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入得谷来,祸福自求。
Post Reply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april » 2018-07-14 2:51

去西班牙之前我沉浸在魏晋南北朝的历史里面无法自拔。选择西班牙几乎只是因为除了巴塞罗那西班牙的其他地方都没去过而且桂她们八年前的行程提供了现成的路线和攻略,走前更是忙得啥都没预习。加上又被桂和妹妹浇了无数桶凉水,对起点和终点的马德里的预期降到最低。这之前对西班牙历史完全空白,没有任何知识储备。我连唐吉珂德都没读过。汗。

包括飞行时间一共是十七天,九个城市,三个国家,两大洲。四个人,年龄差将近70(妈妈75,小人7岁)。全程都是公共交通,火车(从高速火车到区间车都坐过),地铁,轻轨,长途大巴,渡船。
Image

6.8.2018 旧金山飞马德里
6.9.-6.11.2018 马德里Madrid(住两晚)
6.11 - 6.14.2018 格拉纳达Granada(住三晚)
6.14 - 6.16.2018 塔里法Tarifa(住两晚), 6.15 坐大巴去了直布罗陀Gibralta一日游
6.16 - 6.17.2018 丹吉尔Tangier(住一晚)
6.17 - 6.21.2018 塞维利亚Seville(住四晚), 6.20 坐高速火车去了科尔多巴Cordoba一日游
6.21-6.23.2018 托雷多Toledo(住两晚)
6.23-6.25.2018 马德里(住两晚),6.24坐高速火车去了塞戈维亚Segovia一日游
6.25.2018 马德里飞旧金山

以塞维利亚为界,前半程城市间的交通主要靠大巴,后半程主要靠火车。前半程天气凉爽,几乎比得上旧金山的夏天。后半程从塞维利亚开始暴晒。也因此看得景点少一些,实在是大半个白天都不能出门,太热了。

结果意外的好。各种歪打正着。Kindle上面虽然存了好多书,但是只抽空看了一些Paul Theroux的游记。倒是很有点睛之笔。越走越对摩尔人的历史好奇心大起。就跟第一次去欧洲回来后疯狂补印象派历史和毕加索传记一样,这次回来到处去找摩尔人历史书。居然线索寥寥。最后在旧金山图书馆借到Richard Fletcher这本Moorish Spain. 周末刚开始读,好看的很。
Image

跟魏晋南北朝被中国主流漠视一样,摩尔人这段历史被西方主流学者漠视至今。在格拉纳达读到摩尔人从711年到1492年统治几乎整个西班牙大陆包括葡萄牙(七百多年啊!【注1】)简直惊讶不已。最繁盛的时候科尔多巴完全堪比当时繁荣的巴格达和大马士革。本来读中国的南北朝到盛唐就对西方所谓的黑暗中世纪理论开始斜眼。但当时还想毕竟东西方文化隔阂较深,被漠视也就算了。可是他们眼皮底下的辉煌也视若无睹,依然叫嚣黑暗中世纪这么久,这么明目张胆的掩耳盗铃!谁再跟我提中世纪黑暗我跟谁急。弹丸之地在打仗就抹杀全世界的繁荣昌盛,这种虚伪历史观,啧啧。


【注1】一个朝代统治七百年是什么概念,需要对比。
罗马共和国历时464年(公元前509年到公元前45年)
罗马帝国历时437年(公元前27年到公元410年西罗马陷落)
中国春秋历时294年(公元前770到公元前476)
中国战国历时254年(公元前475到公元前221)
汉 411 (西汉215-公元前206到公元后9;东汉196(25-221))
南北朝168年(420-588)
唐289年(618-907)
宋319年(960-1279)
明276年(1368-1644)
清267年(1644-1911)

旅途
我们这次的行程安排几乎是沿着伊比利亚半岛历史线逆流而上,从最新到最旧。
-马德里(16世纪才建都)
-格拉纳达(1492年陷落,摩尔人最后的城池)
-塔里法/丹吉尔-摩洛哥柏柏尔人11世纪和12世纪的过海峡替代阿拉伯人统治半岛的入口
-塞维利亚-11世纪初期藩镇割据(Party Kings)塞维利亚是所有藩王中的老大 (不过十五六世纪哥伦布发现了新大陆,新世界的金子都是从塞维利亚进入西班牙的)
-科尔多巴-8到10世纪摩尔人最繁盛时期的都城
-托雷多-4到8世纪西哥特人的首都
-塞戈维亚-1世纪罗马人的城镇

1。马德里
制定旅行计划的时候,去过西班牙的桂和妹妹都表示我们前后在马德里要住四晚不太合理。因为跟这次旅途中的其他城市相比马德里是最无趣的。妹妹说的更直白,“所有的历史都发生在别处,马德里是新建的一个政治官僚中心,除了博物馆啥也没有。”

可是我怎么看都不可能把在马德里的时间再缩短了,作为抵达和离开的地点,我得考虑到这一行人老老小小到达时需要从越洋飞行的劳累缓过来,离开时也不想太赶。结果还好。因为最后我们抽出一天坐火车去了塞戈维亚一日游。皆大欢喜。也许是预期被降到最低,感觉马德里还挺可爱的。尤其喜欢皇宫前的大广场和小公园,街头艺人,小巷子里的各种小吃,Plaza Mayor上面的人工动力游乐设备,San MIguel市场里面的美味tapas. 临走经过的那条开满了合欢花的小路。夏天的北京已经淡墨一样在记忆力散开,很久没闻到合欢花的香味了。小人说闻起来像桃子味道。马德里似乎是一个街头巷尾处处都有音乐的城。皇宫前拉小提琴弹竖琴的东欧音乐家,傍晚街道转角吹萨克斯风的人,普拉多广场门口弹吉他的小伙子,随便一个广场或者小街都有琴声悠扬。
刚回到旧金山第一天去上班就在地铁站碰到两个拉小提琴还是梁祝的中国人。一时恍惚仿佛又回到了马德里。
Image
Image
当然还有马德里的一流的美术馆。在普拉多和Reina Sofia之间,我甚至更喜欢后者。第一次看到毕加索的格尔尼卡(Guernica)在它面前驻足不前,一次次去看了又看。因为Reina Sofia是临走前才去看,有了整整一个旅程在前,有Paul Theroux的游记里不断提到提到他在西班牙境内大家对佛朗哥都三缄其口,再加上之前在托雷多军事博物馆里面提到的内战中的事件,虽然简约,但是有了这所有关于西班牙的视听体验,再来看毕加索这幅画,在公寓里读导游书上关于这幅画的介绍就读的几乎落泪。真站在画前才明白当初在法国瑞典初次看到毕加索的画,然后去找各种传记读,其实都是会错了意表错了情。想真的明白毕加索,一定要来西班牙,而且一定要去南部看看才行。
Image

2。石榴城格拉纳达
石榴城格拉纳达让我想起云南大理或者丽江。非常浪漫非常小资的游客城市。连来这里的游客本质都非常相像。在大理的街上有很多西藏民俗小店,格拉纳达则有阿拉伯风的小店。非常类似的异国情调。我们住在阿拉伯区,西班牙文叫阿尔贝辛(Albayzin)。米粥满怀希望出去扫街,才发现曲里拐弯小巷子里完全没有住家,统统都是游客旅店或者空置。完全看不到当地人的生活。失望而归。
Image
很意外的喜欢这里的大教堂。看解说是查理五世仿照文艺复兴意大利风建的。我们从马德里坐四个半小时大巴到达之后,下午跑来看教堂。进去之后发现录音解说特别详细还有专门面对小朋友的版本。就在里面晃了很久,都看遍了才出来。晚上又带妈妈来看时才发现它正门门口有一个小广场,夜幕之下特别像罗马万神庙前那个小广场。
Image
在格拉纳达吃到很好吃的石榴味道的冰激凌。当时还不知道“格拉纳达”就是石榴的意思。

2.1 阿尔罕布拉宫
阿尔罕布拉宫印象最深是那个有狮子喷泉的庭院。纤细优雅的柱子好像树林,光影在它们间跳动,庭院中间的狮子喷泉和十字形的水道和水道尽头的小喷泉,全都安静流淌。
Image
导游书里把院子围墙上繁复花纹间镶嵌的阿拉伯文诗歌翻译成英文,小人很喜欢,让我给他念了两遍。
How beautiful is this garden
Where the flowers of Earth rival the stars of Heaven
What can compare with this alabaster fountain
gushing crystal-clear water?
Nothing except the fullest moon,
pouring light from an unclouded sky
(看messer的伊比利亚,好像后面两句翻译成“玉盆临清波/明月悬夜空”。我的高人同学看了想到的是“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和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我觉得也非常贴接。感觉摩尔人跟咱们老祖宗很有默契 :) )
而我就记得那句“1492年基督徒攻进了石榴城,把这个十二个狮子组成的喷泉拆了想搞明白喷泉是如何运作的。结果不仅没搞明白原理,还装不回去了,从此这个狮子喷泉再没有复原。” 2012年在联合国资助下,修复组才把狮子喷泉接回去,终于又可以喷水了。回来后试图搜索复原经过,到底是什么样的高深原理害得这喷泉五百年才复原?结果遍寻不获。谁都对此三缄其口吗?搜到后来才发现,现在的喷泉是十二只狮子口中全天候吐水。并没有真的复原。摩尔人世代这个喷泉是一只水钟,十二只狮子代表十二个时辰,每个小时只有一只狮子会吐水。。。

说到喷泉,在花园(Generalife) 看到跳跃的喷泉,解说词里说花园是后人做了大量研究尽量仿照摩尔人的喜好重建的,但是这种喷泉纯粹是十九世纪的人们喜好,阿拉伯人喜欢他们的喷泉沉静如镜。
Image

最有名的香桃木院(court yard of Myrtle)反而没有让我特别震撼。录音讲解里面说反射池(reflection pool)边上种香桃木一是取其香味二是取其凉意。我在树丛边上走来走去什么香味也没有闻到。但是这个Myrtle到了塞维利亚会有惊喜给我。
Image
Image
我们进到香桃木院时,池边有一只猫,聚精会神的盯着池中的鱼。小人甚至在树丛下面发现一条死鱼。看来这个渔翁猫猫手段不错。我们在这里晃了好久,这只猫对所有的游客从始至终都视若无睹,专心看鱼。我们拍到的每张反射池照片里都有它。
Image
后来在科尔多瓦罗马桥堡的一个小小博物馆里看到阿尔罕布拉宫的模型,从清晨到夜晚。。。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3。塔里法/直布罗陀
桂她们八年前来这里,主要是作为去海峡对面的丹吉尔跳板。但是一见倾心,后悔没有多住一晚。于是我们的行程就安排在这里住两晚再坐船去摩洛哥。这是一个很容易让人爱上的小镇。这里的气氛和城市结构有一点像一个迷你锡拉库扎(西西里)。我们的airbnb公寓也是超级可爱。两天两夜过得舒舒服服满满当当的。

从格拉纳达过来坐大巴中间还要在Algericas转车,从汽车站走下坡走到老城墙,进了老城门就看到我们可爱的白墙小房子。兴奋的参观过公寓楼的顶楼之后,小人就急着要去海边玩。从公寓去海边在小巷子里三绕两绕就到了。周四的下午,海边居然人山人海。一条堤坝分开了地中海和大西洋。水其实很凉,小人偶尔游两下,大多数时间在沙滩上挖水利公事,像条小狗。有一个摩洛哥人在沙滩上卖印花大布,可以当野餐/沙滩毯子,也可以盖在床上。我们就跟他讨教还价买了一条。

在港口边的城堡名字叫Guzman el Bueno。导游书上说Guzman在一次跟摩尔人的战争中,摩尔人绑架了他的儿子,如果他不投降献城就杀死他的儿子。Guzman宁肯牺牲儿子也绝不投降,还把自己的刀从城楼上扔给下面的摩尔人。儿子死了,但是城堡没丢,摩尔人最后放弃了塔里法撤回摩洛哥。回来后读了Moorish Spain那书才知道来龙去脉。故事是真的。发生在格拉纳达的最后那两百年期跟各种基督徒以及摩洛哥的原教旨主义者Merinids玩外交战的时候。1275年,趁Castiles的国王Alfonso五世出国去意大利争取”神圣罗马皇帝“头衔的机会,格拉纳达的穆罕穆德二世攒道Merinids北上过海峡到安达露西亚打败了两支Castilian军队抢了很多财宝。打道回府路上顺便占领了两个港口:塔里法和阿尔赫西拉斯(Algeciras). 1292年,(基督徒Castilian)Sancho IV 的军队把塔里法抢回来。1294年Merinids反攻想把Tarifa抢回去的时候,保卫者Guzman跟摩尔人上演了这处悲剧英雄剧目。
Image
在塔里法的第二天我们坐大巴去了直布罗陀,猴子很凶,小人给吓坏了。小国(更像小镇)本身有点像法国南部的摩纳哥。走到哪里都是英文感觉很亲切。

游记和导游书上看到直布罗陀跟英国,西班牙以及摩洛哥的微妙关系。感觉很有趣。基本就是英国其实养不起直布罗陀又拉不下面子输给西班牙。西班牙强势的一定要收回。直布罗陀本身更认从英国身份但是又没有本事自給自足(摩纳哥至少有赌博收入。直布罗陀除了旅游啥收入途径都没有)。于是就跟西班牙冷战。两边都假装对方不存在。于是我们坐的的大巴都不说自己是去直布罗陀。而是去”La Linea”, 直布罗陀海关外面一个小镇。直布罗陀“国内”的脏累活需要人来做,于是更愿意外包给摩洛哥人而不是西班牙人。但是国本身就立足于西班牙大陆,所以又无法避免需要西班牙工人,于是三方达成某种不明说的默契。西班牙工人可以工作但是不许住在“国内”。摩洛哥工人可以住。于是我们坐的进出直布罗陀的大巴上其实游客之外也有很多每天来上班的西班牙工人。
Image

