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Knowing » 2018-11-06 8:24

因为你离开中国早? 我在金庸之前读红楼梦梁羽生琼瑶,读到金庸时完全不觉得特别有古典文字美,最突出的是情节奇幻抓人,并且没有传统小说那么可预测。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Jun » 2018-11-06 8:37

古文对我没有起到作用,完全 tone deaf。Actually ... 直到前两天我才忽然不知咋的明白了诗里为什么有典故 ... :dog001: 掩面下。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Knowing » 2018-11-06 8:44

为什么?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Jun » 2018-11-06 9:02

就是说句话大家都明白不需要解释就传递了意思。例如我在主贴里引用 Princess Bride 电影里的经典对话 You killed my father prepare to die. 那片子就是个 trope 大全,特好玩。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Knowing » 2018-11-06 9:07

是啊因为诗词都有一定格式,把一堆意思塞进两三个字只能对暗号呗。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CAVA » 2018-11-06 9:39

文字美和意境美是两回事。能做到两者兼具当然最好,能做到一点就很了不起了。红楼梦的文字美吗?还是张爱玲的更美?或者说张爱玲的文字比较华丽,红楼梦的虽然浅显但有白话诗的韵味?窗前明月光,单这么看也一点不美。

金庸的文字并不华丽,但常常能传达出非常美的意境。贾宝玉的诗够华丽,却从来得不到好评 :mrgreen:

个人最不喜欢堆砌的文字,形式伤害内容。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tiffany » 2018-11-06 9:46

文字华丽也好朴实也好,最重要的是准确。只要准确,就动人。以前看人评论说某诗人,应该是李白,写诗设色艳丽。想想其实真的是,他的诗特别的颜色饱和,对比度很大的感觉。想想李商隐也是。虽然李商隐更加爱用形容词儿。 :mrgreen:

又,我从来都知道人家为啥用典故,以前阿大就说过我写东西解释的不够,看不懂。 :mrgreen: :mrgreen: :mrgreen:
乡音无改鬓毛衰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dropby » 2018-11-06 9:48

葡萄皮说金庸小说比较young adult,可能还真是。每个年纪爱看的书大概也真不一样。欢欢心目中排第一的percy jackson我看了一本就打死不愿意再看了。

金庸文字功底相当好。虽然我大学期间才开始看金庸,但是我基本啥都看,所以金庸小说的文字之美还是蛮突出的。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Knowing » 2018-11-06 9:50

我说的文字美,也是意境,黛玉说的:词句究竟还是末事,第一立意要紧。若意趣真了,连词句不用修饰,自是好的,这叫做‘不以词害意’。 所以香菱会举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样的浅显句子来赞美。
张爱玲的文字常常被人说华丽,其实是她对颜色和质地比较敏感,时时会注意写出来。另外也继承了古诗里特别注重的虚实相生。后期她不再这样写了。我还蛮失落哦。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tiffany » 2018-11-06 9:58

准确!这就是我狂叫的准确!
乡音无改鬓毛衰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CAVA » 2018-11-06 10:04

Precise以外,应该还有其它文字美的衡量方法。为什么有些作家写的文字看着就是舒服?

我能想到的是,古文讲节奏和音韵,白话文也可以,英文也可以。文字还是需要节奏的。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Jun » 2018-11-06 10:21

所以香菱会举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样的浅显句子来赞美。
:mrgreen: :mrgreen: 对,我就是香菱那种只能 get 到 大漠孤烟直的人。直到两三年前才突然明白为什么“月出惊山鸟”是句有趣的话。

其实我出国的时候也高中毕业了,不该那么没文化,只是小时候真的没好好念中文书。

我想白博的“准确”不是指写医学文档的那种准确吧?干巴巴的。而是三言两语就让人历历在目的那种好。

没文化的人无知无畏地说,古文传统注重意象,imagery。其实类似英文的 poetry,要求作者和读者有一定程度的比喻能力,把不相干的事儿扯到一起,例如画面与感情。

对于我来说,能把打斗场面写明白了,还给人印象深刻,还让人追看下去,就是很大的本事,severely underrated skills. 笑傲江湖里令狐冲那一套无招破有招,以及鹿鼎记里谁谁(名字忘了)后发先至纯靠下刀速度快,张无忌半小时学会太极拳(虽然招数都忘记了),就是明知是胡扯但又很有道理。在瞎掰武功方面,金庸可比古龙温瑞安他们强多了。在这方面倒是让我联想起西部小说/西部片,围绕着拔枪速度也搞出一套 mythology 出来。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豪情 » 2018-11-06 10:49

