲的Robert Harris都在访谈里把奥巴马和西塞罗相比。真的很像。
Jun wrote: 额的神啊,崩溃这本书里居然有一章是关于中国的,我真是又想看又不敢看。
一定要看啊!很想知道他说了啥!
Jun wrote: 今天又在听 Hamilton broadway recordings(真是赶工良药),听到乔治国王的独唱真是笑死了,简直是预言应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JzSAZjN3Bk

(前情是刚听说华盛顿辞职,John Adams 继任总统)
They say,
George Washington's yielding his power and stepping away

Is that true? I wasn't aware that was something a person could do

I'm perplexed. Are they going to keep on replacing whoever's in charge?
If so who's next?
There's nobody else in their country who looms quite as large

[whispers]

[Spoken]
John Adams?

I know him
That can't be
That's that little guy who spoke to me all those years ago
What was it '85?
That poor man they're going to eat him alive

Ocean's rise, empires fall
Next to Washington they all look small

All alone watch them run
They will tear each other in to pieces Jesus Christ this will be fun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 daye da
Da da da da daye da
[laughs]

[Spoken]
President John Adams,
Good luck!

John Adams里面写了很详细后来他当选后怎么被Jefferson那边的媒体臭骂,跟现在的fake news有一拼。后来(让我大跌眼镜)居然立了法,"骂当朝总统违法!" 结果人家照骂不误,骂完就被下了监狱,出狱后接着骂。Jefferson为此跟Adams结仇更深。
Hamilton在那时候做的事情非常不地道。所以初听到这个音乐剧这么红,我还纳闷是怎么给Hamilton洗白的。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7-01-11 15:26

april wrote:我记得,好像因为Obamacare初衷虽好,后来的折中再折中折得面目全非。这种做法很像Cicero. 连写西塞罗三部曲的Robert Harris都在访谈里把奥巴马和西塞罗相比。真的很像。
对,一方面是太多 compromise 注定会太昂贵无以为继,一方面是缺乏控制价格的有效手段 --- 后者问题很大,即使是 national health care 的国家也面临危机。而且 philosophically 我觉得现在人类寿命已经太长了,还拼命往生命最后一两年里投钱拖着,本身就是错误的。老不死的人民早点死掉,对整个社会都有好处,其实对患了绝症的老年病人也是好事儿。但是这种话不能说出口,一说就是反人类。卫生健康的资源投入现在也不算过分,还可以增加,只是在分配方面依我看完全本末倒置。(等我临死的时候会不会改变口径就不知道了。)

We all know what happened to Cicero ...
John Adams里面写了很详细后来他当选后怎么被Jefferson那边的媒体臭骂,跟现在的fake news有一拼。后来(让我大跌眼镜)居然立了法,"骂当朝总统违法!" 结果人家照骂不误,骂完就被下了监狱,出狱后接着骂。Jefferson为此跟Adams结仇更深。
Hamilton在那时候做的事情非常不地道。所以初听到这个音乐剧这么红,我还纳闷是怎么给Hamilton洗白的。
Adams 和 Jefferson 最后临死前冰释前嫌了。他俩真是相爱相杀。

Hamilton 音乐剧有点洗白,不过很多地方也保留了政治现实,例如跟 Jefferson, Madison 他们关起门来做交易,把经济大权转到花儿街手里,以及泡妞的丑闻。音乐剧的另一方面是借古人帮助现代美国移民抒情一把。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april » 2017-01-11 15:45

