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1 of 1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1 17:40
by april
Image
看了dropby 推荐,心里一动。权游大结局那天开始看《切尔诺贝利》这个豆瓣上看到很多好评的HBO新剧。本来不是很感兴趣,因为觉得内容太让人抑郁了。结果竟然看得很嗨。不知道是因为比上不足比下有余的原因,跟切尔诺贝利的人们相比我们现实生活中这些问题都不算事儿;还是因为编剧成功的塑造和叙述,让大家看到在那种绝望的苏维埃铁拳下依然有这么多正直真诚的人物,看完反而更加积极了一些。

Peter Sagal有一套Podcast, 每集过后跟编剧兼制片Craig Mazin 讨论剧情,非常好听。

Craig说很早就决定不用俄国甚至东欧口音。随便演员们用自己的原音。但是唯一条件是不能有美式英语。所以演员大都来自英国或者北欧。


1。1986这个多事之秋
另一个巧合是开始看这剧的当天,收音机里听到播音员提到挑战者号爆炸的事件。小人对这个第一次听到的话题很感兴趣,到家后又问了我一些问题。我努力回忆中大学时看过的费曼书里的挑战者号调查报告能想起来的都说给他听。然后上网一查才发现挑战者和切尔诺贝利居然发生在同一年:1986。一苏一美。我对挑战者号上那个O-Ring记忆深刻。但是对切尔诺贝利的前因后果却完全不知道。

听Peter Sagal和Craig Mazin的Podcast发现我不是个别现象。很多人都不知道切尔诺贝利的前因后果。

由此激发的好奇心先是网上所有的切尔诺贝利调查报告看了个遍,总算搞明白了爆炸原因。竟然如此复杂。Craig在Podcast上提到最近出的一本书《midnight in chernobyl》我也赶紧去买了一本,昨晚开始读,刚看了开头,很有意思!

另一个让我惊讶的地方是挑战者和切尔诺贝利调查组的相似之处。比方挑战者这边有很刺头不按制度来的费曼教授,切尔诺贝利那边有Legasov。调查结果是二者都有技术设计缺陷,但是更要命的是制度问题,管理层和工程层的断层。费曼的结论和Legasov的结论都不被调查组的大多数接受。但是费曼坚持己见最后得以让自己的少数人意见被包括到最后的递交报告里面(费曼要求把NASA载人飞行器计划全部搁置,直到NASA能够改革成功淘汰掉调查组发现的NASA官僚结构的缺陷为止。这个建议没有被采纳。十七年后又发生了哥伦比亚号回程爆炸的事件)。而Legasov以自己的性命为抗争才换来了第二次调查,让RBMK反应堆的设计缺陷也就是切尔诺贝利事件的主要因素得以见天日,并且所有现存的RBMK反应堆得以改造弥补缺陷。

2。苏联的解体
网上有种说法,切尔诺贝利事件其实是苏联解体的实际原因。因为它揭露了这个政体的根本缺陷。但是看这剧时我不断被调查组里组外各种诚实正直的苏联高层震惊。那么多人愿意搭上前程甚至性命去做对的事情。在今天的普京,习,或者川皇眼里他们肯定认为苏联解体就是因为戈尔巴乔夫带领的苏联太decent太“软弱”了。如果切尔诺贝利发生在今天的俄国或者中国,我估计我们再也看不到那么详细具体的调查报告了。就算是发生在美国,我们最终能看到真实的报告全文吗?

3。核冬天
阴差阳错的,刚看完核污染灰烬满天飞的切尔诺贝利再看到灰烬飘落中的临冬城和铁王座。二者的相似让人不寒而栗。Jun所说的龙母代表美国,龙代表核武器简直是一语中的。

4。极权国家的瘫痪
第一集里面面对爆炸而无所适从,只求自保,做出各种愚蠢残酷伤天害理决定的中层官僚们让我想起《斯大林之死》电影里的开头。集权国家面临变数时那种无力感,渗透骨髓。

5。第二集开篇俄语诗翻译

You know, I believe that the Russia we fight for
Is not the dull town where I lived at a loss
But those country tracks that our ancestors followed,
The graves where they lie, with the old Russian cross.