鲁迅是爱之深恨之切。他的历史古文造诣都很高。中国小说史略里面很多开创性的见地。

我不敢和鲁迅比, 但是我除了古文也蛮爱读历史,不是历史小说。我不爱看大多数历史小说,很多以讹传讹的错误,掺杂在里面, 跟砂子一样。有真正融化贯通后写得好的,太少。关键是进得去, 出得来。进得去是说真的领略到神韵, 出得来是能够有自己的独特见地,不是鹦鹉学舌。文字还要好,故事要有意思,我个人口味真是蛮挑剔的。金庸的立意不够新,在我看来。但是构架是很好的,非常西方现代。想象力也丰富不拘泥。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tiffany » 2018-11-06 10:57

对!就是能用一个词儿形容尽了一个场面的。我又要引用 头肯形容 the riders of Rohan 的话了,so fair, yet so terrible

多精确啊!

英文诗我看不太动,只要是那个节奏感老找不对。除了爱伦坡那个 never more! :mrgreen:
乡音无改鬓毛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Jun » 2018-11-06 10:58

小豪多说点历史话题吧!中国的史书有一套 ideology 在下面(儒家主义),我接受比较困难。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豪情 » 2018-11-06 11:02

对,史书里有自己见地的很少,越到后面越闷。明史都没法读了,操纵在一个门派手里。这么多年了,大家除了走那一套的科班,就是戏说,我很少看到有独立历史观的人。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dropby » 2018-11-06 11:26

Jun wrote:
所以香菱会举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这样的浅显句子来赞美。
:mrgreen: :mrgreen: 对,我就是香菱那种只能 get 到 大漠孤烟直的人。直到两三年前才突然明白为什么“月出惊山鸟”是句有趣的话。

其实我出国的时候也高中毕业了,不该那么没文化,只是小时候真的没好好念中文书。

我想白博的“准确”不是指写医学文档的那种准确吧?干巴巴的。而是三言两语就让人历历在目的那种好。

没文化的人无知无畏地说,古文传统注重意象,imagery。其实类似英文的 poetry,要求作者和读者有一定程度的比喻能力,把不相干的事儿扯到一起,例如画面与感情

对于我来说,能把打斗场面写明白了,还给人印象深刻,还让人追看下去,就是很大的本事,severely underrated skills. 笑傲江湖里令狐冲那一套无招破有招,以及鹿鼎记里谁谁(名字忘了)后发先至纯靠下刀速度快,张无忌半小时学会太极拳(虽然招数都忘记了),就是明知是胡扯但又很有道理。在瞎掰武功方面,金庸可比古龙温瑞安他们强多了。在这方面倒是让我联想起西部小说/西部片,围绕着拔枪速度也搞出一套 mythology 出来。
通感?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这样的?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Jun » 2018-11-06 11:28

tiffany wrote:英文诗我看不太动,只要是那个节奏感老找不对。除了爱伦坡那个 never more! :mrgreen:
Iambic pentameter!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amb_(poetry)

"A horse! A horse! My kingdom for a horse!"

"To BE or NOT to BE."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tiffany » 2018-11-06 11:56

史记很好看哒,后来还有个焚书,续焚书,也都挺有意思。不过其实都没有看完。
乡音无改鬓毛衰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豪情 » 2018-11-06 12:01

史记到资治通鉴都还蛮好看,每况愈下。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Knowing » 2018-11-06 12:33

文言文我看不懂。累。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camellia
Posts: 1146
Joined: 2003-12-04 19:1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camellia » 2018-11-06 13:00

说到准确,原来看杂书说到推敲的来源,就是贾岛当时琢磨是应该: 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琢磨了很久以致一时间痴了,立在门前良久。
中文用字准确,言简意赅,经常活用形容词,同时有象形文字的好处,看起来有一种美感。
我小时候虽然小学三年级就看笑傲江湖了,可是并没有很喜欢,觉得金庸啰嗦。最爱看的还是古龙,快意恩仇,而且小说节奏是按推理小说的路子走的。大学以后和人打交道多了,才开始理解金庸的众生相。我对金庸印象深的都是他的人物白描,尤其是非主角的那些人物,性格弱点鲜活,感觉是有原型的。

鲁迅真的是被中学语文课耽误了,现在越来越体会到他的精辟。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putaopi » 2018-11-06 13:10

