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抵达
刚抵达伦敦,希思罗机场拿行李,走到地方发现漫山遍野都是各式各样行李箱。


走到抵达大厅,发现又是人山人海,本来还以为毕竟伦敦是国际大都市,和三番机场的冷清果然不同。


询问机场交通资讯处,窗口后面淡定的英国小哥说从机场进城的地铁都没了



小哥欣赏了一会儿我们呆如木鸡的表情,建议我们坐机场快线(唯一还在运行的独立网红(贵)火车线)然后到城里再坐出租。于是我们照样折腾了一番(还上错了慢车线)总算精疲力尽到了旅馆。
出租很赞,大大透明天窗,没有后备箱,人坐椅子上,后排乘客和前排司机中间有一大块空地放行李。 天气也很好,目测路上没人带口罩。



第一天--圣保罗大教堂,伦敦塔桥和伦敦塔
前一天折腾半天抵达旅馆以后,大家火速洗漱,草草吃点旁边小店买的东西,我就倒到床上昏睡了过去。而某人落地伦敦以后发现大家的Google fi 在伦敦都连不上基站,导致没有internet,不能uber。 还坚持着不睡,和google Fi客服通话,我半梦半醒中还听见他和对面客服小哥(有点恼火地)窃窃私语


隔天一大早,大家都因为时差早早醒来,就此开启了我们的伦敦之旅。
百度百科说: 圣保罗大教堂(St. Paul's Cathedral)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圣地,世界第五大教堂,英国第二大教堂(第一是利物浦教堂),教堂也是世界第二大圆顶教堂,位列世界五大教堂之列。 但是可能更加为人(aka俺)熟知的是,圣保罗大教堂就是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结婚的教堂。

英国皇室大部分婚礼都是在西敏寺,唯有查尔斯王子和戴安娜王妃在圣保罗大教堂。据说,当时考虑是圣保罗大教堂能坐下3500个客人而西敏寺最多能容纳2000人。到现场看倒不觉得圣保罗大教堂大很多。 很可能西敏寺配享国庙的各位先贤比圣保罗多很多,占用了很多地方。没有很多地方能放椅子的缘故。
今天看,的确是一个庄严秀丽又静谧的美丽地方。高大的木头大门, 柔和明亮的光线从头顶美丽的穹顶照射下来,金色的吊灯衬着高拱上简洁优美的灰白色石雕,配上黑白两色的大理石地面,长长甬道尽头是巨大的瑰丽玻璃花窗。






上面的大门在重要场合会打开,比如王储婚礼:

在教堂甬道一边的墙壁上,还悬挂着一个现代雕塑。可能颜色材质缘故,居然也十分和谐:

看了旁边介绍,是反思战争带来的对人类文明的摧毁和践踏。放在这殿堂和地下室保存着各个战斗英雄的棺木的国庙之一,也算是难得的冷静。
走出大门阳光正好,坐在教堂前面的台阶上, 看三三两两的人们在席地吃午餐,有人在用面包喂鸽子,有人在说笑打闹。无论是41年前烟花般灿烂的婚礼,还是硝烟战火中的战斗英雄们都归于沉寂。。。而我们就要快快奔赴下一个打卡地方啦。。
伦敦塔桥是伦敦著名标志建筑,据说BBC节目片头也有其身影。本来以为“london bridge is falling down"说的就是它,后来发现并不是,儿歌里说的是另外一座伦敦的(600年中世纪)古桥(没有塔),曾经是伦敦唯一可以过泰晤士河的桥梁,而且在战争中的确falling down过,后来又重建了。而伦敦塔桥其实建于1886年,据说当时设计时候就故意设计得古朴一些,这样显得和旁边的伦敦塔更加和谐。穿过一片绿意盎然,游人如织的小公园,伦敦塔桥就跃然眼前了。泰晤士河的对面就是伦敦塔,再远一些的对岸就是金融区的高楼天际线。

正好是午休时间,也有好些附近上班的白领坐在公园里吃午餐休息。估计上面照片里右边的小哥就是。在伦敦经常能看到穿着非常合身的正装,高大斯文,仪态翩翩的各个年龄段的男士。使我认识到,西装这东西,感觉如果非常合身,还是很好看的。蛮希望伦敦的西装裁缝铺子多多开到国内,让咱们国内的普通上班族男士也能穿上合身的西装。。。

过船的时候桥板可以打开,好多游客在岸边看热闹。。。

岸边还有一个个玻璃球雅座,下雨时候应该更加有风味。

蓝色的吊索很美,很英伦古典配色。。似乎有点女性化,结果又很大方美丽。。
一过桥,几步就到了伦敦塔。伦敦塔最早是罗马人在公元43年(我们的东汉时期)修建的木头堡垒。后来历代君主把堡垒重修成了石头的(据说是从法国运来的“牢固”的石头),主堡垒(塔)之外加建了好多其他塔。 今天“伦敦塔”里面包括了20多个各种名字的塔,The Middle Tower ( 现今伦敦塔的入口),Salt Tower,Martin Tower,Deveraux Tower,Flint Tower,Brick Tower,Constable Tower,Broad Arrow Tower,Bowyer Tower,Garden Tower(因囚有贵族囚犯后更名为Bloody Tower)等等等等。历经千年王朝变更,伦敦塔被用作堡垒要塞、监狱、宫殿、动物园、刑场、军械库、铸币厂、国库和档案办公室,可以说是非常物尽其用了。

