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行业科普】交通信息的少儿科普文

Posted: 2020-10-15 18:51
by Elysees
给个少儿杂志写了篇关于交通信息的科普文,跟这儿也贴一下吧。给了2000字的限制,而且面向对象是中学生,写得就比较浅了,其实交通信息还有很多参考的东西,例如历史数据等等。这里就没有细说。再有就是POI和地址匹配内容很多,基本有一篇的内容,但责编要求在这篇里写一下,我就只好在里面迅速加了这么几句。

题目我当时想不出来,就直接丢给编辑了,后来也忘了问编辑起了什么题目, :f19: :f19: 所以这题目就这样吧。


====

秋高气爽,空气微凉。晚饭时分,小宁和小安商量着出门去吃个火锅。听说附近有个火锅店新开张,传说非常好吃,两人便商量着去试试。小宁叫了个车,被问到去哪儿时却一时说不明白,便跟司机道,“师傅你知道那个猫哥火锅么?”
司机哦一声,在手机地图上划拉一下,说道,“知道了,在霞蔚路上。”接着一脚油门,拐上了她们都不熟悉的路。小安着急了,说道“师傅你该不会是讹我们吧,我听说去那火锅店得直行再在前面日落大道左拐,才是最快的。”
师傅头也不回,大声道,“姑娘啊,一看你就不开车,你看这地图上,明明白白写着前面路口一过就堵车,整条路都画红了。人导航给算的,我给你拐这一小段儿,躲过前面拥堵路段,还能给你省个十分钟呢。”
小安将信将疑的靠回去,跟小宁咬耳朵,说,“哎你说这师傅是不是真知道啊,刚开的店,地图上就有了?还有他怎么就知道前面拥堵了?难不成还有人专门开着车一路溜达沿途打电话通报路况啊,那这么多路,得有多少车在路上兜风啊”
小安说道,“谁知道呢,也许是沿路摄像头拍到了,人家看出来的?要么更先进点儿,天上有个眼儿,刷刷一扫,就看到哪儿堵哪儿不堵,完了哇啦哇啦千里万里传音回来,就知道堵不堵了。”
两人吱吱喳喳的笑成一团,不知不觉的,也就到了火锅店,一路上真的还算顺利,车流慢点儿,但至少一直开着。
等两人进去眼明手快的点了一桌正准备开吃的时候,却见隔壁桌也来了两个人,一进来就跟原本桌上坐的人连连道歉,说道晚了晚了,因为出门也没细看,直接拐上日落大道,结果一路车堵着都开不动,想下下不了,一步步好不容易蹭到的,路上耗了一小时。
安宁两人对视一眼,庆幸碰上个靠谱的司机。
火锅端上来了,两人边吃边聊,边赞叹桌上美食,边庆幸今天一路过来没走上日落大道。但两人的疑问依然没得到解答,路况是否拥堵的信息,到底是怎么传给地图知道的呢?
其实说到交通路况的数据获取,小安的猜测还真有那么点儿靠谱。一条路是不是拥堵,确实是要看开在这条路上的车速。这条路上车速非常迟缓,那多半就是拥堵;通畅的路段,车就能开出合适的速度。不过当然,哪儿都不能有那么多闲车没事儿在路上兜风,就为了试试这条路是不是拥堵。
早在很多年前,就有交通数据供应商,专门实时收集公共交通或者公共设施用车在各个道路上行驶的速度,然后把这些实时车流速度与地图上的道路数据进行整合,再将这些数据发布出去,便是实时的交通数据。
后来随着车载导航和手机导航的广泛深入,路上的很多车辆都有了实时车速,结合这些导航原本就有的定位,交通数据的采集范围就扩大到了个人范围。这种数据采集当然都是匿名的,无论是手机导航的位置信息还是具体的行驶速度,在数据接受端都抹去了个人敏感信息。交通数据供应商看到的,往往只是大量的位置信息伴随或快或慢甚至几乎静止的速度,根据这些信息,就可以推算各个道路的实时路况了。