Jun 读金庸看到历史太极中国文化, CAVA 看到的是庄子和意境,笑嘻嘻指出“政治隐喻”,吸引我的却是“远方”和“异域”。这么看来金庸小说确实丰富多彩,“大师”之名是当之无愧的。 要说文字之美,鲁迅张爱玲更合我的口味,金庸略有些啰嗦,也太过戏剧化。当然文字写法都跟他的题材有关。“射雕英雄传”一开场就是说书人,跟传统的章回小说一脉相承。对我来说金庸的好处不是传统,而是够现代。除了唐诗宋词三国水浒红楼梦,我读得更多的是翻译小说。而金庸是一个受现代教育的中国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革之后的荒原里,他的出现简直是奇迹。 那个时代所有的文化事件恨不得都是现象级的。

我没有Jun对武功的兴趣,各种对打和习武过程都迅速翻过。小时候读三国演义,也曾跟班里的男同学排武功榜,热心讨论吕布和赵云谁更厉害,到了读金庸的时候兴趣已经转移了。印象最深的不是武术,而是黄蓉的一道小菜“二十四桥明月夜”,令我浮想联翩了很久。说到底金庸是一个在精神上没有遭到“阉割”的当代中国文人,是中文读者的幸运。
Last edited by putaopi on 2018-11-06 13:31, edited 1 time in total.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dropby » 2018-11-06 13:11

鲁迅现在不仅退出语文课本了,连只是重发鲁迅的公号文我都看到有被封的,如果可能,我觉得那谁恨不得能把鲁迅从民族的记忆中抹除。看鲁迅就会觉得中国这么多年根本没有进步,有时候还退步了。所以我爱先生,但是也很少看了。

唐唐的郁金香
Posts: 528
Joined: 2006-03-02 9:51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唐唐的郁金香 » 2018-11-06 13:20

古书里最好看的难道不是《山海经》?连鲁迅都说好 :mrgreen:

说起英诗,为了培养我家目前看来是妥妥的工科nerd孩子的语感,我找来Shel Silverstein之Where the Sidewalk Ends和他一起读, 非常朗朗上口。
“I wish it need not have happened in my time," said Frodo. "So do I," said Gandalf, "... But that is not for them to decide. All we have to decide is what to do with the time that is given us.” ― J.R.R. Tolkien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dropby » 2018-11-06 13:25

我家里还放着精装版的鲁迅全集,那么大老远飞过来的。我一直在想要不要捐给本地图书馆,去年搬家时挣扎了半天,还是搬过来了。理智上知道我以后只会看电子书,感情上还是有点舍不得。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豪情 » 2018-11-06 13:27

有印度家长不明白为啥我们华人家长送娃学中文。她说在印度她也学了很多年hindi,有什么用呢。我认识一个新加坡华人,在新加坡学校学的马来文,在家讲广东话,也觉得没啥用。 不说别的,我们自己会说父母的方言吗? 现在下一代就彻底不会了。 但是人的自我认同感和归属感的确是需要的。我们小姑娘从不肯开口讲中文,问我会讲父母的方言吗。我说能听,发音不好,不好意思开口。她非常同感地说她也一样!但是从小听外公抱着收音机小电视听大戏, 然后妈妈也听,所以我偶尔听到了也会驻足,好像在血液里流淌着一样。世界变化太快,我们记忆的故乡已经不复存在,只存在于colletive memory中,包括流行文学音乐。这就是集体怀旧情结。

南洋华人,逃难到香港台湾的大陆人也都保留了他们的语言和文化。马来很多华语学校,林忆莲在香港上的是江浙子弟学校。

如果说有什么是最大公约数,我觉得只有书面中文了。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putaopi » 2018-11-06 13:30

Knowing wrote:
当金庸以武侠小说的形式表达他对于集体认知和共同文化的怀念时,当他因为担心中华文化即将被消灭,而通过武侠小说去追溯逝去的时代与传说与观念时,他的成功倒有一大部分来自 mashup,来自香港这个中西混杂的环境以及与电影界交往的影响。是的,mashup 才是正道!
无法共鸣你对武打和复仇的爱好。但我同意小说多少要有一点mash up 的元素, 因为读书多少是live vicariously。基督山伯爵的吸引力部分在于我们对漫长小岛监狱生活的好奇,武侠小说里的塞外风光和桃花岛引人浮想联翩,都是关在家里过暑假的孩子精神上的旅游。

我不是个snob -- 此地无银三百两的撇清 -- 我觉得金庸挺好看的,但并不值得一读再读。青少年时期读的多,是因为没有其他的书读。整个中国社会那时候也处于一个空档期。