I speak for myself, but in countryside Russia
It first came about that I learned to belong
To the tedious miles between village and village,
The tears of the widow, the women's sad song.

By old Russian practice, mere fire and destruction
Are all we abandon behind us in war.
We see alongside us the deaths of our comrades,
By old Russian practice, the wound to the fore.

Alyosha, till now we've been spared by the bullets.
But when (for the third time) my life seemed to end,
I yet still felt proud of the dearest of countries,
The great bitter land I was born to defend.
--Smolensk Roads - Poem by Konstantin Mikhailovich Simonov
原来诗人中文译名是西蒙诺夫,豆瓣上还找到了中文译文!但是不少句子跟英文完全不同。可惜不懂俄文。。。无法判断谁更正确。我觉得英文读着更顺一点。

6。
"midnight in chernobyl"那本书看得我一身冷汗。在切尔诺贝利之前,苏联的核事故频发!都给压下去了,到现在很多都没有公开。苏联,日本,美国和中国是世界上核电站超过五十个的四个国家,另外三个核泄漏都有记载,但是中国一个都没有,你信吗?反正我不信。https://en.wikipedia.org/wiki/Nuclear_a ... _incidents
这个维基页面下面有个表格,列举公开的所有国家的核泄漏事故

在切尔诺贝利之前,苏联的核安全貌似无懈可击。全世界唯一公开的非军用核泄漏事件发生在美国(三厘岛事件1979)。为此苏联的统一宣传口径是“资本主义制度”的必然结果。看得我一激冷。目前为止从HBO这个剧集,午夜切尔诺贝利这本书以及其他所有文本,都或多或少把切尔诺贝利事件的罪魁祸首指向苏联的极权制度。所以这一点上倒是全世界认可标准相同。都是制度的错!

真的吗?我觉得未必。

57年十月英国打着民用的名义建立的核源军工厂因为需要加班加点保证英国的氢弹实验可以按时完成,各种走捷径疲劳战术等原因造成的Windscle Pile #1 里的石墨着火,烧了两天,释放了大量的Iodine-131 到英国和欧洲。英国政府一声没吭,一个人都没有疏散。最后报告出来后几乎全部销毁,发表出来的报告只说着火还把责任都推到值班工作人员身上。跟切尔诺贝利开始时没两样。真相到三十年后才公开。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indscale_fire
上面说的NASA挑战者号的调查结果其实跟切尔诺贝利有很多相似之处。
我的结论是一个国家是不是集权也许可以影响到公开度和透明度,但是下面造成灾难的运行体系,无论是核源发电厂还是航空局,他们的运营方式并不是“民主制度”,是以利益为核心,都是一个个小小的集权体系,所以最终都会受权利腐化。都会遇到一样的问题。天下乌鸦一般黑。
有同事推荐 Command and Control: Nuclear Weapons, the Damascus Accident, and the Illusion of Safety, by Eric Schlosser. 讲美国军方各种发生和险险发生的核事故。我准备看完现在这本“午夜” 瞅瞅去。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3 13:42
by dropby
看了第三集。

我一边看一边疑惑非集权国家会不会做得更好,然后跑去看日本福岛核电站事故。隐瞒真相,避重就轻的态度和苏联如出一辙。

这种极端事故,就是对人性的试金石。大善大恶都有充分表现。普通人只能祈祷永远不被试验。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3 13:50
by 幻儿
啊原来这个不是纪录片,我以为就是一个2小时documentary, 原来是个mini-series. 那我要去看看!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3 18:11
by april
加了一点点读中感。我也同意dropby。“都是政策的错”是舆论宣传。隐瞒事实,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是所有政府的本能反应。
看这剧我目前最感慨的是核辐射这个“武器”太高效了。人们即感受不出来,又死得如此彻底(所有细胞被割断,瞬间而已!)
每一个反应堆一旦建成几乎没有完全安全的方式摧毁。所以所有的现存核能源都是一颗颗的炸弹。这么一想好像也虱子多了不痒了。反正早晚大家都是个死。那就及时行乐不要想那么多了吧?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4 8:40
by Jun
新鲜空气访谈过一本书的作者,他调查过美国国内的核废料储存问题,报告说随时都会泄漏出事儿,根本没有长远的解决方案,大家都拖着拖着等爆发一次大灾难才会行动。