下午赶回镇上小人又去海边挖沙子。这次沙滩上几乎空无一人。晚上我们跟全镇人民看世界杯小组赛,西班牙对葡萄牙。非常欢乐。每个小广场都坐满喝啤酒吃晚饭看球的人们。有个小广场上有三家酒吧,六台电视屏幕,广场上挤得水泄不通。全镇的人一起欢呼一起叹息。热闹极了。
Image

4。丹吉尔-摩洛哥
04年在土耳其,印象特别深刻的是那些曾经由希腊人居住的小村中,如今大半空置,或者重新装修变成游客旅店。废弃的小教堂和保留下来的民居都有希腊小岛似的白蓝相间的外观。一战后土耳其人口交换的结果。当时觉得走到哪里都躲不开以前希腊人背井离乡的哀愁。

但是零六年在西班牙北部小城Girona老城的犹太人区,虽然也是变成了上海新世界一样的商业/游客区,就没有在土耳其时感受到的哀伤。以及后来看到的各种游客泛滥的地方比如佛罗伦萨,或者中国的各种小城或者这次在格拉纳达住的所谓阿拉伯区,也是一样。最多米粥会失望因为拍不到真正的当地人的生活,没有人气。

过海峡的轮渡上我才开始看关于丹吉尔的城市历史介绍,惊奇的发现这个港口小镇从1923年到1956年都是没有国籍的,被一堆欧美洲国家共同管理(一开始是英法西三国,后来加进去了葡萄牙,意大利,比利时,荷兰,瑞典和美国)。摩洛哥从法国的殖民政府下面独立后,被收回到摩洛哥国土之中。

这次旅行之前,我对丹吉尔的印象都来自间谍电影,比方The Bourne Ultimatum或者007。在塔里法和直布罗陀这两天觉得丹吉尔很像墨西哥跟美国临界的边境小城Tijuana。在加州到处看得到广告牌招揽“跟墨西哥通电话”或者“往墨西哥寄钱”的广告。在西班牙南部变成了“跟非洲通电话”或者“往非洲寄钱”的广告。

渡船靠岸我们在旅馆住下之后,我才在Paul Theroux的地中海游记The Pillars of Hercules里看到丹吉尔的片段。惊讶的发现,原来我更早听到过这个地方但是全忘了。小说 The sheltering sky的作者Paul Bowles长年定居于此直到去世(1947-1999)。

我们坐清晨第一班渡船来,准备住一夜再坐第二天的第一班渡船回西班牙,主要为了能赶上中午的大巴去塞维利亚。所以满打满算在这里停留不过24小时。

老城分成两部分Medina 和Casbah. 对这两部分最好的解释来自Paul Theroux.
Medina in Arabic means the city, and is usually the walled city in any Arab settlement; Casbah means citadel. The most convenient definition is: A medina is a walled city with many gates, both exits and entrances; a Casbah, being a fortress, has only two, an entrance and an exit.
Medina在阿拉伯语里面代表城市,一般指代阿拉伯聚居地里有围墙的城市;Casbah是堡垒。最简单的定义就是:一座城市(medina)有围墙而且有很多门,每个门都可以出入;一座堡垒(Casbah)既然是防御工事,就只有两个门,一个是入口,一个是出口。
导游书里说,山下的Medina是商业区也是游客聚集区。山上Kasbah是住家,没啥可看没啥可买的,而且小巷纵横很容易迷路。

有桂的游记在前,而且还有04年在土耳其的旅行经历。所以我们唯一提高警惕的就是被当地“导游”给缠上。结果感觉还好。只有出港口的时候被一个导游追出港口大门一段路。因为我们选择住在最容易走到,地标明显的大陆饭店(Continental Hotel)。几乎没出港口就看到了旅店牌子所以完全不需要问路。导游也就知难而退了。后来在老城,也许因为我们自称来自中国,也许因为米粥同学一副坚决不从的表情,他们就都放过我们了。

商业区(Medina) 的感觉平平,比较新奇是招牌路牌上有漂亮的阿拉伯字。在土耳其因为阿塔图克坚决的不想让土耳其再走回宗教传统,把文字都改成拉丁字母。所以这一点上,丹吉尔看上去稍微比土耳其更有异国风情。看到很多穿长袍的当地人(”袍子最漂亮的都是导游“米粥总结说)和城市中心的大清真寺(还不许非穆斯林进,这点不如土耳其),没有特别好看或者有意思的地方。

我和妈妈倒是见到了导游书上说的,不需要你去找会自己找到你的卖纪念品的小贩。我来之前听说跟他们讨价还价可以用秀水街的攻略,杀价可以直接杀到要价的十分之一。第一个找到我们的小贩卖装饰性的阿拉丁神灯一样的陶瓷彩色小壶。我和妈妈并没有兴趣。但是在他不屈不挠的骚扰下我决定试试看,就问他多少钱,上来就要120dirham (大概是32美元)。于是我站住了脚还价15dirham。也许当时我不应该停下来,反正在街上站着讲价是讲不下来的,他降到60就坚决不再降了。我们本来就没打算买,于是抬脚就走。这一下他急了,一路追上来开始40, 30, 20的降。最后真的降到15。我只好说其实我没有当地钱呢。他才作罢。但是因为他工作的街就在我们旅馆门口,接下来一天进出经常看到他。每次他都跑上来再问要不要买。而且价钱越来越低。最后一次也许是戏言甚至说两块就卖!

在老城外市中心广场上看到很多人围着一个小摊贩在吃螺蛳!赶紧带着妈妈去看。妈妈说是海螺蛳跟宁波吃的不一样。在中心广场附近当地人吃的一家蛋糕店吃到很好吃的奶油蛋糕--上下两层Oreo巧克力饼干屑,中间一层非常轻淡细腻的奶油。这才想起摩洛哥原来是法国殖民地。阿拉伯风味和法国手艺结合本就应该有不错的结果。

米粥自己出去逛的时候跟一个导游聊天得知我们居然碰巧赶上了开斋节。所以才会看到这么多人穿长袍。因为相当于伊斯兰的新年。下午祷告时间,我们正巧就在清真寺外面的广场,看到很多男人长袍飘飘从四面八方涌进清真寺。所有人都穿着看上去很舒服的皮拖鞋雪白的袜子。这个我们在土耳其常见所以并不觉得很新鲜。妈妈没见过,看得兴致勃勃。刚到的时候被不同的导游缠,妈妈也很奇怪为什么所有的导游都只缠着米粥,不理我俩。我跟她说这是伊斯兰传统,男子是一家之主,女人不管事。而且外人不可以随便攀谈别家的女人。这也是一种礼貌。

总之Medina很让人失望,我很奇怪为什么丹吉尔这么有名,实在看不出哪里好玩。

最后发现原来惊喜在Kasbah. 像我前面讲的,欧洲有很多小城,老城区都标榜着犹太人聚居地但是不再有犹太人,阿拉伯聚居地不再有阿拉伯人,中国也有很多小城,比方江南水乡比方云南,但是都是空留一些小巷子,开发成熟的摇身一变成为小资情调的餐馆小店咖啡馆旅店,开发不成熟的就空置存满哀伤和尘土,旧主人早就不知去向。丹吉尔的Kasbah不一样,虽然作为旅游热点近一百年,虽然56年之前三十多年没有国籍,世界各地的游客间谍嬉皮作家文艺青年来了又走,它的阿拉伯老城区依然热热闹闹住满了阿拉伯原住民。房屋粉刷的漂亮明艳,外墙常常画满了漂亮的画,小巷子曲里拐弯交叉纵横不迷路是不可能的。有谷歌地图导航都没用。每一间房子都住着人,窗台上门口有花,路边有煤气罐,每个转角都有猫和各个年龄段的居民,有穿传统服装的大妈大爷,有包头巾穿牛仔裤的妙龄少女,有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有聚在小巷子的游戏屋里打电游看足球的青少年。时而可以经过专门面向居民的小店,聚在一起聊天的街坊(都是男的),踢球的少年。这些原住民都非常抗拒被拍照,但是只要你不偷拍他们,他们对外人很和气。不卑不亢,既没有敌意也不会没见过世面的大惊小怪。也许这就是Paul Theroux说的地中海范儿吧!
I could understand why certain foreigners might gravitate to Tangier. It was full of appealing paradoxes. The greatest was that it seemed so lawless and yet was so safe. It was also superficially exotic but not at all distant (I could see solid, hardworking Spain from the top floor of my hotel). Tangier had an air of the sinister and the illicit, yet it was actually rather sedate. Except for the touts, the local people were tolerant towards strangers, not to say utterly indifferent. Almost everything was inexpensive, and significantly, everything was available—not just the smuggled comforts of Europe but the more rarefied pleasures of this in-between place, that was neither Africa nor Europe. If you decided to stay in Tangier there were other people just like you, writing books, composing music, chasing local boys or foreign girls. The city was visually interesting but undemanding. I realized that as I waited for a response from Paul Bowles. It was an easy city to kill time in. Its religion was relaxed and its history was anecdotal. The rough real Morocco was behind it, beyond the Rif Mountains. A foreigner might have to be careful there. But everyone belonged in Tangier. “Cosmopolitan, frowsy, familiar Tangier,”Edith Wharton wrote in her travel book In Morocco (1925), “that every tourist has visited for the last forty years.”
我可以理解为什么某一类外国人会被丹吉尔吸引。这里到处都是诱人的矛盾。最明显就是这里看上去很无法无天但是又很安全。表面上看着非常富有异国风情但是又近在咫尺(我从旅店顶层就能望见实在的西班牙)。丹吉尔飘荡着一股危险甚至逍遥法外的气氛,但其实非常老实。除了缠人的导游们,居民对陌生人非常宽厚,甚至漠然。什么都很便宜,更重要的什么都有,不仅仅是从欧洲走私过来的舒适,更难得是那种两边不落的乐趣,这里既不是非洲也不是欧洲。在我等待Paul Bowles(是否可以见我)的回复时,我明白了这是一个很容易消磨时光的城市。它的宗教很放松,它的历史里满是轶事。粗旷真实的摩洛哥藏在里夫山脉后面。也许外国人在这里需要小心一点。但是丹吉尔属于所有人。”多元,邋遢,熟悉的丹吉尔,“伊迪丝华顿在她1925年的”在摩洛哥”游记里就写过,“过去四十年每个旅行者都来过了。”

It seemed to me not Moroccan but Mediterranean—a place that had closer links to the other cities on the Mediterranean than it did to its own country. The great Mediterranean cities had much in common, Alexandria and Venice, Marseilles and Tunis, and even smaller places like Cagliari and Palma and Split. Their spirit was mongrel and Mediterranean.
我觉得这里更像地中海而不是摩洛哥--它跟地中海的其它城市比跟自己的国家更相似。著名的地中海城市都很相似,亚历山大港和威尼斯,马赛和突尼斯,哪怕更小一点的地方比方卡利亚里,帕尔马, 斯普利特。它们的精神都是杂种而且地中海。
-Paul Theroux
Image
这个城里猫特别多,几乎每条街都住了一大家子。既然人不可以拍,我就为见到的每一只猫留了影。感觉我可以出一本以丹吉尔为背景的”Cats in the Sun”了!

5。塞维利亚
初见塞维利亚就在它老城的小巷子里迷路了。又遇上超高温。好在在大家中暑之前找到了我们的公寓。在这些没一条直路的迷宫里转了一天之后我们终于能够不看地图找到回家的路了。这次旅行在塞维利亚住四晚。碰巧塞维利亚的公寓也是全程最舒服最宽敞的,成为大家的心头好。妈妈喜欢它宽敞明亮,而且有两个洗手间。楼下的妈妈和楼上的我们互不干扰。小人喜欢它的电视頩道里有油管,方便他看动画片,而且楼上楼下各有一台电视。我们在楼下看足球他可以上楼看动画片。我和米粥喜欢它自备的咖啡机和可以接收所有世界杯球赛的頩道。

放下行李,小人和妈妈要呆在家里。我和米粥出去转。一下子就爱上了它的河和上面的桥。让我想起巴黎的塞纳河。还有河边一整排正在盛开的黄槐树,一地的落花。美极了。

Image
Image
在塞维利亚米粥街上买来瓜子大家一边嗑瓜子一边看球赛。西班牙是自从土耳其之后我遇到的第二个也嗑瓜子的国家。可惜没有中国瓜子的花样多,只有一种盐味的还总是太咸。
Image

大教堂里面最漂亮的是哥伦布的墓,四个国王为他抬棺,真气派!
Image
现代建筑大蘑菇也很有特色。这种大手笔的现代建筑让塞维利亚几乎可以和巴塞罗那抗衡。马德里反倒没有这种气派。
Image
Image

5.1 塞维利亚王宫 (Royal Alcazar)
桂对这个王宫赞誉有加,我很向往。跟阿尔罕布拉宫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相同的安静流淌的喷泉和狭长的反射池。延绵不绝的繁复花纹瓷砖墙。纤细精致的拱门。镶嵌如群星闪耀一样的木质雕花屋顶。但是我更爱它的花园。刚刚走进绿荫融融的院子,我就闻到一种特别的气味。有点像动物的热气,我以为院子里有马。但是再细闻发现其实是香的,慢慢觉得简直就是烤肉香,但是要细腻很多,越闻我越饿!小人听我这么说他也忙着符合,说他也闻到而且也觉得饿了。我这才醒悟,这才是香桃木的香气吧!不知道为什么在阿尔罕布拉没有闻到。这么浓郁。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第一次闻到香桃木就是在这里,好像Jun拍过一张一模一样的。:)
Image
满院子的香桃木气息。
Image