Jun wrote: 对,一方面是太多 compromise 注定会太昂贵无以为继,一方面是缺乏控制价格的有效手段 --- 后者问题很大,即使是 national health care 的国家也面临危机。而且 philosophically 我觉得现在人类寿命已经太长了,还拼命往生命最后一两年里投钱拖着,本身就是错误的。老不死的人民早点死掉,对整个社会都有好处,其实对患了绝症的老年病人也是好事儿。但是这种话不能说出口,一说就是反人类。卫生健康的资源投入现在也不算过分,还可以增加,只是在分配方面依我看完全本末倒置。(等我临死的时候会不会改变口径就不知道了。)
哈哈哈,这可是个很滑的坡,有的老人的智慧要是可以造福社会呢?多老才算太老不值得救呢?都是太难回答的问题。
We all know what happened to Cicero ...
结果被暴君给杀啦,但是死的很英雄。不比Cato的自杀差。而且他真的几乎以一己之力推迟了共和国的陷落四十年吧?他的一生。也是很厉害了。
Adams 和 Jefferson 最后临死前冰释前嫌了。他俩真是相爱相杀。
是的,所以John Adams那个剧和那个书都很感人,就是他们俩早年怎么怎么相爱,老年又怎么和好。还同一天(July 4th)去世,一南一北。。。特别可爱两个老头。早年的雄心壮志和一心为国也特别可爱。
Hamilton 音乐剧有点洗白,不过很多地方也保留了政治现实,例如跟 Jefferson, Madison 他们关起门来做交易,把经济大权转到花儿街手里,以及泡妞的丑闻。音乐剧的另一方面是借古人帮助现代美国移民抒情一把。
嗯,后来看了Hamilton的剧情简介,还好。他确实是美国金融之父啊!他在John Adams后面戳的那刀可是够恨的。https://founders.archives.gov/documents ... -0110-0002 当然和当今的美国政坛比起来也都不算啥了。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7-01-11 15:51

Hamilton 大嘴巴树敌无数胡说八道乃至自打耳光的特征,在剧里也有所表现,很搞笑的。推荐在油管上试听一下原声(搜 Hamilton Broadway),如果喜欢可以在亚马逊上购买支持正版。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7-01-11 21:29

崩溃里讲中国章节一开头就列数环境问题,包括空气污染,水资源,以及土地流失、污染、肥沃程度剧减。随手摘一段:
(Reduced cropland) poses a big problem for China's food security ... Cropland per person is now only 0.1 hectare, barely half of the world average, and nearly as low as the value for Northwest Rwanda discussed in Chapter 10.
Soil erosion 和营养缺失导致中国的化肥使用率为世界平均水平的三倍。

这本书是 2005 年出版的,中国数据大部分只到 2001 年止。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april » 2017-01-12 1:28

开始听Hamilton! 本来一直想着去看现场。可是票这么热卖估计得且等几年。。。

最近国内开始禁这个王久良的两部纪录片:
塑料王国:https://www.youtube.com/watch?v=lbUPniM86G8
垃圾围城:https://www.youtube.com/watch?v=W73eKAjyNXs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Jun » 2017-01-12 16:52

崩溃里说到中国的规律是 lurching,哈哈哈一针见血,摘一段:
... A feature of Chinese history that may be termed "lurching." (I use this term in its neutral strict sense of "swaying suddenly from side to side," not in its pejorative sense of the gait of a drunk person...

China's geographic core was unified already in 221 BC and has remained unified for most of the time since then ... This unity enabled China's rulers to command changes over a larger area than any European ruler could ever command --- both changes for the better and changes for the worse, often in rapid alternation, hence "lurching."
贴一段随手搜到的关于中国历史上为何朝代循环的理论之一,基础是 Malthusian Theory (马尔萨斯人口论)。这个(中国史)解释倒不是新理论,连我都听说过好几次了。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1824072
杨小彻 尘世中一只迷途小羔羊

马尔萨斯理论指明了人口和土地的关系。人口增长,土地却不会增加,所以中国社会只会周期性崩溃来剪除多余人口。古代土地承载都有一个极限,历代中国的人口一直都集中黄河流域,耕地总量有限,所以五千万左右的人口便是土地承载的极限。

在一个农耕帝国中,有没有粮食就是造不造反的关键,只要大多数农民还能有产出,就没人会造反。而历代国策基本都是重农抑商的,这就使得人民的收入被完全局限在耕地之上【Jun 注:多半是因为产量不高,剩余粮食少,都交上去养着 bureaucrats 了】,一旦土地兼并严重,人民没地可种,再加点天灾人祸,大规模的死亡和暴乱几乎是大概率事件,朝代的覆灭也就无法避免。

随后晚明引入土豆玉米,明清两代对江南进行充分开发,中国人口才能安稳冲破一亿的壁垒,再然后化肥的发明和杂交水稻的出现,才能保证了现在我国十来亿的人口运转,感谢他们!