不像互扔核弹,如果核电厂或者废料储存堆出事儿了,会害死人,但不会全球灭绝。会不会碰上一半是运气一半是阶级(这种facilities基本不会靠近有钱人的家)。其实这跟 West Virginia, western PA, Kentucky 等地群众被煤矿污染害到是一回事儿,无权无势无钱,垃圾不倒你家倒谁家呢?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4 11:59
by april
是的,目前我最大感想就是全世界都活在借来的时间里(we are all living on borrowed time)! 所有的核能源设计者们都是活在侥幸里面。

不过核辐射这个杀人武器简直充满诗意,瞬间灭敌,杀人于无形,一切都没变,日月静好,其实你已经是死人了,只是不知道而已。简直是古龙的武侠小说。要多高魔有多高魔 :mrgreen:

富人们这种想法也太侥幸了,跟他们反对climate change一个样。你不住在核电厂边上就安全了?拜托!切尔诺贝利爆炸后,瑞典是第一个国家检测到高辐射的!连日本后来都表示检测超标。只有中国一声不吭。呵呵。

刚刚有同事跟我说切尔诺贝利出事八年后,他在某美国天体物理研究所工作,拿了一片丹麦产的奶酪,放到手边仪器里去侧辐射,结果测出饱含大量铯,进一步频谱分解确定是铯-137. 剂量值没有达到当时规范对人体有危害的程度,但是远远高于美国国内产的奶酪辐射含量。铯-137半衰期是三十年。 咱们都住在同一个星球,共命运啊!大家谁都跑不了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5 8:09
by Jun
查了一下本地也有核电厂,在 Chesapeake Bay 旁边。想躲开是不现实的。但说实话人生在世死掉的方法和因素也太多了,真的是虱多不痒。不过是一介草民而已不必期望太高。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5 8:54
by helenClaire
这个剧我看得很沉重,跟不上播放进度,中间要歇超过一星期,才能攒下能量看下一集。

剧集对制度和官僚还是美化太多了。

我对事件几乎没有了解,只有一个恐怖记忆,即五月一日,基辅,离事故地点130公里,全市照常举行五一大游行:

Image

Image

我一直在等这个镜头,结果剧情直接从四月三十日,跳到五月二日了。(第三集)

那些疏散人群的大巴队伍,过后载着满满的核辐射,继续在基辅的大街上服务。

想想也是,噩梦太多,编剧如果都放在剧里,我更攒不出观看的能量了。

当时东德的儿童已经都关家里了,甚至那不勒斯四部曲里,第四册写道,贫穷落后的社区里,母亲们也把小孩关在家里避灾。也许灾害的发生不挑社会和制度,但二次灾害的程度,差别还是很大的。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5 10:55
by april
可能我一开始对苏联官僚的期待很低,是抱着他们跟现在天朝无差别的期望值开始看的,所以意外的被感动了一下。原来各层都有好人啊!
“午夜切尔诺贝利”这书是个英国记者花了十三年搜集资料,去当地访问幸存者等今年初才出的书。推荐这书的HBO编剧Craig Mazin说书里很多细节他也第一次看到,要是早出版就好了,他还可以用到剧里去。现在书看了三分之一,觉得剧里的描述基本属实,艺术加工的地方多是把多个不同的人的事情集中到一个角色来说,简化了不少。但是基本线索没有太大改动。所以可能没有美化官僚。是当时的西方媒体因为信息封锁,有妖魔化之嫌。。。