权力游戏里面的Dorne王宫是在这里取的景(后知后觉。因为我完全没看过电视剧!)
Image
Image
Image
王宫里最梦幻的是这个浴室
Image

6。科尔多巴的清真寺/教堂Mezquita
Mezquita的外观让我想起伊斯坦布尔的阿亚索菲亚大教堂/清真寺。也许是因为它俩都是经历过三生三世轮回(教堂-》清真寺-》教堂)的建筑。
走进去之后我体会到了和当年走进阿雅索菲亚类似但又截然不同的震撼。阿亚索菲亚的美来自它前世作为东罗马帝国拜占庭首都的东正教教堂。而Mezquita的美来自它的前世--清真寺。在阿雅索菲亚里面我贪婪的寻找被层层覆盖又揭开的早年基督教贴金画。而在Mezquita我对中心的基督教圣坛毫无感觉。但是对它的Mihrab(壁龛,指向麦加方向)却有说不出的喜爱。后来在科尔多巴的罗马桥尽头小城堡里我误打误撞看到被复原的十二世纪时这个清真寺的原貌模型。在基督教把它四周所有的门廊都封死,在中心加盖了基督教圣坛,光线聚集在中心,所有的立柱和拱门几乎都陷入黑暗之前的原貌。它是那么美那么通透。而且异乎寻常的平等。唯一的等级显示在靠近Mihrab的地方地上铺的是地毯,其他地方铺的是草席。解说里面说这种马蹄形拱门和支撑它的立柱是为了模仿沙漠绿洲里面的椰子树。


据说1523年教会准备要在Mezquita清真寺中心插建一座教堂的时候,科尔多巴城市委员会坚决反对。这个委员会的成员都是基督徒。但是他们认为大清真教Mezquita是完美的并且是“不可复制之美”。教会的做法会毁掉这种完美,而且会不可挽回。两方争吵不休就把决议拿到刚刚即位的年轻的查理五世面前去裁决。年轻的皇帝(从没来过科尔多巴)决定听从教会的,也就是在大清真寺中间建教堂。建成后,查理五世去迎娶伊萨贝拉路上经过科尔多巴,终于见到当年他裁决的成果。他的评语是:
You’ve destroyed something unique to build something commonplace.

在录音导游里听到这句我又想起了阿亚索菲亚。据说拜占庭时代,阿亚索菲亚之美是无以伦比的。据说一个俄国使团11世纪亲眼见到阿亚索菲亚后震撼如此之深,回国后他们就致力游说是东正教成为俄国的国教。

如今毫不相干的游客如我见到阿亚索菲亚和Mezquita依然可以感到震撼, 但是我们再也看不到他们的原貌了。

外观像阿亚索菲亚
Image

华丽的外墙,原本的清真寺正门?
Image

856根立柱支撑起这些红白相间的马蹄形拱门。照片把内部变亮了。处身设地感觉其实是暗凄凄的。
Image

Mihrab壁龛
Image

从钟楼上俯视,这个角度更加像阿亚索菲亚了。
Image

十二世纪的清真寺模型,所有的“钥匙孔”门都是开放的。
Image

模型,望进去的内景,大部分地方铺着草席
Image

模型。靠近龛砻处铺着地毯。
Image

模型,祷告和在门口喷泉洗脚的信徒。
Image

6.1 科尔多巴的罗马桥
桥墩是公元前一世纪罗马人建的。很特别,一边尖一边圆,好像巨人织布机上的梭子。拱形桥身是十六世纪的基督徒加的。最上面的路面是二十世纪的产品,所以这桥是越往上看越没啥想象力了。
Image

权力游戏里面也有这个桥,剧里在桥上加了店面。据说是Volantis的Long Bridge
Image

7。托雷多
托雷多的火车站很漂亮,让我想起伊斯坦布尔的火车站来(东方快车的终点站?)。我们从这里来再从这里离开,大家都狂拍照片。
Image
托雷多是个可爱的山城。第一个黄昏气温降到可以接受的程度,我们出来逛街,没走两步大家就都觉得这个小城很有意思。我觉得它非常像意大利的锡耶纳。尤其是通向大教堂路上挂的遮阳篷盖着不同的徽章,悬挂的干花也各有特色。
Image
导游书上说托雷多的纪念品销售量属于西班牙之冠。原因之一就是这里是个武器中心。从中世纪开始就以打造各种武器出名。如今西班牙顶尖斗牛士的剑还都是这里打造的。镶金嵌银的首饰也是这里的一绝。还有远近闻名的杏仁饼Marzipan. 埃尔·格雷考( El Greco)的画。塞万提斯的雕像(他的妻子生前一直住在托雷多)。

因为小人的缘故,我们选择了去看它们的“军博” (Army Museum). 结果妈妈和我居然看得比小人还仔细。大家足足逛了三个小时才离开。离开时我最大的感慨是原来西班牙人赶走摩尔人之后,就不停歇的在打仗,跟荷兰的新教徒打,跟法国人打,跟奥斯曼帝国打,后来跟葡萄牙打,跟英国打。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后运来的那些金银财宝都用在打仗上面了。以前老疑惑为什么西方的武器杀伤力这么大军用设备创新这么高效。原来都是因为不停歇的战争需求啊!也是一种百炼成钢。
Image

看完军博,吃了tapas午餐,接着去看大教堂,主要是冲着教堂里El Greco画的收藏去的。不过看到教堂里文艺复兴式的天窗还是很有特色的。教堂里出来大家都累坏了。气温也直线升高。回到公寓里去避暑午休看足球。但是我略有不甘心,一个人顶着大太阳又去看了圣克鲁斯博物馆里面的El Greco 收藏。
Image
7.1 罗马式的遮阳篷
04年在土耳其的以佛所第一次看到罗马废墟。长长的石板路两边沿街立着两排大理石石柱群。导游说,这是当时的市场大道,两边都是店铺。路边的大理石柱是用来绑草席当顶棚遮阳。当时觉得多么异国情调啊!那次烈日当空,走在晒得发烫的石板路上,更加向往当年的遮阳篷,想象着走在下面凉凉爽爽,还可以看到斑驳的日影透过草蓬洒在地上。这次在西班牙第一次看到真实的遮阳篷。马德里,托雷多,格拉纳达都有。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好的主意其他城市没见到(比方,塞维利亚和科尔多巴。在意大利也没见过。)
(左上:格拉纳达,右上:马德里。其余:托雷多)
Image

8。塞戈维亚
古罗马人的水渠Aqueduct 是塞戈维亚最漂亮的建筑。公元一世纪罗马图拉真皇帝要他的工程兵解决住在塞戈维亚的军队用水问题,于是他们造了这栋长9英里的水渠,两万块巨石垒成完全没有任何粘合剂。一直用到十九世纪末。如今虽然被退休,其实结构依然完好可以继续运水。
Image

老城形状像一艘船,我们从船尾走到船头,在有树荫的小广场休息,晃进大教堂拍照,船头的“皇宫”非常新好像从迪斯尼世界穿越出来的。神奇的是我们看到一对仙鹤从城堡墙头飞进飞出,美丽又硕大的鸟。很神奇。在贯穿城市的商务小街一家店铺招牌顶上看到垂下来的令箭荷花。开得真茂盛啊!塞戈维亚的教堂是全程唯一还在用鲜花的教堂。感觉中国的假花工业在西班牙功成名就。所有的餐馆教堂公寓大堂用的都是一尘不染的假花从马德里到格拉纳达多托雷多!
Image

往回走的路上居然撞到一个大头娃娃游行!开心死了。不知道是什麽日子什么说法,回来网上搜了半天也没搜出个所以然。有踩高跷的巨人娃娃,也有跟成人一样高的娃娃,后者都拿着根扫帚到处扫人,尤其喜欢扫小孩子。小人吓得东躲西藏。

Image

十七天的旅途结束。边写游记边发现各种遗憾。但是鉴于这次出游之前准备之粗糙,头一次扶老携幼长途跋涉任务之繁重,出门前心理负担之重。结果还称得上平安喜乐。有遗憾才会有未来的旅程新的体验和惊喜。所以塞翁之马焉知非福。
Last edited by april on 2018-07-15 0:59, edited 8 times in total.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行住吃

Post by april » 2018-07-14 4:17


1。预订还是现买
在西班牙的网站上买任何票美国的信用卡都没法用。一定要用银行Debit卡或者Paypal. 弄得我很紧张以为去了以后也没法用信用卡。信用卡公司的工作人员在电话上跟我再三保证不会有问题我才稍感安慰。结果确实是真人去了没问题。只是网上付费有问题。很奇怪。
1。1 城市间的长途交通
启程前把从马德里去格拉纳达的大巴票,塞维利亚去托雷多的高速火车票在网上买好打印了。其他剩下没有预定的有的是因为找不到事先预定网上渠道,有的是因为不确定因素:
- 格拉纳达去塔里法的汽车票,塔里法有点冷门,中间又要转车,找了很久都没找到可以订全程票的地方。到达格拉纳达当天我们逛完大教堂回住处路上经过一家旅行社我就跑进去把票都订了。旅行社里的小姑娘比我还糊涂,一开始搜索搜出来一个线路告诉我得先去丹吉尔(摩洛哥!)再绕回塔里法。晕!我赶紧指点她去找Algericas的大巴,然后再找去塔里法的区间车。她才恍然大悟。帮我们定了从格拉纳达去Algericas的大巴票,然后打印出来从Algericas去塔里法的区间车时间表,那段车票要跟司机买。还仔细的把时间表上西班牙文翻译成英文给我(有些车只在每周特定的日子有,周日和周六不同,甚至周五和周一到周四也不同,很繁琐)。

Image
- 塔里法去丹吉尔的船票。这个网上是可以定的。但是我想给大家一点自由度,万一特别喜欢丹吉尔,可以待到下午再走,多玩一会。但是最后我们还是在塔里法把来回票都买了。米粥觉得24小时够了。所以也许可以提前订好的。但是我们因为在塔里法有两天时间,镇又很小,港口很方便,到了再买也没有问题。貌似渡船非常大从来不会满员。还有一件奇怪的事情。米粥买票时被告知我们回来那天6/17/2018因为夏时制的原因,原来早七点的渡船离开丹吉尔变成了早八点,到达塔里法时间不变。我当时匆忙搜索到底是摩洛哥还是西班牙的夏时制六月份才开始。结果发现二者都是三月份开始十月份结束。所以我就懵了。我们的手机都自动改了时间,所以闹钟也没错。直到写这游记时才搞清楚当时搜索只看了大概没有看详情。摩洛哥虽然夏时制开始结束时间跟欧洲一样。但是斋月期间夏时制要停止。我们回来那天6/17/2018刚好是斋月结束第一天,夏时制又重新启动。所以才有这么一说!
Image

-塔里法去塞维利亚的汽车票,因为不确定什么时候从丹吉尔坐船回来,所以没法事先买。也没有找到网上可以买票的地方。后来到了塔里法在车站要来一份去塞维利亚发车时间表,班次很频繁的,所以也就不焦虑了。最后是车来了跟司机直接买的票。

-从托雷多回马德里的火车票没有事先买,也是想如果很喜欢托雷多,而且马德里又被妹妹和桂说的这么不好玩,也许我们可以晚点回。后来还是在到达托雷多当天在火车站把回马德里的票买好了。主要是因为火车站离老城有点远,天气又热,不想跑来跑去。所以就掐着马德里的公寓入住时间(下午两点)买了中午一点的票。后来才意识到其实可以网上直接订票的。不需要亲自去车站。

1。2一日游的车票
一日游因为不确定会不会成行,呆的时间比较久的城市比方塞维利亚我们又不确定哪天会一日游,所以都是当天在车站买,或者提前一天买的。当天买也有选择是不是买来回票。去直布罗陀因为不肯定是不是赶得及下午四点的回程车,去科尔多巴因为不确定会待多久所以都是只买了单程,回来时到了车站再买的票。塞戈维亚那次我提前在网上订了来回票。但是后来想提前回来有点后悔回程定晚了。可是其实回火车站的大巴等了很久才启动,又担心会赶不上,所以好像还是不提前买比较自由,减少焦虑度。

在塞维利亚一日游的选择本来很多,科尔多巴的大清真寺和罗马桥,Italica的罗马废墟(也是罗马两贤帝图拉真和哈德良的故乡),或者山城Ronda. 妈妈其实对罗马废墟更有兴趣因为她还没有去过庞贝或者土耳其的以佛所。但是天气太热了,没遮没拦看废墟我觉得大家吃不消。Ronda比科尔多巴小,又没有高速火车直达,来去比较远。我又因为对摩尔人文化兴趣高涨。科尔多巴似乎是个重要摩尔人城市。所以最后决定去了科尔多巴。回头看这个决定是对的。在科尔多巴只有罗马桥上走一走是在太阳底下我都快晕过去了。若是去了Italica肯定要悲剧。而且回来后研究了摩尔人历史才知道科尔多巴如此重要。歪打正着爽歪歪!