这么说起来青少年时期的理想都实现了:漫游世界,读不完的好书---literally 读不完,总是觉得太多想读的书,太少时间
读到小K的这句,为中期选举担忧的心情,居然缓和了一些。泪目!
dropby wrote:葡萄皮说金庸小说比较young adult,可能还真是。每个年纪爱看的书大概也真不一样。欢欢心目中排第一的percy jackson我看了一本就打死不愿意再看了。
即使读英文版,不能欣赏中文文字之美,也可以享受书里的中国文化元素。我想小葡萄既然读英文版的《悲惨世界》和《战争与和平》,那么也不妨读读射雕。从大受流行文化欢迎,不断被改编成影视舞台作品这点上看,这几本书倒是有共同点。
camellia wrote:说到准确,原来看杂书说到推敲的来源,就是贾岛当时琢磨是应该: 僧推月下门,还是,僧敲月下门,琢磨了很久以致一时间痴了,立在门前良久。
中文用字准确,言简意赅,经常活用形容词,同时有象形文字的好处,看起来有一种美感。
我小时候虽然小学三年级就看笑傲江湖了,可是并没有很喜欢,觉得金庸啰嗦。最爱看的还是古龙,快意恩仇,而且小说节奏是按推理小说的路子走的。大学以后和人打交道多了,才开始理解金庸的众生相。我对金庸印象深的都是他的人物白描,尤其是非主角的那些人物,性格弱点鲜活,感觉是有原型的。

鲁迅真的是被中学语文课耽误了,现在越来越体会到他的精辟。
哈哈哈跟茶花一样嫌金庸啰嗦,握个手。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豪情 » 2018-11-06 13:33

putaopi wrote:Jun 读金庸看到历史太极中国文化, CAVA 看到的是庄子和意境,笑嘻嘻指出“政治隐喻”,吸引我的却是“远方”和“异域”。这么看来金庸小说确实丰富多彩,“大师”之名是当之无愧的。 要说文字之美,鲁迅张爱玲更合我的口味,金庸略有些啰嗦,也太过戏剧化。当然文字写法都跟他的题材有关。“射雕英雄传”一开场就是说书人,跟传统的章回小说一脉相承。对我来说金庸的好处不是传统,而是够现代。除了唐诗宋词三国水浒红楼梦,我读得更多的是翻译小说。而金庸是一个受现代教育的中国人,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文革之后的荒原里,他的出现简直是奇迹。 那个时代所有的文化事件恨不得都是现象级的。

我没有Jun对武功的兴趣,各种对打和习武过程都迅速翻过。小时候读三国演义,也曾跟班里的男同学排武功榜,热心讨论吕布和赵云谁更厉害,到了读金庸的时候兴趣已经转移了。印象最深的不是武术,而是黄蓉的一道小菜“二十四桥明月夜”,令我浮想联翩了很久。说到底金庸是一个在精神上没有遭到“阉割”的当代中国文人,是中文读者的幸运。
这个总结蛮精辟。那时候的香港,是个精神避难港。 就像以前的上海租界?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qinger
Posts: 5805
Joined: 2003-12-24 15:09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qinger » 2018-11-14 0:31

金庸小说在华人文学史上肯定是有一定地位的,不过要说他的作品多么伟大就见仁见智了。小时候看侠隐记觉得啊怎么这么好看,三年级还是四年级第一次读射雕,觉得阅读快感比侠隐记又胜出多多。金庸小说受西方文学作品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侠隐记其实是西方的武侠小说。
新武侠小说里,金庸小说地位排第一倒是毋庸置疑。要说啰嗦,梁羽生比金庸啰嗦十倍。
不过我不觉得不读金庸小说是啥损失,相比之下,我倒觉得不能领略古诗词之美可惜得多。可惜我家娃的中文水平太差。那天我说你知道的古诗估计不超过三首。他不服气地说,床前明月光一首,更上一层楼一首,还有一首是什么。。。想不起来了,就是那个。。。
我说春眠不觉晓?
他惊诧地说,对你怎么这么厉害我啥都没说你就知道?
我心想半文盲最开始学的多半是这几首。。。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笑嘻嘻 » 2018-11-14 2:44