这个May Day Parade.书里有说到。当时从基普市党支部到乌克兰国家委员会非常紧张,已经偷摸着手安排全城撤离的计划了。乌克兰的总书记试图说服戈尔巴乔夫撤销游行计划。戈尔巴乔夫坚决不肯,不仅不撤销,还要求所有高层必须带着家人孩子参加游行。所以最后乌克兰总书记不得不从,所有高层的孩子孙辈都参加了游行。。。唯一的妥协是他们争取到了把原定的四个小时减到两个小时,原定的五千人减到两千。

那些帮助Pripyat撤离的大巴来自周围很多省市,最后能源部长Shcherbina决定Pripyat撤离是周六半夜,正式开始撤离是周日下午两点,之前基普等市都已经开始召集大巴,停在城外待命,超过一千辆,因为要疏散五万人。书里有非常详细的描述,因为作者访问到了之前没人访问过的城市总建筑师,她一手策划了整个撤离规范,因为没有复印机她手绘无数城市平面图给军人给疏散的大巴司机。最早的大巴装满了难民开出去十分钟才想起来车本身受了核污染,所以都折返回城郊消毒后才离开。也许消毒的规范不如西方,但是基层确实是尽力减少伤亡了。

我唯一不满的剧和书的不同是撤离时间。书里说撤离是周日开始(爆炸是周六凌晨),确实已经是36小时之后,但是当时Shcherbina当场拍板,唯一的反对撤离者是那个剧里描绘成自己开车去测辐射值的将军。瑞典注意到核辐射暴增是周一。所以这个撤离是在外界尚不知情的情况下发生的。我不知道为什么要改成现在这种俗套。:-/

剧里(第二集)Legasov跟Shcherbina说咱们都活不过五年。后来Legasov两年后自杀,Shcherbina四年后死于癌症。真的都没活过五年。书里说当时中央在一周后把第一批派去的调查组都换回来(因为辐射量太高),所有人都被剃了光头因为头发里都是核辐射源。但是Shcherbina坚决不从觉得太丢份儿了,挺倔一老头。书里还有一个细节很有趣,Legasov和好几个高级核能工程师科学家最后研究出来要用直升机投掷灭火的原料后,其中有铅,当时很稀缺的原材料。总理问他们需要多少,Legasov很小心的报告说可能要两千吨,是不是太狮子大开口了?Shcherbina "an old hand in the ways of the system--went ahead and ordered 6000 tonnes just in case." :mrgreen: :mrgreen: 结果总理调动了全苏联所有的运输和原材料,第二天一早就运来2500吨。苏联为了自救也顺带救了欧洲,真是倾全国之力了,在那种情况下。。。我很怀疑换了今天的俄国或者中国能不能做的更好。。。

因为还有两集,所以不好太早下定论。但是书里说到更多普通人的反应更真实一些。所以剧里有一些美化之嫌。不是所有平民都是自告奋勇的英雄。剧里把这些都略去了。当时关于到底如何防止第二次爆炸(可以影响到半个欧洲一百年无法居住)意见分歧非常大。所以当时的总指挥(Shcherbina已经被调回莫斯科了)决定多线并行,什么有可能的解决方法都开始准备,其中就包括叫来的基普地下铁工人挖管道,往四号反应堆地下注射液态氮冷却流辐射岩。但是调来的液态氮突然失踪了,早就该抵达的却无影无踪。于是切尔诺贝利核电厂的厂长,就是一开始被叫到掩体里的一头卷发的Viktor Bryukhanov,被告知,“去找液态氮车队!早上找不回来就枪毙你!”于是他就去了,然后发现开车的司机们开到城外因为怕被辐射坚决不肯再前进一步。后来是调来了军队,拿枪顶着他们才把车开进灾区。
厂长Viktor Bryukhanov (其实剧里放到Anatoly Dyatlov那个控制室里的副总工的很多行为在现实里是Bryukhanov做的,比方坚决不相信反应堆的核心已经爆炸,要求大家继续往核心注水等。书里对他有很详细的描写,整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他一手建设起来的,从一片荒地开始),后来被判了十年的苦力劳改,五年后被大赦。
Image