还有就是在网上买完火车票读到注意事项说需要下载一个手机应用来在手机上显示车票,或者提前到火车站把票打印出来。但是我装好那个应用之后才发现只有直接从应用里买的票才会显示。网页上买的就没法输入显示。还紧张了一下。早上特意提前到了火车站排队去售票处问怎么打印才被告知不需要特殊应用,我手机的Kindle应用显示的Pdf完全没问题。网上火车站购票说明不说清原委害我虚惊一场。

1。3 景点票
马德里的普拉多美术馆的票,阿尔罕布拉的白天票都是事先买好。当天买票基本是没可能。
普拉多的票忘了小人的票要事先去售票口要一张免费票才能进。所以排了两次队。也还好。米粥跟小人去拿票。我和妈妈在美术馆大厅临时抱佛脚做浏览攻略。

在格拉纳达晚上再去看阿尔罕布拉却发现票都卖完了。所以如果想晚上去也得事先订票!虽然旅游书上说不需要。我猜是买不到日票的游客越来越多,都转而求其次所以晚票也一票难求了。

在塞维利亚的皇宫和大教堂也应该提前订票,因为排队也很长。到了以后网上订都可以。这个我失策了。

2。市内交通
2。1马德里
马德里的市内交通是焦虑度最高的。其实选择特别多。但是也许因为选择太多的缘故?我们从机场出来去市区和回程从市区去机场都是紧张得好像在打仗。

去之前,我根据导游书的忠告准备坐机场大巴去市区再转地铁或者计程车。但是跟我们的airbnb主人讨论见面时间的时候他表示很惊诧,推荐我们坐地铁(他自己都坐地铁)或者火车。因为二者都比大巴快。他个人喜欢地铁因为他很熟悉,但是地铁需要转两次车。火车只需要转一次,而且比地铁快。但是火车站在机场只有T4有,其他候机楼都只有地铁。正好我们飞伊比利亚航班进出都从T4走,所以我就从善如流准备坐火车。

第一个乌龙是下了飞机过了海关拿了行李糊里糊涂跟着大家排队买车票。排到底了才发现排错了队,是地铁票不是火车票。然后发现火车票卖票机就在旁边而且不需要排队。买好票找好进口到了站台,跟英文不是很灵光的站台工作人员交流半天终于上对了车。中途转火车的时候出了第二个乌龙。

首先我这才意识到坐火车比地铁不方便的地方,转车一定要回到卖票大厅找指示牌,找到自己下一趟火车的站台号。看了半天指示牌没找到自己的车,冲进售票厅直接问人。这次幸运首先不用排长队,又遇到英文很好工作人员,非常自信的告诉我们2站台。于是我们快速找到站台号冲下去。2站台和3站台在一起,但是2站台没车,可是3站台有一辆车停着。我跑上车问一个也刚上车的乘客这个车去不去Sol (太阳门站,马德里市区非常大的交通枢纽之一)。对方一脸懵懂。也许不懂英文或者她真的不知道答案。但是旁边一个中年男子很肯定告诉我“不去”。我们就赶紧下来。仔细看了一下3号站台的指示牌。指示牌上信息丰富,不仅有终点站全称(谷歌地图指示的终点居然不是全称,而是嵌在全称里一个后缀,这也是为什么我们开始在售票大厅指示牌上没有找到自己的车的原因)还有滚动显示所有停靠的站名。小人跟我说他刚在指示牌上看到了Sol。我就耐心把所有滚动条都看完,小人是对的,确实有Sol. 指示牌上还有出发时间,也和我谷歌地图上标注的我们下趟车应该离站的时间一样。所以我们大队人马连行李还是回到车上跟那个中年男子说,我觉得这车去Sol. 男子开始懵,难道他坐错车了?于是他下车研究,研究一番又跑上来跟我说你错了,你的车在对面,2号站台。在他说话这关口,正好一辆火车停在2号站台然后开走了。我吓一跳,大家呼啦啦又赶紧冲下车发现2号站台的指示牌已经非常高效的转成空白。于是我又研究了一遍3号站台的指示牌,再一次上了车,说我还是觉得我是对的。无论如何我们这次就坐它,等下站显示我们错了再换方向。

这时离我们更远的一对年轻夫妇也插嘴帮助中年男士,认为这车不去Sol. 但是我已经打定主意,不再折腾了。快开车时又有别的人问大家这车去不去Sol? 车厢这时已经坐满了人,一个刚上来的年轻小伙子说,这车去Sol. 所以半个车厢的人都笑了。这辆车上貌似至少半数的人坐错了车啊!

刚到马德里就遇到这样的故事,我心想接下来的旅途要热闹了!后来发现只有在马德里有这种问题。而且只发生在这种区间火车站里。其他地方其他交通方式都很清晰明了。

车子开动后证明我们是对的。最早给我们错误信息的中年男子最终没有坐这趟车。

在马德里市内我们基本都是靠走。没有坐公共交通的必要。

离开马德里去格拉纳达前,我仔细研究了一下怎么去汽车南站坐我们的大巴。谷歌地图给我的选择都是火车转火车或者地铁转火车。但是明明看地铁图可以地铁转地铁的。经过了开头那一幕我是想尽量避免区间火车了。后来仔细看过才明白谷歌是按照时间衔接最佳时长全程最短的路线。地铁转地铁也可行但是中间等车时间比较长。谷歌推荐的转车方式需要25-30分钟,地铁接地铁需要45分钟。但是谷歌的方案缺点也很多,地铁转火车就要求我们买两次票因为票不通用,而且之间的衔接更没有可预见性。谁知道会出啥幺蛾子。于是我们决定提前出门只坐地铁。

结果非常好。地铁的全世界通用的界面太方便了!地铁的缺陷是上下楼都是楼梯,所以上上下下搬行李很不方便。火车站这一点就做得非常好,都是可以拉杆箱一路到底的无台阶通道。坐地铁体力累,但是焦虑感大减。

从马德里回去我们住在离中心(Atocha)火车站步行可到的地方。而且从这里有直达机场的区间火车。直达啊!这诱惑太大了。所以虽然对区间火车有抵触,还是决定坐火车。但是提前四个小时出门,到了火车站我又懵了。火车站超级大,包含了高速火车,区间火车和地铁站。好在我很快认出区间火车的巨大的C字,直奔它的售票大厅而去。但是一进门就看到一溜的自动火车售票机挂着不工作的牌子。硬着头皮进了售票大厅拿了号排队。越排越焦虑。我就一个人跑出去在复杂混乱的大厅里找别的售票机。找到以后又被西班牙文界面给搞糊涂差点把信用卡卡在里面拿不出来。好在机器很聪明,在最后关头把卡吐出来。我赶紧换了一个正常机器买了票。但是老式火车站巨大的指示牌被换成了若干个小号电视屏幕,首先要大厅里四处找屏幕,找到了还要等它一屏一屏的切换到你那班车的站台。我的焦虑值直线上升,因为错过现在这班火车要再等半个小时,机场还不知道是个啥情形,我可不想错过飞机。赶紧跑进售票厅,还好咨询处人比售票处少很多。很快就问到了站台号。这次的工作人员比较严谨,她只告诉我一般情况下去机场的火车走42号站台。所以我们赶紧跑过去,确认了站台指示牌上确实是我们的那班号而且确实去机场。这才安心一点。

提前三个小时到了机场,领教了伊比利亚航班柜台服务的效率之低,勉强在快登机了才到达登机口。但是最后关头米粥又被抽查去了小黑屋。一早上提心吊胆直到登机才放松下来。阿弥陀佛。终于离开马德里了。

我这才开始明白导游书为什么推荐机场大巴了。不过下次去马德里我估计还是会坐区间火车。因为毕竟现在比较熟悉它的界面了。再来一次应该不会这么焦虑了(吧?)。

2。2 格拉纳达
客栈主人告诉我们从巴士站到老城区公交要转一次车,行李多还是计程车比较方便。于是我们走出车站就在一长串等着载人的计程车队里坐了一辆去旅店。回程我们从旅店走到“新”广场(Plaza Nueva) 的计程车站,虽然是清晨,也早早有了一溜等差事的计程车。很方便的去了汽车站。
去阿尔罕布拉我们坐专门为老城区狭小街道配备的小巴士C3. 每次都要经过伊莎贝女王和哥伦布签开发新大陆合同的大雕像喷泉。从山下回旅店其实也可以坐小巴士C1或者C2. 但是虽然是上山路,我们好像都很喜欢沿着小河自己走回来。也可能因为我们正好赶上天气不太热,所以走走路还是可以接受的。

2。3 塞维利亚
公寓主人建议我们从巴士站坐计程车比较快。我就答应了。到达塞维利亚温度高达36C.出了汽车站一辆计程车也没有。也许因为是午休时间?也许因为正好有世界杯球赛?大太阳明晃晃晒下来。我看着不远处的轻轨车站,觉得轻轨里面的冷气太令人向往了。就决定坐轻轨不在大太阳里等计程车了。下了轻轨,按谷歌地图的说法,应该走路七八分钟就到了。但是小巷子太窄,又没有一条直路,绕来绕去就一直迷路,折腾了好久才找到公寓楼。谢天谢地公寓里面空调超级足。我们开了电视,哪也不想去了。

接下来的四天我们只有早上和傍晚出来活动,整个下午都躲在空调里看电视休息。只有去科尔多巴那天需要叫计程车去火车站。但是因为我们公寓离大教堂很近,教堂门口的计程车队几乎日夜不断。从火车站来去都不是问题。

2。4 科尔多巴
从火车站到大清真寺(Mezquita)坐3路公车就好了。去时在San Fernando下车(谷歌地图会提示还有几站到)然后跟着人群或者谷歌地图走到清真寺就好了。回来时在河边(离罗马桥很近)的街上有回火车站的3路公车站。

2。5 塞戈维亚
导游书上说从马德里去塞戈维亚可以坐高速火车或者大巴。高速火车快但是车站在马德里和塞戈维亚都离市中心非常远。还要再坐车赶过去。所以总体来说也许大巴更方便。
我决定坐高速火车一是贪心火车快而且舒服,二是我们准备在马德里计程车去北边的火车站,时间上还是更快些。但是我没有料到塞戈维亚这边从火车站去市中心的公车会是这么不友好。也许更主要的原因是赶上了热浪滚滚的天气。塞戈维亚也措手不及。导游书上说一般情况下塞戈维亚因为在高原会比马德里温度低近十度。所以我们本来是打算去避暑的。结果在塞戈维亚的公车上差点中暑。现在想来更正确的攻略应该是在塞戈维亚也叫计程车就对了。
天气如果不热的话,出了火车站坐11路车直接去罗马水渠Aqueduct。看完水渠可以沿着小街走进老城里。要注意的是在Aqueduct下11路和回程上11路的地方不一样。

3。旅途见闻

西班牙的高速火车覆盖不很均匀。东面靠近阳光海岸的高速火车线路修了很久都不见完工。不知道是不是因为阳光海岸的游客多是北欧和英国人喜欢自己开车的缘故。所以从马德里去格拉纳达再南下去塔里法,直布罗陀都要靠长途大巴。区间火车不如大巴高效可靠。虽然有区间火车,但是所有的导游书都不推荐。我们便从善如流追随桂他们八年前的脚步一路大巴南下。

从马德里南下一路田园风光,鲜红的罂粟花田,漂亮的风车,望不到边际的橄榄园,间插葡萄园,桔子园和石榴园。
Image

桂他们当年是从格拉纳达直接去直布罗陀,在城外的西班牙小镇住一夜,第二天再继续大巴南下去塔里法。我们为了减少只住一晚的落脚点(感觉上有点仓促)决定直接到塔里法住下,第二天再北上一日游直布罗陀。结果差強人意,好坏各半。所以难说哪个策略更好。好的地方当然是可以在塔里法多住一晚。跟La Linea相比,塔里法要舒服可爱得多了。坏处是从塔里发去直布罗陀的大巴时间表超级变态,要一直等到中午才发第一班车,然后回程一班是三点,一班是四点,再下一班就要等到晚上八点。直布罗陀再好玩也不值得晃七个小时啊!而且当晚有西班牙对葡萄牙的世界杯小组赛,无论如何我们得赶下午四点的回程车。结果就是在直布罗陀只待了三个小时,基本上下车过海关,坐巴士倒车等上山缆车,山上跟猴子斗智斗勇一番,拍几张到此一游照片就得跟快下山往回赶了。

在Algericas换车倒是很方便,时间表清晰,到了车站现买票也很方便。出了La Linea长途车站怎么去边境海关谷歌地图也标的清清楚楚。唯一的意外是我们的手机运行商Google Fi在直布罗陀境内居然没信号!好在我们事先已经下载了地图数据,缆车站也有Wifi。
我很喜欢的一个特色就是所有的长途大巴车站都有一个小餐馆,可以买面包夹奶酪火腿什么的。走到哪里都不会饿到(不知道为什么出门在外我对会被饿着这一点特别焦虑。汗。)

从丹吉尔回来,也是再坐长途大巴去的塞维利亚。因为事先在网上看到渡船经常出状况,晚点甚至取消。事先买的票都有班次。如果错过也没法转签。所以只能根据情况现买。最后也没有出任何状况。我们的早班渡船按时起程。到达塔里法后我们依然有时间去买了路上吃的三明治和一些非常漂亮精巧的小点心(好吃极了!)再去之前的公寓悠哉游哉拿了行李(这一点太幸运了,因为不知为何塔里法的港口和汽车站都没有存行李的地方,我们又不想拖着所有行李飘去非洲住一夜再拖回来)走去汽车站。买到一点钟的直达大巴去塞维利亚。

从塞维利亚开始我们就开始都用高速火车做交通工具。气温也开始飙升,从前半程的凉风习习变成了暴晒。
Image

Image


这一程除了在格拉纳达和丹吉尔都是住的airbnb。这是我们第一次用airbnb.很喜欢。一是我们四个人 如果住旅店一定需要订两间房。airbnb相比价钱比较便宜而且更宽敞。我们又可以有共同活动休息的空间。最喜欢的是每个公寓主人都给我们很好的当地的攻略。完全是当地人的视角,每个人都告诉我们哪些游客陷阱不能去。在旅店就没有这种优势了。公寓主人推荐的餐馆我们几乎家家都满意。

在格拉纳达住了米粥住在当地的朋友推荐的旅店。后来证明是个错误决定。如果住公寓会更便宜更舒服的。在格拉纳达吃的特别糟可能也跟这个有关,如果住的是airbnb有房东的攻略推荐也许不会那么不走运。在丹吉尔的大陆酒店倒是不错的选择。一是便宜二是超级好找离港口又近又不需要爬山。在Kasbah里面的airbnb可能更有人情味,但是扶老携幼拖着行李爬山找太不实际了。所以虽然对旅店设备有种种不满,也还可以接受。
1。塔里法
在塔里法的公寓非常舒服。
Image