Wiki上说官方名称是“女王陛下的宫殿与城堡,伦敦塔”(Her Majesty's Palace and Fortress, The Tower of London),因此虽然将其作为宫殿居住的最后一位统治者已是几世纪前的詹姆士一世(1566年至1625年),但在名义上它至今仍是英国王室宫殿。但是可能它最出名的就是 安妮·博林(Anne Boleyn)和简·格雷夫人(Lady Jane Grey)等名人被斩首的地方,也是爱德华四世的两个儿子被(叔叔)消失的地方--N多英国历史(8卦) 的舞台。
一进大门,就觉得中世纪的风扑面而来。所有建筑都是扎扎实实的砖块垒成。


参观各个tower, 只觉得空间窘迫局促,无论是陡峭狭窄的石头阶梯还是窄小只能通过一人的过道,可能是出于防守考虑,真正一夫当关,万夫莫开。通向外面的窗户都深深嵌入石墙里,并且越靠近外面开口越小,一方面可能是处于安全考虑,防止敌人射箭进来;另一方面可能是保暖。堡垒里面就是很朴素的军事设施的感觉,光滑的石头地面,石头墙,石头壁炉,几乎没有任何雕花装饰。 也有可能原来比较fancy的装饰,比如挂毯、家具幔帐都被拿走了,但是就建筑本身,就是一军事设施没跑了。。。就连里面的教堂也是朴实无华--唯一装饰就是克服万难搞了尽可能高的屋顶--也就正常教堂的1/5高,倒也有一种肃穆的美。 我不禁油然而生“早期的历代英国统治者就这居住条件,不像皇上倒有点像称霸一方的大土匪头子”之感--毕竟同时期的咱们中国的宫殿--咳咳,虽然都烧得差不多,就剩个故宫,但是同时期的庙宇雕梁画栋还都是有的。也可能早期的英国统治者就没那么有钱---日不落全世界殖民好像是后来的事情。




下图是复原的爱德华一世的卧室。。。。。

现在主塔(白塔)展示了很多中世纪的盔甲,据说这种对外展示炫耀盔甲、武器的做法从中世纪开始就流行于欧洲皇室间。17世纪查理二世时设置的这个 “The Line of Kings” 展览就是其中之一,早期这个展览是不接受平民参观的。


白塔曾经是好几代国王和某女王的居所,可是它唯一的入口就是一个小小的木制楼梯上的小门和一个小小的后门。

我曾经问工作人员,这个塔要住国王/女王还有儿女,仆从啥的,是不是太小?工作人员自豪地说,啊现在看起来可能不大,可是XX年代,它是全英格兰最高最坚固的建筑。我问为啥只有这么小的两个门进出这么大好几层的塔,她回答说, 这样安全,要是有敌人来范,只要防守这两个小小的门,堡垒里面存了好多食物,地窖里面还自带井,可以坚持很久很久。我很想说,可是人家堵上门放火是不是也很容易逃不出来,但是怕人打我没敢继续问

离开白塔再往前走, 看到几个大笼子里面养着几只黑色的鸟,目测好像是大乌鸦。

看旁边的解说,原来是关于伦敦塔的乌鸦传说:
“公元1136年,Geoffrey of Monmouth 的书《Historia Regum Britanniae》中提及,黑暗时代的古代伯尼西亚(Bernicia)国王(Bran Hen)在一场战斗中丧生,他要求将他的头颅作为护身符埋在Gwynfryn (the ‘White Mount’,现在的伦敦塔),以防入侵,而“Bran”在威尔士语中就是乌鸦的意思,这就是伦敦塔乌鸦传说的起源。
国王查尔斯二世被认为是下令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在伦敦塔保留至少六只乌鸦以防灾难的君主。相传皇家天文台位于白塔的东北炮塔中的观测员约翰·弗拉姆斯特德(John Flamsteed)曾向查理二世国王抱怨乌鸦干扰了他的观测。国王因此下令销毁乌鸦,但马上被告知如果乌鸦离开伦敦塔,那巨大的白塔将会倒塌,可怕的灾难也将降临英格兰。国王觉得宁可信其有,于是改变了主意,并下令在任何时候都必须在塔上保留至少六只乌鸦,以防止灾难。”
这里的乌鸦其实是渡鸦,“Raven”。
此时我突然恍然大悟为啥这里的很多地方看着这么眼熟。当当当,这不就是权游里面的“winter fell"嘛!





不能说是十分像,只能说是一模一样有没有

而且剧中最后当上皇帝的不就是Bran, the new Three-Eyed Raven...
不知道英国人民在看权游的时候有没有感觉被严重剧透了。。。
下接 白金汉宫卫兵换岗, 历史文化步行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