开闸放水的前后也要更复杂。因为积水太深,要先把地下室的排出去才能开闸。地下室的水当时都被污染,排放到哪里去还难住了救灾小组差不多一天。后来还是被抓来主管排水的小队长问了自己的熟人才找到几公里以外的两个空置游泳池,又找了一批救火队员来把救火软管连起来从现场到几公里外的游泳池,排水排了差不多一天。中间输水软管还被压断成二十多片因为一批测量周围核辐射的军人的军车压过。救火队员得赶紧一片片重新换新管再连起来。这个排水小队长经常要去测辐射量。最后一次他感觉自己可能快不行了,就抓了另外一个工作人员和他一起去如果他半路垮掉,可以帮他把测量完成,虽然穿着全套的防辐射面具和连体衣,对方坚决不肯去。他后来要威胁不去就把他扔到反应堆废墟里去才答应。所以在各种英雄自愿者里这种威逼利诱的状况也比比皆是。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6 13:52
by helenClaire
厂长Viktor Bryukhanov (其实剧里放到Anatoly Dyatlov那个控制室里的副总工的很多行为在现实里是Bryukhanov做的,比方坚决不相信反应堆的核心已经爆炸,要求大家继续往核心注水等。书里对他有很详细的描写,整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他一手建设起来的,从一片荒地开始),后来被判了十年的苦力劳改,五年后被大赦。
这个时间线我也一直奇怪,他厂长倒没有五年内死掉么。。。

招人去地下开水闸的时候,能源部长说起俄国人就是千年苦命,"every generation must know its suffering", 挺打动我的。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6 14:04
by 豪情
我看过书也看过纪录片。打算到此为止,不再找虐了。但是april说的又引起我的好奇心了。

最近的波音,也是制度问题。我喜欢看事故调查, 尤其空难,每次都事无巨细地跟踪。调查和报道, 总是有意无意地暗示不同文化和制度导致了空难。比如三番韩国航空空难是因为亚洲的不能挑战上级的文化。以前还有一本畅销书crichton写的airframe讲空难调查, 满满都是对亚洲的恶意。 这次没话说了。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6 15:22
by april
helenClaire wrote:
2019-05-26 13:52
厂长Viktor Bryukhanov (其实剧里放到Anatoly Dyatlov那个控制室里的副总工的很多行为在现实里是Bryukhanov做的,比方坚决不相信反应堆的核心已经爆炸,要求大家继续往核心注水等。书里对他有很详细的描写,整个切尔诺贝利核电站是他一手建设起来的,从一片荒地开始),后来被判了十年的苦力劳改,五年后被大赦。
这个时间线我也一直奇怪,他厂长倒没有五年内死掉么。。。
看剧里和书里写的那个厂长Bryukhanov几乎一直躲在设备俱全地下室里。Legasov和shcherbina书里剧里都奋战在最前线,开着直升飞机视察四号反应堆废墟这种找死的事情都做过。那个Dyatlov特神奇。在来chernobyl之前就在工作过的核潜艇出事的时候遭到好几百伦琴的辐射,本来必死的计量,他居然没事。但是之后他的小儿子得了白血病去世(可能是接触了他带回家的辐射源?!)这次chernobyl出事他也在控制室还在事后的走廊走了几个来回,后来控制室其他人都死了就他又幸存下来。也被判了十年徒刑,五年后释放,但是出狱后不久还是得了癌症去世了。终于没有继续幸运下去。但是从审判到去世他是所有被判刑里面反抗最激烈的,不停的层层写信上访控诉反应堆设计的致命缺陷。他死后终于还是翻案了,92年的二次调查终于把最终致命的罪魁祸首指向了反应堆的设计而不是控制室里的工作人员。
helenClaire wrote:
2019-05-26 13:52
招人去地下开水闸的时候,能源部长说起俄国人就是千年苦命,"every generation must know its suffering", 挺打动我的。
嗯嗯嗯。搬运一下豆瓣截屏
You'll do it because it must be done.
You'll do it because nobody else can.
This is what has always set our people apart.
A thousand years of sacrifice in our veins.
And every generation must know its own suffering.
I spit on the people who did this
and I curse the price I have to pay.
But i'm making my peace with it.
and now you make yours.
Shcherbina这个人还是很正直的。后来主持的苏共内部事故报告的时候把反应堆设计缺陷讲的很明白,没有任何遮掩。戈尔巴乔夫气的把苏联核能源高层骂的狗血喷头。骂归骂,后来86年去维也纳发表最后对外报告的时候还是把所有责任都推到工人身上,反应堆的缺陷轻轻带过。因为苏共的公宣部认为不能抹黑苏联的科学成就不能让人民失去对苏联科学成就的信心。。。然而后来苏联还是因此分崩离析。。。