2。丹吉尔
在丹吉尔住的大陆酒店。在老城山脚,俯视整个港口。据说当年有从纽约直接到丹吉尔的航线。美国作家们就坐在这个酒店的露台上等船来。非常有气氛。细节很像布达佩斯大饭店那个电影。房间很粗糙但是很干净。每天只有早晚六点到十二点供热水。但是我们房间的水总是冷的。妈妈说她房间水特别热。因为只住一晚我们将就一下也就算了。
Image

3。塞维利亚
塞维利亚的公寓,有三个卧房,整个旅程最舒服最满意的住处。室外温度中午以后就是一个烘箱。洗好的衣服晾在晒台上两个小时就干了。跟烘干机效率一样高。离开那天的早上朝霞非常美。
Image

4。马德里
在马德里第二次住的公寓在博物馆区。是个很老派很宽敞非常有情调的一个公寓。很多古董很多画。有一个真的书架,里面放了一整套世界上有名的博物馆的馆藏。还有一个书桌上面排满了马德里各种音乐会展览等攻略。还有一个小小的音箱和一摞古典音乐CD。微蓝的清晨,打开阳台门,听外面植物园的群鸟齐鸣,放一张巴赫,坐在地板上翻博物馆的目录,古老而又动人的名字一个个读出来,宛如守财奴:维也纳,圣彼得堡,梵蒂冈,普拉多,罗浮宫,乌菲兹。。。从阳台上望下去,石板路小街上偶尔走过一个红衣女郎。要多浪漫有多浪漫。好像是从欧洲小说里面走出来的布景。让人舍不得走,恨不得能在这里住下来。
要命的是我们赶上了这么热的天气,而这个公寓没有空调。。。门窗要紧闭到深夜,风扇要不停的开着。否者空气粘稠得几乎让人窒息。。。
Image


我们在巴塞罗那和赫罗纳吃到过非常好吃的餐馆。Basque的tapas, 加泰罗尼亚的海鲜稀饭,农家炖锅,海鲜大烩等。所以这次对吃的期望非常大。但是这一程走下来偶尔碰到好餐馆,大多数时候很失望。我们后来索性去找意大利馆子发现反而比西班牙菜可靠好吃很多。直到最后临走根据马德里房东的推荐吃到这一程最好吃的西班牙饭。这才眼睛一亮,原来还是有好馆子,但是要做功课有识货的推荐才行。不像在巴塞罗那或者意大利,随便进一家店就可以很好吃很好吃。
记录一下印象深刻的几顿饭。

1。马德里的San Miguel市场
马德里的San Miguel市场(Mercado de San Miguel)Tapas很好吃。但是米粥抱怨吃不饱。
Image

2。塔里法的意大利餐 Ristorante La Trattoria
在格拉纳达三天失望又失望之后,到了塔里法我们决定去试试意大利馆子,结果特别特别好!
Image

3。塔里法和丹吉尔的小点心
图中上面青花盘里的Oreo饼干夹层蛋糕很好吃。吃了一半才想起来拍照。在店前吃蛋糕的当地人跟我们推荐的。我们买到当天的最后一块。中间的奶油又轻又细腻。下面的小点心在塔里法买的。左下角金黄色的圆球尤其特别。很像一个蛋黄,但是味道独特。最难得都不过分甜。
Image

4。塞维利亚-Triana区的”燕子“
在塞维利亚,根据导游书上的推荐去了河对岸Triana小巷子里一个貌似很有名气的Tapas馆子,las Golondrinas(燕子)。我们觉得很好吃,喜欢的羊排和乌贼鱼都要了双份。但是米粥依然抱怨没吃饱。晚上回家自己又泡了方便面才算吃饱。
Image

5。塞维利亚的意餐
无奈之下,第二天又去吃了一家意大利馆子。满意而归
Image

6。科尔多巴的特色冷汤和鳕鱼 Horno San Luis
messer伊比利亚帖子里提到安达卢西亚的冷汤。我在科尔多巴要了一份。也是加鸡蛋和火腿的。味道独特。跟messer感觉一样,份量有点太大,喝到后来就觉得腻了。
Image

7。马德里火车站的快餐
从塞维利亚去托雷多在马德里火车站转车时,吃到一份快餐,大家很满意。火腿鸡蛋下面是薯条。
Image

8。托雷多的烤肉 - Abadía
在托雷多,房东推荐给我们一个窑洞餐馆吃烤肉非常香非常嫩。我们连着两个晚上都在那里吃的。La Abadía Cervecería Artesana
Image

9。托雷多早餐馆 - Nuevo Almacen
托雷多早餐馆也是房东推荐,我们也是连着两个早上去吃。物美价廉。Nuevo Almacen
Image

10。托雷多的Tapas - Toledo la Cave
米粥同学手机上现找的托雷多军事博物馆边上吃的tapas午餐也很好 Toledo la Cave
Image

11。托雷多的杏仁饼Marzipan
托雷多的房东还告诉我们不要去店里买杏仁饼(Marzipan).一定要去修道院买才好吃。还推荐我们去尝托雷多特产Toledanas。最后一晚我们在zocodover广场边一个号称是从修道院进货杏仁饼的甜品店买了几块杏仁饼和一块Toledanas尝了尝。Toledanas果然特别,主要是面皮很酥但还是太甜了。第二天一早巧遇一个修道院,买到了修道院的Toledanas. 去马德里的火车上打开吃。惊艳。果然比店里好吃。主要是不那么甜。名不虚传。
Image

12。马德里的美食
最后两晚在马德里吃的都很好。最后一晚尤其惊艳!
Sidreria Vasca Zerain 小朋友套餐里的牛排(右上)非常好吃!其他菜也都很好。反而是房东最推崇的cod(中下)最不惊艳。
Image
Fuente De La Fama 每一道菜都好吃的不得了!
Image

马德里房东的推荐餐馆单子,相见恨晚。可惜我们没时间一家家试过去。
Image
Last edited by april on 2018-07-14 16:33, edited 3 times in total.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简史

Post by april » 2018-07-14 4:40

看完Moorish Spain 总结的。我自己是得把前因后果捋顺了才舒服。如果不是大家的茶尽可以跳过。我是觉得读了这个,才填补了原来知道的亚洲和欧洲历史间很多空白,这个世界感觉完整些了。。。

我一直很懵的一些概念,这次好像搞明白一点了。
阿拉伯/大食 - 起源于叙利亚沙漠,七世纪伊斯兰教出现后成为信徒,定都繁荣于大马士革的族群。八世纪初宫廷政变后迁都巴格达。属于逊尼派(Sunni)。中国古文记载中的大食。
白衣大食 - 倭马亚王朝 Umayyad Caliphate
黑衣大食 - 阿拔斯王朝 Abbasid Caliphat
波斯 - 今天的伊朗,非常古老的帝国。阿拉伯人崛起后,跟波斯战事不断。665年波斯帝国被阿拉伯征服,但是也经常暴乱反抗。16世纪初再次独立成波斯帝国(Safavids)。被阿拉伯人征服后信奉伊斯兰,16世纪转成什叶派(Shia)伊斯兰。
柏柏尔人 - 摩洛哥原住民,今天依然占摩洛哥人口主流。游牧民族,彪勇善战,公认的最好的战士。阿拉伯人的带领和诱导下慢慢信奉了伊斯兰教。但是因为看不上伊比利亚半岛阿拉伯人建立的伊斯兰王国的腐败,自己又演绎出了好几拨原教旨主义者(Fatimids十一世纪初,Almoravids十一世纪末,Almohads十二世纪中)都是追随什叶派,也是什叶派里壮大起来的最早的一支。
摩尔人 - 最模糊混淆的一个名词。最开始代表阿拉伯人为首,柏柏尔人为兵但是人口组成更重的安达卢西亚王国的人。后来演变成代表一切西班牙的信奉伊斯兰教的人。曾经一度被用于黑皮肤的北非伊斯兰教人。但是现在基本定义为不限种族肤色的地中海西岸(北非和伊比利亚)的伊斯兰。在这篇游记里,我用它来指代西班牙安达卢西亚的伊斯兰王国的人。

西罗马帝国410年陷落后,德国血统的西哥特人(Visigoth)占领了整个西班牙半岛,包括今天的葡萄牙。首都设在托雷多(Toledo).

在七世纪时,以大马士革为中心的阿拉伯人陆续占领了北非,八世纪初711年阿拉伯人带领了如今摩洛哥地带的柏柏尔人跨过海峡,登陆了直布罗陀。带领这支部队的阿拉伯将军名字叫Tariq, 他命名了自己登陆的地方“Jebel Tariq” (The Rock of Tariq),后来演变成了Gibraltar (直布罗陀)。他们开始骚扰西哥特人的城镇。712年他们和西哥特人的国王打了一战(在Jerez和Algeciras 之间某处,详细地名没有记载),居然赢了,于是长驱直入北上打下来托雷多。之后只花了不到四年时间占领了全部西哥特人的地盘,从西班牙半岛一直到南法國的普罗旺斯. 但是信奉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不喜欢西班牙半岛北边比利牛斯山一直到南法國的树林地带,尤其不喜欢生活在树林里大群野猪。来自北非的柏柏尔人更喜欢开阔富饶的南部。这里和海峡南边的摩洛哥地理气候非常相似。后来北边比利牛斯山区又聚集起了基督教团体,打打杀杀,于是他们定都科尔多巴。慢慢放弃了北面的领土。

到底为什么阿拉伯人和柏柏尔人依靠很少的军队就打败了西哥特人呢(听上去简直有点像西班牙人带着小队人马就灭了印加帝国一样)?这个历史纪录不是很详尽。大概猜测有两个,一是西哥特人内部当时有内战,所以已经自我削弱了力量。还有一个是当时西哥特人效仿拜占庭的模式对境内的犹太人非常苛刻,曾经一度禁止他们跟外国经商。但是在阿拉伯统治下的叙利亚北非的犹太人受到很好很宽容的待遇,所以历史学家怀疑西哥特人国内的犹太人在这场争斗中起了搭桥引线的作用,帮助阿拉伯人推翻了西哥特人。

756年,阿拉伯王国发生宫廷政变。本来掌权的白衣大食(Umayyad家族)几乎全族被诛杀。唯一逃出来的王子Abd al-Rahman才二十岁,他一路逃到了西班牙半岛,在科尔多巴住下,开始建立自己的王朝。而在他的老家,阿拉伯的新政权黑衣大食(阿拔斯王朝 Abbasid Caliphat)把首都从大马士革搬到了巴格达。

八世纪的西班牙半岛在阿拉伯人进入后并不消停。先是740年柏柏尔人因为不满被阿拉伯人当作二等公民暴动,整个西班牙半岛al-Andalus 分成好多个阿拉伯人的小“军阀”,比利牛斯山区的基督教徒自立的小团体慢慢趁着半岛混乱强大起来变成一个个小王国。大马士革逃亡来的Umayyad王子接下来的三十多年都是在半岛四处征战,慢慢安抚了北面Zaragoza中部的托雷多南面塞维利亚。大概到780年才安定下来搞建设,科尔多巴的mezquita大清真寺就是在他执政的晚年,半岛终于安定的时候建的(784-786)。接下来的继承人把科尔多巴建成当时欧洲最繁华富足的城市,可以跟巴格达比肩。Mezquita大清真寺也不断被扩大。

伊斯兰法从一开始就对犹太人和基督教很宽容,允许共存,不要求他们一定转信伊斯兰。但是非伊斯兰教徒要交很重的税,而伊斯兰教徒完全免税。所以慢慢的转信伊斯兰教的人越来越多。这也是为什么Mezquita大清真寺不断被扩大的原因。科尔多巴的信徒成倍增加。

十世纪是阿拉伯人统治下的安达卢西亚的顶峰。Abd al-Rahman 三世统治五十年,简直就是安达卢西亚版的唐玄宗。他自封为Caliph 哈里发。科尔多巴人口达到十万。是当时世界上最繁华发达的城市之一,当时欧洲最大的城市也是贸易政治文化哲学艺术中心。936年,拜占庭给Abd al-Rahman 三世送来一份礼物,古希腊药用植物学家Dioscorides的著作。正式挑起摩尔学者对古希腊的兴趣,但是当时安达卢西亚没有懂希腊文的学者,于是哈里发立刻向拜占庭请求提供希腊文/阿拉伯文的翻译人才。此后科尔多巴成为大批翻译古希腊著作的中心。十二,十三世纪这些阿拉伯译本被翻译回到拉丁文,中世纪处于知识沙漠的欧洲学者们开始如饥似渴重新学习,文艺复兴开始了。靠这种方式被重新发现的亚里士多德的作品改变了整个欧洲的命运。航海用具比如星盘辅佐了欧洲舰队发现美洲新大陆,牛顿的物理成就如果没有伊斯兰阿拉伯传递过去的数学理论是不可能的。十七世纪的医学发展也是站在阿拉伯人的医学成就这个巨人肩膀上。