金庸小说对我不单是政治隐喻。我读金庸是在小学,远在读红楼水浒之前。那时候哪里看得懂政治隐喻,但是也觉得笑傲江湖、天龙八部跟前面读的更加不同,天地更宽广,人心更复杂。到了鹿鼎记则惊为天书。怎么会有这么把不正经融到正经中的小说。之后一直反复读到出国之后,读了几十年吧。开头看了那么多年盗版,大四的时候节衣缩食买了一套正版回家。能看那么多年再真金白银地置一套,最后漂洋过海地背到美国,绝不止是因为金庸是爽文(,当然他自己讲过射雕英雄传受他写作时正在研究的戏剧转场影响颇深)。他是当代作家里唯一一个士大夫作家,他把想象中的旧中国的庙堂与江湖的想象在他的小说中重新复活了一次,很可能是中国文学史上的最后一次。(不要跟我讲现在的清穿剧。)武侠小说的侠士“侠以武犯禁”,这句话原句出自韩非子的《五蠹》。原句是:“儒以文乱法,侠以武犯禁,正道何在?”这里儒与侠是并列的,都是不规矩听帝王法令的乱臣贼子,都不是正道。最好的就是乖乖听话的不识字只专心种地的农民。金庸小说中有非常多不会武功的各种类型的士大夫,而侠士也像中国旧文人的理想: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包括掌权的不掌权的女性也非常具有旧中国文人政治社会中少数受高等教育的女士大夫的特征。金庸对古文典籍的大量阅读和书香门第的背景,让我们最后一次管窥了旧中国文化中美的一面。

我小学时读瑛姑绣的帕子: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完全不懂什么意思,只觉得很美,郑重其事地抄在本子上。上学真正学词牌是在几年后上初中,我一直语文好,也喜欢跟语文老师辩,感谢当年的语文老师都意气风发地鼓励学生的志气。我记得第一首学校里学的宋词是课后阅读,老师只在一堂课结束的时候提了几句。现在隐约记得是欧阳修的一阙《浪淘沙》

“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垂杨紫陌洛城东。总是当年携手处,游遍芳丛。
聚散苦匆匆,此恨无踪。今年花胜去年红。料等明年花更好,共与谁同?” (这是我背的版本,跟网上的比较权威的有不同的地方。)

我感觉非常错乱,这既不是诗,又不是普通古文,貌似有韵,但看上去字数又不工整,最错乱的是居然还有个跟内容完全不搭的词牌名!追着老师课后问到底什么是词?我现在深深地感觉到了当年老师的绝望。我当年仰慕的老师,并不能给我我满意的答案。然后我开始自己找,读词,读乐府,读诗经,就是按照这个次序。终于有天半夜在《古乐府》中读到两套半的《九张机》,每一套从一张机,一直绣到九张机。四张机是中间的一首。原来瑛姑绣的是乐府歌词。我把找到的两套半,又抄到本子上,并背了下来。但是今天,我能够不上网查,直接能够背出来的仍然只有瑛姑这首,和黄蓉送郭靖的:

“九张机,双花双叶又双枝,薄情自古多离别,从头到底,将心萦系,穿过一条丝。”

黄蓉善算术。她有很多算术口诀。我到高中某天跟我妈聊天才突然发现,这些口诀居然不是金庸瞎编的!我妈这个南方人,解放后才有免费的大龄上学机会,她心算极溜,我到现在都把她当计算器用。她原来是用速算口诀的,而这些口诀跟黄蓉的只有个别字的差别。那么这些口诀就是金庸小时候在家乡背的吧?我并没有从我妈妈那里学到过,却是从金庸这里读到的。

甚至是地理,广阔中原大地,塞外风光,如果不是他带着我走一遍,我那时候心目中最美中国地名说不定会是狼牙山呢。之后,我之后的古文阅读,经常能够这里那里撞到:哦,原来,这个是从这里出来的。这种让文化活起来的力量,让有些nerd真的去算黄蓉郭靖生于宋朝的哪一年,是哪个小说家都想做也没有做到的。我们出国久了,与中国传统文化渐行渐远,看到世界上原来有这么多不同的文化。但是对于有些人,这些文化仍然活着。比如笑傲江湖里的向问天用来馋秃笔翁的张旭的《率意帖》。张旭外号张癫,草书一绝。江湖中关于他的传说很多,说他喜欢喝到酒醉之后狂呼乱叫,散开头发用头发写字。后代人从此学他这手网红头发写字。2012年我回国,在乐坛公园看老头用清水大毛笔在地上写字,我在边上看,绝对不是一个外国人看热闹的新鲜,临帖的人与看帖的我在那一霎都活在对名帖的的仰慕中,谁说秃笔翁那时没有跟我们站在一起呢?
云浆未饮结成冰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Knowing » 2018-11-14 3:21