俄国的老百姓真是千年苦命。记得看彼得大帝时就提到过,特别的任劳任怨,跟中国老百姓有一拼。第二集开头那几段西蒙诺夫的诗也是暗指这个,听podcast里,编剧在俄文原声上面念英文译文,很感人。。。
豪情 wrote:
2019-05-26 14:04
我看过书也看过纪录片。打算到此为止,不再找虐了。但是april说的又引起我的好奇心了。

最近的波音,也是制度问题。我喜欢看事故调查, 尤其空难,每次都事无巨细地跟踪。调查和报道, 总是有意无意地暗示不同文化和制度导致了空难。比如三番韩国航空空难是因为亚洲的不能挑战上级的文化。以前还有一本畅销书crichton写的airframe讲空难调查, 满满都是对亚洲的恶意。 这次没话说了。
Crichton肯定是个种族主义者,他的书这方面都赤裸裸的。
哥伦比亚号爆炸,挑战者号爆炸,英国57五七年Windscale核泄漏,都是以上压下,无视工程人员的异议造成的。所以跟亚洲欧洲啥的没关系。就是一个管理层到底重视的是安全还是利益问题。天下乌鸦一般黑。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6 18:15
by helenClaire
演女核物理专家的演员,我最早在 Breaking the Waves 里见过,然后越看越觉得能源部长是同一电影里的她老公。一查还真是! :mrgreen: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6 21:37
by Jun
切尔诺贝利在乌克兰呀,不是俄国。虽然俄国人民命苦是没错,也没少祸害乌克兰和其他邻居人民。

我马上联想到 Atwood 大妈说过的国家民族走老路,共产主义的幌子是哄人的,农奴帝国即使倒了仍然念念不忘返古,封建官僚机制也最爱重复官僚结构。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6 22:05
by april
彼得大帝那会的旧俄帝国版图也包括乌克兰白俄罗斯这些现在独立的国家。所以那时候说俄国(Russian Empire)也包括他们呢。
女物理学家就是Emily Watson啊!很有名,Gosford park里面也有她。英国演员。Breaking the Waves 那片子。。。那么久远的事情。几乎都不记得了,好像是我看过后极力试图忘记的电影。。。

”午夜切尔诺贝利“看完了。Kindle 指示”51% page 372" 也就是说差不多整本书的一半篇幅都是引用原始资料和索引。够严谨。关于死亡和癌症人数,书里引用了Chernobyl Forum (UN的一个调查组)的说法,估计2005年为止一共有四千事发时的儿童后来得了甲状腺癌(因为iodine-131),其中九人死亡。重灾区最终会有五千人得癌症,全欧洲因为切尔诺贝利而致癌的人数估计会达到两万五。所以跟受灾区域总人口的五百万相比,结果比当初预期要好不少。

前面讲到那个厂长至今还在世!