拜占庭给Abd al-Rahman 三世送来一份礼物,科尔多巴皇宫(后来被毁掉)画家是十九世纪的 Dionisio Baixeras
Image


在十世纪的安达卢西亚本地,阿拉伯人带来了新的农作物,米,硬麦,高粱,甘蔗,棉花,橘子,柠檬,青檬,香蕉,石榴,西瓜,菠菜,朝鲜蓟和茄子。硬麦(用来做意面)更适于在干旱地区生长,而且因为比软麦(用来做面包)含水分少,更便于长期储存和运输。减少了荒年的威胁。与农作物一起输入安达卢西亚的还有阿拉伯人在罗马水利工程基础上完善的更复杂的灌溉系统,更方便传播到各个角落。最有名的就是利用水车把水抬高再分配。据说瓦伦西亚地区就是这么被从荒原变成富饶农田的。国富民安,人口增长,城市化也加快了。各种手工业开始发展运作:矿业,金属加工,制陶,玻璃,木器,皮革加工,丝棉制品,造纸,制书,象牙雕刻等等。安达卢西亚比较出名的出口产品包括马拉加的无花果,托雷多和科尔多巴之间的水银矿产出口到整个伊斯兰领土,丝绒和毛毡,棉布(出口给埃及),还有各种各样的丝绸(因为安达卢西亚的印染技术非常高超)。

但是盛世总是不长久,接下来发生的故事几乎是咱们魏晋南北朝的翻版。前面说到十世纪初,摩尔人的“唐玄宗”Abd al-Rahman 三世自封阿里发(Caliph,意思是穆罕穆德继承人). 其实到他这代,安达卢西亚的伊斯兰王国已经跟巴格达对峙了两百年,这时候正式封自己这个称号,不是为了和巴格达抗争(因为到这时候这两个伊斯兰王国隔海而立已是既成事实)。而是为了对抗在北非沙漠中开始出现的一支新的伊斯兰原教旨主义者(Fatimids, 什叶派;巴格达/大马士革/科尔多巴都是逊尼派)。也是在这时候,摩尔人开始在沿海建工事防范南面的敌人,Tarifa塔里法就是这个时候开始驻防的。

十一世纪初,Abd al-Rahman 三世去世后,科尔多巴的皇宫里开始上演重臣夺权的各种戏码,皇位上的人走马灯一般换了又换,最短的一届皇帝只在皇位上坐了四十几天。这其中一个皇帝很不明智的为了打败敌人请来北非Fatimids的军队助阵,结果鸠占雀巢,Fatimids军队就跟鬼子进村一样开始四处烧杀抢掳。安达卢西亚进入了藩镇割据的乱世。这一阶段安达卢西亚“战国”时期被历史学家命名为taifas (Party Kings). 科尔多巴的皇帝图书馆被卖的卖烧的烧,Abd al-Rahman 三世建的美丽皇城沦为废墟。只留存于阿拉伯的诗歌里了。像不像大明宫?

在这个藩镇割据阶段,各个藩镇主人不仅仅都是阿拉伯人,不少的柏柏尔人将军也占山为王。格拉纳达就是在这个时候被一个柏柏尔人将军Zawi建起来的。甚至也有从奴隶到将军再到藩王的例子(瓦伦西亚地区的Denia). 而这些藩镇主人开始与虎谋皮,跟不同的北部基督教小国合作,雇佣他们当自己的军队。大量的金银流进了北方基督教国家,本来式微的小国们一个个被安达卢西亚的财富给喂肥壮大起来。与中国南朝那些分裂小国一样,有一些小国国君在战争缝隙之间依然继承发扬了安达卢西亚的文化艺术传统。比方塞维亚的国君跟爱臣最爱的一些文学游戏简直就是抄袭咱们的魏晋之风。从连句到曲水流觞。看时间线应该是跟咱们老祖宗学哒!下面这些描述让我想起萧梁王朝。
The poets who were attracted to Seville by the patronage of the Abbadid dynasty caught the prevailing tone. Ibn Hamdis is a good example. A native of Sicily born in 1055, he fled from his native Syracuse when it was conquered by the Normans and made his way via Tunis to Seville. Al-Mu’tamid put him to the test of improvising second lines, to follow his own firsts, in the description of a glass-worker’s furnace which they could see winking at them in the night from the window where they stood.

Al-Mu’tamid: ‘Look at the fire glowing in the darkness,’
Ibn Hamdis: ‘Like the lion’s glances in the darkness of night!’
Al-Mu’tamid: ‘See him open both his eyes, then close them,’
Ibn Hamdis: ‘Like a man whose eyelids suffer from trachoma.’
Al-Mu’tamid: ‘Fate deprived him of the light of one of them;’
Ibn Hamdis: ‘Has a mortal being ever escaped his fate?’

This performance was so pleasing to the ruler that he took Ibn Hamdis into his service on an annual salary. Here is one of his characteristic poems, celebrating a party at which the drinks were floated along a stream to the drinkers who sat on its banks:

I remember a certain brook that offered the impiety of drunkenness to the topers sitting along its course,
with its cups of golden wine,
Each silver cup in it filled as though it contained the soul of the sun in the body of the full moon.
Whenever a glass reached anyone in our company of topers,
he would grasp it gingerly with his ten fingers.
Then he drinks out of it a grape-induced intoxication which lulls his very senses without his realising it.
He sends the glass back in the water, thus returning it to the hands of a cupbearer at whose will it had floated to him.
Because of the wine-bibbing we imagined our song to be melodies which the birds sang without verse,
While our cupbearer was the water which brought us wine without a hand,
and our drink was a fire that shone without embers,
And which offered us delights of all kinds, while the only reward [of the cupbearer] was that we offered him to the ocean to drink.
It is as if we were cities along the riverbank while the wine-laden ships sailed the water between us,
For life is excusable only when we walk along the shores of pleasure and abandon all restraint!
藩镇割据的局面虽然有过短暂的和平。但是该来的还是要来。1055年北方的基督国Leon-Castile皇帝Fernando 一世占领了葡萄牙,驱逐了所有摩尔人,1085年Fernando一世的儿子Alfonso四世收复了托雷多。安达卢西亚的藩王们傻了眼,讨论再三决定去请摩洛哥的Fatimides最新取代者Almoravids来帮忙打北方入侵基督徒。虽然有着Fatimides鸠占雀巢的前车之鉴,但是这些伊斯兰教藩王在“去摩洛哥赶骆驼,还是为基督徒养猪”之间,果断的选择了前者。结果是Almoravids一举占领了整个安达卢西亚取代了藩王们。藩王们被流放摩洛哥。如愿以偿赶骆驼去了。

跟之前的阿拉伯人的统治不同,这些原教旨主义者对异教徒采取了零容忍态度,或者转信伊斯兰或者被驱逐。安达卢西亚宽容的多民族文化到此终结。文化范儿的皇帝和文人也到此终结。更致命的是本来各个藩王和北方基督教国家签的雇佣合同被终结,断了北方各个基督教小国的财路。

但是就像南北朝时,北方善战的军队一旦度过长江就被六朝金粉腐化迷惑丧失战斗力一样,安达卢西亚对北非来的占领者有着同样的“软化”作用。十二世纪中期开始,被安达卢西亚的奢靡生活软化的Almoravids 被另一支来自摩洛哥的原教旨主义者Almohads给取代了。与此同时北方的基督教国家Leon-Castile, Aragon-Catalonia, Portugal 被养得肥肥的日益强大。安达卢西亚的基督徒被压迫得要造反,原教旨主义者又关闭了基督教国家的财源。天时地利人和。十三世纪开始,基督教国家开始了著名的“收复失地”战争。1236年收复科尔多巴,1238年瓦伦西亚,1248年塞维利亚。

格拉纳达成了残存的摩尔人的最后城府。而且竟然残喘了两个多世纪。格拉纳达之所以这么一枝独秀要归功于城市本身的易守难攻地形,高明的外交手腕和与Castile王国签的不平等条约(每年进贡国库收入的二分之一)。当时基督教各国之间分分合合,Castile王国内部也有各种矛盾,摩洛哥在Almohads之后新兴的Merinids也很强大。格拉纳达就在这些各种各样的亦敌亦友间玩外交战。玩了两百多年后,1453年地中海东岸的奥特曼帝国攻陷了康斯坦丁堡,基督教的圣战徒们反异教徒的呼声达到新高,摩洛哥的Merinids衰落无法出战,连埃及的伊斯兰王国也自顾不暇。格拉纳达孤立无援,他们的出口商品也慢慢被别的安达卢西亚城市蚕食,航运被意大利热那亚人控制,价格被越压越低,经济开始崩溃,国民的税越来越重苦不堪言。1492年一月一日,格林纳达签署了投降协议,开放城门迎进了基督军,摩尔人的皇族被流放到摩洛哥。

摩尔人的西班牙正式谢幕。
Last edited by april on 2018-07-26 16:01, edited 6 times in total.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TBC)

Post by Jun » 2018-07-14 8:48

啊啊啊看到一张照片是 Alcazar 王宫里的绿茵走廊,我也有一张几乎一模一样的照片!

06年五月那次被花粉过敏加 Benadryl 闹得昏头昏脑,整个 Sevilla 留下的印象都是梦游,只能看着照片想:原来我是去过的嘛 ... :wendoline:


你们带着小朋友跑那么多地方实在太厉害了! :worthy:
波斯 - 今天的伊朗,一直跟阿拉伯人是死敌。一直独立。后来也信奉了伊斯兰,但是属于什叶派(Shia)。
波斯帝国的历史远远超过阿拉伯人,至少公元前三四千年,非常发达和辉煌。我没研究过但是通过印度历史间接听说的。

-----------

四月同学的第二个帖子,关于摩尔人在西班牙的历史,让我联想到好多年前读过的 Bruce Sterling 的一篇短篇小说 Dinner in Audoghast,故事很短但是在我的脑子里里形成的历史观类似于GRRM大叔的作用。Sterling 的主业是写 cyberpunk 科幻小说,但是这一篇是历史饭特西类型,不,也许是时间旅行类型。贴个链接,有兴趣的童鞋可以看看:

http://www.lightspeedmagazine.com/ficti ... audoghast/
“Then one arrives at Audoghast, a large and very populous city built in a sandy plain. . . . The inhabitants live in ease and possess great riches. The market is always crowded; the mob is so huge and the chattering so loud that you can scarcely hear your own words. . . . The city contains beautiful buildings and very elegant homes.” —Description of Northern Africa, Abu Ubayd al-Bakri (1040-1094 A.D.)
“Unlike other prophets,” said the Sufferer, “I see the future not as one might wish it to be, but in all it’s cataclysmic and blind futility. That is why I have come here, to your delightful city. My numerous and totally accurate prophecies will vanish when this city does. This will spare the world of troublesome conflicts of predestination and free will.”
Last edited by Jun on 2018-07-14 11:38, edited 1 time in total.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TBC)

Post by putaopi » 2018-07-14 10:12

四月的游记图文并茂,太美了!劳模劳模!原来旧金山有直飞马德里的航线,下次去西班牙就可以照抄你的笔记,特别是我也喜欢公共交通,你的行程太有参考价值啦。先大赞一下等下慢慢细读再写感想。
Last edited by putaopi on 2018-07-14 10:25, edited 1 time in total.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TBC)

Post by 豪情 » 2018-07-14 10:14

我也觉得跑了那么多地方好神奇。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TBC)

Post by april » 2018-07-14 12:15

Jun, 我看到你的塞维亚皇宫绿荫走廊照片了!一模一样!心有灵犀!握手! :love011: :love011:
我在塞维利亚也是花粉过敏过得一塌糊涂。但是没带药,就只好扛着。傍晚时分在河边最严重。弄不好就是对我最喜欢的那些黄槐花过敏!

多谢关于波斯的解释。这之前我一直没搞明白波斯和阿拉伯之间的关系,但是在阅读过程中倒是常常看到跟波斯开战的故事。貌似从古罗马开始就所有人都打波斯但是只有亚历山大把他们打败过?神奇!我去加一句,要把波斯的古老点开来。回来以后还读了一本Empires of the Sea讲十五世纪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在地中海几场决定性海战的事。特别有意思。我对十字军圣战一直没兴趣,但是Moorish Spain这书讲了圣战起源,超级有趣。然后Empires of the Sea又间接讲了圣战的结束(最后那场战役塞万提斯也参加了还受了伤)。等我写Empires of the Sea读后感再展开了说。很讽刺。

谢大家捧场!这也是我们有了小人之后第一次这么玩。以前两个人休长假都是选个国家买张来回机票,顶多定前两晚的住处,接下来的交通和住处都是边走边解决。这次有老有小不敢大意,很多都要事先定下来,所以压力分外大!结果还好。主要是我们行程很松散,除了普拉多,阿尔罕布拉宫,其他都是随心所欲,没有必须要在某处的压力。可以随性而为。

小人七岁了呀!小朋友天然的好奇心也帮了不少忙,各种新鲜。比较有挑战性的是长时间呆在某处比方阿尔罕布拉宫,各种教堂美术馆等地方让他有耐心不闹着要走。我们以前在加州参观航空母舰的时候发现如果给他一个audio guide, 他会特别认真的到处找号码听解说,像是一个游戏。所以我们基本上每次都要audio guide. 西班牙的有些景点(尤其是教堂)auido guide里面有专门面向小朋友的音轨。所以可以让他有事做。格拉纳达大教堂他比我们任何一个人看得都认真,一定要把音轨里所有的点都找到解说听完才肯走。audio guide的魅力消失了还有现代人的法宝。手机!在阿尔罕布拉宫,一进门我们就给他一张地图告诉他我们几点几分必须在某个景点,然后他给我们安排路线带队走。后来进了皇宫,他开始很认真的听audio guide, 里面各种故事仇杀等等,他都听得津津有味。我们碰到喜欢的地方挪不动脚步,auido guide也听完了的时候他就找个地方坐下抓Pokemon! 后来他看到我们拍照能拍出鱼眼,宽角镜头,360度这种效果时,在塞维亚皇宫就开始拍照。非常卖力的躺在地板上拍房顶(上面塞维亚皇宫的璀璨星空房顶就是他趴在地板上拍的)。
Image
拍着拍着他就把所有功能都过一遍,看到一个"AR Sticker"问我是啥?我也不知道。到了科尔多巴他就发现了AR Sticker的妙处,他可以在实景里面放进去星战人物拍自己的电影。于是我就看到他拿着手机满清真寺里追着只有他看得到的BB8拍电影。拍出来的电影就是在美丽的Mezquita红白相间马蹄形的石柱林里,熙熙攘攘的游客中,Storm Trooper, BB8, Purg鸟走来走去。在罗马桥上他放了Tie Fighter 和 x wing 在桥上开战。忙得不亦乐乎。后来看效果非常好,几乎看不出是后加上的人物。谷歌太不会做广告了,这么有趣的功能就没见他们打广告宣传。
Image
Image
在丹吉尔,他在老城小巷子里追猫猫狗狗还给他们起了名字。在托雷多的军事博物馆里他把所有的讲解著名战役的视屏(配合着沙盘和彩色投影)看了一遍又一遍。在Reina Sofia 布展人配合展品放很多老电影,小人看得津津有味的。我们几乎可以把他留在影厅,去看展览。常常我们展品看完了他电影还没完,只好留一个人陪他看电影,另一个人去看别的展厅,然后再来换岗。长途大巴和火车旅行时,我们限制他玩手机游戏的时间,他自己也带了一套书,轮着读,或者拿笔和本子画画。到旅途后半段,Pokemon早已失去了魅力,给他下了SimCity,他开始兴致勃勃当镇长,建城市。我很好奇手机这么强大之前小朋友们是怎么出门旅行的。汗。