贴组数据(数据来于《中国近代人口发展史考察》和《中国人口发展史》和《中国人口史》为主,因为统计方法不同史料数据会有出入,不过偏离不大,隐匿人口不做分析):
秦末大乱,人口3000万
文景之治,人口1800万
绿林赤眉之乱,人口6000万
光武中兴,人口2100万
黄巾之乱,人口5600万
太康之治,人口1616万
隋末大乱,人口4600万
贞观之治,人口1235万
安史之乱,人口5291万
仁宗盛治,人口1600万
靖康之乱,人口4673万
元初时期,人口1300万
元末大乱,人口7600万
明末农民起义,人口5165万
这个循环可以跟气候变化合起来看。就是崩溃书里形容的,气候温暖的年代,收成高了,人口增长,剩余粮食养活的统治阶级也跟着膨胀 --- 中国的官吏和欧洲的武士),粮食产量达到极限。然后一点点天灾马上可以把整个社会 tip over 到崩溃的悬崖下。不仅是中国,欧洲在十到十四世纪的暖期也是膨胀,然后小冰期一来就爆发饥荒。法国大革命之前的趋势也差不多,路易十六上台之前几十年,法国人口暴涨翻了至少两倍,导致无以为继。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april » 2017-01-13 15:22

我以前也一直以为中国的这种循环式历史是我们的中国特色。最近发现其实不是。因为美第奇撩起好奇心,现在看文艺复兴那段的意大利史,看得非常唏嘘。其实世界各地都是反反复复,一样啊。不用说罗马帝国里面的反复,罗马帝国陷落后,欧洲的中世纪。哪怕到了文艺复兴,美底奇家族虽然是打着共和国的旗号的独裁,但是至少把翡冷翠甚至整个意大利都稳定在不打仗大家一起赚钱繁荣,文艺复兴渐入高潮的地步,但是也跑出来一个Savonarola(怎么看都是胖大叔里面"The Sparrows"的原型)牧师出来布道,鼓励暴民打倒腐败的“独裁者们”,甚至闹出“bonfire of the vanities" 大街小巷去收罗“腐朽阶级”的虚荣物件,从雕塑到画到书到化妆品都对在元老广场烧了。简直就是咱们“除四旧”的原版啊!结果闹得民不聊生,本来雄霸Tuscan的翡冷翠丢领土丢商业,饭都吃不上了。人民是多有喜欢做这种损人不利己的事儿啊!而且乐此不疲。

中国的反复特别的有规律,可能因为中国不停的回到大一统的模式。欧洲就没有那么喜欢统一,所以战乱低潮的时间要高于繁荣稳定的时间。也就没有那么有规律。还有就是欧洲因为分裂所以商业发达,所以除了农业,任何影响商路流通渠道的事情都会影响到这个反复,比方罗马扩张到亚洲,穆斯林打下来伊斯坦丁堡切断欧洲跟亚洲的商业通道,然后发现新大陆,等等,这些都会造成反复的导火线,不像中国一切都靠农业,所以战乱的因素单纯,相比之下就更加有规律了。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staryngt
Posts: 179
Joined: 2008-06-03 12:19

Re: 几本书读后感(冰岛和绿岛的崩溃)

Post by staryngt » 2017-01-14 13:55

把这个贴子看完,我总是想起以前看到讲有个动物学家用小白鼠研究overcrowding,把一些小白鼠放在一个隔离的环境里,即使有足够的食物,没有疾病,…, N代后,小白鼠数量长到一定数量以后,总会灭绝。我总是想人不知会怎样?像你们讲的人类历史上周而复始的战争是不是也是overcrowding的产物,长久的和平也许是不可能的吧…
"People don’t choose between things, they choose between descriptions of things" by kanhneman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