后来事故调查结束,整个四号反应堆废墟被用一座钢石棺封锁。核研究所组织了一个小分队继续留在当地,用各种方法探测石棺内部的最后结构,因为事发时四号反应堆里面还有190吨的uranium核燃料以及1700吨石墨块,要是不找到它们现在在哪里处于什么状况,还有可能爆发新的核反应和爆炸。但是89-90年间苏联开始解体,小分队的经费就没有着落了。但是那帮科学家好奇心强烈,无法放弃,就自发的留下来,节衣缩食的继续探测。曾经一度连内衣都没有了,后来BBC拍了一个关于他们的纪录片,很多西方捐赠物资给他们,包括手织的袜子,他们就拿这些当奖品来发给大家。他们最后的测试结果是几乎所有石墨和uranium都在大火里烧完了。所以再次爆炸的危险已经很小。比较悲剧的是那些直升飞机驾驶员冒着生命危险丢进去的沙子,boron, 铅等一万七千吨试图灭火的原料几乎都没有被丢进反应堆废墟,而是丢在外围,甚至不少丢到三号反应堆屋顶把屋顶压塌了。所以那些开直升飞机的军人本来完全不需要把命搭上。书里有一段Legasov和另外一个物理学家的对话,对方觉得这些直升飞机丢沙工程其实没有意义,不如就让火把核原料烧完。当时Legasov说,但是这种情况下我们不能什么都不做。总得做点什么大家心理才过得去。

在石棺中做探测的小分队的头Alexander Borovoi后来一共进入石棺超过一千次。他说自己其实不是一个勇敢的人但是他对核辐射的危险非常清楚所以能够控制风险系数。但是他每次进入那个巨大的黑色建筑,心里都会涌起和听到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小节(first movement of tchaikovsky's sixth symphony)一样的感觉: an ominous prelude to a struggle between life and oblivion. Borovoi 在事发后在石棺中工作了20年,他们最终把事发时四号反应堆95%燃料下落都找到。还参与帮助设计了2017年完工的第二个新石棺的设计和落成。之后致力于收集整理记录在切尔诺贝利事件中学到的教训。

油管上翻出来柴可夫斯基第六交响曲第一乐章,正在听。。。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8 10:54
by april
昨晚的第四集看得我哑口无言默默流泪。这编剧摄影表演配乐都太好了。
最后一集放映时间是下周一,北美的六月三日,北京的六月四日。我突然怀疑HBO选这个时间段是不是偶然。。。

刚看到这个编剧访谈,说到我心里去了。
Does Chernobyl illustrate an unfortunate universal truth that no one ever wants to listen to the person who knows what’s really happening?

Yes. And we see that more and more now which is why I thought it was so important to tell this story now. We are struggling with the global war on the truth. And if what we used to think of as the domain of the Soviets, the kind of celebration of lies and press as propaganda, that now we realize is not something that is unique to the Soviet state. It’s within ourselves as well here in the West. And it’s here. We’ve seen it in the United Kingdom right now and we’re all struggling with it. The strange rejection of the expert is mind boggling to me. When we’re told that the worst word in politics is “elite,” I have to wonder whom else are we supposed to be rooting for if not the most qualified and smart and informed people? We live in a strange world now where scientists are routinely mocked and the truth is questioned at all turns and we are suffering from it. And the one thing that Chernobyl makes clear, and this is the big point of it all, the truth doesn’t care. It doesn’t care if we ignore experts. It doesn’t care if we degrade the entire concept of expertise. The climate will keep changing and similarly in reactor number four, bad things continue to happen whether we wanted them to or not.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8 11:31
by dropby
我还没看。看一个西班牙的剧money heist搞得欲罢不能,天天看到半夜。估计要看无money heist才来继续切尔诺贝利了。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8 12:30
by helenClaire
Jun wrote:
2019-05-26 21:37
切尔诺贝利在乌克兰呀,不是俄国。虽然俄国人民命苦是没错,也没少祸害乌克兰和其他邻居人民。