有老有小的一个好处是,某些时候比方刚到新地方(马德里,塞利维亚,丹吉尔),地形不很熟悉的时候,可以把老的小的留在家里休养,我和米粥自己出去探路。宛如回到没有小人时代的双人游。也很难得。

putaopi,真的要攻略,我还得加一些链接(比方订票的网站手机应用什么的,不过这种东西变化也快,不一定到时候还能用。我发现tripadviser特别好,各种消息都有)。

Jun多谢贴的小说节选,很有意思!我还想写一点关于阿拉伯的哲学家averroes的段落。但是Moorish Spanish里面关于他的时间线和细节欠缺,所以我得捋顺了才能讲。但是书里提到让我特别感兴趣的点是Averroes是十二世纪科尔多巴的哲学家,他注释了所有亚里士多德的著作,让欧洲学者受益匪浅。因为Averroes所有知识体系都是建立在伊斯兰宗教之内的。从出生就没有Free Will这一说。如何调和宗教和亚里士多德和柏拉图的自然科学理性思路,是个大问题。他的解释也是他自己认知将二者调和的过程。对一样出生在基督教的枷锁之内的欧洲学者有着指导性作用。所以Averroes在欧洲比在阿拉伯有名。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Jun » 2018-07-14 14:35

捉鱼的喵好厉害,根本不把人群当回事,象帝王转世投胎。 :cat74: :cat75:

照片里的色彩好鲜艳,亮瞎我的狗眼。 :love007: 烤青椒和烤墨鱼都好吃,口水 :cool023:

有一些照片看不到不知为什么。想看 Tangier 的喵。关于 Tangier 的描写让我好向往,也不知哪年哪月才能去。
貌似从古罗马开始就所有人都打波斯但是只有亚历山大把他们打败过?神奇!
我记得是早在古希腊/斯达巴时代 (Helenic时代) 就跟波斯经常打仗,估计在那之前也没断过。波斯帝国即(真)雅利安人,一路扩展到印度北部。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april » 2018-07-14 16:38

我昨晚就注意到有些照片不显示,怎么修都不行。很崩溃。刚刚又修了一遍,好像好了?我觉得谷歌相册在搞阴谋。因为我用的是同一个相册,取照片链接的方式也没有变,但是同一张照片的链接就是不一样了。希望这次能保持久一点!
Jun喜欢喵?!修复的Tangier照片里猫不是特别多。这里放一张都是Tangier猫的九宫格。:) 再握个手!我是个喵奴。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最后这个四联儿,拍完回家看才发现是个故事。从左下角开始顺时针方向:
1。小猫猫很安逸的在睡觉
2。安逸小猫猫近景
3。突然走过一只大狗,小猫猫吓得背都弓起来随时准备战斗或者逃走
4。大狗走远,小猫猫心有余悸没有放松警惕,怕大狗回头偷袭他?
Image
Last edited by april on 2018-07-14 16:52, edited 1 time in total.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putaopi » 2018-07-14 16:44

四月居然扶老携幼逛了17天!完全理解你的压力。你的游记已经很详细了,具体攻略出发之前再研究就可以。我去巴塞罗那之前也恶补一下西班牙历史,但是重点放在西班牙内战和加泰罗尼亚历史,你的这段简史解了不少我的疑惑。

你娱乐小朋友的手段很多样化 :mrgreen: :mrgreen: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Jun » 2018-07-14 17:01

照片都看到了(连瓜子都看到了 :lol: )。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豪情 » 2018-07-14 17:46

显然老和幼都很配合啊。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april » 2018-07-14 18:10

:mrgreen: 说到瓜子,我还专门研究了一下到底是谁传给谁的。因为自从知道土耳其,伊朗都爱瓜子以后我老是怀疑是源自中东然后传到中国的。结果发现源自美洲。西班牙人传进欧洲,大概然后沿着中东和丝绸之路传到中国?

嗯。17天有点太长了。我觉得大概精简到两周就可以了。大家到最后都有点等不及要回家。主要还是天气太热了。。。在湾区舒服惯了,受不了这么极端的天气了。

Tangier真的很容易去。从西班牙的Tarifa坐船,35分钟就到了。每小时都有船来回。其实不需要住一晚,一日游完全可行。
豪情 wrote:显然老和幼都很配合啊。
一语中的!大家都比较放松,出了状况也都挺乐观的。所以谢天谢地啊!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Jun » 2018-07-15 14:22

真站在画前才明白当初在法国瑞典初次看到毕加索的画,然后去找各种传记读,其实都是会错了意表错了情。想真的明白毕加索,一定要来西班牙,而且一定要去南部看看才行。
能解释一下毕加索吗?我是一直都没看明白。

赞小猫们的照片。我们家有两只,一只是橙色的,脾气略象只狗;另一只是黑白花的奶牛猫,神经质,动不动就躲起来。家属是吸猫狂人,我就是跟着吸一吸。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8-07-16 2:19

刚看了开头,先赞一下四月真是恒劳模。这让我很羞愧,虽然我的确上星期很忙。四月用啥软件把图片拼到一起的?

另外我们谷里还是一年有几天极端天气的,旧金山的人是被惯坏了。
云浆未饮结成冰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Jun » 2018-07-16 8:27

谷歌地图给我的选择都是火车转火车或者地铁转火车。但是明明看地铁图可以地铁转地铁的。经过了开头那一幕我是想尽量避免区间火车了。后来仔细看过才明白谷歌是按照时间衔接最佳时长全程最短的路线。地铁转地铁也可行但是中间等车时间比较长。谷歌推荐的转车方式需要25-30分钟,地铁接地铁需要45分钟。但是谷歌的方案缺点也很多,地铁转火车就要求我们买两次票因为票不通用,而且之间的衔接更没有可预见性。谁知道会出啥幺蛾子。于是我们决定提前出门只坐地铁。
对对,Google 的公共交通部分仍然很烂,不能依赖它。三月时在巴黎我就吃了它的亏。其实坐地铁或巴士更好,但是因为火车时间短几分钟 Google 就推荐火车,结果那条火车路线在修理根本不开门!害得我浪费了两张票。
5.1 塞维利亚王宫 (Royal Alcazar)
桂对这个王宫赞誉有加,我很向往。跟阿尔罕布拉宫有异曲同工之妙。都有相同的安静流淌的喷泉和狭长的反射池。延绵不绝的繁复花纹瓷砖墙。纤细精致的拱门。镶嵌如群星闪耀一样的木质雕花屋顶。但是我更爱它的花园。刚刚走进绿荫融融的院子,我就闻到一种特别的气味。有点像动物的热气,我以为院子里有马。但是再细闻发现其实是香的,慢慢觉得简直就是烤肉香,但是要细腻很多,越闻我越饿!小人听我这么说他也忙着符合,说他也闻到而且也觉得饿了。我这才醒悟,这才是香桃木的香气吧!不知道为什么在阿尔罕布拉没有闻到。这么浓郁。

Image
这张照片我盯着看了好久,有特别晕特别迷幻的感觉。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Knowing
Posts: 34487
Joined: 2003-11-22 20:37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Knowing » 2018-07-16 15:00

今天有发财的感觉,一下这么长这么好看的游记,还一次性写完,好爽。
一说合欢花的香味,小学放学路上的片段嘣的从脑子里跳出来,粉红色毛茸茸的花当时令我高度好奇,花香怎么也问不够。马德里我别的都不记得了,就记得逛街逛到脚软,买了五六双鞋。那是刚搬到英国,以为还要回美国,想多囤些喜欢的货色。后来也就没那么购物狂了。
阿尔罕布拉宫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喷泉还有满墙的阿拉伯文,据说都是不重样的,但是看起来非常对称和谐。看久了被催眠。真喜欢你拍的这些照片。
直布罗陀看上去真是可爱的小城啊。在那里赶上看西班牙对葡萄牙这样的兄弟之战也是蛮巧的!
房屋粉刷的漂亮明艳,外墙常常画满了漂亮的画,小巷子曲里拐弯交叉纵横不迷路是不可能的。有谷歌地图导航都没用。每一间房子都住着人,窗台上门口有花,路边有煤气罐,每个转角都有猫和各个年龄段的居民,有穿传统服装的大妈大爷,有包头巾穿牛仔裤的妙龄少女,有怀抱婴儿的年轻妈妈,有聚在小巷子的游戏屋里打电游看足球的青少年。时而可以经过专门面向居民的小店,聚在一起聊天的街坊(都是男的),踢球的少年。
这段写的太有气氛了!喜欢明亮的黄色与蓝色的建筑

塞维利亚是我喜欢的城市,大教堂非常美。我们是冬天去的,满树橙子很喜庆。除了瓜子,西班牙人还吃蚕豆片,炸的,撒盐,非常像我们南方的兰花豆,我也很喜欢。大蘑菇是新的,我去的时候还没看到呢。
下次我要去托雷多!记笔记。
Aqueduct是罗马建筑光辉的见证,在意大利有些城市还可以用。罗马就有一部分仍然运作。
有事找我请发站内消息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april » 2018-07-16 16:24

汗。我多少年没写过像样的游记了!还是被大伙在谷里的高质量高数量的游记给激励的呀!尤其是最近笑嘻嘻Knowing写的好多新游记!
照片拼接是用的Google Photos的Collage功能。最多可以选九张,而且必须是在自己的"Photos" 里,分享相册里面就不能用,别人添加的照片也要“added to library"之后才能用。以前独立的Picassa就没这么多要求,可以几乎无限制加照片,还可以自己改照片位置。但是可惜被停用了。:( 这个有云储存功能,手机电脑都可以用。也还好。
https://support.google.com/photos/answe ... %3DDesktop

小朋友在塞维亚皇宫那照片确实很魔幻,有朋友说好像爱丽丝漫游奇境记的场景。看照片感觉是塞维亚皇宫虽然不如阿尔罕布拉让人感觉震撼,但是也许因为西班牙皇室一直在用,所以色彩要鲜艳的多。阿尔罕布拉宫相比之下还是黯淡了很多。照片上看这种反差感觉很强烈。

关于毕加索,都是我个人之见。我觉得一是他功力了得,寥寥数笔就可以非常传神。二是他特别善于抓住和表现非常微妙的感情。三是他超级高产生前几乎天天作画,各种风格各种情绪都包括,观众可以各取所需。四他真实,他的画里既有美,爱,渴望等正面情绪,也包括人们耻于说出口的恨,贪婪,自私,自卑,绝望,等等。我记得好象是John Irving的一本小说里讲一个主人公(是个画家),非常滥情。他的夫人后来也有自己的情人,她就告诉他说自己老公交往新情人都是有套路的,而且只要看他给自己情人的画像就知道他们走到那个阶段了。从最开始的极端美化爱慕到最后的极端丑化憎恨和怨怼。我觉得这个几乎是用来描述毕加索的。他的很多很多画都是一个渣男的心里路程。每个情人都可以通过的画笔看到他们感情的从盛到衰。在画里,他是个真小人。不虚伪。

评论家尤其爱他的第二点,可以拽半天。比方特别有名的那本 John Berger的 “The Success and Failure of Picasso”, 作者就花了不少篇幅分析这幅自画像
Image
“Painting is the art which reminds us that time and the visible come into being together, as a pair. The place of their coming into being is the human mind, which can coordinate events into a time sequence and appearances into a world seen. With this coming into being of time and the visible, a dialogue between presence and absence begins. We all live this dialogue.

“Consider Picasso’s Self-Portrait, of 1906. What is happening in this painting? Why can this apparently uneventful images move us so deeply?

“The young man’s expression – not untypical for a man of twenty-five – is solitary, attentive, and searching. It is an expression in which loss and waiting combine. yet this is at the level of literature.