笑嘻嘻写的好浪漫。
喜欢在恶人谷跟大家一起童年回忆。我的这个面在别的地方都找不到共鸣。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Jun » 2018-11-14 8:02

我感觉非常错乱,这既不是诗,又不是普通古文,貌似有韵,但看上去字数又不工整,最错乱的是居然还有个跟内容完全不搭的词牌名!追着老师课后问到底什么是词?我现在深深地感觉到了当年老师的绝望。
哈哈哈哈,我模糊记得接触宋词是初中。没有过错乱感,反而觉得字数变化而又对称的结构比七言五言诗更好玩,更刺激当时正开始大量分泌的荷尔蒙。但是连诗都背不下来的我更别提背词了。背书是最让我头大的一个项目。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CAVA
Posts: 8169
Joined: 2003-12-06 16:55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CAVA » 2018-11-14 10:06

笑嘻嘻写得好美。

汪曾祺常被认为有士大夫气,他的小说人物如高北冥也如此。

dropby
Posts: 10921
Joined: 2003-11-24 12:2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dropby » 2018-11-14 11:03

笑嘻嘻写得好美。我有十几年不读金庸小说了,看了你写的,勾起很多回忆,又想再回去看一眼。

小笑第一部大仲马是侠隐记,我第一部是基督山伯爵。初一我在家病休,每天无所事事。基督山伯爵是我父亲借回来自己看的,我没事儿拿来看了,惊为天人。基督山伯爵对我来说就是爽文,看完就看完了,从来没想过要读第二遍。但是对于有法国文化背景的人,也许感受又不同。

金庸的小说如果是欢乐这样没有中华文化背景的孩子看,我期待他们能有爽文的感受已经很好了。十几部读下来,总归能浸润到一点点。叹息说觉得这也半是mission impossible.

他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我个人觉得大概可以类比于大仲马。但是谁知道呢。金庸的时代,中国是文化荒漠。现在这个时代,我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基本上也挺荒漠的。

幻儿
Posts: 1636
Joined: 2007-07-31 10:4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幻儿 » 2018-11-14 11:36

说到大仲马,强烈推荐关于大仲马父亲的传记《The Black Count》. 金庸和大仲马一样都有父亲情节,金庸不用说了大伙都知道,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都是inspired by他的父亲。

不得不说他的父亲太厉害了!在法国殖民地海地出生,是个法国贵族和一个黑人奴隶生的孩子。十几岁随父亲去了法国。正好赶上法国大革命,在这个砸烂一切旧的不平等的制度的时候,他作为黑人也能够在军队里扶摇直上,不但得到贵族头衔,而且在法军陆军官至总司令!General in Chief! 这是很长时间以来黑人在白人为主的军队里所取得的最高官职,无人能望其项背!这个记录直到Colin Powell 成为美军的四星上将才算持平。

后来旧的制度复辟,他的事业也完了,甚至连他和大仲马母亲的婚姻都被宣布为非法,而且还要搬家 -- 不能住在只有白人才能住的地方。总之看他的传记让我感慨万千。

唐唐的郁金香
Posts: 528
Joined: 2006-03-02 9:51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唐唐的郁金香 » 2018-11-14 14:46

大仲马是高中时候看的,我第一部是大仲马是基督山伯爵,复仇故事看得很爽,三个火枪手、黑郁金香都看过。金庸是上大学才看,所以第一印象是“咦,怎么和大仲马有点像?”

中国古诗词我也没学好。先读到琼瑶的“碧草青青,白雾茫茫,有位佳人,在水一方”,后才发现来自诗经“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四张机,鸳鸯织就欲双飞,可怜未老头先白,春波碧草,晓寒深处,相对浴红衣。”
是从杜牧的诗歌来的:
菱透浮萍绿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

又读高居翰的书,写到黄庭坚评论日本画僧惠崇:“惠崇笔下开江面,万里晴波向落晖。梅影横斜人不见,鸳鸯相对浴红衣”

唐诗宋词、烟雨楼台里的中国,大概是我最想念的。其实我也没有经历过,想象而已。
“I wish it need not have happened in my time," said Frodo. "So do I," said Gandalf, "... But that is not for them to decide. All we have to decide is what to do with the time that is given us.” ― J.R.R. Tolkien

唐唐的郁金香
Posts: 528
Joined: 2006-03-02 9:51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唐唐的郁金香 » 2018-11-14 14:48