我马上联想到 Atwood 大妈说过的国家民族走老路,共产主义的幌子是哄人的,农奴帝国即使倒了仍然念念不忘返古,封建官僚机制也最爱重复官僚结构。
说到点子上了,觉得命苦的人,很少能同时觉得自己罪孽深重,也很少能接受命苦和罪孽深重之间的正相关。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8 12:32
by 豪情
一边说中国人民爱好和平, 一边津津乐道犯强汉者虽远必诛,也是一样的。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8 16:17
by Jun
这个周末在 Balticon 科幻大会听了一些科学讲座,包括一个Smithsonian的考古学家给我们历数考古界著名的 hoax and pseudoscience. 科学家们挥舞着数据,不愿意相信的人还是不相信。最近英国一个科普记者(不是科学家)写书宣传“所有的恐龙都是水生动物”,科学家拿出无数反驳证据,他还是油盐不进。还有在全世界蔓延的疫苗有害论,跟他们讲理没用,各地 measles 患者越来越多,这点儿破谣言流行了三十年不仅不灭而且越传越火。拒绝事实证据的人自古都有,从来也没短缺过。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8 16:26
by 豪情
我以前就讲过,科学就是信不信它都存在。不信的人就得麻疹呗。害己害人。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8 17:26
by dropby
我最近惊觉不相信全球变暖的人一大堆,难怪川皇不信没人大惊小怪。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8 17:59
by Jun
dropby wrote:
2019-05-28 17:26
我最近惊觉不相信全球变暖的人一大堆,难怪川皇不信没人大惊小怪。
亲爱的,美国的石油公司在七十年代就开始计算温室效应全球变暖,自家生意以什么速度在祸害地球,计划打政治和公关战,趁着科学界还没开始向大众拉警报的时候就部署着堵舆论的嘴。然后买通美国政客(保守派,共和党为主)和媒体,大举宣传“气候变化是白左精英们吓唬美国劳动人民”以及“气候变化是中国拉住不让美国赚钱的阴谋”。这一整套战略非常成功,美国政治完全把持在——不仅是共和党而且是石油大亨的手里,总统老布什小布什就是做石油的家族生意,权高盖主的副总统 Dick Cheney 当过石油公司总裁,背后密密麻麻的全是石油老板。他们能在美国人民中那么受欢迎,可见能源工业搞了三十年的 propaganda 多么有效。在气候变化科学方面,狐狸台和保守派媒体喷了三十年的谎言和谣言,匪夷所思,基本上就是“疫苗导致自闭症”,“奥巴马是魔鬼本人”,“希拉里吃婴儿肉”之类的套路。

我越来越烦学者们一个个跑出来说,怎么世道变得这么坏了?Where have you people been? Sure it's bad now, but when was it ever good?

我倒不是想说集权制度好,民主制度不好,不过看看西方国家里即使信息相对透明,事实和真相都杵在光天化日之下,给人洗脑的手段也都不是秘密了,但广大人民还是不信事实相信狐狸台,说明集权政府跟资本家相比还是效率较低,连造谣都不如一个澳大利亚小报老板。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8 21:47
by april
hahahaha
Image

we could always dream...
Image

这个幽默需要看了剧才能体会。。。
Image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29 6:41
by Jun
I was thinking how everything bad now has always been there anyway. It's somehow strangely comforting. :lol: :lol:

At least there are no slaves and indentured servants in America now. Woohoo! :admir002:

Love history. Everyone should learn a bit.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30 1:01
by april
第四集的标题是“为了全人类的幸福 The Happiness of All Mankind"

Shcherbina简直包圆了所有金句,再记几段他在第四集里的话
”You are asking Legasov to humiliate a country that is obsessed with not being humiliated."

"I've known braver soul than you, Khomyuk.
Men who had their moment and did nothing.
Because when it is your life and the lives of everyone you love,
your moral conviction doesn't mean anything.
It leaves you
and all you want at that moment is not to be shot"

这句是女物理学家Khomyuk的
We live in a country where children have to die to save their mothers.
To hell with your deal
to hell with our lives
Someone has to start telling the truth

哦,想起来,忘了写第一集开头那几句全剧集的中心思想
What is the cost of lies?
Its not that we will mistake them for the truth.
The real danger is that if we hear enough lies, then we will no longer recognize the truth at all.

Re: HBO 切尔诺贝利 观中感

Posted: 2019-05-30 11:39
by dropby
if we hear enough lies, then we will no longer recognize the truth at all.
可不。就是世界的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