交通信息除了路况是不是拥堵,其实还包含更多的内容。即使同样是拥堵,原因也可能千差万别,也许是因为前方有车祸,也许是因为前方路段有路面维护或者维修,也许有工程车在施工。人们有了路面拥堵信息往往还不满足,还想知道造成的拥堵的具体原因是什么。而这些具体的信息,当然很难从简单的车速和位置信息推断出来。但是,几乎每一个导航后面,都有一个能汇报路况的手机车主啊。
于是,便有一些app,会通过建立在线路况社区的方式,鼓励车主们汇报路况。最早把这种概念做出名的,是一家以色列公司,叫Waze。他们创立了社区,通过颁发各种小奖章的方式鼓励车主,乘客等等进行互动,提高车主和乘客们对社区的参与和活跃程度,这是交通形式上的Open Street Map(OSM,公开地图)。车主乘客们在这个app上参与汇报了很多路面相关的信息,例如某些路段是否有修路,前方是否有车祸,警察,等等与路面状况相关的数据。这些向社区汇报的路况,会实时反应到具体的道路上,供附近的车主参考。
这也是大数据时代的特点。随着带着定位信息的智能手机深入万千民众,每一个人,除了是数据享用者,其实也成为了数据供应者。
也是因为智能手机的广泛使用,从前的数据供应商需要雇佣很多车辆和人四处巡查记录才能获得的数据,现在海量的存活在云端。很多企业都在思考应该怎样合理的运用这些数据,来更好的获得更及时更完整的数据。
使用在线地图很长时间的人们一定都还记得,早年一条新建的道路,要等待很久才能反应到地图上。因为在那个时代,地图数据的采集完全依托于数据供应商的地面人员。人力有限,所以数据更新的周期非常的长。类似于OSM这样的地图社区的出现,给了人们主动提供道路更新的手段。地图社区参与人员活跃的地区,新的道路变化或者相关的交通讯息,会很快通过人们自主上传数据到大数据。这样OSM会得到非常及时的新道路信息。类似于苹果公司的地图组,会合理分析这些新的道路信息,并进行相应的地图更新。
大数据时代,甚至可以让机器通过海量数据的运算学习,掌握逻辑来推算一些道路相关的信息。除了交通拥堵相关的信息,还有关于路段的更新与改动。例如一条原本没有路的地方,在近期如果有了大量的车载导航或者手机导航返回的车辆开过的信息,那么很有可能,这个地方有一条新的路段。或者一条双行路段上,近期返回的所有车辆运行数据,都是朝一个固定的方向,那么很有可能,这条路有了新的法规,改成了单行道。当然具体怎样从海量的位置信息里提取出一条合理的路径和道路相关规则,需要程序员们建模运算再印证,并不是随手画一条那么简单,就不在这里细诉了。
除了道路相关的信息,商家或者热情的用户也会主动添加商户信息。例如小安和小宁去的这个猫哥火锅,虽然新近开张,也已经被地图收录。类似于餐厅,书店,咖啡馆和奶茶店之类的,在地图上被统称为兴趣点(Point of Interest,POI)。每个兴趣点都会对应一个具体的地址,地图商收到商家或者用户提供的兴趣点信息和地址,通过地址进行地址匹配,会给每个兴趣点配置一对经纬度。然后通过经纬度把兴趣点的位置和名字等等信息添加到地图上,这样,就能被用户们在地图上找到了。
时代的变化,使得从前漫长而困难的数据采集周期极大的缩短,各种与位置信息相关的数据数量也从稀少变得海量。这使很多与道路相关的地图信息更新变得更及时,更准确,纠错也更为容易。几乎每个使用了手机导航或者车载导航的人们,都为这些数据的更新贡献了一点点力量。这些更新更及时的数据,也反过来服务了每一个人。
大约就是这个大数据时代下人们得到的便利吧。

Re: 【行业科普】交通信息的少儿科普文

Posted: 2020-10-15 19:08
by 笑嘻嘻
喜见安宁入镜小E新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