幻儿 wrote:说到大仲马,强烈推荐关于大仲马父亲的传记《The Black Count》. 金庸和大仲马一样都有父亲情节,金庸不用说了大伙都知道,大仲马的基督山伯爵和三个火枪手都是inspired by他的父亲。

不得不说他的父亲太厉害了!在法国殖民地海地出生,是个法国贵族和一个黑人奴隶生的孩子。十几岁随父亲去了法国。正好赶上法国大革命,在这个砸烂一切旧的不平等的制度的时候,他作为黑人也能够在军队里扶摇直上,不但得到贵族头衔,而且在法军陆军官至总司令!General in Chief! 这是很长时间以来黑人在白人为主的军队里所取得的最高官职,无人能望其项背!这个记录直到Colin Powell 成为美军的四星上将才算持平。

后来旧的制度复辟,他的事业也完了,甚至连他和大仲马母亲的婚姻都被宣布为非法,而且还要搬家 -- 不能住在只有白人才能住的地方。总之看他的传记让我感慨万千。
啊,我去找来看看。谢谢推荐。
“I wish it need not have happened in my time," said Frodo. "So do I," said Gandalf, "... But that is not for them to decide. All we have to decide is what to do with the time that is given us.” ― J.R.R. Tolkien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Jun » 2018-11-14 15:17

唐诗宋词、烟雨楼台里的中国,大概是我最想念的。其实我也没有经历过,想象而已。
前年回国时跟着乌泱乌泱的人群登了下黄鹤楼,好想穿越回古代看一眼(不是长期逗留哈)基本上没人的环境。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幻儿
Posts: 1636
Joined: 2007-07-31 10:4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幻儿 » 2018-11-14 15:34

那个黄鹤楼我以前也去过,根本不是古代的黄鹤楼,是为了繁荣旅游业新修的,什么都簇新,再加上一堆人,完全没有激发我任何的怀古幽思。。。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Jun » 2018-11-14 15:47

幻儿 wrote:那个黄鹤楼我以前也去过,根本不是古代的黄鹤楼,是为了繁荣旅游业新修的,什么都簇新,再加上一堆人,完全没有激发我任何的怀古幽思。。。
据说黄鹤楼原址现在是公路,整个一锅端挪到了旁边的山头上 ...

水墨画咱也不懂看,想象一下古代的景象,也许跟胡金铨拍的武侠片里的台湾乡下景色差不多吧?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putaopi » 2018-11-14 15:49

黄鹤楼滕王阁雷峰塔都是水泥建筑,据说六和塔还是旧时的,但是也堪堪欲坠,不知道还能撑多久。我心目中的文化中国,还是电影《卧虎藏龙》最得其精华。

汇报一下射雕英雄传的电视剧,油管上各种版本还挺全的。我瞧了一遍,觉得03版李亚鹏周迅演的那部不错,摄影画面非常讲究。最重要的是配角演员们都有相当的功力,草原上的戏用了不少蒙古族的演员,符合我的想象。目前还在看郭靖童年,两位曾经备受诟病的主角还没出场呢。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豪情 » 2018-11-14 16:34

我稍微有点精分,唐诗宋词当然是很早就读了不少了。但是第一次看到化入现代作品是琼瑶。琼瑶的世界里, 女孩子要如诗如画,背好唐诗宋词就够用。

读金庸之前,四大名著都熟读了。所以对金庸除了情节跌宕,意像丰富之外,对里面的人物是失望的。就算是水浒,里面的人物心理层次多么丰富。就是看似鲁莽的李逵,都不简单。说起来大碗喝酒, 大块吃肉的梁山,也绝对不爽。

难道这是说明我运气好,没有生活在文化沙漠中?

我同意金庸有士大夫气(哈哈,士大夫这个词在硅谷已经被毁了),或者江南才子气。但是我头长反骨,对自娱自乐自赏的士大夫有点不以为然,明朝就是被东林党人毁掉的。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豪情 » 2018-11-14 16:50

远方异域, 反清复明,梁羽生写得不错。也许因为我先接触的梁羽生吧。

反正这些通通都是禁书,当时。读禁书的快感加倍。而且我觉得连载的书都比较啰嗦,情节转折也更惊人。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幻儿
Posts: 1636
Joined: 2007-07-31 10:4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幻儿 » 2018-11-14 17:17