“What is happening plastically? The head and body are pressing towards the visible, are searching for a perceptible form, and have not fully found it. They are just at the point of finding it, of alighting on it – like a bird on a roof. The image is moving because it represents a presence striving to beome seen.”
听着很玄乎,其实不是就是说青年的毕加索尚未成熟,这幅画成功的表现了画家当时的可塑性,也几乎是所有人成长的那个过程。

我自己一般只挑自己喜欢的看,回避那些丑陋的烦躁的甚至带些恶毒的作品。立体派(Cubism) 基本不看。因为觉得没啥好看的。
Guernica那幅画让人震撼因为它表达了面对战争的残酷所有的普通人的震惊和绝望。把美撕碎了给大家看的残忍。但是对于当今的我们似乎更应该理解那时的世界和画这画记录那份震惊的画家。故事的背景跟我刚刚转完的西班牙也有一些蕴含的讽刺在里面。画这幅画时毕加索表示只要Franco在位他就不回西班牙。结果是Franco 比毕加索长寿,所以Guernica这画直到Franco去世以后才回到西班牙。 而毕加索真的再也没有回去过。但是纳粹占领法国之后毕加索并没有离开法国。所以他画外的政治立场遭到了不少人的非议。

来几幅画前后对比一下渣男心路。
美好时期
Image
Image
Image
Image
丑陋时期
Image
Image
Image

一些线条画很见功力,第二章牛的简化过程也很有意思。
Image
Image

多谢Knowing美言!
Knowing wrote: 阿尔罕布拉宫我印象最深的除了喷泉还有满墙的阿拉伯文,据说都是不重样的,但是看起来非常对称和谐。看久了被催眠。真喜欢你拍的这些照片。
直布罗陀看上去真是可爱的小城啊。在那里赶上看西班牙对葡萄牙这样的兄弟之战也是蛮巧的!
是,阿拉伯文真美。
据说阿尔罕布拉宫的阿拉伯文都是诗歌,而且都应景。田晓菲专门写过一本《赭城》游记,翻译了好多阿拉伯人的诗歌。非常像咱们南朝萧梁王朝的《宫体诗》都是关于女人和酒! :mrgreen:
看球赛的可爱小镇是西班牙的Tarifa(中世纪开始就有海盗经过据说这里是第一个装卸货的船只都要交停靠费的码头,所以是英文Tariff 的词源。去之前有川皇贸易战的前提。觉得分外应景)。
直布罗陀我们完全没时间停留,只有时间上山看了猴子就匆匆的走了。只是坐英国式的双层红色大巴从海关去缆车站路上走马观花,连照片都没来得及拍。
Knowing wrote: 塞维利亚是我喜欢的城市,大教堂非常美。我们是冬天去的,满树橙子很喜庆。除了瓜子,西班牙人还吃蚕豆片,炸的,撒盐,非常像我们南方的兰花豆,我也很喜欢。大蘑菇是新的,我去的时候还没看到呢。
哦!我们吃到了蚕豆,不过是配的鳕鱼。还在农贸市场买到巨大的枇杷。买回来吃了味道不怎么甜。太水了。拍了照片,跟Cherry Tomato和茄子大小作个对比。
Image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Jun » 2018-07-17 7:49

谢谢四月解释毕加索。以后我看他的早期画一定仔细观察人物表情。我们这边 NGA 有几张,回去多瞅瞅。可惜后来作品抽象了,啥表情都看不出。其实我觉得 Cubism 挺好玩的,作为受众,我就象拼图一样找手在哪里,这一块又画的是啥。不过没有感情上的共鸣。

在 Reina Sofia 里,除了 Guernica 之外,各色现代作品整体给我很彪悍的感觉。抽象就抽象吧,还特 aggressive。 也许因为西班牙的文化跟欧洲其他地方有些内在的差异?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豪情
Posts: 21256
Joined: 2003-11-22 18:47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豪情 » 2018-07-17 9:18

毕加索受非洲艺术影响很大,所以彪悍。虽然本来西班牙文化也受非洲影响。他是在叛出学院派之后特别学习了非洲艺术的。
谁道闲情抛掷久?每到春来,惆怅还依旧。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Jun » 2018-07-17 9:32

豪情 wrote:毕加索受非洲艺术影响很大,所以彪悍。虽然本来西班牙文化也受非洲影响。他是在叛出学院派之后特别学习了非洲艺术的。
这也有道理。

不过为什么西班牙其他人的现代艺术比毕加索更加 aggressive 呢?我老是立刻就联想到斗牛里的 blood and gore。(我的西班牙同事说:你们不明白!斗牛是很有文化意义的!)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putaopi
Posts: 4029
Joined: 2006-01-18 23:35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putaopi » 2018-07-17 12:14

在跟女性的关系上,毕加索不仅是渣男,而且是渣男里的战斗机。他爱操纵感情,真心享受两个情人当他的面扭打,对性子倔强不听话的女友像Dora Marr和Francoise Gilot还亲自动手打。在他自己放手之前,你要是离开他,那就是背叛,他要发动所有社会关系封杀你。另一方面,他爱你的时候确实是充满柔情蜜意,很少有人能抵挡,即使是有了新欢他也会继续负担旧情人的生活,典型的乡村式大男子主义。 :mrgreen:

我在巴塞罗那的时候参观了那里的毕加索美术馆。里面收藏不多,但是有些他十几岁的习作,都小小的巴掌一样大,海港渔村之类的,很有意思。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april » 2018-07-18 12:33

putaopi说得太对了!绝对是战斗机!
第一任妻子Olga知道他和Marie搞到一起,带着儿子就搬去了南法,发了离婚协议。渣男拒绝离婚因为法国法律离婚伴侣分一半财产。所以Olga到了都没能离婚。。。渣男也等到Olga去世没人能分他的钱了才二婚。。。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8-08-19 19:25

那个香桃木,不好意思地说,我在游戏里种过,不知道中文原来这么美。在游戏里用来做项链,插花,书签,很贵的。但没有历史知识就没感觉这么悠远的美丽。

关于中世纪,我记得欧洲史是从基督教成为一家独大的宗教之后,继承/大量笔录古罗马的典籍。教会有一条职能是记录历史和知识,以便教育后代和传播。所以欧洲好多古董图书馆都是教会的,当然基督教也同时把其他文化的典籍给焚书坑儒了。古希腊的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的知识传承也有基督教的功劳,我印象里。所以现代的欧洲学者都是从这些典籍一脉相承学习下来的,理所当然地认为基督教是世界之光,光照不到的地方都是黑暗,基督教的黑暗时期当然全世界都是黑暗的。论系统教育的重要性。
云浆未饮结成冰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april » 2018-08-20 0:21

啊!香桃木!终于可以贴这个有趣的链接了。
哭泣的桃金娘
中文很多地方把Myrtle 翻译成桃金娘。是个误解。因为桃金娘是中国本土一种植物,既不香,花色也不同。桃金娘是红花,香桃木是白花。

嗯,黑暗时期是纯粹的基督教视角。不算过分。“欧洲”这个概念也是黑暗中世纪之后才出现的。
古希腊的欧几里得,阿基米德的知识在黑暗时期是靠着拜占庭和阿拉伯王国保留住的,然后再跟着其他古希腊著作从阿拉伯(摩尔人)以及拜占庭哪里再传进欧洲,缔造了文艺复兴。

又写了一点
====
地中海
一到格拉纳达就注意到很多小鸟。看尾巴像是燕子。但是我老觉得比中国的燕子个头小。黄昏时分都会成群结队在广场教堂上空飞。让我想起罗马的椋鸟(starling). 西班牙这些鸟叫Golondrinas. 在塞维利亚吃tapas的一家店店名就叫Golondrinas(燕子)。网上仔细查了,Golondrinas和Starling不是一回事。也许真的就是燕子。

意大利和西班牙各种相像:锡耶纳和托雷多,塔里法和叙拉古。过了海峡,摩洛哥的丹吉尔让我想起土耳其(甚至图片上看到的希腊):白墙上鲜艳的黄和海蓝装饰,街头巷角的猫。后来看Paul Theroux说的地中海的城市各种相像,往往彼此之间比跟本国内地城市更相像。“Alexandria and Venice, Marseilles and Tunis, and even smaller places like Cagliari and Palma and Split.”

深以为然。无论西班牙还是意大利,罗马还是希腊,拜占庭还是摩尔,基督教还是伊斯兰,这些城市的共同属性不是国籍不是宗教不是年代而是地中海。

从西班牙回来,我如饥似渴找了一堆摩尔人和西班牙有关的书。羅傑.克勞利的《海洋帝国》,田晓菲的《赭城》,Richard Fletcher 《Moorish Spain》。间或拿起Paul Theroux 《The Pillars of Hercules : A Grand Tour of the Mediterranean》看一章。
ImageImageImageImage
《海洋帝国》快结尾的一句话击中了我,醍醐灌顶。
THE TREATY OF 1580 RECOGNIZED a stalemate between two empires and two worlds. From this moment, the diagonal frontier that ran the length of the Mediterranean between Istanbul and the Gates of Gibraltar hardened. The competitors turned their backs on each other, the Ottomans to fight the Persians and confront the challenge of Hungary and the Danube once more, Philip to take up the contest in the Atlantic. ..In the years after 1580, Islam and Christendom disengaged in the Mediterranean, one gradually to introvert, the other to explore.
勒班陀战役后1580年的西班牙和奥斯曼帝国的协约正视了两个帝国,两个世界间的僵局。从这一时刻起,横穿地中海上这条伊斯坦布尔和直布罗陀海峡间的对角线变成了清晰可见的一条界线,分割了两个世界。这两个对手从此不再照面,奥斯曼转身向东去处理和波斯帝国,匈牙利和多瑙河的战事,飞利浦二世转身面向大西洋。1580之后,伊斯兰和基督教在地中海上就此收手。一个变得内向保守,一个开始探索更广阔的天地。
对角分界线!太对了!曾经一度整个地中海像一个热热闹闹的大家庭,吵嚷不断但是分不开,战争交易互通有无几乎没断过。三百年海西三百年海东,基本上轮番坐班,真正的权力游戏。文学艺术建筑都是一脉相承。
公元前660年希腊雇佣兵帮助埃及法老打退了入侵的叙利亚军队,从此希腊与埃及建立密切贸易往来,希腊人见识了埃及的宏伟大庙,把自己的小木头庙改成石头的。不过一百多年时间,希腊人创立并且完善了一套多立克式建筑体系,连海外殖民地都大干快上庙宇林立,可见掌握设计施工技术的人才密度之高。
《神庙谷二》毛樱桃
庞贝和以佛所古城的古罗马内部装修从柱子到地板到房顶都是玻璃拼成的马赛克大幅的画和花纹,延绵不断。伊斯兰的内部装修,从阿尔罕布拉宫到托普卡珀皇宫,只不过是在古罗马的基础上(估计也是途径拜占庭的镶嵌画)融合了伊斯兰教意(比方不能有人像,动物像,但是融入了阿拉伯文字诗歌,古罗马墙上画壁画,摩尔人和奥斯曼帝国挂壁毯)再发扬光大的。

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拜占庭->阿拉伯->奥特曼帝国
再然后黑暗中世纪之后古希腊和古罗马文明又从阿拉伯人这里传回欧洲,出现了文艺复兴。兜兜转转几千年。地中海的周边沿海是一体的。潮起潮落各有优势和幸运的年代。

直到1580。

现代人就从来没见过一个没有分界线的地中海。在我心目中,地中海一直是泾渭分明两个世界。西北是光明的进步的现代的欧洲。东南是落后的黑暗的非洲和中东和巴尔干。沿着历史看过去,这种分裂其实是从西罗马陷落就开始了。和基督教与伊斯兰的兴起同时发生。是巧合吗?谁又是因谁又是果?

罗马强盛时期版图
Image
拜占庭版图
Image
奥特曼帝国版图
Image

西班牙之行让我第一次知道这种分裂不是自古就有也不是天经地义。我们有希望在未来再看到融为一体的地中海吗?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Jun
Posts: 27816
Joined: 2003-12-15 11:43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Jun » 2018-08-20 8:22

古希腊典籍在中世纪欧洲不被重视乃至失传,在东方(近东,不是远东)被阿拉伯文人翻译保存,直到西方状况好转才又从阿拉伯文翻译回拉丁文,从而带动了文艺复兴运动。这段历史是早已定论的。

http://www.openculture.com/2017/06/how- ... ition.html

https://www.escholar.manchester.ac.uk/a ... CUMENT.PDF

中世纪的欧洲教廷需要建立和发展统一思想的理论体系,是不能接受古希腊哲学百花齐放各说各话的套路的。以我个人非常片面的了解,天主教在发展理论体系过程中也搞出不少很有意思和后世影响的东西,不过它需要天付神权,唯我独尊的基础。
此喵已死,有事烧纸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8-08-21 14:21

那个哭泣的桃金娘的豆瓣链接太有意思了。我还是觉得桃金娘比梅多好听。

看完那篇文章,我心痒难搔地去网上看能不能种香桃木。第一遍查询出来的都是在美国南部,东西海岸,和北京常见的互道树:紫薇(crape myrtle)。真的香桃木(Myrtus communis)。树种卖得不多,不知道是不好活,还是不流行。要是湾区能种该多好。

在查询中,谷歌时识趣地特地推荐了香桃木的首饰,知道点历史知识之后,再看这些首饰,就不是仅仅的小粒小粒珠花这种简单首饰,马上叠戴上很多文化属性,美的来。
https://www.bestamericanarts.com/Flower ... e-Necklace
Image
云浆未饮结成冰

april
Posts: 1349
Joined: 2010-03-21 21:12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april » 2018-08-21 17:47

香桃木项链真精致! :love019: :love019: :love019:
种香桃木!我怎么没想到!
确实是地中海植物啊!湾区应该可以种的。我觉得旧金山有点冷。南湾东湾应该没问题。搜了一下,貌似伯克利的植物园就在室外种!
还有人在旧金山阳关灿烂的Castro区行道树里看到它
旧金山日落区动物园对面的Sloat苗圃就有卖!

弄得我都心动了。。。
He looked like a small panther, and he moved like a patch of night.

笑嘻嘻
Posts: 23302
Joined: 2003-11-22 18:00

Re: 摩尔人的伊比利亚(完)

Post by 笑嘻嘻 » 2018-08-21 17:53

伯克利能室外种,我们家估计也行。。。你先试试?

对,我也要攻略。请加上旅游信息链接。
云浆未饮结成冰

Post Reply