金庸在我家是堂而皇之在书架上的,三联版刚出来我爸就买了全套,于是我小学毕业的那个暑假全看完了,也没有什么读禁书的快感。家里书架上还有琼瑶。我小时候很向往爱情(瀑布汗),对琼瑶的一本紫贝壳印象很深,洒了巨多热泪。即使是金庸,我当时最喜欢的也是神雕,其次是倚天。后来懂得欣赏笑傲和鹿鼎记了,但那只是理智上,感情上仍然偏爱神雕和倚天。

课堂上看闲书是在初中,看了一堆言情,席绢啊左晴雯啊(苏幻儿是我最喜欢的席绢小说里的人物,那时候刚上网起网名我就叫了幻儿,再次瀑布汗),亦舒是后来看的,看着看着就进了文学视界。武侠看的是黄易(寻秦记看得很爽,还记得很黄很暴力,哈哈,借给我书的男生说,哎呀,你看我都把你带坏了!),科幻看的就是《科幻世界》杂志。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豪情 » 2018-11-14 17:33

我看的第一本亦舒是蔷薇泡沫,可能还在金庸之前。要说小女生对爱情扫盲,看亦舒肯定比金庸强。也因为亦舒,没有中太多琼瑶的毒。同时看的还有三毛。我也喜欢三毛。全套随我到处走,上次六年级的侄女来,还在我这里读万水千山走遍。看侄女读的兴致勃勃,有种穿越的感觉。好像看到同样的年纪的我,对外面广阔世界的向往。那时候肯定没有想到我后来会走得这么远,走过这么多地方。少女时代的向往,都得到有余。我在西雅图时候就住在闹学记里的学校附近,重读三毛才意识到。

我大概实在太花心了,“那些都是很好很好的,可是我偏偏都喜欢”,读金庸之前和同时,读了太多别的。所以对金庸没有特别感情。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qinger
Posts: 5805
Joined: 2003-12-24 15:09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qinger » 2018-11-15 0:50

跟小情同感。我大量看金庸之前已经看了太多东西,不觉得金庸作品多么特别。
初三时才读琼瑶,那时诗词早就大量接触了,看到琼瑶抄几句早就知道的诗词装才女笑喷。三毛作品倒更有吸引力一些。
每个作家的作品好像都是先读到的那本印象最深刻。大仲马的作品我最先读的是侠隐记,所以比起后来读的基督山伯爵更喜欢前者。金庸的书我最先读的是射雕,长期以来最喜欢的也是这本以至于一直不喜欢神雕。后来觉得金庸的书里面男性的yy成分很重,不怎么爱看了。相比之下,梁羽生更加尊重女性,但是他太啰嗦而且太爱把书里人物配对。
说起中国当代文学,金庸小说加起来给我的触动都没有当年在《收获》上第一次读到《活着》来得大,好像是高中还是刚上大学时,哎呀年龄暴露贴。
现在偶是胡军的扇子。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Knowing » 2018-11-15 3:24

哈,跟小豪握手。我看琼瑶在看亦舒之前,但是一看亦舒马上抛弃了琼瑶。也是个性吧,比较喜欢亦舒的爽脆利落。也曾很喜欢三毛,一模一样的原因,浪漫的向往远方。亦舒和三毛都在我的性格形成上打了烙印,虽然真正长大后我才意识到姿态好看之类的信条不过是另一套新时代女德,也都逐渐抛弃了。
说起来最早我们也是因为看亦舒聚到一起的。tribalism 的一种。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Jun » 2018-11-15 8:40

青儿说的最先读到其实就是“第一个糖人”理论。

前阵子跟朋友说起老年人喜欢吃什么菜,共识是小时候吃的 comfort food。意大利老头只想吃番茄酱面条,湖南老头只想吃湖南腊肉。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tiffany
Posts: 24705
Joined: 2003-11-22 20:59

Re: 金庸,一个文化现象

Post by tiffany » 2018-11-15 9:41

我喜欢白菜豆腐用猪肘子炖出来。

其实我看的第一部武侠小说应该是七剑下天山,并没有觉得很好看。看得第一部金庸是书剑恩仇录,到现在还记得陈家洛大漠夕阳里踩着笛子点儿把大反派给打败了。金庸对各种奇门招术的想象力还是得赞一下儿。我很喜欢他夹杂在各部书里的打仗场面。我最喜欢他书里面写的民族国家之间的战争最终无非是平民百姓生灵涂炭,就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射雕里面的郭靖是个有大智慧的人,他能对着忽必烈问道人死以后需要多大地方埋骨,那么要抢来那么多地有啥用。

我小时候是很喜欢宋词长短句,造词绮丽的,到很久以后才觉得还是五言诗好看。
乡音无改鬓毛衰

Post Repl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